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不行》| 笑是每個時代都重要的事

2021-02-06 戲劇大盜


許知遠在《十三邀》中問李誕:「笑在這個時代有那麼重要嗎?」李誕反問:「笑在哪個時代不重要呢?」在臺灣灰色的戒嚴時代末期,有一批年輕人深深地知道笑的重要性,他們在劇場中復興了臺灣相聲,給初見曙光的時代再添一把光明。如今《三人行不行》來到北京,點亮你的笑點。

9月5日-15日

臺灣相聲扛鼎之作《三人行不行》

在臺灣還處於戒嚴的80年代,在大陸人民從臺灣費勁吧啦弄一盤鄧麗君的時候,有一個臺灣男生卻費勁吧啦從大陸弄來了相聲大師侯寶林和馬季的相聲磁帶,兩岸在那個時候仍然處於偷偷摸摸了解對方的狀態。但磁針從薄薄的磁帶上讀出的聲音卻啟發著兩岸的年輕人,在這些「偷渡」磁帶的主人當中,這個外省男孩因為被馬季的相聲逗笑了,從此勵志堅持自己的相聲事業,創建的屏風系列作品風靡了全臺灣將近40年。男孩後來成為了臺灣戲劇大師,他叫李國修。

李國修

李國修從小學習不好,就連說到自己的學習時也不忘揶揄:「我的功課很爛,爛到無以復加。我寫的字是狗爬的。」但這並不是他自己的叛逆,而是遺傳的,「我兩個哥哥青春期時都是流氓。但我爸爸告訴我,功課再爛都沒有關係,但你要做個好人,不要做流氓。」父親給的寬容讓李國修明白,每個人並不是一定都要去讀書,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路。在他大學加入劇社時,學長對他說:「你進入劇社一年,一輩子都會愛死舞臺。」那一刻,他似乎找到了屬於自己一生的路。

李國修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讓所有臺灣觀眾都知道這一批年輕人在搞什麼「笑」,賴聲川、李國修、李立群等一眾年輕人提早了30年做到了那句口號:「搞笑,我們是認真的。」這也為臺灣的劇場界開啟了復興。那種不拿腔拿調的表演方式,看似不經意卻精心設計的調度與包袱,讓80年代末期的觀眾如沐春風,光是盜版磁帶就賣了200萬張。這部作品也給李國修帶來了無盡風光,他開始進入電視臺創作喜劇節目,一時間成為臺灣人人都認識的大明星。

李國修《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而李國修沒有忘記父親和師父說的話,他始終覺得巨大的名利並不是一個創作者需要的,電視這種大眾娛樂的載體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在他名聲最大的時候激流勇退,重回劇場。《三人行不行》是繼李國修與賴聲川合作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之後又一部爆款作品。沿襲屏風表演班的創作理念,僅僅用了三個演員創造了上百個角色,充分利用了舞臺空間的假定性原則,簡單的道具和輕盈的表演,讓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想像力充分互動起來。這種表演形式既有北方相聲藝術的語言魅力,又有美式小品的情景感,同時結合了社會當下人們生活的寫照,讓觀眾看起來覺得親切又幽默。

賴聲川、李立群、李國修合影

師承馬季,臺灣唯一弟子

如果你是打小被北方相聲滋潤著長大的孩子,可以沒聽說過李國修,但你一定知道馬季。對,就是那個割眼袋的馬東他爸,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徒弟——馬季。

師承這個東西,在臺灣人眼裡十分重要。天地君親師,老師就是最為緊密的導航者,李國修把馬季視為自己在藝術上的父親。拜馬季為師時,李國修身上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就和新婚妻子兩個人把手上純金的結婚戒指取下來,包好,跪著送給馬季,並磕了三個頭,算是拜下這位師父。而從馬季身上學到最重要的東西,李國修說「是做人」。

李國修與師父馬季

此次北上,是李國修多年來的心願。很多年前他就希望能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老師面前,直到2006年《三人行不行》才第一次來到北京解放軍歌劇院,與大陸的觀眾見面。觀眾席上不乏曲藝界的大師、戲劇學院的老師、慕名而來的觀眾。在觀看演出之後,他們驚嘆於這種獨特的相聲形式,在北方傳統的相聲精華之上又加入了臺灣特色。觀眾們發現了這種獨特的審美,透過《三人行不行》這樣的作品,李國修將臺灣這種富有想像力的相聲形式帶到了大陸。

《三人行不行》歷時32年演繹,堪稱喜劇作品中的經典,在中國臺灣演出超過400場。全劇笑點高達397個,是一部挑戰觀眾狂笑神經的經典喜劇小品。原始構想來自傳統的三口相聲,由兩男一女3位演員分飾高達30個角色。在人物的快速轉換中,演員將聲音與肢體的多元性發揮到極致,並只運用4張摺疊椅與3張高腳椅,演繹6個不同生活片段,探討都市中錯綜詼諧的人際關係與荒謬現象。

