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某學校的一次月考中,13歲的小李同學發揮特別好,以總分639分好成績獲得了全年級No.1。但這麼好的成績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反而引來了老師的質疑。雖然小李平常成績很好,但從未考過全年級No.1,這引發了老師的疑惑,甚至老師還當面請李同學了解怎麼考出這麼好的成績。懷疑李同學是不是在外面買了卷子,提前做過?後來班主任也將李同學及其雙胞胎姐姐叫到一起再來一次考試,看看李同學能不能用實力證明她的成績是真實的。
這次考試,李同學的發揮沒有那麼好,錯了兩道題,只得了98分。這樣的一個結果,李同學感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侮辱,回到家也不與家人說什麼話。次日下午在一個池塘裡卻發現了李同學的鞋子和衣物漂上來了……
這樣的結局,實在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不僅僅李同學的家人意外,即使是我們常人也覺得不可能!在悲痛之下,李同學父親翻到孩子的空間留言:「考試正常發揮,考得好怪我嘍?」這真的是一個靈魂拷問,看著這個問題,難以釋懷!希望能通過後面的分析,幫助我們防止悲劇的再次發生。
老師天天與孩子接觸,要善於去分辨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某些孩子來說,有一些懷疑也不會傷害到孩子,甚至是說的一些過分話都沒有關係。比如當初孔子對子路說的那些話: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誇獎一下子路,子路就大喜,立即給子路一頓猛批,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如果是我們平常被老師說成什麼都不可取的話,那也是非常傷心的事情了。但是,子路卻欣然接受了。這不得不使我們思考:「為什麼孔子的一頓批評沒有使子路去跳河啊?」
一方面作為老師的批評,是把握住了學生子路的稟性,知道他的性格如何。而且子路不僅很佩服孔子,但並沒有反對子路質疑老師。在子路的身上有著類似於「賴皮」的特性,批評過幾天了也不當回事。
而當其他學生也在嘲笑子路的時候,孔子又站出來告訴其他學生子路已經「登堂」而未「入室」。
子曰:「由之瑟奚為與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可以看出來,老師平常對學生關愛很多,老師一時的批評並不會給學生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
另一方面,老師要批評和表揚學生是很難把握好的。學生考好了,老師害怕學生為自己一時的成績沾沾自喜,要給予批評;而一旦批評過度了又害怕學生承受不住,更害怕其他學生也用異樣的目光看待該生。所以,要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地給予評價,這需要老師在用心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實際的情況靈活變通地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學生對老師的懷疑是非常敏銳的,哪怕是我們的一個小眼神、小話語,學生都會猜到。所以,一旦我們對學生產生了懷疑,他們的心理就會築起一道防禦的牆,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另外,學生哪有不犯錯的,如果都是乖寶寶,我們的教育也必然面臨失敗。我們心胸變得寬廣一些,對某些事情可以適當地放寬心態。在一位老師的班上,有一位學生偷了同學的錢。這位老師就想了一個辦法:所有人都蒙上眼睛,包括老師自己也是如此,讓偷錢的同學自覺把錢還給被偷的同學。
就是這樣的一個小舉措,讓這位偷錢的學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認為老師是信任他的,不僅保持了他的自尊,也健全了他的內心。
能不能在懷疑的時刻放下懷疑,換一種更好的方式激勵學生改變,是一名老師應該去思考的事情。
老師的眼光就是學生的眼光,老師的心胸就是學生的心胸,如何給學生們一條光明大道,不能只有對錯,沒有變通。
上學期間,有沒有遇到過自己考好,也被老師懷疑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