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成名作《天書》和他的藝術裝置作品 ►視頻
徐冰的故事
►從1987年到1991年,徐冰用了四年的時間,參照《康熙字典》,平行對位地編造出一套極像漢字又不是漢字的假字,人稱《天書》。1993年,徐冰旅居美國,自認在英文語境中無法進行深入的表達,再度異想天開,將中英文雜交到一起,創造了一套形似中文實為英文的「英文方塊字」。
► 徐冰,藝術家,1955年生於中國重慶。1977年考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移居美國紐約,2007年回國,現工作、生活於北京和紐約。代表作有《天書》、《地書》、《英文方塊字書法與教室》、《菸草計劃》、《背後的故事》、《芥子園山水卷》等。作品曾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美國麻州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展出,並多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雪梨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等國際展。
►在1987年,徐冰於北京刻寫《天書》。徐冰說,從1987年到1991年,他一個人用了四年的時間,做了一件什麼都沒說的事情。
►徐冰參照了《康熙字典》,按筆劃從少到多,平行對位地編造自己的文字。1988年10月,《天書》首展於中國美術館時,取名為《析世鑑——世紀末卷》。後來人們習慣以《天書》稱之,徐冰也順勢採用了這一說法。《天書》擁有一套嚴密的邏輯和結構,包括冊序、頁碼、序目、跋文、注釋、眉批等等。圖為《析世鑑》卷一第七十五頁。
►從右到左,《天書》的活字原版、首頁刻板、制書工具。徐冰堅持《天書》全由手工製作,因為刻印出來的文字更像是被認可過的,如果採用簡單手抄,儀式感就弱化了。
►《天書》總共印了120套,每套4冊,共604頁,每一套都裝在一個由河北邯鄲的木匠特製的核桃木盒裡。
《天書》看上去是非常重要的讀物,它在吸引你閱讀的同時,又拒絕你的進入。圖為2014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徐冰回顧展。
►1993年起,旅居美國的徐冰開始創作「英文方塊字」。和《天書》不同,「英文方塊字」是一種中英文「雜交」出來的可讀的「真文字」。這件作品的產生,源於徐冰在英語環境中水土不服,思維能力是成熟的,表達能力卻是幼稚的。
►英文方塊字是一個書寫系統,採用中文筆劃來書寫英文字母。看上去是中文,實質上卻是英文,像是戴著面具的文字。
►徐冰認為,當代藝術的新鮮血液,經常是來自於藝術之外,如今還有東南亞及香港公司的用人單位和教育機構會採用徐冰的英文方塊字作為試題或教材。圖為徐冰在倫敦V&A博物館題寫的「ART FOR THE PEOPLE」(藝術為人民)。
►有人問徐冰,把中文改成了英文,中國人會不會不高興。徐冰說,中國人特別高興,因為這是把英文改成了中文。英文方塊字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介於兩種概念之間,兩邊都屬於又都不屬於。圖為徐冰題寫的「HEAVEN PROTECT CHINA」(天佑中華)。
讓我們來看看徐冰的其他作品
徐冰,他把垃圾變成了最深刻的藝術作品《鐵鳳凰》
《鳳凰》
由五十萬支煙組成的《虎皮地毯》
來源網絡整理,部分轉自:大美趣說藝術
>>深圳市書法院書畫培訓中心招生海報<<
深圳市書法院成人書法培訓班
深圳市書法院少兒書法培訓班
>>深圳市書法院掠影<<
——深圳市書法院官方微信平臺——
http://www.china-yi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