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佳!印度電影又拍出了難以啟齒的社會真相

2021-01-07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本周新片中,一部名叫《廁所英雄》的印度片很難被人忽略。


聽名字,就充滿「味道」。


7.3的豆瓣評分不算突出,但足以在「片荒」的周末穩居新片口碑第一。



宣傳語也很霸氣:改變6億印度女性,獲比爾·蓋茨年度推薦。


這並非誇大其詞。


在比爾·蓋茨評選的2017年年度最激勵人心的十件事中,這部電影榜上有名。比爾·蓋茨評價道:「《廁所英雄》是一段新婚夫婦的寶萊塢浪漫,引發公眾關注印度亟待解決的衛生問題。」



沒錯,坦白說,無論是影像還是敘事手法,《廁所英雄》都沒有過人之處。但它的可貴之處恰恰在於敢於揭開印度社會最疼痛的傷疤,直面衛生安全、性別歧視、官員腐敗等社會問題。這份勇氣值得起立鼓掌。



在看片前,不妨先對自己來三個靈魂拷問: 



你能接受每天都在野外如廁嗎?

你能接受每天凌晨四點步行去村外上廁所嗎?

你會嫁給一個家裡沒有廁所的人嗎?


 

以上三個有些「羞羞的」問題,正是《廁所英雄》中女主角賈耶和億萬印度女性必須面對的窘境。

 

電影中,新媳婦賈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嫁到一個沒有廁所的印度農村,迎來每天必須凌晨野外如廁的尷尬。


賈耶與同村婦女聯合會步行去野外如廁


面對廁所難題,丈夫凱沙夫絞盡腦汁,想出蹭別人家廁所、蹭火車廁所、甚至鋌而走險偷公共廁所等絕招,卻發現傳統觀念如銅牆鐵壁,想要一間廁所難如登天。


丈夫為妻子不惜「偷」來移動廁所


受過大學教育,生長在開明家庭的賈耶毅然提出「沒有廁所就離婚」,還鬧上了電視成為全國事件。越來越多的妻子和女性紛紛效仿,一場有望改寫「6億女性」命運的廁所革命一觸即發。



對於大多數中國觀眾而言,《廁所英雄》中展現的因一間廁所引發的全國革命是如此陌生又魔幻。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大字又在時刻提醒我們,影片中的一切都曾經是活生生的事實。



2011年,印度中央邦的一位名叫安妮塔·納利的妻子因為不堪忍受戶外如廁,結婚幾天後毅然從丈夫家出走,並大膽提出沒有廁所就不回家的訴求。最終,在政府的幫助下,安妮塔的丈夫家終於建起了廁所。她本人也受到前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的嘉獎。



那麼在現實中,印度的露天如廁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6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露天如廁人口總計9.5億。


其中佔比最高的國家和地區,不是經濟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非洲,而是以高新技術聞名的印度。



據統計,共有5.69億印度人仍在露天如廁,佔到總人口的近一半,遠遠高於沒有手機的人口。超過53%的家庭(農村的比例更是高達70%)沒有廁所。

 

印度人每年戶外排洩物的重量可達10萬噸,多到足以填滿一整個倫敦溫布利大球場。

 

有人說,印度整個國家就像一個大型露天廁所,這並不算誇張。



在印度的田間巷尾,隨處可見如影片裡手提小桶的人群,不用懷疑,他們正走在如廁的路上...



桶裡的水則用作便後清潔使用(清潔過程請自行腦補)。

 

對於印度男性,這似乎不算什麼問題。比如影片中,男主的父親就旁若無人地選擇家邊的水渠上廁所。


但對於女性,露天如廁的不便之處可想而知。出於隱私和安全考慮,只能選擇天黑時結伴前往郊外排洩,白天則需要儘量控制。


據調查,印度女性每天忍耐的時間平均可達13小時,對精神和身體無疑是雙重折磨。



戶外如廁的女性還需要時刻防備流氓的騷擾。輕的會被車燈晃,用言語調戲。嚴重的則會讓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乘,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進入青春期的印度女孩,因為上廁所不便,無奈輟學。



更不用提,露天如廁帶來的種種衛生問題。據統計,印度每天都有近400個5歲以下兒童死於痢疾,因消化系統疾病長期營養不良的人口則更多。

 

露天如廁有諸多危害,為什麼印度人仍然一意孤行呢?

