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我愛HK 開心萬歲》,是《老港正傳》、《歲月神偷》這兩部宣揚香港本土精神系列片的延續,我不會感覺意外,香港人包括相當一部分內地人都是在這種強大的情結影響下長大的。所以當年陳果的《香港製造》、《去年煙花特別多》其實是在對式微的香港鏡頭提出救贖,而今的許鞍華拍《天水圍的日與夜》、《得閒炒飯》,也是對這個輝煌都市的文化梳理,有感知的香港電影人已經有意識地回歸,也希望通過市井、街坊,這些被時光打磨得明亮的東西,來迴避北方文化強大的氣場與看似宏偉但表情僵硬的時代敘事。
「街坊情結」 永遠是香港草根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點,該片講述了發生在屋村的生活和故事。如果把一部電影的製作比作打撲克,《我愛HK 開心萬歲》中,流動的人,鐵打的屋村,不移的鄉情,是影片的幾張關鍵溫情牌。加上眾多經典港星的面孔:梁家輝、吳君如、曾志偉、黎耀祥⋯⋯可湊成一副完美的同花順,陣容強大的TVB招牌老影星充當配角,又將各處散牌化零為整;笑點和哭點錯落有致相輔相成的出牌方式,讓這副牌不會是副爛牌。如果說這副牌打得稍稍有些急,在於說教成分不經意地流露了出來,叫人看出了導演的不淡定以及那麼一點兒主旋律氛圍。
影片中對美的展現脫離不了一個「好」字,做生意破產的老闆拖家帶口回歸從小長大的舊屋,重新體會到親情的力量。街邊叫賣的小攤販群體屢次被城管追趕,又屢次被有民心的城管「錯過」 ,這已然構成了一種特殊的城市文化。
作為一部賀歲檔的電影,對美的述說同樣少不了一個「妙」字,笑點所在之處的美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會心一笑。比如吳君如飾演的順嫂去買菜時,和老闆說「我要二屎」 ,香港本土電影的魅力也就在這裡。粵語是香港人的標誌,如果在影院裡聽普通話配音在銀幕上試圖去理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實在是一件大煞風景之事。
影片對美的營造,還在於一個「夢」字。香港精神務實,但香港精神也有夢,有夢才有奮鬥。周星馳式的奮鬥創造了香港銀幕上不可超越的經典形象,在《我愛HK 開心萬歲》裡,同樣有周星馳式夢的想像。對於夢的建構和想像,總讓人想起梅豔芳那首《夢伴》:「煤氣燈不禁影照街裡一對蚯蚓,照過以兩心相親一對小情人」。只有屋村那樣的地方才有煤氣燈,才有童年記憶裡把玩過的蚯蚓,少年時代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小情人。當滿心心事的成年人已接受「一切已失去,不可以再追」的心理暗示時,有這麼一部影片,讓人看到過去,忘掉現在,不去想未來。這是香港電影獨具的草根情懷。
美好、美妙、美夢,這三種情緒同時出現在一部電影當中,似乎是對親情、愛情、友情的囊括,那般「我以為你會來」的情感縈繞,仿佛將香港置於中年危機下的感傷之中。影片中的「華奇」月餅的廣告植入,儘管已經與劇中的香港情結融合得非常緊密,但仍有雞肋之感。
對於這樣一部充滿著香港人奮鬥史的香港本土電影,可以說它好的理由有很多,說它不好的因素也客觀存在。電影中透出的美好情懷也好,電影敘事上的成功或失敗也罷 ,只因它是香港精神,正如片名,雖不能讓人變成更好的人,但是可以變得更輕鬆。
當然,陳奕迅絕對是香港樂壇今天的人心指數,但他似乎玩EP玩上癮了。從2009年3月到今年2月,他已經成功發表了4張叫好也叫座的粵語EP。看來EP在香港樂壇已是數年內一大不會退燒的熱潮,陳奕迅當屬領軍人物,吹神 的EP進行曲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對一張專輯的重新定位與理解。沒有詳實夠量的作品,但表達的欲望卻層出不窮,那麼華語流行樂只能淪落到一個EP時代。在今天更多的人看來,一個獨到的概念要遠遠勝過它下面包含的內容。《Stranger Under My Skin》是雙碟套裝,前粵後國。9首歌中最精彩的當屬黃偉文填寫的《苦瓜》,實在開胃,材料新鮮,炒法別致,味道奇特,更難得的是旋律朗朗上口。歌詞笑裡藏刀,陳奕迅的演繹從容而動容。去年聖誕發表過的英文單曲《 My Private Christmas Song》再次回籠,可惜味道已經不新鮮了。如果沒有新歌,何必要強行充數呢?這張EP中最受關注的當屬《六月飛霜》,可惜它的曲非常生硬,辛苦了迅哥,怎麼也唱不到盪氣迴腸,林夕執筆意象隱晦,但回味無窮,有業內人士認為,它甚至是21年後另一個版本的《天問》 ,「為了夢幻日子得到保障用噩夢結帳,烏託邦販賣血汗變漂亮(誰被誰越抬越上?),烏託邦那獵物也是獵人,踏破了樹林,浮著半生,寄生貨櫃箱,誰明白這意象? 六月飛霜,個個笑得哀傷」。主題歌《Stranger Under My Skin》曲子的骨架竟然從古典名曲《愛的浪漫史》延伸而來,真是慘到爆啊,看來香港的作曲力量實在是跟不上趟了。無論陳奕迅唱得再動情,這首歌總給人一種偷梁換柱的感覺,像是一首改編曲。《沼氣》狠巴巴地帶有鞭屍派金屬的風範,一代歌神要靠這樣的快歌來博出位,真哀到衰啊!這種「妖氣衝天」的歌其實更適合張國榮來唱,「一身正氣」的陳奕迅完全找不到北,正如歌中所唱「徒勞無功」。貨不對板,只能對這次嘗試致以默哀。《最後派對》(前名:追悼會)意識大膽,表達角度好刁,但真的是少見的佳作。「我最愛未到了最美燕尾服也是最美,到這葬禮似去派對拍照代替紀念碑」。陳奕迅唱出了人生該活出的灑脫,作品結尾的音樂真的帶出了陰風習習,真夠寫實!
而第二張碟卻更捉襟見肘,實在是敗筆,如果有唯一的意義,也許就是擴大陳奕迅的國語市場佔有額。這張EP是不是想推行「買一送一」的優惠政策呢? 和黃韻玲合唱的《樂園》收錄在黃韻玲去年的《美好歲月》中,這首飲料式的廣告曲本來在詞曲唱方面就姿色平平,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再收錄一次。《因為愛情》是《將愛情進行到底》的主題曲,陳奕迅和王菲的合唱依然找不到任何感動,除了平淡還是淡定,除了沉悶還是悶鍋。而王天后氣若遊絲的嗓音實在聽得人提心弔膽。一首蒼白的作品並不會因為天王天后的金嗓御唱就能僥倖救活,天姿國色就是天姿國色,庸脂俗粉就是庸脂俗粉。一首美國動畫片的主題曲,也比我們的大片大歌深情大氣得多。空洞無物的作品與演唱,你最多能記住多久呢?一年?一天?還是一分鐘?
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多心,《Stranger Under My Skin》正像封面所示,這是一張被水浸泡過的新年賀卡,變形了,變味了。而不出意外,吹神的概念EP還將進行下去。祝願他下次不再失守。
上搜狐微博 與明星對話
(責任編輯:張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