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曾國藩半生屢敗屢戰,總結為8個字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萬達集團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我是馮唐。

今天《馮唐成事心法》講「在世修行」,講一講如何在世間修行,不一定靠「身心靈」。

CEO很大的責任是做政委成事的人躲不開自己的肉身和靈魂。我老跟團隊的小朋友說,保持身體健康,能應付繁重的工作,也是一個職業選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靈魂,就更麻煩。我一直不知道靈魂是個啥事兒,後來當了管理者,越當越覺得靈魂的強力、靈魂的穩定是一個特別特別重要的事兒。

我原來不知道政委是幹什麼的。過去戰爭片,總有一個司令配一個政委,就可能類似有一個市長配一個書記。後來我理解了市長、書記是幹什麼的,但還是不理解司令和政委之間相互的關係,直到我有一天當了CEO,發現政委真的是有用的。

CEO很大的責任是做政委,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五點,這段時間主要是做政委的工作。

什麼意思?接受吐槽,疏導靈魂。進來的人都是帶著事兒來的,跟你說的事兒都是都是他自己解決不了的。誰讓你是領導呢?你這個靈魂一直要戳在那裡。

別人跟我吐槽,我去跟誰吐槽,我這個靈魂怎麼辦?如果身體壞了,還有醫院,西醫不行,有中醫,中醫不行了,還有巫醫。

今天,我們就講講心靈出事了怎麼辦,或怎麼讓心靈不出事兒。

我不參加「身心靈」課程的2個原因我被多次勸過參加某些類型的「身心靈」。風景秀麗,白白的裙子,蓬鬆的頭髮,大家在一起不吃飯,然後經常吸風飲露,辟穀輕斷食。

「輕斷食」是啥意思?就是早上吃指甲蓋這麼大小的一頓,可以喝水;中午再吃指甲蓋大小的這麼一頓,你還可以不限量的喝水;到晚上再吃指甲蓋大小這麼一頓。如果你覺得吃三天不過癮,吃七天,七天還不過癮,吃一個月,輕斷食。

還有「不語」,就是互相不說話,見面也不說話,然後用心靈去交流。

香道、茶道、抄經、自然禮拜、萬物皆有靈等等一大堆「身心靈」的課。

我一次都沒去,並不是不認可,因為我不了解這些課程,所以不能輕加評論。

兩個原因我沒有去。第一,我有些朋友——勸我那些人,他們往往都是去過的——我沒覺得這些人在心智上有什麼提升。

回來的人有兩個特點:第一,都覺得自己在身心靈上有提升,只是我沒覺得;第二,一定都交了下一次課程的錢。所以我老覺得,如果是這兩種情況,你是去了一次洗腦,還是去了一次身心靈的提升課,我就不知道了。

第二,我還認為,在現實中修行還管用。我還沒有到,一定要到大海邊、小樹林去修行身心靈的程度。

珍惜每一個不舒服和很難受如何在現實中修行身心靈?簡單地說,珍惜每一個不舒服和很難受。

在每一個不舒服、很難受的時候,跳出自我,把自己的肉身和靈魂,當成人類的另一個他人。

你看一看,想一想,觀察一下,這貨到底怎麼了?這個稱為「我」的這個東西,他感受到了什麼?他為什麼不舒服,他為什麼很難受?我們改變不了我們的基因,和後天至今為止的原生家庭、境遇、教育、遭遇,但是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刻開始覺察。覺察什麼?覺察「我」這個貨到底怎麼了。

不要把舒服當成天經地義,不要把難受馬上甩掉。

珍惜這些不舒服、難受。覺能生慧,察覺才能產生智慧,讓我們更好地和自己的肉身、靈魂相處,更好地運用自己的肉身和靈魂。道理只有一個,沒有三點,今天只是這一個道理。

曾國藩的8字座右銘我給你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曾國藩最著名的故事。他常說一句話,「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餘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這句話,一直被曾國藩當成他的口訣、座右銘。聽上去好像挺簡單,但你想想就知道有多慘。

曾國藩又舉了一些例子,說:

「餘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就是他在京城當官的時候,被京城的權貴臭罵;

「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就在癸丑、甲寅年被長沙這些人所爛罵;

「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在江西打仗,又被江西人罵;

