「跨越時空,跨越人海,只為換來再一次與你相遇。」——出自《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中的唯美臺詞。
又現低成本高票房!
2018年七夕檔,《愛情公寓》大電影,製作成本4000萬,全國票房5.5億;
2018年末跨年檔,《地球最後的夜晚》,製作成本2000萬,全國總票房2.8億,
這兩部影片有兩個相同點,第一,用低成本博取高票房,第二,獨立小檔期宣發策略首屈一指,成為該檔期最大的狂歡勝利者。
如《愛情公寓》大電影,利用「愛情公寓」超強IP,上映前猛烈宣發,上映後,廬山真面目卻是披著談戀愛的外衣,大肆探墓。
同樣,《地球最後的夜晚》則在12月31日晚間,用情侶極具儀式感的「一吻跨年」活動大做文章,觀影后,影迷大都罵罵咧咧,這明顯是看了個寂寞啊。
宣發針對性非常有特點,瞄準七夕節和跨年夜,一擊即中,首映日票房幾乎等於最終票房,小檔期一日的票房即以實現大幅盈利,製片方大賺特賺。
無獨有偶,今年也出現了一部類似電影,由李鴻其、李一桐聯袂主演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成為復工後第2部賺錢電影。
疫情肆虐全球後,中美兩大票倉停擺,全球影業幾乎處於停滯狀態,7月20日,中國內地院線宣布復工,隨後,一大批影史經典電影和好萊塢大片率先衝鋒陷陣。
票房大都處於折戟狀態,這時候,國產電影只有李現的《抵達之謎》,做了復工後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最終票房拿到了2545萬,雖然小額虧損,但勇氣可嘉。
8月21日,華誼兄弟巨資打造的《八佰》上映,經過四周上映,該片票房已經大破28億,成為復工後第1部大賺電影。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於8月25日登陸內地院線,這一天還是農曆7月初7,屬於咱們中國傳統節日——七夕情人節。
影片與馬思純、黃景瑜的《蕎麥瘋長》,奧斯卡多項提名電影《小婦人》同期上映,可誰都沒有想到,該片在七夕節當天轟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票房成績。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七夕檔期拿到了2.78億票房,《八佰》連續單日票房冠軍被此片終結,直接成了全球單日票房最高的影片,更把同檔期其他新片打得體無完膚。
截止9月19日,上映26天共轟下4.98億,這個數據基本就是最終票房成績了,如此同時,分帳票房出爐。
4.98億的院線票房,製片方按照39.43%的分帳比例,將會獲取1.78億分帳票房純收入,相對於預算成本來說,片方絕對賺翻了。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上映第二天,很多電影人都在討論這部影片的預算成本,有的說2000萬,有的說5000萬,更有甚者說此片高達1億預算成本。
隨後不久,某影視製作顧問網曝該片製作成本為3000萬元,啡哥結合最終成片和卡司陣容等各方考量,也覺得,0.3億成本是最為可靠的。
1.78億分帳票房減去0.3億成本,等於淨賺了1.48億,投資回報率高達5倍之多,由此可以推斷,復工後第2部大賺電影出爐——《我在時間盡頭等你》。
這只是看得見的院線分帳票房收入,除此以外,影片院線下映後,網絡播放授權給流媒體平臺,還能再賺一筆。
0.3億成本博取4.98億票房,成了典型的低成本博取高票房影片,那麼,《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要從四個方面來做分析,第一,宣發。影片在未上映之前,在某平臺,關於「範思瑤事件」早已鬧得沸沸揚揚。
且不論這個事件的真偽性,單從故事角度來說,足以感動很多人,這也變相給此片做了嫁衣,如果這真的屬於片方有意宣發的話,那必須要給片方大大的贊。
第二,市場如饑似渴,很容易出現報復性觀影現象。從春節期間一直到七月下旬,影迷處於如饑似渴的狀態,市場繼續中等以上體量的電影,這時候,但凡熱度稍微高一些的影片,很容易引起觀眾的興趣。
如今,戰爭片《八佰》大爆28億,毫無懸念屬於報復性觀影了,而從類型上說,《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這種奇幻愛情片更容易引發年輕男女的興趣。
