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圈流量」潘粵明又上熱搜了!11月7日,潘粵明發博曬出自己的畫作和證書,配文表示很開心洛克菲勒藝術基金收藏自己的作品《迷彩熊貓》。要知道,洛克菲勒家族有「世界第一收藏家族」之稱,至今已傳承了六代,收藏了無數藝術大師的作品,在世界藝術行業、藝術品收藏界中極具影響力。從這個層面來看,潘粵明的畫作也算是得到了專業認可。
網友們稱讚潘粵明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微博上幾乎清一色都是他畫作,有時候活躍得甚至都像個「營銷號」。但其實,畫畫和演戲,如今之於潘粵明而言,都只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與其說是藝術呈現,倒不如說在取悅自己。就像他在海信「讓美好11發生」中所倡導的那樣,「每個人都有稜角,堅守信念,展現精彩,品鑑藝術之美,尊享優質生活」。
潘粵明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那是一個充滿秩序又浮現活力的年代。時代的痕跡印刻在潘粵明身上,讓他的骨子裡既有規矩,又在個人選擇上偶爾展現出一絲不樂於因循守舊的「叛逆」。這其實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當今娛樂圈,潘粵明會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帶著一些「老派」,卻又充滿童趣。
小時候的潘粵明,非常調皮,摸過高壓線,也追貓追到從房頂上掉下來。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什麼都幹過」。但,調皮歸調皮,在父母的浸潤下,潘粵明從小就極富藝術細胞,寫毛筆、畫畫都是信手拈來。
長大之後,畫畫這個愛好保留至今。大部分的時間,潘粵明除了拍戲,都在畫畫。疫情期間,潘粵明一直待在橫店,後來父母生病住院,他又在北京、橫店往返奔波。「這期間確實無聊,除了拍戲基本都在畫畫,也是一個解脫的方式,整體就是這麼扛過來的。」
從個人微博來看,那段時間,潘粵明也確實算是「高產」:有時候是個抽象的「樹洞」,有時候是一頭栩栩如生的大象,有時候是父子背影,當然還有他最愛的「迷彩熊貓」……但如果你非要較真給潘粵明的畫作分個門派,他自己可能都道不出個所以然來。
「我不是專業的,我也沒有門派。我不拘泥於它是什麼東西,而且我也不太強迫自己去了解過多的門派。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表達。」潘粵明說,如果非要去較真這些,畫畫就變得不那麼純粹了。
實際上,在潘粵明看來,畫畫對他自己而言,其實是一個消解。一方面,是單純「時間」上的「解悶」,僅僅是因為睡不著覺找點兒事幹,比如那一堆「誕生」於海拔2800米的徽章;另一方面,是特定時刻、特定場景下對自己的一種「解答」。潘粵明始終堅信:畫畫,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給自己看,它代表了你一個時期的思考,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表達。
都說「生活就像多味瓶,經歷了,便淡然心寬,便心定悠然」。用這句話來形容潘粵明,真是再合適不過。
從1994年第一次出現在電視螢屏之中,到此後20多年的演藝生涯,你會發現潘粵明所有高點之前,都有一個落點,這是一條像駝峰一樣的曲線。兩次起落,他從來不說什麼,從來也不解釋什麼,而是「一直向前走」。
第一個落點,在1995年,潘粵明高考失利。兩次止步於中戲、北影藝考三試,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失落,「那會兒總是跟著認識的同事跑到學校裡看高年級同學的期末匯報,邊看邊想邊羨慕」。
1999年從北師大畢業時,他和所有畢業生一樣,開始「掃樓」找工作。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一組寫真照被路學長導演相中,他後來成了《非常夏日》裡的雷海洋,成了《情不自禁》裡的小白,成了許仙……潘粵明非科班出道,卻渾然天成,顏值演技皆為上乘。
第二個落點,是在2012年。這一年,離婚和誤解一起湧來,曾經的當紅小生一時之間成為眾矢之的。但是,如同他性格中規矩、固執的一面,面對大眾的議論紛紛和橫加指責,潘粵明從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
