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家用(和部分商用)投影環境的複雜性,投影機的側投能力成為了家用投影機必備的基礎功能之一。除了超短焦雷射投影機,大多數家庭(尤其是臥室)使用場景中,家用投影很難正投 —— 由此產生了廠商和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等,側投是大多情況下需要獨立晶片支持,帶來便利性的同時會對畫質產生一定影響。
有些商家會解釋說明側投帶來的局限性,但更多的商家並不會告訴你,側投對畫質的影響有多大。因此,本文主要討論側投會給畫質帶來怎樣的影響,供各位參考。
基礎:側投梯形校正的「有與無」
很多投影儀用戶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好端端的畫面並不能夠完全覆蓋投影幕布,而且畫面可能會呈現為梯形形狀而不是規整的長方形。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梯形校正,將投影畫面調整為標準的矩形投射畫面,保證最佳的觀影效果。這個過程在投影行業中的專業術語就叫做「梯形校正」 —— 其中,側投常見的解決方案有「水平梯形校正」和「垂直梯形校正」。
大多數消費者所不知道的是,「水平梯形校正」功能一般需要依賴獨立的晶片實現,省略這部分成本意味著無法左右側投。
例如此前橫評對比中,米家投影青春版(第一代)就不具備這個能力 —— 假若機器放置的位置與牆壁不是垂直的,那麼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梯形畫面,畫面所有像素被拉扯,嚴重影響觀影體驗。
沒有「水平梯形校正」,在側投的時候畫面就變成梯形,非常不適合觀影,對於用戶體驗和畫質本身是毀滅級打擊的。
進階:側投的像素裁切
當下國內環境中的家庭投影機99.99%用的都是「數碼梯形校正」技術,與之區別的「光學梯形校正」由於成本問題無緣當下普通消費者,也因此本文不過多闡述「光學梯形校正」。
「光學梯形校正」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讓鏡頭組集體「位移」來實現梯形校正,也就是鏡頭位移,好處是畫質損失不大,但需要大幅度增加投影機體積和成本。在愛普生、索尼這類商用投影機中有該功能,但需要手動調節,目前市面上唯一採用「電動光學梯形校正」的產品是極米在日本推出的阿拉丁智能吸頂燈(popIn Aladdin 2),售價約6500元人民幣,相比於以往我們看到的極米投影儀,體積已經大了很多倍。
採用「數碼梯形校正」的絕大多數投影機都支持垂直梯形校正功能,即投影機在垂直方向可調節自身的高度,由此產生的梯形,通過投影機進行垂直方向的梯形校正,即可使畫面成矩形,從而方便用戶觀影和使用。但「數碼梯形校正」的代價就是像素減少,從下圖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出來:
上圖白色的部分為「顯示部分」、灰色的部分是「全部像素覆蓋區」、側投的情況下「顯示部分」總是小於「全部像素覆蓋區」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像素裁切。
這個部分的原理與相機中的」數碼防抖「、」數碼變焦「類似,本質上就是通過裁切(犧牲精度體驗)達到正常觀影(提高上層優先級體驗)的目的。
當然,裁切像素對於畫質精度的影響其實是可控的,一般我們肉眼很難察覺到清晰度的明顯變化。這方面考驗的更多是廠商的算法和鏡頭玻璃模組的用料,支持側投的產品大多在精度上不會有太多衰減。
高級:側投的能力削弱(MEMC、HDR、低延時)
前文提到」提高上層優先級體驗「更多指的是」舒適的觀影效果「,如果僅僅是裁切像素在大多情況下並不影響人們觀影,但如果側投之後觀影效果變得非常糟糕,那就得不償失了 —— 例如部分投影機在側投之時,MEMC、HDR會失效,對於綜合體驗而言打擊巨大,得不償失。
*MEMC:運動補償,該技術主要用於減少動態畫面中高速移動物體的」拖影「。
*HDR:高動態光照渲染,該技術讓原本過暗、過曝的畫面還原細節,提高觀影體驗。
(從左到右依次是:MOVIN 01X、堅果G9、天貓魔盒N1)
當然,之前的對比橫評中也提到,堅果G9在這部分輸的很慘,只要開啟梯形校正,則無法開啟MEMC和HDR功能,簡單來說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這與其「家用投影」的定位是不相符的,犧牲體驗換來的舒適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
總結
綜上述不難看出,側投會給投影效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不同產品之間的差別只在「受影響的程度」。選購的時候儘可能挑選在側投之後不影響觀影的投影機:
1、MOVIN 01、MOVIN 01X
MOVIN是極米的子品牌,也是家用投影機的新星,這款產品也是之前橫評中的佼佼者,不僅僅在側投成像方面,投屏延時、綜合能力不錯。01和01X的核心差異點在於解析度,前者540P、後者1080P。在該價位上唯一的遺憾就是自帶音響不算亮眼,建議額外搭配音響使用。
2、索尼 VPL-F401H/B
VPL是索尼工程級別的投影機,在該領域裡VPL-F401H/B屬於入門級。工程用機大多情況下都是採用吊裝,為了不佔用縱向空間,超大體積的投影機希望儘可能靠近天花板 —— 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微調鏡頭實現梯形校正。VPL支持水平、垂直梯形校正的角度均為30°,在同類品中已經屬於佼佼者。
3、愛普生(EPSON)CB、CH系列
老牌愛普生在燈泡機投影領域一直遙遙領先,其中考慮到長時間固定使用的商業用戶,愛普生不少機型也提供了鏡頭微調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並不能實現自動(或者說電動),調整必須依賴物理滑鈕,並且提供的角度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