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直擊香港丨年輕人「賣旗」搞慈善募捐,這才是香港街頭一道美麗風景

2021-02-27 上觀新聞

炎炎暑退茅齋靜。初秋的周末早晨,陽光格外恬靜。我披了一件薄外套,和朋友相約到海邊走走。

「姐姐早晨(早安),買支旗啊!」我低頭一看,一個扎著小辮子的小女孩踮著腳尖,把頭一歪,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雙肩上還背著一個小企鵝書包。

我蹲下身,掏出了錢包。小女孩雙手捧著錢袋,伸直手臂向我遞上。脹鼓鼓的錢袋和女孩的小手形成強烈對比。我把錢幣投進錢袋,小女孩撕下一張貼紙,貼在我身上,緊接著又用力拍了幾下,確保貼紙不會輕易掉下。
我說了一聲「謝謝」,她剛張嘴要笑,突然想起自己缺了兩顆門牙,趕緊捂住小嘴,吐了吐舌頭,連走帶跑追向下一個目標。小女孩身旁的男士拍了拍她的小腦袋,笑著對我點點頭。
對香港人而言,這一幕一點都不陌生。每逢周三或周六,大街小巷都會見到有大人帶著小孩或身穿校服的學生在「賣旗」。或許太習以為常了,我到最近才意識到,這種名為「賣旗」的慈善募捐活動竟是香港獨有的本土文化。
「二戰」時大量難民湧入香港,香港保良局收容人數大增,向華民政務司反映希望增加撥款。對方建議賣花籌款,將籌到的款項收容難民。初期賣花籌款賣的是婦孺製作的紙花,後來改為由工廠製作。但由於成本昂貴,保良局在50年代把「賣花」改為「賣旗」。志願者在街上提著鐵錢箱,收到市民捐款後,便會向捐款人回贈一面紅色小旗,作為已捐款的標誌。
隨著時代變遷,紅色小旗變成「羽毛」,慈善機構在羽毛上附上大頭針,方便捐款者扣在衣服上。再後來,加入「賣旗」的慈善機構越來越多,「羽毛」變成印有慈善團體標誌的愛心貼紙,鐵錢箱也演變成方便攜帶的錢袋。時至今日,慈善機構只要向香港社會福利署提交申請並獲批,就可以在指定日期和地區「賣旗」。
我從小就有「買旗」習慣。媽媽說,那張小小的貼紙是一個「愛心徽章」,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於是每逢周六,我都會嚷著要媽媽陪我「買旗」。把錢幣投入慈善錢袋那刻,我會感到很神聖、很自豪,自覺做了一件很有意義很偉大的事。那些志願者姐姐把小貼紙貼在我的衣服上,我就會昂首挺胸,回家後還久久不願意把貼紙撕下。後來爸爸給我買了一本貼紙本,我把每周「買旗」的貼紙都貼在上面,整整貼滿了好幾本。
記得我第一次「賣旗」,穿著校服,一開始和同學一直湊在一起,不敢單獨走向陌生人,深怕會被拒絕。一位中年阿姨看出我們的膽怯,主動走到我們跟前,向幾個同學的籌款錢袋裡各投了一個硬幣,鼓勵我們分散到不同街口籌款。