 

一方面,傳統觀念和宗教教義根深蒂固。



印度人的宗教和行為準則《摩奴法典》中寫道:「人應在遠離自己房屋的地方排洩」,崇尚「生於自然,化於自然」。

 

而在家中修廁所,意味著把汙穢不潔之物留在家中。讓廁所與供奉的神明共處一室,更是大大的不敬。《摩奴法典》中的這段經文也被村委會長老用來教育提議修廁所的凱沙夫。



沒想到,凱沙夫接下來的一段話戳穿了這些所謂虔誠信徒的「虛偽嘴臉」。

 

「《摩奴法典》不僅規定了應該在遠離房屋的地方排洩,還規定了為了保護水源清潔,人不能在河邊或水體附近大便」。這與村長及不少印度人的作為大相逕庭。



與其說印度人露天如廁是因為信仰虔誠,不如說為了自己的方便和習慣,不惜用宗教當擋箭牌。

 

印度人不願意修廁所還與種姓制度有關。


印度人按種姓制度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等級,在這之外還有「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為「達利特」。

 

在印度人的傳統觀念中,清理垃圾、廁所這樣的「髒活」只能由賤民階層達利特完成。


在印度,清理糞便和垃圾由最低階層的人完成


所以,即使修了廁所,高種姓的印度人也不會自己打掃,而是需要僱傭達利特清掃。隨著賤民階層的覺醒,這一成本越來越高,這也是印度人不願意修廁所的原因。


隨著經濟文化不斷發展,政府逐漸意識到衛生的重要性。


在2014年的甘地誕辰紀念日上,印度總理莫迪宣布推行「Clean India」計劃,撥款約300億美元在全國範圍內修建廁所,推廣衛生如廁,計劃在2019年,甘地150年誕辰之際,徹底消滅露天如廁現象。


印度總理莫迪


如今,幾年過去了,政府在全國範圍內修建了幾百萬間廁所,但露天如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印度街邊的所謂「公共廁所」


修廁所的撥款被各級政府剋扣挪用。修好的廁所則缺乏維護,衛生條件差,還有不少被佔用,淪為牲口棚和儲物間。


一位男士正對著《廁所英雄》的海報小便,頗有諷刺意味


在《國家地理》的一篇報導中,印度女性反映公廁等待時間長,衛生和通風很差,經常沒有水電,還會在晚上11點到凌晨4點間關門。甚至有很多人在等待的過程中,選擇在公廁的天井中如廁,廁所也就失去了意義。


影片男主角阿克謝·庫瑪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他很疑惑一個能發射太空火箭的國家,一個以高新科技為自豪的國家,為什麼偏偏不能解決「最簡單」不過的文明如廁問題。



如影片中所說,「改變傳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廁所英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步。


「我拍這部電影就是要告訴印度人,改變的力量掌握在每個人手中。像人物原型安妮塔一樣,只要人人都能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就一定能影響到周圍的人,社會也必將有所改變」,庫瑪爾說。


《廁所英雄》中展現的一切,也許獵奇,但並不需要被嘲笑。至少,印度電影人有自揭傷疤,直面陣痛的勇氣,我們呢?


