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演員、賽車手,他在多重領域展現出不俗的實力,新劇飾演緝毒警察挑戰自我。
王一博,1997年出生於河南洛陽,歌手、演員、職業摩託車賽車手。2014年,以UNIQ組合成員身份出道,2016年加入《天天向上》,2018年因擔任綜藝《創造101》舞蹈導師和主演古裝劇《陳情令》備受關注。2020年10月,憑電視劇《陪你到世界之巔》獲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
12月,是橫店旅遊的淡季。街上行人稀疏,夜晚燈火暗淡,整個「東方好萊塢」最明亮的一處便是夢幻谷裡那個長年不滅的摩天輪。與環境的清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一博的忙碌——11月起,他就已經進入新劇的拍攝,穿梭於小鎮的各個場景地和攝影棚。
馬不停蹄,用這個詞用來形容我們採訪當天王一博的狀態再恰當不過:清晨起床梳化,進組拍攝;一直拍到下午4點多,飛奔至影棚,卸古裝、重做造型,接受採訪;7點,再卸妝、再做造型,繼續拍攝……《環球人物》記者結束採訪離開時,他的四周依然圍繞著燈光和人群。
事實上,這並不是王一博特殊的「某一天」。從2018年所謂的「爆紅」開始,這種節奏,成為他的「每一天」。很少有同齡藝人能像他一樣有如此多身份,歌手、演員、職業摩託車賽車手。
劇組裡的戲服、上節目的表演服、比賽時的賽車服、接受採訪時的服裝……他每天要換很多衣服,做很多造型,成為不同形態下的「王一博」。
幾乎每個採訪他的記者都會問他:「累嗎」?
他總是雲淡風輕地回答:「不累,還好」,然後這個話題就結束了。
倒不全然因為他話少,而是他的確覺得「還好」,採訪中提到了不少「累不累」「苦不苦」「痛不痛」的問題,他總是努力回想一下,然後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用眼神告訴你: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經歷,不值得抱怨。
生日裡的一場哭戲
在那麼多穿穿換換的服裝裡,王一博今年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件警服,是他在拍攝電視劇《冰雨火》時穿的。這是他第一次主演刑偵劇,也是他第一次穿上警服,「感覺一身正義」。
作為聚焦緝毒警察的影視作品,《冰雨火》有多條複雜的故事線,槍戰、臥底、邊境廝殺、人心暗戰……王一博飾演的緝毒警察陳宇,需要在黑暗和絕境中堅守,也不得不在兄弟和天職間糾結。
這是王一博第一次深入了解緝毒警察這個警種。開拍前,他就已經把相關紀錄片看過一遍,學習持槍用槍,還實地拜訪了一些緝毒警察。邊境線上,他聽過許多關於民警喬裝臥底的故事,親眼見過警察身上深淺不一的傷疤。
每一次觀察警察查車的過程,時間就像停滯一樣,看似稀鬆平常的環節,卻讓人緊張得不敢發出一點聲音。一絲不慎,可能就會引發危機。
「因為一直在前線觀察,我能深刻感到緝毒警察那種高度緊張的狀態,很辛苦很危險,人到了現場,才會真正認識到這個警種的偉大」,王一博說。
而這種緊張的狀態也貫穿了整部劇的開拍至殺青。導演傅東育是該類題材的老手,從早年的《生死臥底》到去年的《破冰行動》,都是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也最擅長的便是拍攝高度緊湊的跌宕劇情,刻畫平凡世界的英雄主義。
「《冰雨火》雖然是刑偵劇,但整個劇組都處於一個非常安靜的創作狀態。導演希望每個演員都在一個化妝間裡,因為這樣能夠很快地促進大家的關係,表演起來也會更加自然。」王一博說,「他也不希望有人在化妝間裡放音樂,而是要維持拍攝中該有的那種緊張感」。
穩、準、狠,這是王一博對導演的評價;「驚喜」二字,則是傅東育對王一博的肯定。在片場,王一博得空就要健身、打拳、伏地挺身,增肌成為「接近形象」的必修課;槍戰、追捕、臥底,許多初次嘗試也讓王一博興奮不已。成為陳宇的4個月裡,他真正認識到了何為「從來沒有歲月靜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在他生日的那天,導演安排了一場重頭戲。「從早上開始就醞釀情緒,到拍攝時感覺整個人都是很低沉的狀態,開拍以後就感覺自己從來沒這麼哭過,是真的把自己的感情哭出來了。這場戲拍完,突然有了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這是一種和奔波勞碌截然不同的疲憊,它來自進入角色後的自我燃燒。王一博覺得,這種疲憊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生日禮物。
禮物的名字,叫做成長。
從練習生到演員
在以演員身份受到萬千關注之前,人們對王一博的印象,更多來自他的舞臺和綜藝。他有著一條典型又有些許不同的「偶像誕生路」。典型的地方在於,他成長於最嚴格的訓練機制和培養體系,從練習生到出道藝人,有著紮實的舞臺表演功底;不同的是,他嘗試了諸多自我發展的可能性,並且將這些經歷都轉化為影響力的一部分。
用他的話說,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有很多,在每一條路徑上,都需要最純粹的喜歡和最純粹的追求。
在王一博的回憶裡,對兒時印象最深的兩個詞,一是獨立,二是舞蹈。因為父母工作繁忙,他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已經時常自己照顧自己。陪伴他的是數不盡的興趣愛好,「感興趣的東西都學了個遍」。
一次生病住院,病房電視裡放著一檔名為「動感地帶」的跳舞比賽,吊著點滴的王一博瞬間被吸引,求著母親給他報了舞蹈班。「學了之後覺得很帥,越跳越開心,就停不住了」。
「小時候學Breaking(地板舞)需要拉筋,會有點痛,但也從來沒有哭過。那時就覺得跳舞對我來說是一种放松的方式,我很享受沉浸在音樂中的過程」。
10歲左右第一次登臺,年少時就因出色的舞臺表現力得到成為練習生的機會。2000年王一博初次來到北京,冬天的北京西站人來人往,也由此開啟了他作為一名職業藝人的人生序幕。
籤約後,父母陪他住了兩天便要趕回洛陽老家,搬好宿舍、整理了房間、吃頓便飯,三人就分道而行。接下來的3年多,王一博在國外學習、訓練,身在異鄉度過了漫長的出道準備期。
「那麼小的年紀身在異國,最難熬的事情是什麼」?
