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講座】中日關係關鍵詞: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經貿互利——馮瑋

2021-02-13 深圳東西南北基金

資源由深圳東西南北基金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講座時間:1月3日(周六)21:00

講座主題:《中日關係關鍵詞: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經貿互利》

主講人:馮瑋 著名日本問題專家,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日本慶應大學客座教授。

正文

各位晚上好!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向各位兄弟姐妹匯報一下我對中日關係有關情況的了解和認識,所以,首先要感謝群主鄭劍豪兄給我這個機會。

我們知道,目前中日關係正趨向緩和,標誌就是雙方達成了「四項原則共識」。中日關係趨向緩和的正式的起點,是去年7月27日習近平主席秘密會見福田康夫和谷內正太郎。當時,福田向習近平主席遞交了安倍的親筆信,並對習近平說:「安倍首相告訴我,他不會再去參拜靖國神社。」習近平當場打開安倍的親筆信,瀏覽了大概一分鐘後對福田說:「安倍首相的意見我大致了解了,那麼,我們就從現在開始吧。」他們會談了大約一小時,涉及中日關係幾方面問題。去年8月,我所以在《中國新聞周刊》上發表文章,提出習近平和安倍會見面,就因為當時中日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9月,外交部要求央媒「慢慢鋪墊」,不要「急轉彎」。在福田康夫和谷內正太郎訪問中國後,日本外務省亞大局和中國課負責人每周六上午到中國,周日晚上回日本,就雙方領導人在APEC會議期間會談事宜進行談判。雙方約定談判嚴格保密,不對外透露任何信息。甚至為了保密,日方人員到機場後不蓋入境籤章。直到大致取得共識,才通過媒體對外透露信息:福田康夫和谷內正太郎曾秘密訪問中國並由習近平主席親自會見。

11月7日,谷內正太郎和楊潔篪籤署了「中日四項原則共識」。我曾經問日本外務省的官員:籤署這份文件,中方出面的是負責外交事務的楊潔篪,日方為何不是由外相岸田文雄出面?為什麼岸田文雄稱這份文件「不具有約束力」?

日方的回答是:沒有讓外相岸田文雄而是讓谷內正太郎出面,是為了使文件不是非常「官方」;岸田文雄說「不具有約束力」,是指「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不是指「不具有政治約束力」。當然,他沒有表述清楚,因此造成了一定誤解。對岸田文雄的這一表態,日本外務省一些官員,特別是日本駐華使館的官員,非常不滿,有的甚至情緒相當激動,認為岸田文雄這麼說,對好不容易構成的中日關係緩和的氣氛,是一種破壞。第二天,安倍在緬甸內比都出席東協相關國家領導人會議時,特別對李克強總理強調,日本願意按照最近雙方達成的四點原則共識,正視歷史,基於共同利益發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就是擔心岸田文雄的講話造成中方誤解的「解釋」。

在APEC會議召開、習近平會見安倍前一天晚上,外交部召開央媒相關負責人緊急會議,對習近平會見安倍的報導要求進行了部署。第一,強調是「會見」而不是「會談」,第二,習近平會見安倍的目的,是闡明中方的立場。同時也強調,如果不會見,將會傷了一些為中日關係的緩和做了大量工作的日本朋友的心。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就是我今天「微講座」的題目。我所以將這次微講座的題目定為《中日關係關鍵詞: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經貿互利》,就是因為這三個關鍵詞能夠概括中日關係既糾纏不清,又無法割捨的根本原因。「一衣帶水」,不僅因為距離相近,更因為「一山不容二虎」。中日兩國曾發生五次戰爭,有著歷史積怨。「同文同種」,是因為「同文同種」既是日本殖民擴張主義的幌子,也是經過科學驗證的事實。「經貿互利」,則是1949年以來,決定中日關係的核心因素。下面,我對這三個關鍵詞逐一進行解讀。