今天的大陸觀眾,手機裡有抖音快手段視頻,微博裡有段子表情包,打開串流視頻平臺有各種喜劇競演。喜劇,早就成為了一種商品,為喜劇而喜劇。在李國修那一代喜劇創作者看來,喜劇在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中,但平凡的日常不正是創作的真實嗎?真正的大師總是和群眾在一起的,從相聲祖師爺到離去不久的李國修,他們都在堅持一種嚴肅而高雅的喜劇。正如李誕所說的,笑在哪個時代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大師總是讓你笑的漂亮。

★  演出信息  ★

《三人行不行》

 閱讀原文 直接購


相關焦點

  • 三人,行不行?三人行,不行?三人行不?行!
    ★1987~2018歷年巡演逾400場★唯一入選世博會臺灣館的劇目★2010 年應上海世博「兩岸城市藝術節-臺北文化周」邀請,以《三人行不行》締造謝幕時全場起立鼓掌長達五分五十八秒記錄★曾在上海和北京巡演每輪演出均在開演前兩周全數售罄仙童戲劇致敬華語經典——原創編導李國修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正在隆福劇場熱演,將持續演出至12月15日。
  • 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 笑出內傷概不負責
    三人到底行不行,一切等你來劇場一探究竟!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隆福劇場9月5日-9月15日但這一次的精分和往日不太一樣,兩男一女三位演員分飾高達30個角色,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為大家呈現史上最強的角色精分!《三人行不行》講的是三個男女發生在不同空間的搞笑、離奇經歷,在人物的快速轉換中,演員將聲音與肢體的多元性發揮到極致,並只運用4張摺疊椅與3張高腳椅這樣簡約的劇場元素,演繹6個不同生活片段,探討都市中錯綜詼諧的人際關係與荒謬現象。
  • 臺灣喜劇經典《三人行不行》| 兩岸的距離,不兩樣的歡樂.
    現在,給你一個機會回到最傳統的劇場裡,看看今天荒唐的城市人——自己,正在創造著一出怎麼樣的喜劇——《三人行不行》。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隆福劇場無論是在農業時代還是在工業時代,喜劇都是非常重要的娛樂形式。但隨著社交媒體成為了主要的傳播工具,出現了兩種奇怪的場景,人們對著手機的時候笑得越來越容易;人們對著其他的人的時候笑得越來越難。這就是當代都市人疏離而扭曲的人際關係。你有多久沒有和朋友一起走進劇場,被現場的表演所感染?被真人的表演所逗笑了呢?
  • 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杭州站:三人到底行不行
    混亂加上混亂一切顯得更加混亂,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杭州站帶你領略混亂的劇情、混亂的美感!喜劇《三人行不行》杭州站時間:2020-06-11喜劇《三人行不行》杭州站地點:杭州餘杭大劇院喜劇《三人行不行》杭州站門票價格:待公開這是一部被譽為「教科書式表演」的舞臺喜劇;這是一部探討都市錯綜詼諧人際關係與荒謬現象的喜劇
  • 演員累倒觀眾笑暈 三人行不行挑戰戲劇極限
    《三人行不行》宣傳照《三人行不行》宣傳照公元2011年7月28日至8月7日,每周四、五、六、日,【至樂匯】將攜手有「臺灣莫裡哀」之稱的臺灣戲劇泰鬥李國修以及他的屏風表演班一起,為北京觀眾帶來經典劇目《三人行不行》——大陸版。
  • 口碑爆棚|李增瑞、倪妮、李菁、東東槍等捧場《三人行不行》!
    《三人行不行》首輪演出將一直上演到9月15日(周一、周二休息),想看此劇的朋友請趕快走近隆福劇場感受這部生猛小戲吧!《三人行不行》《三人行不行》由兩男一女3位演員在全場90分鐘時間內分飾高達30個角色。此次《三人行不行》由賈峰權、毛國松、趙春悅、仲夏四位優秀青年演員,他們組成兩個組合隔天進行演出。
  • 原創編導李國修《三人行不行》, 笑出內傷概不負責~
    也許你需要這樣一部能夠讓你和身邊的人一起開懷大笑的經典喜劇——《三人行不行》臺灣劇作家李國修的戲劇作品於上世紀風靡臺灣,在華語戲劇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中《三人行不行》歷時30餘年演繹,堪稱喜劇作品中的經典,臺灣演出超過400場。
  • 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 我不想再眉頭緊縮地輸入哈哈哈哈
    心理學家們發現:笑是人類與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而在此之前,笑只被看作是人類幽默感的體現。人類笑是為了和別人團結一致或者嘲笑他們,要麼用笑和別人調情。我們中的每一個人早在學會說話之前就掌握了這門技巧。正如許知遠在《十三邀》中問李誕:「笑在這個時代有那麼重要嗎?」李誕反問:「笑在哪個時代不重要呢?」
  • 三人同行,一人免單,三人行不行!
