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部影片,成龍才摘掉了「票房毒藥」的帽子

2021-02-18 Mtime時光網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這是香港漫畫《風雲》中的一句臺詞,用來描述成龍和他的作品《醉拳》也非常合適。

1978年是成龍電影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年份,因為這一年有他的兩部電影公映,其中之一就是《醉拳》,另一部稍後就講。在《醉拳》公映之前,成龍雖然已經從龍套到武師,再從武師熬到了武術指導,甚至已經主演了《新精武門》《少林門》《風雨雙流星》《飛渡捲雲山》等多部電影,但票房都不理想,還一度被稱為票房毒藥。這段時期的成龍,也才二十歲出頭,顯然還沒有找對電影發展方向。

導演羅維(中)和李小龍、演員王羽(左)

當時的成龍是大導演羅維旗下的籤約演員,只給羅維導演拍戲。羅維導演當時在香港影壇地位很高,因為他之前執導了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也是極具商業號召力的導演,羅維很想把成龍捧成第二個李小龍。羅維執導的《新精武門》是為成龍量身打造的,不過模仿李小龍是不會獲得又一次巨大的成功。

《新精武門》處處都在模仿李小龍

1970年代後期的成龍,處於一個事業的轉型期,當時還不到30歲的成龍,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樹立新的風格,直到一個製片人來找羅維借成龍拍戲,這才打開了成龍的新世界。

第一章, 《醉拳》起源

《蛇形刁手》是成龍功夫喜劇的鼻祖

《蛇形刁手》海報,《醉拳》的班底就是出自這裡

這位來找成龍拍戲的製片人是吳思遠,他邀請成龍去拍攝的電影還不是《醉拳》,而是《蛇形刁手》,這就是1978年成龍公映的另一部電影,在3月份公映,早於《醉拳》。吳思遠是當時的獨立製片人,自己成立了思遠影片公司。相對於1970年代的香港電影大公司邵氏、嘉禾而言,思遠公司很小,一年製作一兩部電影已經比較飽和了。

今時今日我們說到成龍動作喜劇片的起源,很容易想到《醉拳》,其實不然,成龍在《蛇形刁手》裡面就已經展現出了最早的動作喜劇表演天賦,這是成龍的一次全新嘗試,而且非常成功。

《蛇形刁手》《醉拳》製片人吳思遠

對於《蛇形刁手》的創作理念,製片人吳思遠表示:「之前香港輸出到海外的動作片都太血腥暴力的了,有些國家和地區乾脆都不買,有的買了也會進行刪減。所以,我就想在動作片裡面加入一些喜劇元素,也儘量避免大量流血,給動作片帶來些新意。」

這就有了《蛇形刁手》的劇本,吳思遠確定的導演是袁和平,袁和平帶過來的其實是一個家族團隊,他的父親袁小田在片中飾演老師父白長天,大反派上官逸雲由韓國跆拳道七段高手黃正利飾演,就缺個主角了。當時吳思遠剛剛看完一部動作片《少林木人巷》,對片中幾乎沒臺詞的主角成龍印象深刻,認為他的形象和動作都符合自己的理想要求,就找到了導演羅維來外借成龍拍戲。

拍攝很順利,成龍本身也是京劇科班出身,對動作設計也有自己的理念,加上天生適合這種喜劇表演風格,在片場與袁和平套招拆招都是一點就通,而且成龍表演蛇拳的靈動和幽默讓所有人拍案叫絕。

當時拍戲都是真功夫

1978年3月,《蛇形刁手》香港公映,單純香港一地市場就收入票房270萬港幣,當時在香港票房過100萬就是賣座佳片,這個成績顯然會進度年度前十的行列。

之後有一天,吳思遠與袁和平等主創出席臺灣的《蛇形刁手》賣座慶功宴,大家喝的都有點醉,散席之後一行人上車,坐在車上吳思遠突然靈光一閃,他回頭問後座的袁和平:「大眼(袁和平的暱稱),醉拳可不可拍?」袁和平說:「行啊,可以!」