一衣帶水

首先談「一衣帶水」。如果說「一山不容二虎」,那麼一水是否能容「二龍」,答案應該是一樣的。

公元663年,中日發生了第一次戰爭:白江之戰,又稱白村江之戰。這一戰中國奠定了在東北亞的霸主地位。之後,日本不斷向中國派遣唐使。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日本總共派遣了18批遣唐使,派遣唐使在白江之戰前就已開始,但真正對日本產生重大影響的,是669年的第七批遣唐使到733年即安史之亂以前的第十批遣唐使。日本結束派遣唐使,是894年。白江之戰後,中日又發生了1275年到1281年蒙古大軍兩次進攻日本的文永·弘安之役(又稱忽必烈徵伐)、1592年和1598年豐臣秀吉進攻朝鮮,試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中國的「文祿·慶長之役」,以及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通過這場戰爭,日本顛覆了白江之戰後形成的東亞秩序,成為東亞霸主。

中日之間最後一場戰爭,中國稱抗日戰爭,日本稱「第二次中日戰爭」。雖然中國是戰勝國,但日本不認為敗給中國。日本對戰敗的認識,在7名被絞死的甲級戰犯的墓志銘上有明確顯示:「由於美國投放原子彈,由於蘇聯背棄互不侵犯條約,由於資源不足,日本不可能不敗。」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外局勢發生急劇變化,並對中日關係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就國內因素而言,隨著泡沫經濟崩潰,日本開始進入所謂「失去的十年」,就國際因素而言,東歐劇變,作為日本主要威脅的蘇聯日益飄搖,日本新民族主義思潮強勁抬頭。

蘇聯解體對日美關係的影響,前日本外務省次官慄山尚一在《擺脫漂流狀態:日美關係新方策》中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他寫道:「失去了共同目標的日美關係,好比在大海裡航行的兩艘船,雖然兩者有一些具有燃眉之急的問題需要彼此配合解決,但由於失去共同目標,這兩艘船有隨時碰撞的危險。」石原慎太郎和索尼總裁盛田昭夫合寫的《日本可以說不》,就是這股新民族主義思潮的代表作。

這股反美思潮當然引起美國警覺。根據美國民調,有7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應警惕日本東山再起。《旭日東升》等電影在美國的上映,就是順應美國民眾的這種心理。一方面是中國的崛起,一方面是美國的警覺,在這種背景下,1990年8月,日本防衛大學副教授村井友秀在《諸君》雜誌上發表了《論中國這個潛在的威脅》。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呼籲警惕中國,二是為了轉移美國的視線。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認為中國僅僅是「潛在的威脅」,那麼自9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軍事特別是對發展海上力量的高度重視,引起日本高度警覺。1994年,日本著名軍事評價家江畑歉介寫了一本書,題目是《中國擁有航母的日子》,由德間書店出版,主要觀點是:隨著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中國必須要保護海上通道的安全。1996年臺海危機,中國進行海上軍演進行威懾,美國小鷹號航母駛入臺海,雖然當時訪問美國的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表示:「我就不信,有打不沉的航母」,但美國的舉措對中國構成極大刺激。之後,中國開始大力發展海上力量。日本防衛報告稱:「1998年,中國同時有4艘先進的驅逐艦下水」。

1998年也是中日關係發生重要變化的關鍵一年。這年的11月25日到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訪問日本。他在踏上日本的土地之後,每一天都警告日本汲取歷史教訓。江澤民26日在天皇舉行的晚宴中提及日軍侵華歷史;27日見日本參、眾兩院議長時勸告日本人要鑑古知今;27日晚上在首相小淵惠三的晚宴致詞時警告日本「必須全面承認其侵略戰爭的歷史」、28日在早稻田大學演講時,教育日本學生要有正確的歷史觀;28日在記者會上斥責日本官員美化侵略歷史;29日在札幌出席北海道知事和札幌市長的晚宴時,再度警告「日本要汲取歷史教訓」。雖然雙方最終發表了「聯合聲明」,但經歷了一番艱難的交涉。

