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劇《安家》的熱播,關於這部劇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原來名字《賣房子的女人》也浮出水面。
個人以為,《賣房子的女人》這個名字蠻好的,更貼切,但可能是為了滿足國內需求,國內版改成了《安家》,寓意好,一切都好吧。
沒錯,《安家》是一部翻拍劇,原版是日劇,據說也很火爆。國內版播放以來,收視率有所提升,但口碑卻一直兩極分化嚴重,房似錦的人設以及其他主角配角的劇情安排,有些讓人看不懂。
這裡列舉幾個未解之謎,供大家批判討論。
1、靜宜門店一直經營不好,業績差,但店長徐姑姑和老油條、王子、小樓、魚化龍、朱閃閃等人都活得很滋潤,他們靠什麼為生?難道安家天下是家國有企業,旱澇保收?
2、朱閃閃兩年多一單未開,這樣的人每天只知道塗脂抹粉傳八卦,她到底有什麼背景,能夠在靜宜門店這樣逍遙自在地活下去?
3、徐姑姑這個店長很和善,平日裡和下屬一起唱歌,偶爾聚個餐,不要求員工穿工裝,很尊重員工,可是他是一把手,沒有業績,他是怎麼能在店長位置上混到現在的?難道是朝中有人?
4、安家天下的人都自詡正規門店,看不起隔壁的小紅帽大灰狼,稱其為野雞中介,可看到現在我也沒看出來安家天下有什麼過人之處,除了沒有坑於老闆之外,其他的都很普通。
賣嚴叔那一單很詭異,幾句話就把房子賣掉了,嚴叔甚至都沒好好看看房子,沒有砍砍價,就把大半輩子的積蓄掏出來,豪爽地全款買房,這要是徐姑姑帶他看房,還有點可信度,但房似錦和他不熟,也這麼沒理由地信任,實在是很匪夷所思。
賣的兇宅那是運氣,加上買房人的人設為「智障」,才讓房似錦開了單,最後還是徐姑姑忽悠「踩狗屎運」,反倒圓了回來,這個買家得多傻?
小樓賣掉的兩套門面,那是靠狂轟濫炸的騷擾式營銷開的單,這就是正規門店的打法?
5、張乖乖的人設也很扯,感覺是有自己的生意,但一方面在假離婚後來了個「激情犯錯」,一方面又對徐姑姑死纏爛打真情流露,透露出以前他們有多麼恩愛,那激情犯錯是咋回事?
6、徐姑姑陰差陽錯地和房似錦合租,面對張乖乖上門「送人」,居然主動攬過房似錦的腰,他和房似錦不熟吧,但倆人卻很默契,一個作假,一個配合,生生把張乖乖氣走了。你說,這到底是誰有預謀?
7、房似錦瘦得不像話,但吃得卻比誰都多,這貌似是《安家》裡最大的一個謎團:「房似錦到底是如何做到怎麼吃都不胖的」?
8、房似錦那個兇悍的老媽找她要錢,張口就是一百萬,但卻是一個普通農婦的人設,感覺靜宜門店的老油條、樓山關都對一百萬瞠目結舌,那個農婦卻像說一件小事一樣,難道房似錦的老媽也是個神秘大咖?
9、徐姑姑的門店經常代鄰居看狗、看孩子、收快遞,房似錦看不過去,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但其實很多房產中介都會主動和小區的居民搞好關係,代收快遞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作為一個以「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為信條的房產中介,難道房似錦不懂這個道理?
10、小樓在慶祝聚餐中講成功經驗,大喊就是不要臉,引起一片掌聲,房似錦也默不作聲。但不要臉有很多種解讀,可以是死皮賴臉,也可以是坑蒙拐騙。至少,通過騷擾到客戶上門投訴從而得到帶看機會,這可不是不要臉,而是有預謀的欺詐。
現實中,太多的老百姓被房產中介的電話、簡訊轟炸騷擾的痛不欲生,但《安家》似乎在洗白這種騷擾行為,這個價值導向對嗎?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電視劇裡很多劇情不可能與現實生活一模一樣,但有些電視劇卻喜歡製造爭議,製造話題,進而來提高收視率,用老百姓的話說,純屬瞎編濫造。
剛開始,我以為能夠看到一個賣房子的女人的奮鬥歷程,看到很多賣房子的經典營銷故事。但我感覺按照現在的軌跡繼續走下去,《安家》的焦點就會集中在狗血愛情戲碼以及家庭倫理悲喜劇上了,至於如何賣房子,電視劇不會有太多精彩鋪陳,可這也就失去了原版日劇的精髓。
畢竟,現實中的很多房產中介,大多也是靠著那些不怎麼上得了臺面的方式來養活自己的。
國內很多行業並沒有完整清晰的職業精神,比如房產中介這個行當,更多還是粗放式運營,靠信息不對稱、靠房產上漲大背景來獲取收益,並沒有形成好的營銷理念和經營模式。
通俗來說,賣房子就是靠騙、運氣和關係。業內那個很大的中介,之所以橫行天下,就是因為可以在報備、交稅、過戶等環節得到照顧,先人一步就可以傲視群雄。
但這並不是正常的經營能力,不是市場化的核心競爭能力,而是走了歪門邪道。
沒有好的生活,又怎麼會有好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