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俘練膽?《八佰》這是「藝術創作」還是歷史虛無主義?

2020-08-16 萬篇長徵

《八佰》電影裡的鏡頭,有個四行倉庫守軍殺日軍俘練膽的片段。我在電影院裡看到這個場景也是「震撼」到我了。

殺俘練膽這種違反國際法,極端殘暴的事情在歷史上反人類的日軍法西斯做過,比如南京大屠殺裡,兇殘的日軍把俘虜,把南京城百姓綁在樹上,用刺刀捅死練膽。四行倉庫守軍從未乾過這種事情。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突兀的劇情就被加入到了整部電影當中。影片剛拍出的時候,我還是比較期待的,雖然導演作死在上映前跑去和著名國民黨飛將軍孫元良的後代合影,導致上映推遲。但是電影是電影,你可以把四行倉庫的戰鬥拍得很激烈,我可以將其理解為藝術創作,畢竟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守軍是真是存在的,他們是英雄。

但是在殺俘這件事上,四行倉庫的守軍事真的沒有幹過。作者本人對國民黨沒有好感,國民黨軍紀不嚴更是事實,但是依然不能否認他們作為普通的中國抗日軍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事實(孫元良等部分國民黨軍官除外)。

歷史上的四行倉庫守衛戰打得並不算激烈,甚至可以說很大程度是國民黨高層用那400條人命做的一場表演。客觀來說客觀說雨花臺一帶的戰鬥,第88師面對數倍日軍打的還可以(相比國軍別的部隊),264旅旅長高致嵩,262旅旅長朱赤先後犧牲。無奈師長孫元良比較辣雞,一直躲在城裡並把護城河橋炸斷了(就是讓城外士兵送死,不讓他們活著回來)。

但電影拍的好看我可以認為這是種藝術創作,理由上面講過,那號稱八佰的四百人是抗日英雄,他們也是需要被銘記的。但是電影中添加他們殺俘的情節,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就是個歷史虛無主義,是在往英雄臉上抹黑。總之我是不能接受的,不知道看過電影的各位如何?