在江澤民訪日後,上海浦東日資企業,有些原定打算追加投資的,不再追加,有的甚至開始撤資,就是例證。江澤民的幾句話為什麼會對中日關係有如此強烈的影響?這不僅因為江澤民是中國的領導人,還因為日本人是對「復仇」極度敏感。戴季陶在《日本論》中寫道,「他們舉國讚美的武士道的精華,就事實上說明起來可以舉出兩件事,一件是『復仇』,一件是『切腹』。『復仇』是殺人,『切腹』是自殺。」

我們知道,「武士道」不僅僅是武士的行為準則,而且是「大和魂」。中國強調歷史,一是使日本認為中國懷有「復仇」心理。因此,強調「中國威脅」成為日本重整軍備的最好藉口,二是助推日本民族主義和國家意識。

原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中村元在《東方人的思維方式》裡寫道,正如宗教是印度人的核心價值觀,家庭倫理是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國家主義是日本人的核心價值觀。對中國的要求,日本民意往往有逆反心理。小泉純一郎上臺後每年參拜靖國神社,就是對這種民族逆反心理的回應。

重要的是,由於地理相近,「一衣帶水」,因此東亞「主導權之爭」和歷史積怨造成的彼此警覺,始終是影響中日關係的關鍵問題,而靖國神社參拜問題和釣魚島問題,則是「導火索」。早在本世紀初,小泉純一郎的智囊班子就在防衛報告中指出,「釣魚島」可能是中日發生武力衝突的引爆點。因此,對中國軍力特別是海上力量的發展,高度敏感和警覺。前不久,日本防衛白皮書主筆、防衛省主任研究官對我說:「中國海軍近年三方面的變化,使日本感到擔憂。這三方面的變化,一是從旅滬級、旅海級、旅洋級到現在建造萬噸級驅逐艦,中國水面艦艇的級別不斷提升。中國正建造航母更早已不是秘密;二是中國軍演方式多樣化。前些時中國漁民在日本近海捕撈珊瑚礁,使日方神經緊張,高度關注。為什麼?因為日本擔憂,捕撈珊瑚是「掩護」;三是中國海軍活動半徑不斷擴大。直至上世紀末,中國海軍活動半徑不超過300海裡,但現在甚至穿越宗谷海峽,而且艦隊中有潛水艇。同樣,日本蒼龍級潛艇進入中國南海艦隊榆林軍港附近,也令中國高度緊張。

總之,中日關係一衣帶水,中國的海洋戰略及海軍實力的不斷增長,不斷向海上強國日本發起挑戰。

同文同種

其次,談一下同文同種。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很多人總是拿德國和法國的關係,同中國和日本的關係進行類比。德法也是近鄰,也有歷史積怨,為何能夠捐棄前嫌?美國的主流媒體,如華盛頓郵報,也提出過這一問題。我是學歷史的,我認為這個問題確實和歷史有關,但關鍵並非是否對「歷史」進行了深刻反思,而是無論戰前還是戰後,德法關係和中日關係,很少有可比性。

先說「同文」。德文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法國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並非同文,但中文和日文卻是同文。注意:我說的是文字,不是語言。日語來源目前仍有爭議,存在「烏拉爾·阿爾泰語起源說」、「馬來·玻里尼西亞語起源說」、「阿伊努語分離說」、「朝鮮語起源說」等幾種論說,但是「日文」和「中文」同根同源,毫無爭議。日本語言學家大野晉在《日本語的成立》一書中寫道:「歸化人在文字標記方面留下的足跡,深深地印入了日本文字史。」確實,從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歸化人」以不確定的漢字為日語注音開始,經以確定的漢字為日語注音而形成「萬葉假名」,到以漢字的楷書偏旁創造「平假名」和以漢字草書創造「平假名」,中日「同文」,毋庸置疑。所謂「假名」,「假」就是「藉助」,「名」就是「字」,「假名」是相對於「真名」即漢字而言,故稱假名。