後來我們開始分頭行動。有些市民會很熱情地走上來打招呼,有些家長會把錢幣交給孩子投入錢袋。儘管偶爾也會遇到一些態度不佳的路人,甚至一看到我拿著錢袋就低頭繞開,但大多數人都會放緩腳步,主動掏出錢幣。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男士被我截停後,男士摸了摸口袋,尷尬地發現自己沒帶錢包。我說,有心做善事沒關係的,說罷照樣在他衣服上貼上貼紙。未幾,男士喘著氣折返,「太好了,你還在這兒!我回家拿錢包了。」然後把錢幣塞進我的賣旗錢袋裡。
還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分別在一個十字路口的不同街角「賣旗」。遠遠看到一位老師向我們走來,我們如覓到獵物般一窩蜂湧上前,爭先想要老師把錢幣投進自己的籌款錢袋裡。「別急別急,一個一個來!」老師一邊說,一邊把錢幣逐一投進我們的籌款錢袋裡。不到一分鐘,老師的黑色T恤就布滿了「波點」圖形,那是我們貼上的愛心貼紙。很多年後,老師告訴我們,其實那天他知道我們在「賣旗」,特意假裝路過來為我們打氣的。
香港有一句俗語,叫「多多益善,少少無拘」,意思是捐款越多越好,但少少的也無妨。香港「賣旗」並沒有特定金額,大部分人都會捐出一兩元硬幣,有些會捐出10元20元,或者一百港元紙幣。賣旗專用的錢袋開口處設計很窄,只夠投進一個硬幣或一張紙幣,而且徒手不能把錢取出。
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對慈善籌款的監管非常嚴格。慈善組織一般由民間主導,但管理架構要由公眾代表、行政管理人員和政府代表聯合組成。行政管理人員負責慈善團體的運作管理,並要向由公眾人士組成的管理決策機構報告工作情況;政府代表則需要解釋相關政策並提供資助。
為了確保透明度,賣旗日籌得的善款,要由第三方人士見證點算,再按照活動指引公布款項及用途。「賣旗」成本開支不得超過籌集到款項的一成,主辦團體必須就籌款及支出制定結算表,由執業會計師核證,並將核證副本呈交社會福利署。福利署通常會在每年上半年公布下一年度的售旗日數及申請細則等。
以前香港的「賣旗」活動只限於星期六上午進行,每個團體只能在香港島、九龍或新界進行,但隨著慈善團體機構增多,香港政府將「賣旗日」增添為星期三和星期六,較大規模的慈善機構更可以在全香港進行「賣旗」籌款。
微風拂過,搖曳著樹梢,帶起簌簌輕響,樹葉緩緩落下。又一個「賣旗日」,街上的路人衣服上都貼了愛心小貼紙。空氣中傳來陣陣花香,蟋蟀在鳴叫,似乎在訴說一個美麗的故事。我輕輕踩在鋪滿金黃葉子的小徑上,發出吱吱響聲,這是秋天的交響樂。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這是香港街頭一道美麗的風景。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黃芷淵

