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一部職業劇的正確打開方式」,這是來自網劇《法醫秦明之倖存者》下的評論。
隨著謎團一步步揭開,9月13日,《法醫秦明之倖存者》以平均每集播放量超2000萬的亮眼成績,順利收官。該劇根據《法醫秦明》系列小說第五季「倖存者」改編,講述的是警界資深法醫秦明,攜手刑警重案隊探長林濤以及心思縝密的痕檢科長王珂,遊走在一個個撲朔迷離的案件中,尋找真相,探尋真兇,為逝者「代言」的故事。
延續《法醫秦明》系列慣有的懸疑燒腦風,《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劇情升級,節奏緊湊,融合犯罪刑偵、法醫屍檢、邏輯推理、人性掙扎等多重元素,新增相關警法職業角色,再現一線警法人員真實探案過程。據悉,作為《法醫秦明》系列第三部作品,該劇是唯一一部由原著作者法醫秦明親自坐鎮,擔綱編劇的作品,其專業性自是不言而喻。
開播至今,《法醫秦明之倖存則》憑藉嚴謹的專業性和高效緊湊的劇情,再掀刑偵劇觀劇熱潮,獲專業範「職業劇」之稱,在骨朵彈幕詞雲中,「普法欄目劇」是出現率最高的詞彙。
高效、緊湊、強劇情
「除了法律,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剝奪他人生命,作為一名法醫,我唯一尊重的,就是死者和真相」。法醫秦明這句極富正義感的職業宣言,擲地有聲,傳達出《法醫秦明之倖存者》關於「職業精神」的辯證思考,為劇集定下了「理性」的基調。
開篇,昏黃的燈光裡,一輛列車呼嘯駛過。在鐵路工人十分生活化的工作場景及對話裡,屍體被意外發現,隱藏在屍體背後的犯罪案件隨之浮出水面。影像處理方式寫實逼真,情節根植於生活,憑藉高效、緊湊、強劇情,《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僅用5分鐘時間,一把將觀眾拽入刑偵劇特有的懸疑氛圍中。
撲所迷離的犯罪案件是懸疑刑偵劇最重要的內容骨架。在日常生活情節中發現屍體,法醫與刑警介入案件,按圖索驥尋找線索,再進行縝密的邏輯推理,輔以嚴謹的專業知識支持,《法醫秦明之倖存者》中,每一個案件完整離奇且不失典型性。而曲折離奇的真相背後,施害者施暴的理由,受害人不幸遇害的原因,都對觀眾起著深刻的警醒作用。
為了重現案發現場及人物心路歷程,該劇創造性的設置法醫與死者跨越生死對話的情節,讓屍體「說話」,頗具「舞臺劇特色」,兇手詭異的殺人動機以及死者生前的不幸遭遇,為這部「理性」職業劇嵌入了「感性」的色彩。觀眾在現實與案件間不斷輪轉, 觀劇體驗別具一格。
基於上述呈現方式,觀眾一路跟隨劇中人物參與案件中,見證一段段曲折驚心的故事,不到案件最後一刻,很難獲取完整真相。
秦明坐鎮,專業性不言而喻
以法醫職業為突破口的刑偵懸疑劇,除了帶領觀眾在懸疑氛圍裡尋找真相以外,專業性的展示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法醫秦明之倖存者》開播時,法醫秦明親自在微博上搖旗吶喊,「劇組的主創人員,包括導演、製片人、演員、化妝、特效、道具、美術等等演職人員都專門赴合肥接受了我對他們的專業培訓。所以,劇裡出現的種種專業範兒也就不言而喻了。」
他在文中,細數《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在屍檢操作和探案細節呈現上的細膩用心,肯定了該劇在還原原著內核、呈現法醫職業精神內涵、職業劇專業性刻畫等方面上的優勢。
據悉,秦明不僅參加了該劇的劇本創作,在案情邏輯、操作專業性、儀器道具等方面都給予了專業性意見。例如在第一集中,法醫秦明在屍檢前,除頭套、口罩、手套、防護服等裝備應有盡有外,導演還特地用鏡頭呈現了一道道消毒程序,頗具儀式感,工具箱中排放整齊的金屬器械和分門別類的物證瓶都昭示著這部劇的專業性。
《法醫秦明》系列最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是同一個世界,有著不同的秦明。《法醫秦明之倖存者》裡經超飾演的秦明,被贊最具有「煙火氣」,「他更像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你能見到的形象,高冷但不矯情,嚴肅但不是沒有人情味兒。」劇中,秦明聯合刑警隊長林濤、痕檢專家王珂、法醫助理陳詩羽及法制記者王伶俐四人,分工合作,從形形色色的複雜罪案中抽絲剝繭,探尋著真相。
除此之外,該劇懸疑氛圍的營造及鏡頭語言的運用亦可圈可點,冷色系色調及陰沉的畫風營造出不可名狀的壓抑感,緊張、焦灼、懸疑氛圍貫穿始終。
一部合格的「職業劇」應該怎麼做?
專業範「職業劇」是《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常被提及的標籤。
職業劇新奇有趣的故事框架建立在「專業性」這一土壤上,才具有價值。然而國產職業劇中,常出現普通觀眾就能察覺到的常識性錯誤。對此行業人士只能搖頭長嘆:「唉,怎麼又有穿幫」。
「偽職業劇」頻出,知乎上有編劇解釋道,「其實是因為做原創職業劇對於編劇的時間成本太高了,但是以現在電視劇的製作速度,根本等不及讓編劇去摸透一個行業,去做田野工作。」
即在創作職業劇的過程中,製作團隊沒能深入了解職業,致使「偽職業劇」頻出。這類劇沒有尋找到劇情和知識性的平衡點,劇情真實感和故事感失衡,容易讓觀眾產生虛假、脫離現實的感覺,很難入戲。甚至還有不少「偽職業劇」借著職業劇的幌子,在劇中雜糅錯亂的敘事邏輯和狗血的戀愛套路,毫無專業性可言。
事實上,國產懸疑刑偵劇鮮少打著「懸疑」的旗號大談戀愛。然而遺憾的是,這類題材的劇集常著迷於懸疑情節的塑造,過度地追求懸念性和獵奇性,以「奇」吸引人,向觀眾展示各種離奇的作案動機和施暴手段,而忽略了專業知識的呈現,只有故事,沒有職業。
從第一季開始,《法醫秦明》系列就走出了一條職業劇道路。《法醫秦明之倖存者》故事來源於資深法醫的工作經歷,且由法醫秦明本人親自擔綱編劇,劇集專業性毋庸置疑。
值得注意的是,職業劇不是科普專題片,一味講究專業性,也容易引起觀眾審美疲勞。劇中,秦明在離奇案件中使用既有知識抽絲剝繭,從細節著手,塑造法醫「職業特性」,案件中的謎團解開了,專業性的展現水到渠成。《法醫秦明之倖存者》對戲劇性與專業性的處理與平衡方式,值得國產職業劇借鑑。
結愛 │ 白一驄 │ 陳凱歌
徐靜蕾 │張朝陽 │ 雷佳音
街舞系列 │ 遠大前程 │ 女子圖鑑
NINE PERCENT啟示錄 │ 新《流星花園》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