回到香港之後,吳思遠、袁和平、編劇蕭龍等幾個人就開始度橋(構思大綱和設計故事橋段),仍然是動作片流行的功夫小子模式,一個年輕人桀驁不馴,碰見了一位老師傅和一門高深的武功,經歷了挫折開始勤學武藝,最後不僅武功高強且心智成熟。整體而言,《醉拳》就是《蛇形刁手》的升級版,導演袁和平、老師父袁小田、大反派黃正利的設定都沒變,現在就缺成龍了。

結果,羅維導演那邊的回覆是成龍沒有檔期了。

第二章,《醉拳》煉成

故事和表演的完美結合,有想法肯吃苦的成龍

憑藉《蛇形刁手》走紅之後,羅維導演自然也看到了成龍在功夫喜劇領域的巨大潛力,也開始為成龍量身打造功夫喜劇片。可以說,此時的成龍已經開始走紅了,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誰都看到了成龍的光明未來,就連成龍自己也感覺到了。

雖然羅維導演沒有同意外借成龍,但成龍還是知道吳思遠有《醉拳》這部戲來找他,聽了影片的故事,他就知道自己能演好,而且肯定能超越《蛇形刁手》。但無論吳思遠怎麼遊說,羅維導演就是不同意。萬般無奈之下,吳思遠在一天清晨硬著頭皮直接去到羅維家裡求見,會談在很尷尬的氣氛中進行,羅維當然沒有點頭同意,吳思遠說今晚在一家飯店再聊一次,您不同意就徹底算了,羅維答應赴約。

吳思遠當晚是帶著臺灣一位片商同去赴約,當時香港電影的主要票倉就是臺灣,畢竟香港只有幾百萬人口,大陸還未開放,臺灣的票房非常重要。吳思遠的殺手鐧就是讓這位臺灣片商承諾購買羅維導演之後的幾部作品,也算是給羅維電影一個旱澇保收的保障,前提當然是同意成龍出演《醉拳》。最終,羅維同意了。

黃正利是跆拳道七段,腿法一絕

1978年春季,《醉拳》正式開機,基本上就是《蛇形刁手》的原班人馬,片中的男主人公就是黃飛鴻,讓成龍扮演一個少不更事且喜歡惹是生非的黃飛鴻。這樣看來,黃飛鴻這個角色真的是香港電影鎮山之寶,要力捧一個新武打演員,可能就要請黃飛鴻再現大銀幕了。

《醉拳》中,成龍參與了很多動作設計

成龍和其他主創彼此非常熟絡,戲裡面可能大打出手,戲外則都是關係融洽。所有人對成龍一致的看法就是有想法和肯努力,今天我們當然知道成龍是動作設計的大師,當時的成龍不過24歲,卻能夠在片場對動作設計提出自己的理念,根據自己的動作特點來設計,袁和平也給予了很多指導,讓整部戲的動作場面異彩紛呈。為了演醉酒的狀態,靠喝酒是不行的,成龍在開機前通常都會用憋氣和運動的方式讓自己臉和身上變紅,達到一種醉酒的狀態。

成龍自己回憶當時的狀態時,說:「那時候拍戲比現在簡陋多了,而且為了達到真實的動作狀態,鏡頭都會拍到演員摔地的場景,我被打倒在地都是硬摔,導演問有沒有事,我說沒事!繼續!」

黃正利的腿法凌厲,被踢中真的很疼

《醉拳》這部電影,普遍都認為影片中的練功過程特別好看,蘇乞兒對黃飛鴻的訓練奇招盡出,從手腳頭各個部位來訓練他,影片完全是實打實的功夫片,片中的很多高難度的武術基本訓練也是成龍親自完成,讓人大開眼界。也就是在《醉拳》這部戲開始,成龍就很注意不用或者少用替身,高難度動作都由自己來完成,這也是成龍青年時代的一個電影標籤。

雖然在寫劇本和構思階段,吳思遠與袁和平對醉拳的招式已經有了雛形的概念,他倆事先還專門去拜訪過大陸來港的武術家觀摩醉拳,不過真正的醉拳和後來電影中展現出來的完全是兩碼事,電影首先要以好看為主,真正到了拍攝的時候,主創心裡其實沒底的,也不知道醉拳拍出來是什麼效果。