(作者系鳳凰衛視高級記者)

微信編輯:納米

上海遊客在香港:在蒙面黑衣人經過的街頭,仍有人演奏《我的中國心》

擔心出現嚴重暴力行為,香港警方對「10·20九龍遊行」發出反對通知書

上觀直擊香港|香港立法會瞠目結舌的一幕,如果發生在美國,佩洛西會放過這些人嗎?

「嗯,這篇正在看↓

相關焦點

  • 義工活動 賣旗圓滿,共創美好!
    在香港,賣旗籌款,俗稱賣旗,是香港慈善機構籌款的一項模式。
  • 慈善不是富人專利——「為善最樂,不甘後人」的香港慈善
    可以加在前面的定語有許多:東方明珠、購物天堂、金融中心、動感之都、廉潔之都……香港的魅力在於它經濟的活力、文化的多元包容、良好的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不過,在繁華閃耀的霓虹燈下,港人樂為慈善的傳統,卻讓這座國際化大都市華麗的外表下更添溫暖底色。沒有物慾橫流的冷漠,享有情義之都美名,香港慈善事業同樣被許多地方作為學習的範本。
  • 驚魂一夜後,香港街頭這一幕讓人熱淚盈眶!
    清晨6時,旺角街頭蕭條冷清,店鋪大門緊密,寬闊的四車道上無一輛車,被燒燻黑的旺角站仍在無限期的關閉中。在昨夜的示威活動中,激進的示威者用水泥將磚塊堆疊在馬路中間,形成一堵堵磚牆,與警方進行武力對峙。路面上散落著被拆除的鐵柵欄和磚塊,燒焦的雜物碎片隨著風而起,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磚粉和胡椒噴霧混合的氣息。清理路障行動從早上6時半開始。
  • 為什麼香港人均壽命全球最高?看完後所有人都認同了
    根據調查,過去一年中,高達64%的港人曾作出慈善捐款,從街頭捐款到定期助學、助老、助環保、助醫療……港人無不是積極分子。在街頭,總有一種特別的活動:買「旗」。每周六是香港「賣旗日」,也就是各類慈善組織街頭籌款的日子,參加的慈善機構經政府安排,在不同的區域募捐。
  • 香港的風景依然美麗,有些香港人已經不是原來的香港人
    最近,我的微博每逢看到香港風景的相片,就會看到留言:香港的風景依然美麗,有些香港人已經不是原來的香港人。。。今天就來說說香港人。
  • 樂善好施的香港人 || 蘇丹前總統倒臺後 反對派與軍方商定分權「文武共治」
    香港賽馬會在2016/17年度慈善捐款就達76億。另一家致力於消滅貧困,久負盛名的樂施會在同年度,也募捐到超過2.4億港幣。慈恩17年還頂不過他們一年多甚至一個月的募資額。善款也許募集的不多,然而他們做出的成績卻是驚人的。
  • 「路霸」又現香港街頭 「鳩嗚團」要搞亂平安夜
    「路霸」又現香港街頭 「鳩嗚團」要搞亂平安夜 2014-12-23 05:37:2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責任編輯:盧巖   21日,香港團體「愛港之聲」舉行「依法普選才是真普選——我要依法普選」籤名行動。
  • 香港鳳凰慈善基金會到彝良縣開展捐贈活動
    新朋友點上方「微彝良」快速關注3月6日,香港鳳凰慈善基金會「愛心送暖到雲南
  • 面對面丨專訪香港「撐警」茶餐廳老闆娘:「生意好壞不重要 香港好...
    冒雨參加撐警活動:「我想讓警察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2019年,作為茶餐廳的經營者,李凱瑚目睹了發生在街頭的騷亂和警察的艱難。6月30日,李凱瑚的腿上被滾油燙傷,但她還是自發冒著大雨,參加了在香港添馬公園舉行的撐警活動現場。
  • 香港街頭出現這種卡牌,已在年輕人中流行
    前幾天,有位香港朋友發來信息,說現在有款叫「Yell Card」的系列卡牌在香港學生群體中頗受歡迎,他的孩子正在上中四(高一),班上有不少同學都在玩,卡牌內容是宣揚「抗爭精神」的,讓有理哥務必關注一下。上網一搜,果然有被「震驚」到,能把亂港文宣做到這個地步,某些人確實「煞費苦心」,香港國安法已落地4個月,還搞這些「小動作」,真不怕吃牢飯嗎?
  • 這段街頭battle真解氣!香港市民怒斥黃之鋒,他是……
    「禍害香港的垃圾!」近日,一段香港市民街頭怒懟黃之鋒的視頻引發關注!這場雙方對罵持續了6分鐘左右!來源:青蜂俠事件還原!怒斥者曾是一名香港警察13日,北京日報記者聯繫到了這名正氣十足的香港市民石房有。石房有說,當時他也掏出了自己的手機反拍對方,並怒斥黃之鋒是漢奸、走狗、賣國賊,一定會受到香港國安法的懲罰。石房有稱,自己當時與黃之鋒及其同夥對罵了6分鐘左右,後來現場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考慮到疫情原因,以及不想引發騷亂再給香港警察添麻煩,石房有就獨自離開了。