再說「同種」。德國人主要是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後裔,法國則是高盧人後裔,但中國和日本確有著非常相近的血緣。據歷史記載,約在30000年前,有一批1東南亞人北上,其中一支進入今天的中國,另一支進入了今天的日本列島,當然,那時候日本還不是列島。公元前3世紀後,不斷有移民從中國大陸和朝鮮進入日本列島。20世紀末,安田喜憲等30名日本學者對北海道至九州13個地區的711個男性遺骨標本和537個女性遺骨標本進行了研究,證實本州西南部和九州東北部的日本人具有明顯東北亞系人種特徵,其餘地區則具有東南亞系人種特徵。另外,據日本《產經新聞》1999年3月19日報導,中日學者組成的「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調查團」歷時3年,對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世紀中國江蘇省和日本北九州及山口縣出土的人骨DNA進行了分析比較,結果也證實,中日確係「同種」。

中日同文同種,對兩國關係影響非常深遠。首先,德國的擴張,打出的是「種族優越論」和「種族滅絕論」的旗幟,而日本打出的則是「八竑一宇」、「同文同種」的旗幟,所要建立的是「大東亞共榮圈」。日本佔領中國東北地區後提出的「建國理念」,是「五族協和,王道主義」。日本否定侵略歷史最主要的理論,就是「大東亞戰爭解放論」。讀一下日本天皇《大東亞戰爭終結之詔書》,就不難發現這種理論。之後,無論是上世紀60年代林房雄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還是90年代包括安倍晉三在內的自民黨議員「歷史研究委員會」編纂出版的《大東亞戰爭的總結》,都有這種理論。現任自民黨政調會長的稻田朋美,前不久還在鼓吹這種理論。

其次,作為日本國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忠君愛國」思想,是在中國影響下形成的。我這裡舉兩個例子就足以說明其意義,第一個例子,1889年,日本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整個日本也瀰漫著「依法治國」的氣氛,這時候,日本天皇發表了《關於教育的敕語》,簡稱《教育敕語》,意在對國民進行以「忠君愛國」為核心的道德教化。大家讀一下「教育敕語」就不難發現,那純然是儒教的綱常思想。第二個例子,日本25名甲級戰犯在受刑前都用漢字,或者可以說用中文書寫下表述自己心境的語言。東條英機寫下的是「古道照顏色」。這五個字,取自中國漢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最後一句:「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也就是說,東條英機將自己視為忠君愛國者。

雖然中日不僅同文,而且同種,但中日關係問題,說到底卻是民族主義的對立衝突。歷史問題,特別是靖國神社問題,是民族主義衝突的焦點。必須強調,從因果關係上看,不是靖國神社問題導致中日矛盾衝突,而是中日矛盾衝突,導致靖國神社問題。眾所周知,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中日曾經有過所謂的「蜜月時期」,那時候中日之間沒有歷史問題?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以公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從而使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正式成為「問題」,但有多少中國人了解,中曾根康弘是戰後相當親華的首相?有多少人思考,他和胡耀邦的關係同他參拜靖國神社引起的反響,有什麼關聯?

實際上,根據德國和日本對歷史反思的差異去理解法德關係和中日關係的差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中日關係和法德關係,至少存在幾方面根本性差異。

第一,德國政權體制在戰後是被摧毀重建的,但日本不是。天皇制和日本政權的保留,對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產生了直接影響。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責任者,是美國。是美國竭力保留了天皇制,保留了日本政權機構。迄今影響中日關係的核心問題,無論靖國神社問題還是釣魚島問題,美國都是責任者。是美國擔心毀掉靖國神社會遭到激烈抵抗而予以保留,是美國使釣魚島主權歸屬不確定。

日本前防衛大學校長五百旗頭真在發表於《選擇》雜誌的文章指出:「在冷戰時代,美國最擔心的是東亞國家結盟,把它排擠出這個地區。因此,讓東亞國家間出現適度的摩擦,對它在此地立足有益。這些『冰塊』(領土問題)就是因美國戰略而造成的。」