成龍自創的何仙姑醉拳

一開始是袁和平與成龍套招,設計出醉拳的種種套路,按照片子裡的設定,「醉八仙」就是根據八仙鐵拐李、漢鍾離等人的特點來打出醉拳的套路,成龍也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改良。最大的亮點就是在於「何仙姑」這個套路拳法上,劇本的設計是男主人公黃飛鴻沒好好學何仙姑的這套醉拳,決戰時現場發揮。拍攝的時候,導演也讓成龍開一下腦洞來設計,怎麼好玩怎麼來。結果,成龍的各種搞笑動作讓現場的人都捧腹大笑,這段戲在《醉拳》片中也是高亮片段。

《醉拳》導演袁和平、主演袁小田,兩人是父子

吳思遠回憶說:「《醉拳》這個戲其實投資有限,主要就是給片中師父蘇乞兒(袁和平飾)搭建了一個房子,黃飛鴻和蘇乞兒就在房子後面的空地練功,其它的一些房屋內景都是租借場地來拍攝的。拍攝的時候還遭遇了兩次颱風,蘇乞兒的房子還被吹倒了,又重新搭建了兩次。當時成龍還要在韓國拍羅維導演的戲,《醉拳》拍攝中間,成龍還要出國拍羅維的戲,全組人就要停下來等。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也堅持耐心把這部戲做完,當時我就相信《醉拳》一定成功。」

1978年10月5日,《醉拳》正式香港開畫。

第三章,《醉拳》功成

火遍東南亞,香港電影又多了一條龍


《醉拳》韓國海報,火遍東南亞

《醉拳》香港公映之後,很快就是場場爆滿,票房一路節節攀升,最終在香港一地就收穫了676萬港幣的票房。在《醉拳》之前的成龍,還僅僅是領月薪的籤約演員,每月還不到1萬港幣,《醉拳》之前他還朝著月薪1萬奮鬥呢。《醉拳》之後,成龍隨時都要面對著不同電影公司開出的百萬港幣片酬,他還要想想如何拒絕,他也不可能同時開幾部戲,這個原則他堅持了幾十年。

而製片人吳思遠真的是憑藉《醉拳》賺的盆滿缽滿,因為香港地區的發行由他的公司負責,他獲得的票房分成是極為可觀的,對於思遠影片公司這樣一家不大的獨立製片公司而言,上百萬的票房分成就是一筆巨款。而之後的海外版權也是遍地開花,《醉拳》在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等國家都是一路賣座,成龍一躍成為李小龍之後的又一位香港功夫巨星,各國的片商都開始指名要成龍之後的作品發行權,號召力與日俱增。

《醉拳》片段

《醉拳》的臺灣發行權是以便宜的價格賣給了一位姓林的片商,就是這位片商幫助吳思遠遊說成功的羅維,吳思遠也是報之以李。《醉拳》在臺灣當然也是大賣特賣,吳思遠說:「《醉拳》在臺灣太賣座了,錢賺的讓片商都不好意思了,沒想到會這麼賣座。」

成龍紅到這種程度,羅維導演當然想著不會再輕易讓成龍去拍別家公司的電影了,但是當時香港有較強實力的嘉禾公司向成龍拋出了橄欖枝。嘉禾與羅維有很深的淵源,眾所周知,李小龍回香港之後的《唐山大兄》《精武門》就是嘉禾公司出品,而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就是羅維。李小龍英年早逝,嘉禾一直想找人替代李小龍,但李小龍這樣的天才哪裡說有就有?現在,成龍出現了。

《醉拳》之後加入嘉禾,成龍電影投資越來越大,他與師兄弟洪金寶、元彪合作了《A計劃》

最終,嘉禾公司成功邀請到了成龍加盟,成為遂成為嘉禾的一張王牌,之後成龍拍戲都是大手筆了,《A計劃》《警察故事》《龍兄虎弟》一部比一部投資升級,成龍電影逐漸成為香港電影走上國際的一張新名片。

嘉禾公司前老闆鄒文懷回憶說:「1980年代成龍電影的海外發行就已經非常出色,每次他的片子一拍完,配音部門就要先完成國語版、粵語版、英語版的配音,這三個版本是肯定有的。之後還要做德語、法語、日語、泰語等等不同語言的配音或字幕,東南亞是覆蓋到了,歐美國家覆蓋到的地區也是越來越多。」

