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aon
ST康美(600518)2020年7月23日公告,控股股東康美實業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鑑於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股票自今日起連續停牌兩個交易日。
消息一出,立即有傳言指出,廣東國資是康美藥業最大的緋聞接盤對象。而據《財新》報導,廣東省政府近日已召開會議,決定由廣東恆健投資控股集團(廣東省國資委全資控股子公司,下稱恆健控股)託管康美藥業,同時康美承諾解決資金佔用和債務問題,將處置資產,變現還債。
截至目前,康美藥業「造假300億事件」多項處罰已經陸續公布,如今康美藥業易主在即,那麼這場風波是否「全劇終」?
處罰衝擊波:一個也不能少
「行賄成風」、「財務造假」一系列醜聞纏身的康美藥業,2019年4月底,再次以一場驚天動地的「會計門」事件爆雷,「近300億元貨幣資金一夜蒸發」的荒唐程度更是成為近年來A股市場最大、最響的一聲雷。(康美藥業爆雷事件回顧:康美會計「背鍋」近300億假帳?咱也不敢問,只能扒一扒)
A股市值曾衝頂1392億元,僅次於恆瑞醫藥的康美藥業,如今市值僅有146.7億元,一路暴跌下,無數投資人血本無歸。
「性質惡劣,該怎麼罰?」也成為一直以來大眾關注的焦點。
如今,一年多過去,監管方的處罰結果逐步公布:
2020年5月,證監會宣布對康美藥業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決定對康美藥業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並對馬興田、許冬瑾等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罰款,對6名主要責任人採取10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020年7月9日,康美藥業發布公告,馬興田因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公告同時指出,馬興田自2020年5月份已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據報導,馬興田被公安機關採取的強制措施或為「監視居住」。監視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得離開住處或者指定的居所,並對其行為加以監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措施。】
緊接著,2020年7月10日,證監會宣布,對廣發證券在康美藥業相關投行業務中的違規行為依法下發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擬對廣發證券採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2個月的監管措施。對廣發證券十餘名高管以及業務骨幹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其中多人被驅逐出證券市場。同時責令廣發證券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內部追責,按公司規定追回相關報酬收入。
同時,有專家指出,廣發證券將很有可能需要和康美藥業承擔廣大受損股東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的連帶責任。
2020年7月22日,上交所再次宣布,對馬興田、許冬瑾,邱錫偉,時任財務總監莊義清,時任監事、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溫少生,時任監事馬煥洲,時任董事馬漢耀等共計21人予以公開譴責。並公開認定,馬興田、許冬瑾,時任董事、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邱錫偉終身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時任財務總監莊義清,時任監事、總經理助理、 副總經理溫少生,時任監事馬煥洲10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高。
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
隨著處罰結果接連靴子落地。今日,康美藥業宣布控股股東康美實業正在籌劃重大事項,公司控制權可能發生變更,股票自今日起連續停牌兩個交易日。
廣東國資接盤?
此次康美易主,外界傳聞最甚的——是由廣東國資接盤。而據《財新》最新報導,廣東省政府近日已召開會議,決定由廣東恆健投資控股集團(廣東省國資委全資控股子公司,下稱恆健控股)託管康美藥業,同時康美承諾解決資金佔用和債務問題,將處置資產,變現還債。
天眼查數據顯示,恆健控股是廣東省國資委全資控股子公司。恆健控股2007年成立,是廣東省唯一的省級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產融結合平臺,代表廣東省政府持有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寶鋼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等央企股權,擁有全資及控股企業20多家。截至2019年12月31日,恆健控股註冊資本212.17億元,總資產2903億元,淨資產1752億元,是廣東省淨資產規模最大、資本實力最雄厚的省屬企業集團。
廣東國資接盤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康美藥業爆雷成為眾矢之的之後,廣東省各界仍對其支持和肯定不斷。
2019年5月,康美藥業「會計門」爆雷不久,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的報導組即奔赴康美所在地普寧等地,對公司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報導,向外界傳遞信心。
2019年9月16日,廣藥集團、康美藥業宣布,雙方將在中藥材供應鏈管理服務、產品渠道服務、中醫藥文化傳承和發展等領域開展合作。新聞報導指出,這是國企引進民企進行混改方向的積極嘗試,很有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廣藥集團是廣州市政府授權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國有獨資公司,是上市公司白雲山(600332)控股股東,白雲山、ST康美同處中藥賽道。
2019年11月28日,康美藥業宣布獲得銀團百億元貸款支持,緩解公司資金壓力。據悉,參加本次銀團貸款的銀行包括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13家大型銀行。相關政府部門和監管部門出席籤約儀式。
而在同日,康美藥業再次榮獲廣東省人民政府、省政協和全國工商聯聯合頒發「2019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並在醫藥製造業排名第二。
……
可以看到,在爆雷之後,廣東省各界對康美藥業仍多有肯定和扶持。此前,也有媒體報導稱,康美藥業曾表示,希望加快引入國有企業進行重組。儘管目前康美藥業對於廣東國資接盤尚未有確切回應,但多方消息下來,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康美藥業未來幾何?
康美藥業原本的野心在於中藥飲片全產業鏈,其在中藥飲片這一環已經形成氣候,但市場佔有率卻並不高。在上遊的中藥材生產及下遊的醫院布局等領域,康美藥業目前仍處在投資階段,尚未達到收割期。造假風波的打擊對於康美藥業全產業鏈布局會帶來哪些影響,目前尚未可知。
但目前來看,康美藥業爆雷事件之後,企業生產經營大有舉債奮進的姿態。新浪醫藥在對康美藥業市場業務人員求證的時候,對方也表示:「康美爆雷後,除了周圍議論紛紛,業務上並沒有太大改變和影響,自己也是通過新聞吃企業爆雷的瓜」。
而此前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幸虧康美藥業主業是中藥飲片等,而非化學藥,因為化學藥的一致性評價定價等關鍵事由均需最高決策人拍板決定。若「一把手」發生事故,公司兩三年就落後了,而康美藥業不存在這種顧慮,其供應鏈和下遊供應商體系已經成型,照舊運轉即可。而且在中藥飲片行業,康美藥業具有領先優勢,即便馬興田被判3年,可能都不會被競爭對手趕上。
然而,儘管業務上並未受到毀滅性打擊,但在資本市場上,造假風波下,投資者的損失卻是難以挽回。在未爆出財務造假之前,康美藥業股價最高有近28元/股,如今股價僅剩2.95元/股,股價下挫近90%,目前股民們正在多方維權。
在此前公布的處罰結果中,監管部門幾乎用了最嚴厲的措辭來形容康美藥業的違法違規行為。然而,康美藥業是否會被強制退市,仍然是個迷霧重重的懸念,引發「爭論激烈」。大多數股民希望這種「性質惡劣」的公司能夠被退市,重罰違法者,提升投資者的信心也有部分股民則認為康美藥業沒有觸及重大違法退市規則,所以不會被退市。
以下為來自雪球網網友的兩種聲音:
目前,ST康美在資本市場的最終命運還未有定論。
資料參考:
1.證券時報《重磅!造假300億的康美藥業將易主,緋聞接盤方出來了》
2.北京時間《康美藥業「全劇終」?創始人被捕 揭陽首富隕落》
3.財新《造假康美將易主 廣東國資平臺出手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