第二,由於冷戰,法國和聯邦德國進入了同一個陣營,並且通過法國外長舒曼提出的「舒曼計劃」建立了「煤鋼聯盟」,而這種經濟上對兩國關係的捆綁,就是「歐盟」的前身。今天,德法是歐盟的首領,二者有互補性:經濟上,德國是老大,政治上,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法國是老大。但是,冷戰後中日分屬兩大陣營,直至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於中蘇交惡和中美關係改善,中日曾有所謂的「蜜月時期」,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日就開始糾纏政治和經濟是否可以分離,一直糾纏到今天。

經貿互利

最後,談一下經貿互利。自1952年4月28日,日本和臺灣當局籤署了《日華和平條約》後,由於經貿互利而導致的「政經分離」,是中日關係常態。 50年代,中國大陸和日本先後籤署了三次「民間貿易協定」;1962年中日籤署了為期5年的《中日長期貿易綜合協定》(通稱「LT貿易」或「廖高貿易」),1967年後雙方展開了1年1籤的「中日備忘錄貿易」(通稱MT貿易),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政經分離」一度結束,此後政治雖然「忽冷忽熱」,但是經貿關係始終得以維持。2001年後,因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連續6年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嚴重惡化,「政冷經熱」,成為中日關係的基本特徵。

2010年後,中日關係因釣魚島主權之爭而再度惡化。2012年9月,因日本對中國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中日關係降至「冰點」,中日政府間經貿關係也趨於中斷。但是,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去年6月,中國前國務委員唐家璇訪日,和日本就恢復政府間經貿關係達成共識。9月28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蔡名照在第十屆北京-東京論壇強調,中日兩國曾長期受益於經濟上的彼此依存,但自2012年以來,由於兩國的政治關係轉冷,雙邊貿易已經連續兩年下降,2013年下降6.5%。中日關係從「政熱經熱」到「政冷經冷」的現象令人憂慮。

去年1月,日本的日中貿易促進機構對在華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54.6%想擴大在華投資,6.2想縮小投資乃至撤出中國。但是,去年前三季度,日本在華投資額同比減少42.9%,根本原因,就是中日關係仍未見緩和。所以,緩和中日關係是中國方面非常重要的需求。儘管這次習近平主席是給安倍看了臉色,但兩人還是見面了。我覺得安倍有一句話講得非常之奧妙,也可以說非常之陰險。有人問他,見了習近平主席之後有何感受?安倍回答,我能夠深切感受到習近平主席肩負著13億人的責任。安倍貌似稱讚習近平主席,實則不然。這很清楚地透露出一個信號。去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外交部前副部長、人大發言人傅瑩說,歐美朋友經常問,為何中國政府一直在對日問題上咄咄逼人?那是因為民眾希望對日強硬。但作為中國政府的政策,還是要堅持和平獨立自主外交的原則,要掃除一切影響和平發展的障礙。在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在去年11月28、29日中共中央召開的外事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做了非常重要的講話。習主席的講話概括起來就是,要高舉要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整個講話中和平兩個字出現了20多次。通過這個講話我們就會發現,習主席強調要抓住戰略機遇期,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什麼喊打喊殺,中日必有一戰,純屬無稽之談。但是會後,中央要求媒體,包括外媒,不要對習主席的講話進行評論。

日本當然也有強化經貿關係的需求。大家知道,「安倍經濟學」是在日本物價、消費、工資、投資持續低迷的「通貨緊縮」背景下出臺的。以「量化寬鬆」,即通過作為中央銀行的日本銀行向金融機構大量回購長期國債,增加市場貨幣流通量,以及增加財政投資適度製造「通貨膨脹」的安倍經濟學,就是基於這一原理,並取得了一定效果。日本GDP曾連續6個季度呈增長趨勢。但是,為什麼一增稅,日本經濟就連續兩季度下滑?關鍵是增稅。