    劇照攝影:柴林臺灣劇作家李國修的戲劇作品於上世紀風靡臺灣,在華語戲劇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中《三人行不行》歷時30餘年演繹,堪稱喜劇作品中的經典李國修老師32年前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臺灣喜劇明星,他演而優則編、則導,他想要在沒有太多的布景、道具下,大玩喜劇表演的可能性,於是有了《三人行不行》。它成為臺灣現代小劇場演出最多場次,帶來最多歡笑和掌聲的作品。感謝仙童戲劇能將這齣有關臺北的喜劇,展現在內地的舞臺上。《三人行不行》的內地版更有著樊光耀注入的編導新活力,我深信《三人行不行》,一定繼續向前行!
  • 經典喜劇《三人行不行》三人飾二十多個角色?!
    三人行,不行?三人行不?行!>經典喜劇《三人行不行》臺灣劇作家李國修的戲劇作品於上世紀風靡臺灣,在華語戲劇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中《三人行不行》歷時30餘年演繹,堪稱喜劇作品中的經典,臺灣演出超過400場。
  • 《三人行不行》9月廣州上演 三演員演繹30個角色
    舉報 經典喜劇《三人行不行
  • 《三人行不行》北京開「屏」致敬「臺灣莫裡哀」
    「仙童戲劇」致敬華語經典的李國修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近日以連演20場之勢亮相隆福劇場。這部由已故臺灣劇作家李國修原創編導的先鋒喜劇,早在1987年便由臺灣「屏風表演班」首演,歷時32年演繹,被臺灣奉為「表演教科書」。
  • 今晚19:30開演|臺灣先鋒喜劇《三人行不行》, 笑出內傷概不負責
    仙童戲劇致敬華語經典原創編導李國修經典喜劇《三人行不行
  • 《三人行不行》主創演員資料介紹
    第1頁:《三人行不行》演員 任素汐 第2頁:《三人行不行》演員 張迪 第3頁:《三人行不行》演員 徐濤 第4頁:演員 富冠銘 第5頁:《三人行不行》演員 李大洋 第6頁:《三人行不行》藝術顧問/原創編導 李國修 第7頁:《三人行不行》製作人 孫恆海 第8頁:
  • 臺灣話劇《三人行不行》上海首演成功 轉戰北京
    《三人行不行Ⅰ》之the death of 南部女孩臺灣李國修作品《三人行不行I》六月底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劇院轟動首演,應主辦單位「兩岸城市藝術節-臺北文化周」邀請,《三人行不行由臺灣硬底子喜劇演員朱德剛、杜詩梅、狄志杰三人共飾30角的高難度喜劇演出,笑料層層埋伏,劇情緊湊活潑,毫無冷場。《三》劇上海演出持續至本周日,緊接著將到北京方家胡同巡演最後三場。
  • 樊光耀X張一弛 | 三人行不行:一部「生猛」的小戲
    一次的由淺入深對談一場的詼諧幽默分享樊光耀X張一弛由《三人行不行
  • 會員特惠場| 《三人行不行》:臺式笑點,即刻引爆!
    劇照攝影:柴林臺灣劇作家李國修的戲劇作品於上世紀風靡臺灣,在華語戲劇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中《三人行不行》歷時30餘年演繹,堪稱喜劇作品中的經典李國修老師32年前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臺灣喜劇明星,他演而優則編、則導,他想要在沒有太多的布景、道具下,大玩喜劇表演的可能性,於是有了《三人行不行》。它成為臺灣現代小劇場演出最多場次,帶來最多歡笑和掌聲的作品。感謝仙童戲劇能將這齣有關臺北的喜劇,展現在內地的舞臺上。《三人行不行》的內地版更有著樊光耀注入的編導新活力,我深信《三人行不行》,一定繼續向前行!
  • 三人行,必有笑聲 | 臺灣喜劇大師李國修的「二進京」
    仙童戲劇致敬華語經典,原創編導李國修經典作品《三人行不行》北京二輪來襲!他說,《三人行不行》旨在討論生活在臺灣的每一個你、我、他的生活。三十年後,當改編後的《三人行不行》來到大陸,討論的仍然是生活,觀眾卻驚訝地發現,三裡屯的形形色色、上下班沙丁魚一樣的地鐵……從《三人行不行》裡看到的,不正是在北京浮浮沉沉的你我他!
  • 屏風表演班代表作,仙童戲劇致敬華語經典《三人行不行》正在上演
    此次《三人行不行》復排由仙童戲劇出品,仙童戲劇是希肯琵雅國際文化投資成立的戲劇內容製作專業機構,2019年正式創立「仙童戲劇致敬華語經典」戲劇品牌,藉由經典劇目再度復排,讓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感受華語原創經典劇目的魅力。
  • 屏風表演班監製王月、導演樊光耀北京同臺為《三人行不行》宣傳造勢
    發布會特別邀請到屏風表演班監製王月女士,與樊光耀導演共同向媒體及觀眾朋友分享屏風表演班的歷程、《三人行不行》的創作緣起,為此番《三人行不行》二輪演出20場宣傳造勢。,都是可以讓大家去思考的。談到《三人行不行》32年經久不衰的魅力,樊光耀導演認為,先鋒不是追趕流行,真正的先鋒精神,是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時代看到它在這個時代某一些精神,而且是可以延續到今天的,是沒有辦法替換的,這是通過一部戲可以展現出來的,它並不是趕流行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