相關焦點

  • 本周最佳!印度電影又拍出了難以啟齒的真相
    1905電影網專稿 本周新片中,一部名叫《廁所英雄》的印度片很難被人忽略。聽名字,就充滿「味道」。7.3的豆瓣評分不算突出,但足以在「片荒」的周末穩居新片口碑第一。宣傳語也很霸氣:改變6億印度女性,獲比爾·蓋茨年度推薦。
  • 揭秘 印度電影的9個真相!——不止寶萊塢!
    提到印度電影,很多人仍然會在腦中想像出載歌載舞的鬧劇,一隊隊青年印度男女盛裝出現在電影場景裡,伴隨劇情跳著「右手擰燈泡、左手拍皮球」的集體舞。事實上這就像西方觀眾提到中國就只想到功夫片一樣片面,印度電影的發展早已經超出我們的想像。
  • 印度又拍了一部我們拍不出的電影
    等了那麼久的《金剛狼3》未刪減版出資源了。還在抱怨狼叔三連擊爆頭被剪成了單擊嗎?還在抱怨狼叔嗑了一罐藥,結果跑著跑著就沒勁了嗎?你看這是啥——肉叔劃重點印度良心阿米爾·汗新作,真實故事改編的印度勵志輕喜劇。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 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
  • 塔巴德:印度又出佳作,年度最佳恐怖電影之一!
    《摔跤吧!爸爸》劇照如果你留心這兩年國內引進的印度電影,就能明顯感覺到印度電影已經逐漸發生質的變化。不誇張的說,簡直就跟開了掛一樣,好片頻出。能達到豆瓣7分以上的電影比比皆是。儘管直到今天,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依然不容樂觀,但既然已經有了在熒幕裡揭露社會黑暗面的勇氣,就足以說明電影已經走在社會改革的前面。這將會給致力於推動社會變革的人們帶來精神上的鼓勵。
  • 印度又拍了一部中國拍不出的電影,男女老少通吃,口碑逆天!
    影片雖講的是印度的故事但全片看下來你會有很大的共鳴因為它呼喚出了人類最原始的情感好電影永遠是不分國界的不過好評如潮的同時這一次的《神秘巨星》則是他對男權社會的再度衝擊電影講述的同樣是一個關於追夢的勵志故事出生在小城鎮的
  • 寶萊塢「完美先生」阿米爾·汗,社會責任感的成功
    他對劇本非常挑剔,常常不考慮片酬,而以觀眾的角度去感受,所以他在演繹過程中對於細節的把控無與倫比,而且,他希望演繹有深度有意義的角色,也希望通過電影引起國人對印度社會問題的思考。有人說,阿米爾·汗用電影改變了印度。《印度往事》( Lagaan),阿米爾汗在勵志的體育題材基礎上,又結合當時英國殖民印度的大背景更深層的是民族主義,被選為第7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正式入圍影片。
  • 印度版《寄生蟲》,揭開印度社會背後的貧富真相
    某種程度上來看,巴拉姆在殺害阿肖克之前,只是一心求穩的小庶民,他想要的並不多,如同金家只不過想要過上韓國社會最一般的生活而已。可阿肖克卻是一個虛偽且懦弱的主子。他既不像父親或哥哥那樣偏執暴虐,對低種姓的平民拳腳相加,渾身戾氣;但他同樣不會像妻子那樣,對巴拉姆平等視之。阿肖克說巴拉姆到底是一個「半桶水」。
  • 生於印度,卻喜歡抨擊印度社會的"國寶級"演員,到底牛在哪裡?
    相信看過阿米爾汗電影的都知道,他很多電影的主題都會反映印度社會的現象,魯豫曾採訪阿米爾汗,問他有沒有遭受過社會打擊。印度獨立以後,當時的社會高舉世俗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三大旗幟,其中宗教信仰非常多。為了讓印度社會呈現出更為正面的現象,米叔主演了《我的個神啊》,引導印度人民學習充滿辯證思維的宗教理念。
  • 印度「第三電影」:帕特瓦丹的鏡頭中,真實而殘酷的社會現實
    新冠疫情掩蓋了因《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在印度持續數月的衝突。隨著印度民間批評政府疫情防控不力的聲音四起,中印邊境衝突再次拯救了莫迪政府:沸騰的民意轉移向了中國。不管怎樣,印度國內逐漸加劇的宗教族群衝突和社會階層矛盾都是難以被長久掩蓋的。揭露這些問題的文化戰場曾經是印度劇情電影,早至20世紀20年代印度電影就嚴肅批判童婚、種姓壓迫等社會暗面。
  • 《復聯3》之前,印度最賣座電影《巴霍巴利王2》來襲,燃爆了!
    五一假期業已結束,本周僅有4部影片上映,因為下周吸金之王《復聯3》即將襲來,所以大家都奪得遠遠的。本周上映的影片最值得期待的當屬印度電影票房冠軍《巴霍巴利王2:終結 》。《巴霍巴利王》系列故事取材自印度遠古傳奇,講述了一段勇敢者揭開身世、滿血復仇與奪回王位的故事。
  • 印度又拍了部中國人不敢拍的電影丨毒藥頭條
    參選家長們紛紛祭出了學歷、工作、社會地位等等。這讓我不禁錯愕,家長委員會怎麼就變成「拼爹委員會」了?熱鬧喧囂之後,這些所謂的熱點事件都會煙消雲散,而其背後根本的貧富差距問題和教育公平問題卻鮮有人去觸及。這就是我今天要推薦這樣一部印度電影的原因,它代表著文化從業者的社會良心。
  • 荒唐的印度,除了荒唐的神油,還有荒唐的「抗中神劇」