《醉拳》成就了成龍,之後片酬飛漲、片約不斷,用成龍自己的話來說:「我20來歲就是千萬富翁了。」但是,成龍沒有就此止步,至少在電影工作領域,他總是用不斷的新標準來規定自己,在1980~1990年代,他的每部戲都在不斷挑戰自我。

為了《A計劃》這個鏡頭,成龍說背部疼了兩年

《A計劃》中從鐘樓高空墜下,一個鏡頭到底,穿透兩層布蓬落地;《警察故事》中從商場高層跳下,抱著中心圓柱還身上掛著電線燈泡,一路閃著火花;《龍兄虎弟》腦袋摔傷,也是從影生涯中最危險的一次受傷,但之後並沒有減少危險的特技表演……

成龍因為主演《醉拳》而逐漸成長為國際巨星,《醉拳》也是得益于成龍精彩絕倫的表演,好作品和好演員是缺一不可的。

多年以後,香港電影武師協會需要籌款蓋樓來辦公,協會找到成龍尋求幫助,最後大家提議拍一部影片來籌款,票房剔除了成本之後,利潤就是蓋樓的費用。片中,成龍、狄龍、劉家良等主演都是不計片酬出演,這部影片就是《醉拳Ⅱ》。電影拍攝的很好很賣力,不過香港版的片尾,黃飛鴻因為工業酒精喝太多而變得痴呆,成龍解釋說:「我不想教小孩子喝酒,喝酒多了並不好,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結尾。」

參考書目

《吳思遠回憶錄》作者:吳思遠

《成龍:還沒長大就老了》作者:朱墨

點擊小程序,答題贏大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瑪麗女王"羅南&羅比雙姝飆戲!