「以及嶽州之敗、靖江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

這三次失敗他都有自殺的心,但最後還是「打脫牙」,「無一次不和血吞之」。

這就是曾國藩最著名的故事,也是他對他大半生的總結:屢敗屢戰。

曾國藩成功的地方並不是說他從成功走向成功,而是從失敗走向失敗,從失敗走向失敗,從失敗走向失敗,敗到最後發現,哎,沒敗可敗了,我成功了?這就是屢敗屢戰,跟屢戰屢敗不一樣。

如果屢戰屢敗,化成句號,你就失敗了,但是你屢敗屢戰,你就還有成功的機會。

曾國藩為什麼能夠屢敗屢戰?其實就是剛才說的,身心靈在現實中修行,現實中自強功夫。也就說,我這個心、我這個身立在這兒,我就有機會再次嘗試,就有機會再次成功。

修身、修行、修養等,現在是流行化了,但無論是在儒家還是在佛家,所謂修,都不是喝茶、焚香、看遠方,那麼簡單,那麼詩意的事。

曾國藩說的「一味忍耐,徐圖自強」,才是修的真實面目,沒有那麼輕鬆的。一次「打落牙和血吞」容易,一次次「打落牙和血吞」不容易,做個好漢不容易。

我為什麼一定需要一份全職工作那些身心靈的修行,遠遠不如在現實中修行,不要去海邊兒,不要去廟裡,你就在現實、在事裡修行,在自己日常工作裡修行。

甚至學校我覺得都有一定的問題,在商學院千百次的寫商業計劃書,不如你在實踐中寫一個商業計劃書,然後忽悠一些人信你了,投你了,你就可以創業了。

你失敗了,所有人都恨你,都鄙視你,都唾棄你,然後你又寫了一個商業計劃書,又忽悠一些人信你了,投你了,然後你又敗了……如果你敗個三、四次,最後你很有可能成。

這種痛,是那麼痛,這種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具體的人不講了,我說了好幾次,大家已經知道是我哪個朋友的故事了。

我衷心祝願我親愛的朋友羅永浩再次創業成功。你只有這樣屢敗屢戰,戰到最後你可以微笑著說,我現在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了,我這個悍匪也是可以點香插花,焚香掛畫的人哦。