  • 郭晶晶帶兒子街頭賣旗,千億豪門富四代見人害羞,太接地氣了
    郭晶晶帶兒子街頭賣旗,千億豪門富四代見人害羞,太接地氣了中國的體育界,可謂是藏龍臥虎,著名的體育明星大有人在,可是要說到從體育轉行做演員的卻為數不多
  • 梅豔芳:從街頭歌女到「香港女兒」她經歷了什麼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港片的巔峰,傑出的演員數不勝數,為什麼香港的女兒偏偏是梅豔芳?今天採茶小妞就帶大家一探究竟,首先就是會做人,讓我們回到一九八三。這一年,梅豔芳推出第二張專輯赤色,一時間她名利雙收。而她不像其他人去買房置地、搞投資融資的帽子戲法兒,而是選擇廣交好友,提攜後輩。一次,香港演員羅君左遇到男主找梅豔芳借錢,他直接遞出一張空白支票,要多少自己填。
  • 直擊香港:鐵腕治暴正當時
    但年輕人的生存艱難、香港社會的兩級分化、特區政府這麼多年來對民生改善上的舉措不力,他們是有感受的。正如新華網此前有文《灰暗的底色與扭曲的方向》洞見香港的實際問題。香港的改變和進步,需要幾代人的智慧與努力,不是喊喊口號搞搞抗議能解決的事情。在香港行走,時常會被一些細節感動。比如荔景街頭的樓外水管布局,足可見工人的嚴謹。圖九斜坡登記編號,亦可見港人的認真。超市的綠香蕉其實品質還不錯,但只因賣相不好,理貨員果斷地撤下櫃檯更換賣相更好的新品上櫃。我直呼太可惜了。她說這個沒人買了的。
  • 定居北京的香港音樂人:香港年輕人比較難接觸到中立的內容
    我是張家誠,香港音樂人。從小在香港土生土長,後來去英國留學4年,兩個月前我定居北京朝陽區。定居北京的決定,並不算意外。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在機緣巧合走上音樂道路前,我實際學習的是金融,也在企業做了十年左右的管理工作。
  • 香港旅遊十大注意事項
    2.見到慈善募捐的人,表現你的愛心。街頭、地鐵站,各種組織、機構號召慈善募捐的場面很多,你只要表現自己的愛心,就會得到一枚印有愛心標誌的不乾膠貼。3.香港的插頭跟大陸是不通用的。這不是小學生守則。我跟你打賭,你只要隨便一下,就會收到1500港幣的罰單。不交?那你永遠不要想過海關了。 5.不要在任何公共場所抽菸。香港從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菸,所謂公共場所,指的是任何有屋頂的地方。抽菸違禁的罰單是最高5000港幣。
  • 香港第一美女關之琳的慈善人生,不但長相美而且十分有愛心
    作為長城電影的著名愛國演員關山之女,息影后的關大美人並不打算將自己的「美」停了下來,從此她以世間另一種美展示於世人面前,那就是她的慈善事業。近十幾年來的關之琳與慈善天王呂良偉成為了「愛心二人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可謂轟動億萬國人心,關之琳第一時間為汶川捐款200餘萬元,並且積極參與慈善籌款活動。之後關之琳還以她父親的名字在貴州建立了一所關山小學 。
  • 年輕人,香港,我的家丨單讀訪談
    所以這次,我們和三個香港的年輕人聊了聊。阿成是高中移民到香港的,晞華在內地接受大學教育又回到香港工作,阿均的父母輩從廈門移民來香港,他在香港出生長大。這三個擁有不同人生經歷、教育和職業背景的年輕人,在他們的講述中,香港,呈現出互有重合,又不盡相同的三種面向。
  • 這也是澳門,融在杏仁餅和奶茶芬芳中的20年 | 上觀直擊澳門
    這是一條出了名的手信街,路兩旁的鉅記、大三巴和咀香園餅家三分天下,做餅人用竹筐盛著剛出爐、熱氣騰騰的杏仁餅和豬肉乾夾道而立,給遊人試吃。從街頭走到街尾,短短百米便可吃個幾分飽。走進杏仁餅作坊最裡頭,何鎮江正在一臺打餅機前忙碌。他是大三巴餅家的一名做餅師,90後小夥子,7年前從廣東中山到澳門學藝,從此,杏仁餅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 香港攝影師賴億南 聊街頭攝影
    賴憶南 是之前在我成立的Facebook街頭攝影社團裡認識的,他是位對影像創作非常有熱情的香港攝影師, 2002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其後加入香港電臺電視部任職攝影師,他也是「現在攝影」的創辦人之一。 以下就是阿南的訪談內容。請介紹一下你自己我是賴憶南,認識我的人都叫我阿南,我在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畢業,主修電影攝影、副修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