相關焦點

  • 曾經的「票房毒藥」,憑藉這部電影,奠定了功夫喜劇獨家風格
    票房毒藥」?那個年代的香港電影圈,能混到風生水起都有一段不俗的經歷,成龍大哥也不例外,巨星之路也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點一點摸爬打拼累積而成,成龍大哥是1954年出生於中國香港,1961年拜當時京劇大師于占元為師,小成龍的第一個藝名「元樓」,和洪金寶、元奎、元彪等合稱「七小福」,隨後以「陳元龍」開始武師工作,1971年,參與李小龍《精武門》特技工作,隨後被導演羅維看中,取藝名「成龍」,從76年《新精武門
  • 曾有票房毒藥之稱,被亞洲所有發行商嫌棄,讓成龍差點放棄拍電影
    曾有票房毒藥之稱,被亞洲所有發行商嫌棄,讓成龍差點放棄拍電影成龍24歲拍《醉拳》,火遍香港日本韓國。很多人以為成龍年紀輕輕事業有成,剛剛出道就大紅大紫。因為25歲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才剛剛大學畢業一兩年。
  • 因為出演這部電影,趙文卓被譽為票房毒藥,連袁和平也沒能捧紅他
    因為這部影片的藝人的陣型實在是太龐大了。連大導演馮小剛都在這部影片中客串了一把。除此以外,周杰倫也在影片中客串了一位酒仙。影片在內地最終拿下了4897萬的票房,很多人也是戲弄這部影片收穫的票房或許都支付不了藝人的片酬。畢竟周迅的片酬不低,作為影片中的大主角的打星趙文卓的片酬也是一筆大數目,在劇中扮演了俞大姐的楊紫瓊的戲份也並不少,國際明星的片酬天然也不會低。
  • 一個落魄導演,一個過氣演員,一個票房毒藥,等於香港影壇巔峰
    《英雄本色》這部作品,投入了導演的大部分感情,因此劇情才那麼地吸引人。由落魄導演吳宇森與票房毒藥周潤發,以及過氣演員張國榮一起搭檔的《英雄本色》正式上映。當年,很多圈內人士看到這樣的陣容,對這部劇的質量與票房不抱任何期待。哪成想,《英雄本色》居然是一匹黑馬。
  • 一個落魄導演、一個過氣演員、一個票房毒藥,成就了香港影壇巔峰
    繼《英雄本色》之後,一直沒有能夠超越這部經典的作品問世,由此可見這部影片的製作水平有多前衛。 由落魄導演吳宇森與票房毒藥周潤發,以及過氣演員張國榮一起搭檔的《英雄本色》正式上映。
  • 成龍早期最重要的十部動作電影
    ,並且從電影的角度而言,本片的質量實在是一般,難成大器的電影,也難怪當年成龍落魄成票房毒藥級別的人物。《蛇形刁手》1978 導演:袁和平成龍終於遇上了他的又一個貴人,更得到了跟袁和平他爹袁小田同臺競技的機會,本片可以說是成龍形成自己喜劇武打路線的一個開始,儘管尚處於雛形的時期,但從此成龍徹底擺脫了票房毒藥的帽子,開始正式的走入一線功夫明星的行列。
  • 成龍早期最重要的十部動作電影
    ,恐怕也不會讓成龍得到如此之多的表演與發揮機會,不過在本片的時期,成龍只是被作為一個功夫明星來打造,並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表演風格,並且從電影的角度而言,本片的質量實在是一般,難成大器的電影,也難怪當年成龍落魄成票房毒藥級別的人物。
  • 周潤發:曾經的票房毒藥,《英雄本色》翻身後只有成龍能抗衡
    這十年間共有12部電影,票房超過三千萬,他一個人佔了五部,整個影壇能與他抗衡的只有成龍。到了九十年代有了周星馳,形勢才變成三足鼎立。發哥在投考無線演員訓練班之前,是一個車房的擦車小弟。當年的他看到客人的勞斯萊斯喜歡不已,就伸手摸了下方向盤,被客人看到後扇了發哥一個巴掌,說碰壞了他這輩子都賠不起。後來發哥成名,陸續買了六輛勞斯萊斯,但出門還是最喜歡坐地鐵。
  • 這部電影讓周潤發告別了「票房毒藥」
    接拍《英雄本色》時,當時還是「票房毒藥」的周潤發被投資方瘋狂嫌棄,他自降片酬參演,結果演活了小馬哥這個角色,直接從配角加戲到主角。因為發哥的加戲,張國榮的角色戲份被嚴重壓縮,後來徐克為了補償他讓他演了《倩女幽魂》裡的寧採臣,誤打誤撞又創造了一個影史經典角色。票房毒藥周潤發,三流導演吳宇森,過氣巨星狄龍,鮮肉歌手張國榮,他們一起締造了《英雄本色》,完成逆襲。
  • 李連杰這部影片票房擊敗成龍洪金寶,把師姐介紹給導演當了女主角
    大家好,今天又來和大家聊了,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當時在香港上映,也是轟動一時,港片喜歡跟風,一部電影票房好,其他人也會蜂擁而上,在1984年香港電影公司出錢,導演張鑫炎集結《少林寺》的原班人馬。
  • 1986年,周潤發因「客串」了一部影片,從票房毒藥變成了金像影帝
    不僅在當年取得了3000萬的票房,創下了港片票房紀錄,更是斬獲了4項金馬獎,兩項金像獎,就連鬼才導演昆汀都對這部影片讚不絕口。這樣的一部經典影片,自然會引來無數後來者想要翻拍,可是原版影片卻至今無人能夠超越。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英雄本色》當年的那些幕後故事。