回顧歷史,1997年橋本龍太郎內閣首次將消費稅從3%增至5%,曾使日本財源急劇擴張,當年度稅收達到空前的53.9萬億日元,比1996年多1.8萬億日元,財政收入增加3.4%。那麼,安倍增稅為何適得其反?關鍵是橋本內閣時代,外貿是拉動日本經濟的關鍵要素。1997年,日本外貿順差額為825億美元,順差額佔外貿總額的10.8%,而2013年日本貿易逆差卻達到11.4745萬億日元(約合6800億元人民幣),對華貿易逆差增加17.8%,刷新了歷史紀錄。這也是安倍急於緩和中日關係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很淺顯地談了關於中日關係的一些認識和體會。中日關係實在很複雜,每一個支點展開來,都引出一大串問題。但我們要認識到:一是中日挨得很近,一山不容二虎,領導權之爭是關鍵問題;二是同文同種,彼此非常了解,各種思想的滲透也非常複雜;三是經貿關係導致中日關係不可能太差。畢竟吃飯事體大,經濟搞砸了,雙方領導人都無法向本國民眾交代。

今天就談到這裡,感謝大家!

Q&A

問:近日,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在美國《名利場》雜誌上撰文,稱2015年是世界進入中國時代的元年。請問馮教授如何看待?

答:中國敢提出「一帶一路」,沒有基本評估是不可能的。經濟方面,誰搞定亞洲就能搞定世界,誰搞不定中國就搞不定亞洲。

問:實際上日本正常國家的訴求,對中國和美國都是一把雙刃劍。國內只是看到了不利的一面。

答:國內不是看不到,而是不能放棄日本這張「牌」。歷史之於中國,一是鏡子,二是幌子。穩固的日美同盟對中國並非不利,因為日本不發展軍力;但日本走獨立強軍的路線脫離美國,對中國是不利的。這是中國軍方的主流觀點。

問:如果日本獨立強軍,等於給中美製造一個聯手制衡日本的機會,對中國不一定是不利。我們應該從一個更大格局去考慮,要有大戰略,大智慧,借力打力。

答: 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蒂奇指出:中國現在很像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一君萬民」的極端民族主義高揚,貧富差距極大。按照美國分析,當時日本就是因此使軍國主義分子上臺,因此戰後對日改造是:1、修改憲法,破除「一君萬民」體制;2、解散財閥,實施農地改革,頒布勞動法。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縮小貧富差距。

中美是對手,這是雙方共識,只求彼此不成打手,不會聯手。這次APEC會議,歐巴馬和普京受到截然不同待遇,是中國外交「微調」的明顯信號。此前,外交部對央媒提出明確報導要求。

下期講座1月17日周六晚九點,將由謝端明先生帶來《企業的競爭力與中日併購》,敬請期待!

(資源由深圳東西南北基金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深圳東西南北基金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深圳東西南北基金)

通過併購,使國內企業引進日本的先進技術與管理模式,從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或以日本企業為橋頭堡,進軍海外市場。