第三,七夕應景,主打愛情奇幻,為其量身定做,活該你大爆。疫情未爆發之前,該片定檔2020年2月14日情人節,當時票務平臺想看人數超過30萬人,本身就具有票房大爆潛質。
疫情後,再次瞄準了七夕檔期,用觀眾的一句話來說吧:「七夕的日子,大屏幕上放兩條狗一起遛馬路,溜倆小時,票房都能過億。」
雖然有些誇張,但不無道理,目前,中國內地影迷還是以女性觀眾為主的,很多這類電影都能實現票房大爆,如周冬雨的《後來的我們》票房賣到13.6億,韓庚的《前任3》爆了19.4億等。
如果說《八佰》是為男士準備的電影,那麼,《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則專門為婚戀女士準備的,加上七夕這麼美好的日子,男士還不乖乖就範。
第四,影片質量尚可,沒有出現一邊倒的糟糕口碑,實現了長線小賣。4.98億票房,其中2.78億為首日票房,後續又產出了2.2億票房,完美實現了長線小賣,遠遠超出了此前預期。
這種正兒八經的戀愛片,加上軟科幻元素,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讓觀眾感受到浪漫滿屋、離別痛楚,還要嬉笑和感動並存,非常考驗主創把控能力。
那必然無法做到普世同評,影迷要麼愛之真切,要麼棄如敝屣,咱們的票房大咖黃渤,也曾涉獵這種軟科幻,如《被光抓走的人》,口碑和票房都不盡如意。
這類奇幻愛情題材真的不好拿捏,內地除了佟麗婭和雷佳音的《超時空同居》之外,恐怕只有這部《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了,說到底,還是該片質量尚可,要不然也不可能實現長線小賣。
從以上四點分析得出結論,李鴻其這部新片成復業後第2部大賺電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是根據鄭執同名小說該片,由青年女性導演姚婷婷操刀,卡司陣容有李鴻其、李一桐、範偉、張超等,講述了邱倩和林格在各自時間盡頭等待對方的故事。
林格通過懷表加上眼淚數次拯救邱倩,而每救一次,自己的年齡也隨之變老,在另外一個屬於邱倩的時空裡,林格沒有任何身份。
每一次的邂逅,又是一次痛徹心扉的離別……但邱倩對男主始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唯有林格日記才能揭開謎團。
這是一部很有溫度的電影,既有愛情的美好,也有親情的感動瞬間,曾幾何時,你還是那個騎旋轉木馬,對我宛然一笑的小女生,我還是那個對你一如既往鍾情的小男孩。
泛黃褶皺的筆記本,是否還能為我們翻開新的篇章?李一桐對角色的刻畫,大家有目共睹,筆者啡哥覺得李鴻其更勝一籌。
李鴻其,199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2015年通過影片《醉生夢死》入行,憑藉大鵬《縫紉機樂隊》中的鼓手一角,為大眾熟知。
2018年,電影《幸福城市》助他提名金馬影帝,演技可見一斑,後來他又在王俊凱的《解憂雜貨店》、湯唯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楊冪的《寶貝兒》中出演重要角色。
想必劇迷對他也不會陌生,2019年,在楊紫、李現大爆國產劇《親愛的,熱愛的》中,您發現李鴻其身影了嗎?對,那個最接地氣的米邵飛就是李鴻其扮演的。
在《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中,李鴻其飾演的林格年齡跨度相當大,從青年到垂暮時期,除了感謝造型師之外,李鴻其能把各個時代的格林進行完美刻畫。
如陽光男孩般的格林、成熟體貼般的格林、老態龍鍾般的格林,歲月靜好,哀莫大於心死,我最中意馬路邊,聞著馬尾頭髮的格林,那您更喜歡哪一個版本的格林呢?
從商業角度來說,《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全國總票房轟下4.98億,這無疑是巨大成功的,作為一番男主角的李鴻其,也就有了票房號召力資本。
查詢李鴻其工作計劃,未來將會有兩部影片和觀眾見面,一部是黃渤監製,與章宇、宋佳主演的《風平浪靜》,另一部是與楊穎主演的《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您更期待哪部呢?
您對《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又有怎樣的觀影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