像當年考學失利一樣,他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往前走。無戲可拍,那就去演話劇。2015年,潘粵明出演話劇《只因單身在一起》,在這樣一個更開放、更近距離與觀眾接觸的舞臺上,他的演技得到了進一步的雕琢。
終於,下一個高點,在2017年來臨,他憑藉《白夜追兇》,一口氣拿了六個大獎。從此,人到中間的潘粵明憑演技翻紅,片約不斷。
在《白夜追兇》中,潘粵明一人飾演「四角」(關宏峰、關宏宇、裝作關宏峰的關宏宇、裝作關宏宇的關宏峰),時而沉穩,時而邪氣,同樣一張臉,甚至能演出兩種人格,爆發式的演技令人拍手叫絕。「老天爺對我還是挺好的,終於在我生命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劇本。」對於一夜翻紅,潘粵明竟然歸結於「運氣使然」。
2018年,潘粵明又憑藉《鬼吹燈之怒晴湘西》再次火爆出圈。劇中,他飾演的陳玉樓,出身盜墓世家,三代盜魁,是卸嶺群的舵把子,平日裡極盡瀟灑,風頭無二,但卻也因為特別好面子,總在小事情上吃蒼蠅。潘粵明那收放自如的演技,再次徵服了挑剔的觀眾。
2020年,潘粵明搭檔張雨綺、姜超領銜主演超級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那是迄今為止被公認的最好的盜墓劇。潘粵明飾演的胡八一,睿智機敏,善良圓滑,關鍵時刻還非常能打,簡直是魅力無限。
三部口碑佳作下來,潘粵明也為自己贏得了「精分式演技」、「劇拋式演技」的美譽。從文質彬彬的玉面書生,到心思縝密的自身刑警,到痞氣十足的盜墓人,潘粵明真的做到了「千人千面」,演什麼像什麼。
有人曾問他,什麼是塑造?
潘粵明答曰:「首先得從忘記開始,忘記你固有的、熟悉的生活方式,變成另一個人。」
這其中,似乎也透著他兩次起落間的人生哲學:敬往上一杯酒,過去不回頭,未來不將就。
正所謂「無畏與低估,有道於高峰」。人到中年,經歷了這些起起伏伏,潘粵明已經更加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我現在追求的就是舒服,就是享受生活。」
而這種隨心隨性的態度,也折射出了他日常的點滴生活。於是乎,你會看到他一不小心就在微博放飛自我,各種自黑調侃說來就來;也會看到他因為身材發胖耿直發博致歉,讓變胖了的胡八一竟平添一絲喜感;還會看到他不斷嘗試跨界,在《跨界歌王》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我就是一個很隨性的人,不在意客觀環境有什麼大的變化,讓自己始終處於一個舒服的狀態之中是我最大的追求。」潘粵明說道。
但與此同時,潘粵明也強調,這份舒服,絕不是「為了舒服而舒服」。他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只有冬天,你才會覺得暖和」。潘粵明認為,舒服是疲勞過後的一種反差,是能在竭盡全力之後心安理得地讓自己緩口氣。「一定要去做一些事情,然後改變一下自己的身體和思路,去看一看風景,去放飛一下心情。」
在知乎的個人簡介裡,潘粵明的自我介紹是「我是潘粵明,也是潘粵暗」。但其實,對於經歷了太多風浪的他來說,明暗之間哪有那麼多壁壘分明,不過都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所以,現在的潘粵明,就恰好行走在這明暗之前,既可以享受現在事業的高峰,也能淡然處之過往所有的不如意,不管外界如何評說,都可一笑、甚至自黑了之。
而這,與海信電視「讓美好11發生」所倡導的隨性自在、品質生活的觀念其實是不謀而合的。近年來,海信始終堅持對超高畫質的追求,以期給用戶提供觀感、聽感、交互的完美體驗。海信ULED系列U9F採用超畫質顯示技術,重新定義8K分區控光,並搭載全時Hi-Res高保真無損音響系統,還原人耳能聽到聲音極限,以完成對聲像世界最極致的探求,滿足用戶不同場景的生活需求。而雷射電視系列,則致力於打造沉浸式觀影體驗,讓你足不出戶就能體會到潘粵明所追求的「舒服」與「隨性」。
這一次潘粵明和海信的「跨界」合作,在旁人看來確實是一次眾望所歸般的牽手。一個是歷經歲月沉浮的演員,無視爭議,在浮華的世界中保持最本真的自我,無論低谷還是高峰都始終做到最本真的追求;一個是不斷推動科技革新、視覺創新的行業標杆品牌,用始終如一的對細節的追求,滿足人們隨心所欲的收視體驗,擴展人們想像的邊界。
做真實的自己,肆意前行。這就是潘粵明的人生大智慧,也是海信電視始終如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