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資源|電影院天堂|電影免費看|電影免費在線觀看|免費電影院|免費電影資源|免費電影公眾號|電影免費在線觀看|電影免費看公眾號|在線電視劇|熱門電影電視劇|電影票房排行榜|電影推薦豆瓣高分|國產片電影|電影院推薦資源|影視電影院線資源|南瓜電影|電影小鎮|電影資源電影大全|天堂電影源庫|免費外國電影資源站|搜索電影資源|附近電影院|愛情電影推薦|經典電影推薦|好看推薦附資源最新免費在線電影大全每日更新歡迎免費訂閱獲取
最新電影
微公眾號
視頻資源
免費電影
電視大全在線觀看
韓國電影
電影網站最新影視大全免費看,各種免費電影資源,全網最新視頻電影2011精彩熱門大片電影影評推薦大全,最新免費電影資訊這裡都有免費電影大全
電影群|電影群聊|電影禁言群|電影群二維碼|電影資源群|電影分享群|綠色電影群|微信電影群大全|全國免費電影群|電影資源交流群|免費電影群號|天堂電影推薦大全|影視電影院|貓眼電影|豆瓣電影|電影小鎮|日本電影|南瓜電影|免費在線電影頻道大全每日更新歡迎新人
小田香是絕對的感光動物,她的影像是一種罹患了磷光症的影像。在她的影像中,光自在、不定地閃滅,讓人聯想起天地蒙昧之初,混沌萬物中的某種海洋生物的視覺。《色彩論:序章》中的畫面,便像是水母以它原始的視覺器官——「點眼」所看見的光與影。仿佛攝像機即是一隻水母(或許,觀看中的我們也變為了一隻水母),它在僅有的一小灘水中皺縮,或在一個定點中凝固,而它透明的須狀觸手正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也可能是我們的身後)浮動。注意,在這部短片中,光出現時,畫外水流的聲音。水在以自身勾勒、回應著光的形狀的同時,也使攝像機-水母的生命得以延續——水給予相機呼吸。水使光鮮活。
在《沉洞泉》最初的幾個鏡頭裡,也有「點眼」的視覺呈像。接著,沿著時間線,原始的視覺器官得到了進化——畫面也隨之清晰起來。從模糊的光斑過渡至水的絕對清晰,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這樣一種剪輯:在朦朧與絕對清晰之間,眼睛的雛形坐著礦車,以一束安全帽上的光點,穿越漫長的、隧道般的黑暗。所以小田香的最佳觀看順序,或許是《色彩論序:章》-《礦》-《沉洞泉》。觀看了《礦》後便能發現,《礦》的影像也是半光點、斑塊式的,朦朧與清晰、明亮與昏暗彼此吞併、糾纏。而「光斑」,那湮沒了一切具象的失焦的色彩,也在《向著那份溫柔》的開頭出現。光斑掃過了信紙上的字,拆解著信紙上的句子,在它對句段所施行的碎片化中,它仿佛提出了一種觀看的要求,即:以最初級的視覺去看/感知,而非以健全的人眼去看。
《色彩論:序章》-《礦》-《沉洞泉》這三部作品的遞進不僅代表了某種視覺進化/發育的順序,更是通路的相互連結。經由《礦》,我們「通向」了《沉洞泉》,前者向著後者的邁進,是一場共通的對下沉的接力,在此,影像忠於身體,影像便是身體——二者皆永遠向地,不得不向地。
對。小田香的影像——身體的影像,官能的影像,在《沉洞泉》裡,且不論沉洞泉在瑪雅文明中意味著什麼,它又將通向哪片虛渺之地,在剪輯-水的匯流中,水作為一種物質本身是實在的,可觸的,它不斷地流動、從景框中逃逸,也從它背負著的某種意義與記憶中逃逸(我們的視線——本是要抵達神話,卻猝不及防地抵達了最物質的真實!)。與此同時,影像也在用水的聲音洇溼自己,我們的聽覺探知、獲得了水底的深度,而畫外所有的囁嚅、囈語、歌吟,不論有字幕與否——沒有字幕又有什麼關係呢?它們本應是遙遠的、疏隔的,從我們的日常中抽離出的存在,且是水下的聲音——那不斷升騰又破裂的氣泡般的聲音的變奏、繁殖(它們的基因定是來源於水),就讓它們溢流在尚不能辨別出語意、僅僅是音素的狀態裡吧,作為(曼妙的)雜質、(曼妙的)噪音,在一束光對水的穿透中,它們借著浮遊生物的身體,獲得了自己微小的肉。最終,在水這尚未獲得雛形的語言中,我們不能辨別出任何言說,只能感到水的聲腔在動。對於這聲音,曼德爾施塔姆曾說,「無聲囁嚅的最美妙處,就是說話者不懂得他所說的那一語言」。而在這樣的影像中,(鬥膽改編)或許可以是「囁嚅的最美妙處,就是說話者及傾聽者,都不理解這一語言」。
回到《沉洞泉》的畫面:唯有一種時候,水在水中消失,那便是水成為眼睛的時候(在某一幀畫面中,水突然不能被直接看見,像是變為了空氣、幽靈,一種透明的介質,只有明暗、色彩在影像的表面存留)——正如眼睛看不見自己,當水成為了眼睛,水也在自身的視域中消隱。而正是在這個轉捩點,我們得以窺見小田香的影像中,「光-水-眼睛」三者之間的迴環與流變(它們仿佛一個幽僻的生態系統)。歌德在《色彩論》中是這樣寫的,「是光從那些漠然無知的動物性的器官中,喚醒了一種官能。這種官能與光具有相同屬性。從而,因為有光——並且也是為了光,眼睛才得以形成,以便內在的光與外在的光彼此相遇。」沉洞泉不正是一處眼睛形成、內在的光與外在的光相遇(或曰「對接」)的場所嗎?而《沉洞泉》這部作品何嘗不是《色彩論:序章》的下一章呢?相信小田香以歌德的《色彩論》為題,這一決定是生理的、直覺的(光的啟迪!),與歌德的《色彩論》相同,她的影像不似一種研究,而更像是一種詩性的創造,對光的創造,她以影像創造著——光的創造力,及水的創造力。
透納在受到歌德《色彩論》的啟發後,作了一副畫,名為《洪水滅世後的清晨》。我忍不住以這一題名來概括小田香的影像的氣質,在浩大的洪水席捲土地之後,光依然掌握著它的絕對控制權,孤舟向前駛去,即將熔化在某個滅點。畫外的聲音,那在小田香的作品中反覆出現的幽魂般的囈語,正次第地以重瓣的狀態出現,如一把摺扇的褶皺,在她的影像中展/盛開(死亡的花香……)。洪水滅世後的清晨——鏡頭自黑暗的沉潛中回返,從礦底回到了地上,於不高的位置,俯瞰。大地一片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