公眾平臺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龍珠|造型王武道會・全收錄・79+44 種・測評匯總
    具體簡表如下:一番賞超戰士列傳Z:10種(8普通賞+1最終賞+1W賞)BWFC2:20種(9普通+9異色+2SP)中國大會:2種(1普通+1異色)BWFC1:13種(6普通+6異色+1SP)武道會7:14種(6普通+6異色+1SP+1SP異色)武道會6:14種(6
  • 海賊王|造型王頂上決戰・全收錄・78+44 種・測評匯總
    具體簡表如下:一番賞Memorial log:5種,4造型(4普通賞+1W賞)BWFC2:17種,9造型(8普通+8異色+1SP)中國大會:2種,1造型(1普通+1異色)BWFC1:14種,8造型(6普通+6異色+2SP)頂上決戰6:14種,7造型(6普通+6異色+1SP+1SP
  • 原創|WCF 海賊王・STAMPEDE SPECIAL Vol.2(全4種・南夢宮限定)
    這套SP景品縮寫即「STAMPEDE SP」,第一彈人物包括01特拉法爾加・羅、02巴基、03路奇、04巴雷特(果實形態),第二彈包括05克洛克達爾、06波雅・漢庫克、07斯摩格、08達斯琪,除了巴雷特的果實形態算是全新造型,其他人物均在WCF世界中有過登場亮相,只是服裝上極盡奢華。
  • 習主席同兩國領導人通電話,有這樣3個關鍵詞
    「第一報導」為您梳理出3個關鍵詞——  閱讀通稿,知道更多  習近平同日本首相菅義偉通電話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5日晚同日本首相菅義偉通電話。  習近平強調,中日互為重要近鄰和合作夥伴,同為亞洲和世界重要國家,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
  • 王毅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舉行會談
    當地時間11月24日,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東京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舉行會談。  王毅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際格局加速演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中日是一衣帶水近鄰,也是長期合作夥伴,有必要及時進行戰略溝通。兩國外長實現疫情背景下首次面對面交流,十分及時也很有意義。
  • 莉莉・科林斯終於擺脫父親名聲困擾 星二代獲得肯定
    莉莉・科林斯終於擺脫父親名聲困擾 星二代獲得肯定國際在線娛樂報導 明星的子女進入演藝圈發展肯定要比普通人要順利,但是頂著「星二代」光環的他們,同樣也很難被大家認可,總是會被媒體把他們和明星父母聯繫在一起。
  • 原創|WCF 海賊王・STAMPEDE Vol.2(全6種)
    特別說明本篇測評參與「十一」期間抽獎活動(10月1日~7日),今日回帖所獲編號個位數為「1」即為獲獎,具體規則、參與方式請閱讀本公眾號9月30日推文:十一活動:連續七日互動抽獎・論壇活動・限量福袋@Joeeye火遁小企鵝/手辦世界・收藏日記商品情報景品名稱WCF・海賊王・STAMPEDE Vol.2(全6種)作品來源海賊王・ONE PIECE
  • 外交部: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互惠
    耿爽:中方始終堅持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發展同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建議大家仔細閱讀一下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接受採訪的原文。中國大使的有關表態是對澳方近來的一些錯誤言行引起中國人民不滿的擔憂,也是對兩國關係可能受到影響的擔憂。這有什麼問題嗎?不知「經濟脅迫」這種說法從何談起?
  • 《天才玩偶》聲優專訪 M・A・O:這部動畫又潮又好看!
    日本動漫網站animate Times對其聲優M・A・O進行採訪,提前為觀眾揭開李白綿這位智慧戰略型神賦天才的大秘密! M・A・O曾為《學園孤島》若狹悠裡和《偶像大師灰姑娘女孩》鷺澤文香、《雛子的筆記》櫻木雛子等角色配音,其關西腔令人難忘。在配音過程中,《天才玩偶》這股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讓她感到從未有過的新鮮感。
  • 「中日(日中)青少年環保漫畫交流項目—北京・京都—」啟動儀式...
