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門綜藝《演員請就位》中,楊志剛和郭曉婷搭檔,演出了《受益人》片段,這段表演本身反響平淡,因為郭曉婷在臺上直言「我們並沒有排練」,引發一系列關於表演和職場潛規則的討論。
對於楊志剛的表現,導演們用各自的語言表達了不認可,意見還是比較一致的。郭敬明說自己「不喜歡這個表演」,因為表演的邏輯不能自洽,無法讓人相信裡面的感情。
爾冬陞直言「你哥哥或者其他導演,他們對你的要求就這樣了」,認為他的表演方式差不多。趙薇想緩和氣氛,製造臺階「這肯定不是你們自己選的」,沒想到確實是他們自己選的,又用挑戰不同角色圓回來,可惜表演的結果和預期相差甚遠,楊志剛和郭曉婷的狀態都不好。
造成這樣的結果,可能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改戲,二是不排練,這也是楊志剛被詬病的主要原因。演員能不能改戲?不是不行,但要合理,看的人不覺得有問題,演的人也感到很自信。演員能不能不排練?不是不行,但要有實力,看的人直呼到位,演的人實至名歸。否則,就是自扇耳光,大寫的尷尬。
楊志剛出場,市場給出的反饋是S卡大神,因為他的作品很多,市場反應穩定,他的臉孔對很多觀眾來說很熟悉,而他此前沒怎麼參加綜藝,這次上臺也是「陰差陽錯去救了個場」。此前他已經在電視劇中飾演了不少角色,作品如《鐵梨花》、《火藍刀鋒》、《打狗棍》和《勇敢的心》等等,所以上綜藝「不想蹭熱度,也決不落井下石」。
歸根結底,楊志剛對自己的資歷有充分的自信,所以當他認為要飾演的片段不符合自己的預期,他就要去改戲,即使搭檔並不認可。在他面前,郭曉婷雖然也不是表演小白,但仍然是小了16歲的年輕人,對於劇本沒有什麼話語權。同樣,雖然大鵬是《受益人》的原班人馬,對整個電影有更完整的認知,也不能動搖他的決定。
無論是對於劇本的改動,還是堅持不排練,楊志剛都是站在自己既有經驗的立場,他認為加喜劇元素更好,更有意思,就要加,他認為不能反覆排練,以免損耗情緒,就不排。他不僅把自己放在前輩的位置,還把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試圖掌控整個節奏,不能和他人進行更理性、深入的溝通。
以前楊志剛是一個演員,他的表演水平如何不做評價,但是結果都有導演來把關,以至於他對於自己程式化的表演也有些迷茫,拍了那麼多戲,「為什麼要演,有什麼意義?」但他又從心底裡覺得綜藝嘛,「就是遊戲何苦太認真」,所以連節目規則都沒搞清楚,他確實不為難自己,他為難別人……
有人說楊志剛的行為,無異於「職場霸凌」,靠資歷說事,話他說了算,鍋砸了他不管。儘管他接收到了導演們的批評,也承認做的不好,但他真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嗎?有人罵郭曉婷「綠茶」,當面拆臺,唱苦情戲,還情商低,即使是排練不足的問題,也應當等楊志剛自己提出來,不傷和氣。可是看楊志剛的表情,他會自己提出來嗎?
楊志剛有自己的理論,假定他真的認為不應該多排練,就應該珍惜情緒,現場爆發,那他就不會覺得這是問題。不論是在臺上,還是後來的採訪,他都有種害怕牙籤磨鈍的擔憂,所以指望他自己說不排練,就只能默默咽下這份委屈和對自己實力的質疑。
對於楊志剛來說,郭曉婷的行為是不是落井下石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她不說,場面上固然可以一團和氣,人們只當她演技不行,但她心裡一定憋著一股氣:難道資歷淺的人,就活該受委屈?難道年紀小,就活該吃啞巴虧?難道在公開場合,就活該背鍋?
曾經面對無德老師的騷擾,和課堂上的辱罵,郭曉婷拒絕沉默,選擇反擊,她不是不懂,只是不願任人宰割。如今在舞臺上,情緒累積到一個臨界點,她無法忍受沉默,就變成心機?她知道搭檔的地位,所以還是有膽怯,但表達本身,即使不能共情,又何必抨擊……
楊志剛是S級演員,他是來溜達溜達,玩一玩的,說白了他看不上綜藝,也錯估了自己的實力。他改戲的前提,是因為自己的理解與原本的設計不同,他想呈現更多甚至更好的東西,他在心裡預設了一個前提:表演,我可以,我的搭檔也可以,所以他是想挑戰,不是想翻船。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你打心眼裡看不起一個東西,又怎麼會打起十二分的認真,而當你以敷衍的態度做事,那結果又怎麼能盡如人意?楊志剛嘴上說,想要換一片天地,行動上還是落到經驗主義,當兩個人的經驗發生背離,矛盾也是有跡可循。
有人說,吳孟達也不排練,沈騰也說錯詞,但那可能只是表面結果,卻不是深層邏輯。就像一個清華北大的學生,裸考高分通過四六級,那是因為不能做太多練習,怕影響臨場專注力嗎?我猜不是,而是在平時已經有很多積累和練習,才到考場上發揮如意。就像沈騰確實說錯了臺詞,但是對馬麗崩潰又機靈的「他說了我的詞」,立馬接上,才能虛驚一場。
想起郭德綱和于謙也曾有過翻車的場面,于謙喝多了,勉強上臺,但不能按照預定接住包袱,郭德綱無奈又崩潰,但還是順勢演出。雖然現場效果還不錯,但于謙酒醒後還是立馬打電話道歉,因為錯了就是錯了。如果沒有于謙本來的功底,和郭德綱控場的實力,那演出就是砸了。對於楊志剛而言,或許對於自己和搭檔的實力都沒拎清。
楊志剛是不是職場霸凌或許有不同的聲音,但他的盲目自信卻是有目共睹,和盲目自信一同存在的,還有態度的不認真。面對這樣固執己見的前輩,郭曉婷不論是禮貌地笑、尷尬地笑、膽怯地笑還是無奈地笑,都沒什麼用處。她喜歡這個充滿生命力的角色,她以為自己可以演出來,甚至還想改變劣勢局面,可她失敗了,既有沮喪也有委屈,笑不行哭也不行?
經此一役,楊志剛對於綜藝「沒那麼大的偏見了」,對郭曉婷說「拖你後腿我很汗顏」,希望他真的能夠聽取他人的建議(後來面對導演態度不是挺認真嘛),有更出色的表現。更希望郭曉婷可以有更多機會,因為相比精明的沉默,勇敢的笨拙,是一種漫長的路。倘使我們不願意做只能吞下委屈的,那沉默的大多數,請給勇氣一盞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