    前一陣子,印度寶萊塢著名電影演員、導演和製片人阿賈耶·德烏幹決定拍攝一部以加勒萬河谷夜戰為主要情節的電影,以此反映印度所謂的「英勇無畏」。 肯定有網友不信,因為印度電影還是有質量的,像《三傻》《摔跤吧爸爸》《OMG》.. 但是那僅僅是寶萊塢,他只是印度電影的冰山一角,真正掌握印度電影的還是南印度的奇葩電影,就類似於什麼「抗中神劇」之類的,也是各種無奈。 對於他們南印度電影來說,只要你想看,可以有手撕坦克,躲避子彈的神級演出。
  • 爸爸》只是電影夢,《真相訪談》告訴你最真實的印度
    爸爸》內地票房累計超8億,成功登頂內地最賣座的印度電影,超過23萬豆瓣用戶打出9.2的高分。一旦「阿米爾·汗」這個名字出現在導演、演員一欄,片子的質量基本可以保障。阿米爾·汗的每一部作品都從不同側面剖析印度社會問題。今天,小編不聊阿米爾·汗在電影方面的成就,而是要給大家安利一檔他主持的綜藝節目——《真相訪談》。
  • 印度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電影周也太酷了吧!
    《印度製造》劇照該片既民族自豪感滿滿,又一針見血地點出貧富懸殊、女性歧視、中產腐敗等社會問題, 預算僅 3.5 億盧比,卻豪奪全球百億盧比票房,一舉拿下「印度奧斯卡」Filmfare五項提名自然也不意外
  • 又出8.8分神片?印度電影換個姿勢,又又又開掛了!
    ,就有2萬人在IMDb上投出了8.8的高分:《調琴師》好幾個橋段都證明,阿卡什最擅長一秒之內編出一個天衣無縫的謊話…所以,他最後深情款款說出的故事真相,到底有幾分可信呢?如果只從表演、攝影等角度來看,《調琴師》咖喱味很少,更像是一部製作水準在線的歐美電影,就連一言不合唱歌尬舞的鏡頭,都幾乎為零…只有當角色們講起嘰嘰哇哇的印地語,以及一些地道的印度風俗畫面出現時,你才會感覺道:這是一部印度電影。
  • 印度「加勒萬河谷大捷」電影開拍!我們不拍,真相就被敵人拍了!
    戰士們盡了自己的責任,文藝工作也該跟上 一 印度人又拍「抗中神劇」了近些年來,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印度國內政治情況的演變最近,在網絡中就流傳出了印度在拍攝「印版加勒萬河谷大捷」的故事。從目前流出的視頻片段來看,印度拍攝的這版「加勒萬河谷大捷」,依舊沒有脫離「抗中神劇」的路線。從流出的畫面當中可以看到,在印度的電影裡由一小撮流亡反動分子扮演的解放軍戰士,在印軍神勇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印度士兵在激烈的搏殺當中,展現出了高超的勇氣和強大的戰鬥能力。
  • 印度「加勒萬河谷大捷」電影開拍!我們不拍,真相就被敵人拍了
    戰士們盡了自己的責任,文藝工作也該跟上一 印度人又拍「抗中神劇」了近些年來,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印度國內政治情況的演變,中印雙方在邊境乃至科技、商業等諸多領域均爆發了不同程度的競爭與摩擦。最近,在網絡中就流傳出了印度在拍攝「印版加勒萬河谷大捷」的故事。從目前流出的視頻片段來看,印度拍攝的這版「加勒萬河谷大捷」,依舊沒有脫離「抗中神劇」的路線。從流出的畫面當中可以看到,在印度的電影裡由一小撮流亡反動分子扮演的解放軍戰士,在印軍神勇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印度士兵在激烈的搏殺當中,展現出了高超的勇氣和強大的戰鬥能力。
  • 從印度電影看印度歌舞與印度社會宗教問題
    印度電影正式步入中國人的眼中應該是從《三傻大鬧寶萊塢》開始,從那時起印度電影開始被國人所知。與《三傻大鬧寶萊塢》同年還有一部比較經典好看的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也不錯推薦給大家。自《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很久一段時間都沒有印度電影的聲音。直到《摔跤吧爸爸!》映入國內民眾視線。當然,在此期間也有類似《我的個神啊》之類的印度電影出現。這只在一小部分群眾之間激起一波漣漪,沒有形成民眾共識。
  • 《神秘巨星》阿米爾汗的電影揭露印度社會的黑暗,勇敢的阿米爾汗
    對於這部電影,阿米爾汗原本是抗拒在影片中扮演一個油膩的浮誇歌手的,因為這對他本人來說,太過俗氣,且這與他本人的日常氣質並不相符。但在考慮到自己的出演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這部影片反映的社會問題後,他最終決定出演這個反差極大的歌手角色。
  • 宗教信仰在印度電影中,反映著現實社會的縮影
    沙魯克·汗為印度頭號男明星,父母雙雙早逝的沙魯克·汗1992年在電視連續劇露臉後立刻得到關注,在1992年出演的電影中更是獲得了最佳新人獎,第二年1993年開始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在之後拍攝的歷史題材影片《阿育王》中,這位男演員更是使世界開始關注。沙魯克·汗出生在印度的首都新德裡,家族信仰是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