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速途網
伴隨著人們觀影需求的日益增長,「電影工業化」開始在中國不斷被提及。簡單來說,電影的工業化是指行業分工深度細化,服、化、道、攝、錄、美、編、導、演各司其職,在工業流程的制約下共同完成電影的拍攝任務;研發、融資、製片、宣傳、發行、版權交易、衍生產品開發各盡其責,在工業標準的推動下一起打造電影的產業鏈條。有評論稱,「電影工業化」會助力中國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
近日,在2018上海國際電視電影節期間,一場圍繞「電影工業化之路」展開的論壇異常火爆,中國電影為什麼要專業化?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路上需要具備哪些能力?電影工業化中有哪些障礙與阻力?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該場論壇中一一被揭曉。
當然,該論壇的嘉賓也著實重磅,鹽之影業CEO喬青山(Jonah Greenberg)、完美威秀娛樂集團總裁兼執行長艾秋興(Ellen R. Eliasoph)、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 淘票票總裁李捷、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劉洪濤以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寧,這些業內大咖站在自己的角度分享了在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感受。
工業化是中國電影的必由之路!
李捷闡述網際網路公司在電影工業化中需具備的三個能力
「為什麼要工業化?」這是論壇中喬青山拋出的第一個問題。不可否認,工業化是中國電影發展的必經之路,但由於電影整個產業鏈較為複雜,各方對於電影工業化都有著不同的見解。而儘管如此,在場的嘉賓對於中國電影工業化依舊報以堅定的信心。
完美威秀娛樂集團艾秋興在現場表示,由於中國的電影觀眾是全世界最聰明最成熟的,它們的接受程度比其他國家觀眾要高,所以要為中國觀眾做出好的作品贏得喜歡。從製片人的角度來說,目前的門檻已經出現了,中國觀眾對於任何國家的電影期待的質量標準是一致的,製片人需要想辦法把最好的技術給導演來用。
華誼兄弟葉寧稱,工業化是中國電影的必由之路,要非常紮實的去做。他進一步解釋道,中國電影的工業化趨勢包含兩個邏輯,首先是中國電影觀眾變得越來越聰明,對於故事情節有預期以及判斷,如果電影從業者違反了這個「套路」就很糟糕,所以故事邏輯包括戲劇結構需要學習;另一方面則是,現在中國的電影觀眾回歸到對於電影本體的熱愛,因為電影滿足了人們的雙重需求,即體驗未曾經體驗的精彩,去到未曾去過的世界。
葉寧認為偉大的電影導演一定會創造電影世界觀,電影是生動的光和影的故事,在這方面必須要工業化,這樣觀眾才能記憶電影的故事,感受電影人物的真實。開心麻花劉洪濤拋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論調。他指出,工業化不是萬能的,沒有工業化是萬萬不能的。
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在現場闡述了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電影的工業化進程中需要具備的三個能力。他指出第一個能力為消除電影行業的不確定性。
眾所周知,電影行業最大的風險在於不確定性,阿里影業作為一家平臺化的網際網路公司,對於不確定性有著天然的厭惡。在助力中國電影工作化的進程中,阿里影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自身的數據和技術實力,提升從預算管理、製片管理、類型選材、編劇控制到導演製片等各個電影生產環節中的管理能力,有效降低甚至消除電影行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把單一的票房收入能力擴展為多元化的非票房收入能力」,這是李捷談到的第二個能力。他認為中國電影要從單純依賴票房收入擴展到更為廣闊的非票房收入,通過拓展衍生品、IP授權、樂園業務等方式和從業人員本身對行業資源的運用,實現電影作品的多元商業變現,擴大非票房收益。對於第三個能力,李捷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總體是一個以項目模式為核心的行業,工業化需要將電影從以項目模式為核心成長為平臺模式。阿里影業希望每一家電影公司最終都能成為平臺型的電影公司,擁有持續生產爆款的能力,能夠把IP和用戶運營做到標準化。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工業化是勢在必行的,嘉賓們從各自所在的立場進行釋疑。
人的專業化會成為電影工業化的障礙嗎?
眾嘉賓熱議電影工業化挑戰何在
雖然中國電影已經發展百年有餘,但目前一部電影的成敗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於導演和編劇的能力水平,業內人士已經認定了工業化是中國電影的必由之路,那麼這條工業化之路存在哪些障礙呢?
劉洪濤認為中國的電影產業整體而言還在起步階段,目前更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拍電影時,很難找到某個基礎崗位特別專業的人才」。同時,他也欣喜地看到從很多年輕人進入電影行業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一些未來的東西,他們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想法,做事從興趣出發。劉洪濤最後稱,如果說在工業化的同時,不在創意上做文章,最後會走一條觀眾並不一定捧場的路。
葉寧非常同意劉洪濤的說法,他認為工業化保證了高品質、分工的系統,更高級的生產形態。他同時也希望現在進入電影行業的年輕人更有鑽研精神。「真的要做研究,把自己的專業研究透徹,越懂這個,越擁有創作自由度,說出來的故事越有力度。專業化沒有捷徑,一定要努力。
李捷在談到該問題時,首先提到了淘票票,他認為淘票票不僅是國內最大的在線票務平臺,但最大的價值並非購票,而是成為中國最大的用戶觀影決策平臺。此外,他還觀察到,現在國產電影的導演製片人有兩個不同的方向。
「有一類導演製片人會把自己定位在內容人,對內容以外所有的東西不感興趣,也不太懂,希望這些事情不要由我來操心;另外一類的導演和製片人,他們對新技術的理解和導演,獲取對用戶的分析,以及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渠道對電影以用戶的認知採用怎樣的手段非常嫻熟」。李捷認為這兩個方向對阿里影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人的專業化可能是工業化中最大的障礙,製片的專業化、導演的專業化,在未來整個中國的工業化之路會成為非常大的話題。
後記
去年年底,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布數據稱,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普華永道未來未來五年中國電影票房將以9.7%的複合年增長率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到2022年收入總計可達131億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電影工業化勢必需要加速。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阿里影業董事長兼CEO樊路遠所說,阿里影業是中國影視業的「打工者」,我們很欣喜地看到,目前各大網際網路公司正在電影行業瘋狂投入,促進電影行業蓬勃發展,這將加速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