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用「摧毀」這個詞當標題的,但覺得太嚴重,換成了 「侵蝕」,似乎也沒好到哪裡去。
但是我最近的確察覺到了這個變化:自己的友情正在逐漸地給愛情讓步。
察覺到這個變化是有契機的。
最近,女朋友楽扎扎準備去福建參加一個師姐的婚禮,要離開廣州好幾天。
這意味著到了那幾天,下班後我不用再趕去她的公司接她,也不用一起回家吃飯,我可以自己一個人做點其他事了。
我左思右想,打算到時候約些朋友出來唱 K 吃宵夜。
可拿出手機來,把聯繫人列表從頭刷到了尾,竟然一個合適的人都找不出來。
幾乎所有在廣州的朋友,聊天記錄都停留在幾個月或者一年前。突然這麼貿然地約別人,似乎有些唐突了,不知道情況的大概還以為我要借錢。
這才發現,不知不覺間,我已經把很多空閒時間都給了愛情,友情被忽視得有些悽慘。
1
失效的寄件地址
在最近這段愛情到來之前,我是很認真經營友誼的人。好朋友的生日,我會認真地設置提前 7 天的提醒,好預留時間準備禮物。
旅行前,我會一個個去問他們要寄信地址,保存在備忘錄裡。到了那個地方,我會給他們寄明信片。
想起第一次去美國遊學,1 美金/張的明信片,我寫了厚厚的一沓,雖然貴得肉疼,但也覺得值,畢竟朋友相遇,有今生沒來世。
那時,我的愛情坎坷,換了很多任也沒感受到愛情的美妙之處。
所以我覺得,愛情是狗屁,只有嘻嘻哈哈的朋友們才是鐵打的營盤。就像範瑋琪那首閨蜜歌:我離不開 Darling 更離不開你。
可最近我發現,這個情況變了。
上周我隱約記得有個朋友的生日快到了,打開備忘錄查了一下他當年給我的寄件地址,才猛然發現,他的手機號停用了。
他和我一樣畢業了兩年,當年給的大學宿舍地址也早就住進了 2018 屆的新生,無論寄什麼禮物過去,都不可能找到正確的收件人了。
我打開微信,想問他最新的地址是什麼,可聊天記錄也停留在了兩年前。
他結婚了沒?他換過工作嗎?他在哪個城市?我都不知道。
看來人真的會忘記,好像曾經一起嬉戲打鬧,一起逃課去網吧這些事情都沒發生過似的。
和朋友的點點滴滴,被時間輕輕地從腦海裡抹去了,我卻一點痛苦都沒有,甚至毫無察覺。
2
「你女朋友呢?怎麼不陪她?」
朋友們逐漸走失了,因為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留給了愛情。微信置頂是她,快捷撥號是她,淘寶的默認地址是她的,所有娛樂活動的首選同行對象,也是她。
我和愛情越綁越緊密了。
或許你也會有同樣的經歷:一部新的電影出來,你都會習慣性地先問戀人,確定她沒有興趣,才敢點開朋友們的頭像。
而朋友們也會自覺地給你的愛情讓位。
很快,他們就開始不約我出去玩了,「湯姆那個傢伙,要陪他的女朋友,別約他了,約了也是白約。他那尿性,要是來了肯定也會帶上他女朋友,玩起來多不方便呀......」
或許他們也逐漸意識到,我終究會在友情和愛情裡選擇「愛情」。因為我會因為愛情而組建一個更牢固的關係——家庭,而友情,就只剩下客串。
現在,每次主動約朋友,我都會被習慣性地問到 「你女朋友呢?」 「怎麼不陪她?」 「這麼有空來找我?」 這幾個問題。
似乎我不和女朋友黏在一起時,肯定是發生了什麼意外。
於是我要好好地解釋一番,我的女朋友她此時此刻在做什麼,而我的這次朋友聚會已經取得她的同意。
可我還是覺得,這樣的解釋傷害了朋友相聚時的美好感覺。儘管我回答的都是實話,但還是造成了一種朋友們只是我的「備用方案」的感覺:
「她沒空管我,我就來找你玩啦!」
3
從什麼時候開始,愛情成了你的第一位
我很不願意這麼說,但現實卻很可能是這樣。
我逐漸意識到:只有愛情中遇到的那個對的人,會陪你走到生命的盡頭。
我總覺得,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之後,愛情形成的緊密關係中,就會不僅僅包含著兩個人情感,還會摻雜進各種緊密的利益關係。
我和她的名字會被同時寫在各種證件、文件、合同上,我的籤字同意甚至還有可能會決定對方的生死。
外人也會逐漸把我們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從此我們兩個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然,你可能會反駁我,「不,在我心裡,友情才是第一位。」 我曾經也這樣相信,可越長大,我對友情就越沒有信心了。
我一次又一次地無奈發現,那些我堅信的友誼不過是一份「單戀」。
私自定義的那個「最好的朋友」,他未必會用這樣的稱號來定義我;我偷偷為他準備的驚喜,他覺得我多此一舉,讓他尷尬;我跟他立誓為盟說要幹的大事業,他轉頭就像是忘了,還跟別的朋友嘲笑我當年太幼稚。
而我對此無能為力,因為我只是他眾多朋友裡的一個。
可愛情不是這樣。
它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排他、自私、極端,當你和那個人確定了關係後,你可以向她提出「我要成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樣無理的要求,因為你們將會成為彼此之間的唯一一個特殊角色。
儘管我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個虛無的稱號,她未必真的會按照承諾來行事,可這樣的說法能給我很大的安全感。
不僅如此,大部分人為了愛情,會做一些聽起來很不理智的事情。
比如和不支持自己愛情的父母吵架,為了不讓戀人質疑你的愛和某些朋友絕交,甚至為了討她開心而改變自己的事業方向,因為想陪伴她而搬去一個陌生的城市。
為友情,你很可能不會做這樣極端的事情,人們對待友情會有種強大的「僥倖心理」。
他們要離開,你頂多會說,「哇,要走啦?下次再聚,得閒飲茶」,一個朋友沒了,你會想「沒關係,還有很多『庫存』 」。
可是為了愛情,你會一遍一遍地做那樣的傻事。
因為你不敢冒險,怕做錯一次選擇,就永遠錯過這個人。這樣的一個人,庫存只有 1 個。
你可能還是會搖搖頭,不能同意:「不可能,即使是愛情也絲毫不能影響我的偉大友誼。」
可現實情況是,你再好的朋友也會遇到愛情,當他身邊也出了現這樣一個人時,他也需要你的友誼讓步。而且,你會願意這樣做,因為你們是朋友。
所以啊,我意識到了這個情況,眼睜睜地看這些友情被「摧毀」,也無可奈何啊,因為在潛意識裡,是我心甘情願的選擇。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高中時和最好的幾個兄弟的約定。
我說,「我要去大城市念書,然後在那裡紮根,買一個超級大的房子,然後我們住在一起,各自有了女朋友也住在一起,一人住一層。
每天各自散開去上班,晚上回來就幾家人一起玩,周末一起開車出去旅行。」
他們都說好。
到現在,真的畢業了,我真的要在一個大城市長久地生活了,他們卻散開在了不同的城市。
回老家聚會時,我們又說起了當年的這個約定。
結果是,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