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了回歸了。
BBC+HBO聯合出品,這部「史上最貴」英劇時隔一年終於如約而至— —
《黑暗物質三部曲 第二季》
黑暗物質三部曲是由英國作家菲利普·普爾曼創作的奇幻小說三部曲,包括1995年出版的《黃金羅盤》、1997年出版的《奧秘匕首》和2000年出版的《琥珀望遠鏡》。
之前BBC曾經發起過一項「最受英國讀者喜愛的小說」的調查,《魔戒》《傲慢與偏見》分列第一第二,排第三的正是這部《黑暗物質三部曲》。
對,《哈利·波特》系列竟然沒有排進前三。
該系列首部曲《黃金羅盤》曾經被翻拍成同名電影,由妮可·基德曼、伊娃·格林、丹尼爾·克雷格挑大梁,星光璀璨。
遺憾的是,該片票房口碑雙撲街,不僅再次讓妮可背上了「票房毒藥」的惡名,還把新「邦德」和「邦女郎」給拉下了水。
作為系列的首部曲,該片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浪費了那麼大的投資和明星班底,也浪費了一個充滿奇妙世界觀的魔幻題材。
沒想到,12年後,兩大王牌製作BBC+HBO聯手接盤。
結果一播出就創下BBC近五年來新劇最高收視紀錄,在美國也獲得了HBO年度收視第二的佳績。
說它是「史上最貴英劇」,不是隨便說的。
第一季光是導演就足足7名,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國王的演講》導演湯姆·霍珀。
而演員也是清一色全英班底,「一美」詹姆斯·麥卡沃伊、「小狼女」達芙妮·基恩、金球獎視後露絲·威爾森均在其中。
第二季「一美」暫時缺席,本來有單獨一集是專門講「一美」的,據說受疫情影響沒拍成。
因而第二季一共只有7集,但是第三季已經在進行前期籌備,沒有意外的話,明年第三季「一美」會是絕對的主線。
《黑暗物質三部曲》最吸引人的,在於它盡最大可能將書中構築的那個奇幻世界給呈現出來。
在這個世界中,人類的靈魂以動物形態作為實體出現,被稱為精靈,人類和精靈之間的關係是神聖不可分割的。
本劇故事主人公是年僅12歲的萊拉,由於她還沒有長大,她的精靈潘還沒定型,經常會變成各種動物形象,它最喜歡變成貂的形象。
而萊拉的叔叔阿斯裡爾勳爵(實際上是她的親生父親)的精靈則是一隻雪豹,優雅生猛。
除了北方荒野,這個世界幾個世紀以來都由權勢燻天的教會當局掌控。
萊拉自小生長在英國牛津的約旦學院,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讓她早已把學院裡裡外外探索了遍。
在探險家庫爾特夫人來到學院後,萊拉又因此開啟了新一輪的冒險.
而在探險的過程中,她逐步發覺教會背後從事的骯髒行徑——綁架孩童,進行人類與靈魂精靈剝離的邪惡實驗。
之後她與野獸族群、女巫族群以及吉普賽流浪者族群等原始族群聯合,破壞了這一邪惡實驗這樣一個主線劇情。
可以說,第一季主要呈現的就是《黑暗物質三部曲》的世界觀,第二季換了新地圖以後開始上主菜了。
依然是肉眼可見的經費在燃燒。
當風光大片來看也未嘗不可。
表面上來看,很多人會想當然地把《黑暗物質三部曲》當成兒童奇幻片。
它有著一切吸引小女孩的浪漫,女巫,教會,科學,冒險,平行宇宙……美麗得像是一個夢境,魔幻得恰到好處。
但它歸根結底呈現的並不只是什麼虛幻的美好,而是充斥著權力、欲望的暗黑童話。
被賦予粉碎這個陰謀重任的,不是大人,而是一個年僅12歲、內心世界純淨無暇的孩子。
在這個世界中,它沒有刻意在迎合討好大人,也沒有為了孩子隱去成人世界的邪惡和不堪。
而比起這些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陰暗還是美好,從來取決於身處世界的人。
所謂童話,不僅僅只是孩子世界的奢侈。
畢竟每個大人在成為大人之前,都是躺在童話世界的純真孩子。
而那個孩子並不會因為我們長大就從此消失。
它其實一直活在我們的心裡。
有人即使年近半百,也依然是純真少年,因為他始終帶著少年的光芒與純真。
而這部劇的最大意義正在於此。
哪怕你已然過了孩童的年紀,還是可以有夢可做,有希望可尋,只要心裡有光,前途就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