相關焦點

  • 聊聊歷史虛無主義 - 以及《八佰》這個電影
    然而,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呢? 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文章,對歷史虛無主義大部分是以意識形態的傾向為標杆,以觀點傾向為劃分。這一分法固然簡單明了,但對一種思想方法的評價,還是應該相對中立一點,脫離意識形態。 我對歷史虛無主義思維方式的定義是:以片面代替全面,以細節代替宏觀,以個案混淆整體的方式來闡述歷史。
  •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我們注意到,作為電影,《八佰》的敘事還是比較過得去的,至少對於很多文藝青年來說,該作品可以加入到很「燃」的行列。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如果不必要,為什麼還這樣選材?
  • 時評|《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文|輕鬆笑最近一段時間,管虎拍攝的電影《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 時評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我們注意到,作為電影,《八佰》的敘事還是比較過得去的,至少對於很多文藝青年來說,該作品可以加入到很「燃」的行列。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
  • 電影《八佰》殺日俘,是真是假?不可能發生,這樣拍完全違背歷史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最近電影《八佰》已經進行了點映,看過電影的軍迷朋友們表示,電影拍得很火爆,但是千萬別和史詩放在一起,因為情節都是編的。據已經觀看了點映的網友稱,最不適的一點是影片中抗日戰士居然以殺俘虜來練膽量,這讓很多人對於這部影片表示了抵制。還有人說,這個情節是抄襲美國電影《狂怒》中的鏡頭。而支持者則表示,在那種環境下俘虜了日軍戰俘當然只能殺掉,不可能後送戰俘營啊!
  • 《八佰》網絡公映口碑撲街,歷史不是簡單的催淚戲碼
    某平臺甚至給出了不及格的5,3分…………等等,雨田君,這不是一個歷史號嗎,怎麼「一本正經」地寫起了娛樂影評來了。本次暫且不論其他原因。雨田君就作為一個軍事和歷史的發燒友,來探究《八佰》口碑下滑的原因。但是別忘了,《八佰》在宣傳的時候可是打著還原歷史的噱頭,而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歷史還是「私貨滿滿」。有些歷史錯誤雨田君也在之前的文章有提過,如果想看的可以翻看9月份的文章。
  • 一評《八佰》:他們就是在裝瞎
    大家要搞清楚一點,《八佰》是一部電影,不是一部紀錄片,更不是現場直播。既然是準許被藝術創作的電影,就必然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符合歷史史實。它是一部藝術作品,為了劇情上的緊湊,為了突出矛盾,為了刻畫人物形象,它是可以做一些藝術上處理的,甚至虛構一些情節的。
  • 《八佰》:年度最好哭的戰爭片?還是歷史虛無主義?
    《八佰》院線上映那會,列表首頁就出現了很嚴重的兩極分化。一群人說,這是今年看過的最好哭的戰爭片;另一群人說,《八佰》根本沒有尊重歷史,完全是歷史虛無正義。最近,《八佰》上線網絡平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觀看了這部影片,關於影片的爭議再次成為熱點,那麼,《八佰》應該如何被看待?
  • 《八佰》槍殺日本俘虜的情節到底應該有嗎?
    對於這個橋段,有的人不以為然,有的人大聲喝彩「殺得好!」但小編我卻無法接受,這簡直就是高級黒八百壯士!殺俘,不僅是違反戰爭法國際法的嚴重戰爭罪行,而且也是中國傳統中軍人最為不齒的行為,坑殺戰俘歷來是最傷陰騭的,是會折壽的惡行。有本事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殺鬼子,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人下殺手,算什麼本事!有人肯定會說,殺的是日軍戰俘,日軍也殺害過我們的俘虜,怎麼不應該?
  • 《八佰》網絡口碑差的原因:電影夾帶私貨,部分不尊重史實
    但是別忘了,《八佰》在宣傳的時候可是打著還原歷史的噱頭,而實際上這些所謂的歷史還是「私貨滿滿」。有些歷史錯誤雨田君也在之前的文章有提過,如果想看的可以翻看9月份的文章。但真正在這些小瑕疵之上的,還有電影中的歷史虛無主義,電影無時無刻的不再對我們進行私貨思想滲透,最典型的就是四行倉庫的殺俘事件。
  • 戰爭題材的電影最難拍,《八佰》同樣犯錯!這類電影應該被包容嗎
    ,但是也是存在一片罵聲的,原因就是這部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在還原歷史上存在過大的差異,甚至有網友說扭曲事實,畢竟影片中出現了「殺俘練膽」畫面,一部大片確實不應該存在這種低級的錯誤,看來《八佰》的技術革新還是沒有取得完全成功啊!
  • 八佰三問|貳:電影有沒有偽造歷史?
    直接回答問題:偽造歷史談不上,但虛構了不少故事情節。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歷時四天,電影中也是四天,時間跨度並不大,就那麼點事兒,能偽造成什麼?為了表現主題,適當地虛構一些細節無可厚非,又不是拍紀錄片。但有些情節的設置真的莫名其妙,比如殺俘練膽,比如天台冒死豎旗。
  • 《八佰》真相:我軍從不虐待戰俘,二戰其他國家又是如何處置?
    《八佰》終於正式公映了,其實從之前點映受到很多人熱捧來看,就足以證明這個跳票一年又重新上映的電影有多受到歡迎,從電影開始有關《八佰》的爭論 就一直沒停止過的,電影的上映的反覆足以證明這部電影是多麼帶話題。很多人喜歡它對於時代的渲染,確實在對上海街道的還原上《八佰》做到了極致(幾億氪金不白花)。但是在一些細節上卻又有一種發力過猛的感覺。
  • 《八佰》自爆、過河、守旗淚點滿滿,「殺一城醒一國」的歷史真實
    說《八佰》強煽情的,說《八佰》劇情虎頭蛇尾的,真是忍不住想要甩出兩耳光!歷史真實,煽你妹的情啊!虎頭蛇尾,有手有腳的你怎麼就不知道自己去翻閱下歷史,特殊時代你想要怎麼一個燃爆的結局?本身就是除了殘酷還是殘酷!那才是1937年啊!對於《八佰》,我覺得導演本身的野心很大,除了淚點外,還有著對於人性的探討與反思,難得好片!
  • 十問電影《八佰》,我們該不該吹捧一部歷史虛無主義大爛片
    戰爭巨製《八佰》在各大院線的點映結束了,網上有很多討論這部戰爭大片的聲音,但是將近九成的聲音都是在吹捧這部大片,柳林看到這些噁心的營銷文,開始擔心一件事,我們的觀眾,到底還知不知道歷史的真相了。  為了還原歷史的真相,柳林決定不吃早飯也要把這篇文章寫完,就是這樣。本文章由柳林後獨家原創。
  • 王世純:看完《八佰》,感覺就兩個字——擰巴
    而歷史上,英雄的謝晉元團長是沒有殺俘舉動的,這無疑是影片的私貨。反思國民性的人已經不少,但如果作品裡用歪曲歷史的手法來表現,很難說會讓人首先聯想起魯迅,還是《河殤》。 管虎也借演員之口,表達了自己的價值觀:正是因為你們這群「看客」沒有血性,中華民族才會國破家亡。
  • 被吐槽的《八佰》,究竟是愛國巨作,還是歪曲歷史?
    被吐槽的《八佰》,究竟是愛國巨作,還是歪曲歷史?這部電影自發行以來,可謂是充滿了爭議和爭論。一開始,導演管虎拜訪了孫元良後代,影片上映後引發了關於歷史改編的「歷史虛無主義」批評,使影片在口碑上產生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可惜的是,所謂「篡改歷史」、「洗白罪人」,《八佰》罪不至此。
  • 八佰:歷史真實的還原,還是抗戰的藝術寓言?
    關於《八佰》這部電影展現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很多人認為不夠還原歷史,太多事實的美化。比如那場純粹為了榮譽的護旗大戰,騎著白馬像趙子龍那樣和日本軍官對峙,幫著炸藥包自殺式襲擊,甚至包括最後的撤退,租界並沒有給他們多好的待遇,反而是給他們繳了械,進了牢房。
  • 被罵慘的《八佰》,究竟是愛國巨作還是歪曲歷史?
    從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代一事開始,到電影上映後對歷史改編而招來的「歷史虛無主義」批評,使得這部電影的口碑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八佰》罪不至此。但最終,他們還是留下了。這是民族大義戰勝人性弱點的過程,也是電影打動人心的關鍵。
  • 質疑《八佰》不一定等於吹毛求疵,跟國產好電影過不去
    「很多人都很欣賞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但對他的欣賞,往往是基於《三國演義》的藝術形象,而不是真實歷史!」《八佰》應該是目前為止,今年最為成功的國產電影!因為他們純粹是基於對歷史的敬畏,而去思考電影的歷史設定是否有問題!事實上,藝術作品是不允許凌駕一切的!對於藝術作品,特別是《八佰》這種改編自真實歷史的電影,它們的歷史設定必須要慎重,要有一定的底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