我如果修行,要在現實中修行,要在工作中修行,我需要一個全職工作。二十年,我一直有兩份全職工作的工作量。

我現在一旦沒有全職工作,就非常擔心,我會變成別人的禍害。為什麼呢?我會拿別人的事兒,當成我修行的途徑。

比如,你的地擦沒擦乾淨啊,你這花園有沒有弄完美呀,你跑步為什麼不能一公裡跑到三分鐘之內等等,就用這些小事苛求周圍人和自己。

所以我一定要有一份全職工作,耗光自己,造福其他人。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智慧: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是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更有人推崇他為千古第一完人。但是你可能想不到,這位晚清重臣在創業初期卻也並非順風順水。面對士氣正盛的太平軍,曾國藩新編練的湘軍完全不是太平軍的對手。1954年秋,曾國藩帶領湘軍在九江、湖口一帶,與太平軍年僅24歲的翼王石達開第一次交手,就被打的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看著辛辛苦苦創建剎那間灰飛煙滅,曾國藩是羞怒交加,水尋死,辛虧被隨從救起,方才撿回一條命。
  • 作家馮唐:曾國藩這16個字,讓我工作9年都沒出過錯,逢戰必勝
    作家馮唐:曾國藩這16個字,讓我工作9年都沒出過錯,逢戰必勝在清朝末年,出現了4大中興重臣,曾一度拯救了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在這裡4大中興重臣中,左宗棠太傲,常以三國諸葛亮自喻;李鴻章太圓滑,八面玲瓏,節節高升;張之洞太自尊自愛,寫得一手好的文章,事事顧全自己的的名聲;曾國藩相似於聖賢。
  • 戰略管理專家馮唐:我讀曾國藩20多年,這8個字讓我受用一生
    馮唐有很多的身份,詩人,作家,投資人,戰略管理專家,他曾在麥肯錫幹過,也在華潤幹過,自己還創過業。馮唐曾經說過:「在我漫長的管理生涯裡,特別到了後期,我漸漸沒了導師可以幫我解惑。我的管理困惑都在中國,我反覆比較後,不得不承認,我讀曾國藩的書最多、最勤、最有收穫。
  • 馮唐半生總結:人到中年,必須明白這個道理
    這是馮唐用了半輩子,總結出的人生心法。如果你正被生活所困,聽聽他的經驗分享,或許會獲得一些啟發。馮唐的A面人生他是文壇男神,也是學霸博士、商界精英在旁人眼裡,馮唐是遊吟詩人,是文壇才子,也略帶些傲氣和痞氣。
  • 一字之差,曾國藩的「屢敗屢戰」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講得是曾國藩的「一字之差「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他起初平匪的時候,屢遭敗績,他給皇帝上書檢討自己。曾國藩自責自己「屢戰屢敗」。曾國藩不禁大為讚賞。看到「屢敗屢戰」四字,立刻感覺到一股精神躍然紙上,雖也是說敗,但是餘勇尚在。這四字與屢戰屢敗四字相比較,其效果卻是天壤之別。感嘆漢語言之奇妙,一字之差,天壤之別。一字之差,謬以千裡。比如,不以為然,不以為意;一文不名,一文不值;駭人聽聞,聳人聽聞;無所不為,無所不至;駭人聽聞,聳人聽聞;一字千金,一擲千金,等等。
  • 勵志美文:成功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敗到你成功為止!
    勵志美文:成功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敗到你成功為止!一、當你的能力還撐不起你的夢想的時候,你失敗了。你說,誰能給我信心讓我爬起來?回答是,做夢吧,只有你自己!並且你會摔倒無數次,如果有一次爬不起來,你這輩子就完了。告訴你,成功沒有那麼容易。
  • 屢敗屢戰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曹操屢敗屢戰,最終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袁紹,挾天子以令天下劉備屢敗屢戰,最終在亂世中取得荊州益州,三分天下維繫漢室曾國藩屢敗屢戰,最終在和太平軍的鬥爭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如果曹操害怕失敗,他只能在漢末亂世中唯唯諾諾,均為劉璋公孫瓚之流如果劉邦害怕失敗,他只能在項羽的武力震懾中小心翼翼,成為一個蜀中小王如果曾國藩害怕失敗,他只能在太平軍的攻勢中一敗塗地,被清室乘機取締如果我們害怕失敗,就永遠會活在那一次失敗的陰影下
  • 高考「釘子戶」:72歲農民高考19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康連喜只是一位農民,卻以54歲高齡開始在19年內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對於爺爺而言,高考不是為了上大學。因為爺爺很清楚自己很難考上大學,也很清楚即使考上,自己也不會去上。可爺爺卻依然風雨無阻地堅持著。堅持下去的動力究竟是什麼?或許早已經成為了一種執念。在康連喜的那個年代裡,高考是唯一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是唯一可以脫離土地飛向遠方的途徑。
  • 淺談中國股市:為什麼股市中很多人屢敗屢戰,卻又屢戰屢敗?
    交易中,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人,一談大道理,口若懸河,倒背如流,名能說上三天三夜,但實戰中,資金卻一直在下滑為什麼很多人屢敗屢戰,卻又屢戰屢敗?有輸有贏才是交易,如果只想贏,不想輸,那麼你只會輸得更慘然後怕輸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你對自己不自信,對自己的技術不自信,覺得自己的操作會出問題,這些都是需要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戰才能完善,所以交易,實際上就是一個閉環,每個環節都互相影響互相成長炒股就像讀書,九年義務教育打好基礎,高中開始蛻變,大學一躍而上,成為少數的精英,屢敗屢戰不可怕
