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不同時代的人,有著不同風格的名字。而在不同年代的名字裡,也都有不同的常用字。如今的寶寶,名字裡什麼字最流行?
記者近日調查走訪了江城多所幼兒園,翻看小朋友們的花名冊,發現近幾年武漢爹媽偏愛用「子」為孩子取名。
數據表明,2010年武漢市新生在庫人口(戶籍在武漢的新生兒數量)達到72410名,其中名字中含「子」的就高達7992名,含」梓「的也有4047名。可以說,武漢每10個3歲伢中就有一個叫「子」。
現象
一個班33個伢
名中帶「子」的有6個
「子安、子峰、子軒、子萱、子堯、子霖……」在漢口常青花園陽光幼兒園今年9月招收的一個小班中,共有33個孩子,名字中帶「子」的竟然佔到了6個,其中還有兩個小孩的名字重音。而同樣在該幼兒園一個中班的30多名孩子中,也有4個名字中帶「子」的孩子,其中還有一對雙胞胎,分別叫子璇、子靈。
記者翻看該園13個班級的花名冊發現,該園400多名幼兒中,名字中帶「子」的孩子竟然多達40多人。
該幼兒園的劉老師說,「以前我們喊小朋友都是喊小名或者去掉姓氏,這樣顯得親切,可現在這樣不行啊,名字裡帶『子』的孩子重名的太多,為了不搞混淆,我們現在是連名帶姓的叫,王子睿、陳子涵……」
記者又隨機走訪了漢口另外兩家幼兒園。在江漢區北湖幼兒園,共有幼兒317名,名字中帶「子」字的有20名;而在江岸區瀋陽路幼兒園,共有幼兒180餘名,名字中帶「子」字的幼兒有12名,而帶同音字「梓」的還有6名。
數據
2010年
約8000新生兒名中含「子」
為了掌握更詳實的數據,記者隨後走訪了相關權威部門,並從武漢人口信息管理系統了解近幾年江城新增常駐人口姓名資料。數據表明,每年江城新增常駐人口保持在7萬人左右,從2009年到2013年,武漢市新生在庫人口姓名中,含「子」的確實非常多,而該字在男女嬰兒中都有使用,且明顯高於「宇、睿、浩、博、天、澤、嘉、涵、欣、琪、婷、萱、蕊」等姓名常用字。
據了解,2009年武漢市新生在庫人口(戶籍在武漢的新生兒數量)67081名,其中名字中含「子」的有3790名;2011年新生在庫人口70070名,名字中含「子」的有3900名;2012年武漢市新生在庫人口71993名,含「子」的3755名。最明顯的是2010年,武漢市新生在庫人口達到72410名,其中名字中含「子」的就高達7992名,含」梓「的也有4047名。可以說,武漢每10個3歲伢中就有一個叫「子」。
叫「子」的孩子這麼多,有的家長為了避免「撞名」甚至想到了改名。另據報導,公安部日前集中推出14項便民利民措施,其中一項便是為新生兒取名提供重名查詢服務。今後,市民可通過向派出所申請,免費查詢本市、縣範圍內的重名人數,作為新生兒取名的參考。
說法
一個「子」字好寫好聽好寓意
「從2007、2008年起,『子』字開始在名字中流行,同時也帶紅了同音的『梓』,『紫』等字。2010年前後這一潮流達到高峰,所以今年新入園的孩子中,叫『子』的顯得特別多。」北湖幼兒園副園長胡華說。
家長給孩子起名為何偏愛「子」字?「主要是覺得名字中有這個字比較好聽,簡單而不俗,以後孩子寫名字也很好寫。」家長吳女士的孩子叫「子琳」,她直言起這個名字完全是憑自己的喜好,但沒有想到這麼多家長都與她「不謀而合」,「現在光我認識的叫『子涵』『子軒』『子豪』的小孩都有好幾個了!」
家住漢口的周女士的小寶貝叫「周子涵」,今年3歲:「子代表比較有學識的人;涵是有修養的人。起這個名字,我覺得特別有寓意,念起來也很文雅。」
還有家長直言是受「瓊瑤劇」、「港颱風」的影響。1982年出生的肖女士說自己以前是個言情小說迷,「子璇、紫菱、詠薇、碧菡……瓊瑤小說中的人物名字充滿詩情畫意,當時我就和老公商量,如果生女兒就叫子菡,生男孩就叫子豪。後來兒子出生了,名字就叫『子豪』了。」
釋義
在古代「子」是對人的尊稱
省孔子學術研究會副會長、語言學專家安德義說,根據《新華字典》,「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可用於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比如孔子。
「子」字自古就用於名字中,如孔子有七十二弟子,名字中的字都用的是「子**」,如顏回(子淵)、閔損(子騫)、顏幸(子柳)、冉求(子有)、顏文(子驕)等。再如《詩經》中的翩翩君子,有「青青子矜」,「子不我思」等。古人也多用「子」表字,如夏商周時期音樂師師曠字子野、姜尚字子牙;三國時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唐宋時杜甫字子美、柳宗元字子厚、蘇軾字子瞻等。
「現代人名字也喜歡用『子』,比如鳳凰衛視的主持人曾子墨、華中科技大學的著名學者楊叔子、文藝界的大明星章子怡、奧運會蝶泳冠軍劉子歌等。」安德義認為,孩子名字中的「子」字,直接表達了父母對子女之愛。
「因為子一般都放在姓名中的第二個字,於是形成一種特殊結構,如『子傑』,這時『傑』成為對『某子』的形容詞,而前面作為姓也同時代表了父親的稱謂,這時候可以理解為『某某的兒子很傑出』。」武漢某取名社研究起名多年的張先生認為,現在孩子的名字多是三個字的,兩邊重、中間輕是一般的原則,許多家長都喜歡在中間用一個筆畫少的字,比如「子」、「之」、「亦」等。
「帶『子』字的名字比較流行,就像以前曾比較流行疊字名,出現很多冰冰、丹丹、晶晶、婷婷等,這個現象很正常。」一些語言文字專家認為,姓名體現了一種文化,起名字沒有統一的標準,現代人更關注名字中體現的含義。從語言文字角度而言,起名字是有一定講究的。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何君輝 通訊員楊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