    (神州學人網訊)近日,「中日(日中)青少年環保漫畫交流項目—北京・京都—」(以下簡稱「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陶冶、京都大學淺利美鈴分別代表中日主辦方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本次活動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京都大學、京都造形藝術大學、一般社團法人日中漫畫學會主辦,京都市市政府聯合主辦,一般社團法人驚奇生態發電所等支持,京都漫畫博物館、京都生態中心、陶冶文創、京都動畫、京都國際交流會館等協辦,神州學人等媒體支持。
  • 原創|WCF 海賊王・STAMPEDE Vol.1(全6種)
    隨之而來的周邊產品層出不窮,本篇介紹的WCF景品即是以電影版為背景創作的,第一彈六個人物造型,包括草帽團路飛、娜美、烏索普、喬巴、布魯克,外加劇場版反派BOSS——達格拉斯・巴雷特。這套景品的縮寫即「STAMPEDE」,編號從01到06,分別對應人物為01路飛、02娜美、03烏索普、04喬巴、05布魯克、06達格拉斯・巴雷特。01 路飛:工藝評分 8.0,收藏指數 9.0路飛的景品除了頭雕一切都完美,造型非常拉風,新劇場版共鳴必備,即使單獨收藏也是意義非凡的。
  • 真・一騎當千!《真・三國無雙 霸》手遊亮相TGC海南站
    《真・三國無雙 霸》KVTGC海南站最靚風景線!百人同屏 一騎當千縱橫戰場、一騎當千,打造歷史臨場感的"無雙"戰鬥,《真・三國無雙 霸》的主題不曾改變!無CD設定實時切換、雙鍵組合自由搓招,高傷連段攻防節奏隨你任性搭配。獨立動模隨機運算,後臺程序同步優化,大幅突破原作同屏上限,實現真正的百人同屏,橫掃千軍的割草快感即刻體驗。
  • 「THE PARK・ING GINZA」是什麼?讓藤原浩親自告訴你
    「POOL」之後設立「PARKING」的理由—可否與我們談談「THE PARK・ING GINZA」這項企劃是如何開始的?「很久以前我在銀座的地下停車場停車時,在同個樓層竟然有著中華料理店。在本次開幕也與Richardson品牌合作(一個從色情雜誌衍生的品牌,與Supreme、Dover Street Market都關係匪淺,酷吧?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以品牌的定番設計發表三方聯名的限定T恤。
  • 莉莉・柯林斯蘿莉寫真曝光 講述年少時的夢想
    莉莉・柯林斯蘿莉寫真曝光莉莉・柯林斯蘿莉寫真曝光國際在線娛樂報導 近日人氣火爆的當紅「蘿莉」莉莉・柯林斯登陸時尚雜誌《Los Angeles Times》封面,這位23歲的女星身穿白色網眼絲襪大秀自己的純美氣質,令人著迷。
  • 難度"超絕・回"的活動冒險「開闢天地的始神・回」首次降臨國服!
    ■「創世始神 伊邪那岐回」擁有「英雄之證」和5種「副友情技」!「創世始神 伊邪那岐回」的數值雖然與「創世始神 伊邪那岐」相同,但他擁有可吃下「英雄果實」的「英雄之證」和隨機「副友情技」!而且,通關後您可以直接獲得他的★6形態!
  • 《偶像大師 灰姑娘女孩》鷺澤文香聲優M・A・O專訪(二):聲優的魅力
    M・A・O 是的。小時候看動畫,會記住片尾的配音聲優,當時以為出現同一個聲優就能看到同一個角色,結果很多時候打開電視一看,發生明明聲音聽起來是同一個人,但角色卻不相同……正因為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我才漸漸知道了原來有聲優這一職業。不過從前我也僅僅是作為一個愛好者在看著動畫,根本沒想到過自己居然會成為聲優。——連幻想都未曾有過麼?
  • 漫畫版攻略|東京淺草・晴空塔・上野篇
    ☞ 必去! 淺草寺Sensouji temple・せんそうじ推薦理由|感受異於東京市中心的老街氛圍🎐東京晴空塔Tokyo Sky Tree・東京スカイツリー推薦理由|登上世界第一高塔,整個人逼格都高了!⭐️
  • 難度"超絕・回"的活動冒險「豐饒與破壞之雙聖・回」首次降臨國服!
    ■「天部雙聖 大黑天回」擁有「英雄之證」和5種「副友情技」!「天部雙聖 大黑天回」的數值雖然與「天部雙聖 大黑天」相同,但擁有可吃下「英雄果實」的「英雄之證」和隨機「副友情技」!而且,通關後您可以直接獲得★6形態!
  • 共同致力於構建新時代的中日、中韓關係,中日韓合作為什麼會柳暗花明?
    此次會晤可以說受到了三國的共同重視,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特別是習近平主席分別同文在寅總統和安倍晉三首相進行了非常成功的會晤,為雙邊關係在新的一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確立了基調。在這兩次會晤中,中日中韓都共同確認,致力於構建新時代的中日、中韓關係。
  • 尺八・一聲一世
    本期故事的主角是一樣樂器,它與中日兩國都頗具淵源。尺八是一種竹製的中國傳統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蒼涼遼闊,同時又能表現空靈的意境。尺八於唐代傳入日本並傳承了千餘年,但卻於南宋時期在中國失傳。尺八雖然看似簡單,卻是一種非常難以掌握的樂器。在日本有「要用三年時間才能學會如何甩頭吹出顫音」的說法。一根小小的尺八,講述了中日兩國千餘年的交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