  • 成龍除了《醉拳》,還拍了《醒拳》:羅維為爭奪成龍,手段太卑鄙
    功夫巨星成龍也曾有過一段戴「票房毒藥」的帽子的時光。1970年代與羅維合作拍的《風雨雙流星》、《新精武門》等傳統功夫片票房失利後,1978年3月袁和平為成龍量身定做的第一部影片《蛇形刁手》上映讓成龍鹹魚翻生,幾個月後兩人趁熱打鐵,又推出同類型的《醉拳》,上映一個月票房高達676萬港幣,而且在韓國上映後還打破了韓國影史票房紀錄。
  • 《急先鋒》票房慘澹,原因不僅是排片率低,還有影片太「成龍」了
    原本春節檔期的《急先鋒》,今年因為疫情原因不得不改在國慶檔期上映。上映六天總票房未破兩億,與同期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等影片相比,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人說是影院排片被打壓造成的,因為每天最多只有早上一場、晚上一場,有些地方影院甚至只有一場。
  • 場均2人觀影,首日票房僅161萬,但周杰倫真算不上「票房毒藥」!
    比如《送你一朵小紅花》,票房已經突破10億,是2021年開年首部10億電影;而劉德華的《拆彈專家2》上映23天,票房持久力依舊強勢;張震的懸疑探案片《緝魂》,也拿到了1700多萬的首映票房;成龍配音的搞笑動畫電影《許願神龍》剛上映,位居票房排行榜第四。
  • 「票房毒藥」周潤發,便裝逆襲金像獎
    ,反而背上了「票房毒藥」的名號,因為他拍一部賠一部,所以周潤發很少接到電影出演,因為很多人都怕他影響票房。甚至在劇中還給發哥安排了一位發嫂,只不過後來剪輯的時候,發現實在是加戲加的跑題,才被剪掉了。就這樣,失意三年的吳宇森,遇到票房毒藥周潤發,反而碰撞出了香港電影最燦爛的火花!上映前夕已經製作印刷好的海報也重新排版發布,周潤發直接放到了中間的位置。影片上映後,連續打破香港電影各種票房記錄,以3600萬港幣成為新的票房冠軍。
  • 一個是票房「毒藥」,一個是過氣明星,卻成就了《英雄本色》
    吳:票房毒藥啊,讓我回家去看錄影帶,看看流行什麼再拍什麼。徐:我拍完《蝶變》也有人說我是毒藥。吳:我不想再拍喜劇了,拍夠了。徐:那就回香港嘛,我手上有個劇本,你來導吧。吳:什麼戲?徐:《英雄本色》。反觀周潤發,他在1983年閃婚又閃離後,開始遠離電視劇,接拍小成本電影,雖然有讓人叫好的作品,比如許鞍華導演的《胡越的故事》,但是票房一直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徘徊,是「實至名歸」的票房毒藥,人送外號「毒藥發」。
  • 從「票房毒藥」到「好萊塢殿堂級女神」妮可·基德曼如何成功逆襲
    成名之後也屢屢背負罵名,只有那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在愛情生活中浸泡的女性觸覺,才讓她低開高走的逆襲之路如此成功,並且讓每個人都覺得是理所當然,而不是將其認為是一種奇蹟。16歲時候的妮可還是一個頂著一頭天生細密紅色爆炸頭,皮膚黑紅的,有些嬰兒肥的中二少女,體格高大,身材沒什麼亮點,被人叫做「竹竿女」的她一度因為不夠美麗而心生自輩。
  • 那些淪為「票房毒藥」的大牌女明星
    而11月18日《楊門女將》上映以來,票房卻意外地慘澹,該片是張栢芝繼《無價之寶》之後,復出第二部上映的電影,可惜票房一般,上映首日只得4萬多元票房,在單日排行榜上排第7位。也因此成全了張栢芝是「票房毒藥」的這一黑色夢想!
  • 7部成龍電影,美國票房不輸大片,95年這部票房,直逼3240萬美金
    成龍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闖蕩過好萊塢,成龍在香港拍了很多經典電影,但受到美國人青睞的作品,大多集中拍攝自90年代。這裡羅列了7部在北美票房超過百萬美元的成龍港產電影,大多數都是精品。第七名:《雙龍會》 840萬美元 《雙龍會》在成龍電影僅算中遊作品,美國人從這時起,似乎對成龍作品越來越感興趣。第六名:《飛鷹計劃》 1040萬美元 帶有國際範兒的奪寶片。九十年代開始,成龍大部分作品背景不在局限於香港,而是延伸到了國際。跟很多好萊塢奪寶電影一樣,《飛鷹計劃》的寶藏地點也在撒哈拉沙漠裡,影片場面宏大,笑點極多,屬於娛樂片中的佳作。
  • 成龍,李連杰首次合作出演的這部影片,為何會受到諸多吐槽。
    因為水是無孔不入的,正所謂滴水可以穿石,它不與對手正面抗衡,而是從對手身邊穿過去,無形,無狀,真正的功夫在你的心裡,只有你才可以釋放出來!讓大家印象更為深刻的反而是;成龍和李連杰所飾演的角色在影片中各種頻繁鬥嘴和相互調侃的片段,這倒是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樂趣和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