「我覺得沒有什麼難熬的,都還好。累是肯定的,因為每天都在訓練,但我不會想很多其他事」。
「不會覺得孤獨嗎」?
「沒有,首先我自己不是一個很戀家的人,就當作自己出去玩了。更重要的是能夠出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不會覺得孤獨」。
· 在綜藝《這!就是街舞》第三季中,王一博的舞臺表現力備受好評。
2014年,王一博以UNIQ組合成員身份正式出道。出道後兩年,他發過歌曲,演過電影,也拿過各種獎,但走紅之路似乎仍然漫長。真正讓他走進大眾視線的,還是加入《天天向上》,在職業生涯的蟄伏階段,他接到了這份工作。想過退縮,因為自己不太愛說話,但他內心更知道,這是一個不應該放棄的選擇。
· 從2016年開始,王一博加入綜藝節目《天天向上》,展現出舞臺表演外的另一面。
「《天天向上》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也能夠接觸到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各行各業的優秀的人。」
另一方面,那也是王一博尋求個人突破的階段,他需要從另一條賽道汲取營養。剛開始時,會緊張、會冷場,王一博只能不斷向其他前輩請教,汪涵開玩笑說:「一博是我最大的行李。」漸漸地,王一博意識到其實自己真正的「用處」不是說,他應該用獨有的方式在舞臺上留下痕跡。
「我發現我其實不用說話,那些哥哥們都可以說,我應該有新的擔當。」節目裡,王一博成為舞蹈擔當、表演擔當,偶爾還能兼任韓語翻譯,他話不多,但總能在關鍵的時刻扔下一針見血的「吐槽」。
一次錄製節目,王一博廣告詞好幾次沒說清楚,大張偉安慰他別緊張,誰知王一博輕鬆地開玩笑道:「我不緊張,冠名商緊張。」後來,這個段子成為綜藝名場面。在《天天向上》,王一博的才華被看到,自信被培養,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兩年時間,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王一博,在《天天向上》的經歷讓他多了一份從容、淡定,也讓大眾看到了他身為藝人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眼睛盯著,肯定得越做越好
《陳情令》的「大爆」,讓王一博的人氣和聲名都達到了一個備受矚目的高度。一次節目錄製,汪涵問他這樣的「火」究竟帶來了什麼?大張偉更直言:「王一博做到了所有藝人都嚮往的狀態」。
他低頭思考了許久,說:「有好有壞吧」。好是顯而易見的,他成為頂級藝人,影響力不同往日,一舉一動都成為焦點,劇本和資源從未間斷。但這一切都讓他更加謹慎和冷靜,他向《環球人物》記者坦言:「肯定會給自己提醒,因為關注越來越多了,很多隻眼睛都在盯著你,自己就必須要做得越來越好。我自己不會有很大的心理波動,還是做著以前一樣的事,繼續主持、繼續拍戲」。
外界的聲音越大,內心的聲音越安靜,這是他現在的生活哲學。所幸,他還有許多出口,跳舞、滑板、賽車。
· 王一博常在微博上貼出滑板、樂高等照片,這也是他大男孩的一面。
他喜歡騎在摩託車上那種心無旁騖的狀態,專注於速度,專注於技巧,專注於流汗。2017年,他第一次接觸到摩託車賽車,兩年時間裡,從業餘到職業再到比賽奪冠,經歷過初次比賽熄火痛哭,也有過勝利後的狂歡,在比賽維修區,人們看到了一個比電視上情緒更豐富,也更野性的王一博。
學跳舞時記不清動作,就花一整個暑假從早練到晚;剛剛演戲時臺詞不好,就夾根筷子在嘴裡念臺詞……身為藝人,很多幕後故事無法被大眾看見,很多失敗的過程也會被光鮮亮麗的成功所淹沒。
但是,在賽車場上,短短幾分鐘,摔倒、受傷、失誤甚至失敗,都是如此真實,人們也會看到吶喊、哭泣和不甘——這些,都是王一博人生故事的另一面,也是他喜歡這項運動的理由。
· 2019年8月,王一博參加ARRC亞洲公路摩託車錦標賽珠海站ZIC摩託車賽。
獲得2019年ARRC亞洲公路摩託車錦標賽(ZIC中國組)雙回合D組冠軍後,他說:「我不想讓自己做一個花瓶。」
採訪最後,記者問道:「許多孩子因為崇拜你而希望走上練習生的道路,你自己也做過練習生導師,以一個前輩的身份,你會對他們說什麼」?
「我想說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如果你純粹地喜歡的話,就請純粹地堅持下去」。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呢?每一次,都是孤勇而專注地奮力一搏。
(圖/見水印 文/人民文娛公眾號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