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可謂寶藏遍地,生存著幾種特有的野生動物,比如東北虎、遠東豹、駝鹿、紫貂以及狍子等,其中狍子最為常見,其行為方式頗為奇葩,又被戲稱為東北神獸。有人總結了世界上最蠢的六種野生動物,狍子榜上有名,與翻車魚、考拉並列,那麼袍子智商真的特別低麼?傻狍子是否真的名副其實?咱們來分析一下~
狍子
狍子擁有一雙聽覺靈敏的大耳朵,長相呆萌可愛,看上去傻乎乎的。它是食草動物,口中無獠牙,性情比較溫順,基本上沒有什麼攻擊力。狍子是中小型鹿科動物,全身為沙黃色,其與梅花鹿外形比較容易區分,雄性狍子頭上會長角,但角不僅短小,而且只有三個分叉,到冬天還會脫落下去。
梅花鹿則個頭比較大,全身擁有白色梅花斑點,頭上的角粗壯強健。這兩種動物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狍子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徵,就是尾部長有白毛,在遇到危險時,白毛會迅速膨脹擴張,形成不同的形狀。
狍子是「鹿生贏家」
鹿科動物其實種類繁多,不過不少珍惜鹿科已經滅絕,比如大角鹿、熊氏鹿、梅氏馬鹿等,現存的鹿科動物基本上都是保護動物。但是狍子生存狀況最好,數量最多,繁衍分布的區域最廣,毫無疑問它是整個鹿科動物裡面生存能力最強的種類。
狍子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是東北、西伯利亞寒冷的冬天,還是雲南炎熱的夏天,山林、草原、、乃至高原邊緣都有狍子的身影。這種動物能夠適應不同氣候條件以及各種各樣的棲息環境。最重要的是狍子的食物來源廣泛,嫩枝、芽、樹葉、樹皮等都能吃,不像食肉動物那樣,時不時的面臨著食物短缺難題。
狍子唯一的缺點就是繁衍能力不強,一年只懷孕一次,一次只生育一到兩胎,如此低的繁殖能力,卻能夠維持如此數量的族群,不得不說狍子確實有獨特之處。嚴格說起來狍子的膽子比較小,但其嗅覺發達,聽覺靈敏,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立馬就會跑開,另外狍子四肢強健,跑動能力較強,除了東北虎與遠東豹之外,其他動物很少獵殺到這種動物。
狍子真的傻麼?
大家知道,食草動物在野外天敵眾多,如果不夠機警的話,很難長久的生存下去。自然界裡面很多瀕危野生動物多是食肉動物,很多食草動物反而數量眾多,族群沒有生存危機。如果不是人類的偷獵活動,藏羚羊這種高原食草動物的數量不會減少這麼快。
很多人認為狍子比較傻,其實都是錯覺,狍子在自然進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存哲學。傻狍子不知道危險,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狍子在遇到危險時會首先觀察一下,是否要奔跑,這是食草動物的本能而已,一旦遇到大型食肉動物靠近,其立馬會跑起來。不過奔跑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東北虎等動物並不善於長途奔襲,狍子發現背後沒有敵人時,會暫時停下來觀察四周,直到確認安全後會停下來休息。狍子的生存環境比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動物強多了,山林環境下貓科動物假如偷襲不成功後一般都會放棄捕獵,而狍子只要躲過最開始的襲擊,往往能夠生存下來。
別看狍子是食草動物,它也具有領地意識,狍子在山林裡面擁有固定的覓食與休息的場所,當遇到危險時,它們會立即跑掉,而一點察覺危險解除後,還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冬天天氣寒冷,尤其是降雪的時候,動物找到一塊棲息的地方是難上加難。狍子不會輕易離開休息的場所,這就是它頻繁的光顧某個地方的原因。
狍子遇到了 「BUG物種」
很可惜的是,這種生存智慧在人類面前起不到任何作用,人類的智商碾壓任何野生動物,不僅能夠撕破它們的偽裝,也能夠輕易找到動物行為中的漏洞。大家都說狍子好奇心旺盛,有點蠢,我們通過人類的視角發現了狍子在某些方面特別傻,而狍子也對人類這種生物比較迷惑。
其實動物都具備好奇心,這是本能反應,它們需要知道周圍環境有沒有危險,面前的事物會不會威脅到自己,某種程度上,動物的好奇心會提升其警覺性。狍子由於很少接觸人類,不了解人類到底危險不危險,經常與人類接觸的狍子很可能跟貓、狗一樣,對人類產生好感以及安全感,但野外的狍子就不一樣了。它們面對獵人,基本上等同於三體對地球那樣進行降維打擊。
人類常常會在狍子常去的地方布置陷阱,甚至有時候守株待兔般抓到狍子,不用擔心狍子跑遠。而狍子以為捕獵者已經走遠,自己應該已經安全了,沒想到人類根本沒走,就等著狍子回頭呢。人類覺得狍子很傻,狍子反而認為人類套路太深,根本不按照常理出牌,所以它們才會中招。被獵人追趕了狍子會把頭埋到雪裡,是否可以證明狍子傻呢?其實狍子最怕的天氣就是下雪天。
下雪天意味著食物被積雪覆蓋,狍子本身需要不斷進食才能維持體力,再加上本身體型小,其在積雪中移動速度會受到限制,遇到食肉動物還能夠躲避,對於獵人的話,基本山難以逃脫。狍子在雪地裡面跑動極為耗費體力,往往跑不了多久就會精疲力竭,所以會倒在雪地裡。對於人類來說,雪地裡面移動不受限制,自然能夠輕易的捕捉到狍子。
總結
狍子好奇心確實強,但是警覺性也高,只不過面對人類這種「不講理」的生物,生存的智慧被輕易破解,才會顯得愚蠢。目前的狍子已經是保護動物,獵殺它們將會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