  • 順應時勢,改變自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永不放棄!
    所以說順應時勢,改變自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永不放棄!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裡天黑可以矯情,天亮了就得拼命。無論你當下經歷了什麼?天亮以後依然要踏著荊棘前行!
  • 他是締造民國的常敗將軍,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
    這並不誇張,近代史上的黃興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和孫先生並稱「孫黃」,是共和的締造者,可是,後來他卻被不斷地邊緣化,被人為刻意地淡化,確實很是讓人唏噓。所以每每談到黃興,多少總會為他感到惋惜。縱觀黃興一生,不論於公於私,在我看來,他的所作所為也要比孫先生更讓人喜歡和尊敬。
  • 從屢戰屢敗到屢敗屢戰,是什麼支撐他笑到最後
    一直到41歲,曾國藩的人生走的都是讀書入仕的老路。28歲中進士,在京為官十多年,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以至官居二品。曾國藩認為寫文章,要在氣勢上下功夫,「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可以一輩子讀書教子,修身養性,每日早起、靜坐、讀史、養氣。但是1852年,曾國藩因為母喪,從禮部侍郎任上回到湖南守孝。這個時期,太平天國起義席捲了半個中國。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等國家正規軍來對付太平軍,都顯得不堪一擊。
  •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中國新說唱》小青龍又雙叒叕淘汰了
    8月31日,《中國新說唱》小青龍竟然又雙叒叕淘汰了!小青龍100s的舞臺帶來《Let me talk to you》,他是一開口就擊中內心的水平!每個韻腳精準到位,flow的變化既多樣又穩定,風格也是敢於打破常規。因全新風格沒有得到主理人的推桿,最終遺憾淘汰。
  • 曾國藩的三字成事口訣:誠、勤、慎
    《曾國藩全集》不是一部「成功學」,而是一部「成事學」,是教大家如何做人做事的智慧書籍。正如作家馮唐在《成事》這本書中所寫:「曾國藩幾千萬字、滿紙背後都是兩個字:成事!成事!成事!」01讀完《曾國藩全集》,我總結了一個「成事」的公式,想分享給大家。曾國藩的這個成事秘訣,其實全都集中在三個字上,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曾國藩忠告: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2條「天規」!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反之,人生如意,可能只有一二,大多數看到的就是這個「八九」,並為此意志消沉,有人卻能為「一二」欣喜,更為之加努力工作。對於積極的人老說,屢戰屢敗就愈戰愈勇,屢敗屢戰。屢敗屢戰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屢吃敗仗,曾國藩上書朝廷,言及屢戰屢敗,經李元度更改為屢敗屢戰,以顯示其奮勇無畏的作戰精神。如何做一個越挫越勇,如何後來居上,我們不妨從曾國藩的經歷來看一看。
  • 【第六屆湖南省省長質量獎巡禮】艾華集團:「屢敗屢戰」寫傳奇
    (艾華集團員工食堂一角。) 屢敗屢戰,6次參評,終獲質量大獎 「我這一輩子,都在追求質量。」艾立華說,公司發展到今天,正是質量持續優化升級的過程。 1985年,艾立華和妻子王安安放棄益陽一家國企的「鐵飯碗」,揣著全部家當3700元,踏上創業之路。 在一家只有50平方米的房子,他們與幾名工人一起手工製作鋁電解電容器。
  • 馬雲:曾國藩這8個字,被無數成功者奉為無上真言,助我功成名就
    馬雲4次登頂中國首富,他曾說過,自己非常敬佩曾國藩,常常品讀曾國藩的書,每每在自己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都能從曾國藩的著作中找到破解之道。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8個字——利不可獨,謀不可眾。想要員工為你拼命,就要給足夠的價值。謀不可眾在拿主意,定策略的時候,參與和知道的人一定要少,人多就意味著洩露的可能性會增大。雖然我們常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但一個企業真正做決策的時候,也就那幾個有話語權的人。
  • 養魚小夥為江蘇拿下全國一等獎!「魚博士」的農業夢,屢敗屢戰...
    養魚小夥為江蘇拿下全國一等獎!「魚博士」的農業夢,屢敗屢戰不言棄!陸超平指著水槽外圍的水塘說:「排洩物為外圍的水草、藻類提供營養源,在外面的水塘裡再養一些花白鰱、螃蟹、龍蝦,以這些藻類和水草作為食物來源,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物鏈。」學好專業,在工作中迸發創意陸超平在讀書期間,就對地理信息專業非常感興趣,他認為這個專業具有很好的前景,讀研時他毅然調整專業選擇地理信息方向。
  • 馮唐:帶兵打仗,最怕沒有銳氣
    最後總結為三個必要條件:二是這件事讓你幹,政策、法規、大形勢、體制、機制讓你幹。三是這件事你想幹,你有動力去幹,你有熱情、激情去幹。如果非要在這三點裡拎出更重要的,還是你想不想幹。能不能幹這件事,重要不重要?重要。但是不能幹是可以解決的,你可以學習,可以補充你的團隊和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