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國戰紀》這款經典街機作品,很多人一定會想起自己學生時代在遊戲機廳的歡樂時光。的確,這款由臺灣鈊象電子公司(IGS)開發的三國題材動作街機遊戲,在1999年推出市場後贏得了廣大玩家的一致好評。今年正好是遊戲上市20周年,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三國戰紀》的發展史。
禮包>> 下載>>
第一代:與眾不同的三國遊戲
第一代《三國戰紀》推出於 1999 年,憑藉著IGS旗下《西遊記釋厄傳》和《傲劍狂刀》這兩款遊戲的成功經驗,《三國戰紀》一經問世就獲得了玩家們的喜愛。
《三國戰紀》在繼承了以上兩款優秀遊戲手感的基礎上,還借鑑了《龍與地下城》系列的道具和升級的模式,最多支持 4 名玩家同時遊戲。遊戲中有著大量的隱藏路線和分支選擇,部分路線還會影響到貴重道具的獲取,極大的增加了遊戲的耐玩程度。
人物造型非常貼近傳統故事中的形象
此外,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特有的招式和必殺技,出招也非常簡單,只要稍加練習就能夠打出非常華麗的連擊,即便是初次解除的玩家也能夠迅速體驗到遊戲的樂趣。在劇情方面,很多三國題材的遊戲經常以「黃巾之亂」或是「赤壁之戰」為開篇,而初代《三國戰紀》則是別出心裁的以「截江救阿鬥」為起點,讓人耳目一新。
第二代:全面進化的續作
其實在我心目中,《三國戰紀》系列最好玩的是 2000 年上市的 2 代, 可以說《三國戰紀 2》整個系列的巔峰之作,遊戲的精緻程度絲毫不亞於任何一款主機遊戲。2 代在 1 代系統的基礎上再次優化了手感,每一個角色和兵器打在不同的敵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的反饋。角色的招式之間還存在著一些取消硬直的技巧。此外 IGS 更是為可選角色設計了 3 種以上的必殺技,每一種必殺技之間還能夠形成連續技,極大的增加了戰鬥的操作性和爽快感。可以說 2 代的戰鬥系統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款格鬥遊戲。
第三代:2003年開發了《新·三國戰紀 七星轉生》
IGS 在 2 代之後還曾與日本 Samm 公司合作在2003年開發了《新·三國戰紀 七星轉生》,該機器國內也引進的很少,劇情不遵從三國歷史,選擇了完全原創的故事。遊戲不論是手感和關卡設計也大不如前,雖然背景改為了 3D,但卻非常粗糙。遊戲整體都透著一股華而不實的感覺。
第四代:2011年《三國戰紀 3》
除了《七星轉生》外,於 2011 年在 PGM2 基板上推出的《三國戰紀 3》,《三國戰紀 3》其實可以說是 2 代「群雄爭霸」版本的加強版,遊戲的大部分人設和招式幾乎完全照用。3 代的遊戲難度頗高,主打的是武將挑戰模式,劇情關卡的設計則顯得比較隨意,明顯不如之前的作品精緻。與其說是正統續作,倒更像是一款外傳作品。
第五代:15 周年紀念作品-主機版
《三國戰紀》主機版是由臺灣鈊象電子IGS原版團隊打造的15周年紀念續作。遊戲繼承了街機版《三國戰紀》的經典玩法和特色,並突破性的增加了武將養成等全新系統,遊戲可進行最多4人聯機合作的橫向動作過關遊戲,玩家可選擇不同的角色體驗操作特性,並且利用搜集裝備和學習新技能來體驗角色成長的樂趣。但遊戲背景的 3D 建模、人物建模的精度、整體的畫面表現甚至不如一些手遊。遊戲的音樂也十分單一,很難想像這是當年《三國戰紀》的官方續作。
【經典重生-2017年歡動科技《三國戰記》手遊版】
以「截江救阿鬥」開篇, 從人物、場景、特效等每一個視覺元素的刻畫、玩法的設計等,《三國戰紀》手遊版都秉承精品理念,以匠心精神打造。遊戲畫面不僅精美細膩,更加入動態場景、人物呼吸動作,讓世界更加生動逼真。玩法融合街機與手遊精髓,兼顧戰鬥的爽快感和玩法的持續性,給新玩家不斷驚喜,讓老玩家久玩不厭。
【一去不復返的街機時代】
雖然街機廳在國內已經逐漸離開了玩家們的視野,但不少人和我一樣依舊懷念那充滿煙味和吵雜聲的地方。如今的 IGS 雖然主要以製作一些網遊和音遊為主,但《三國戰紀》熱度不滅,據悉《三國戰紀:競技》也會在2018年下半年與玩家見面,目前預約活動已經啟動,喜歡的話趕緊去預約吧!
【來源:三國戰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