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倫是9月15日中午飛抵慕尼黑機場的,然後坐一輛敞篷汽車去火車站,再由火車站乘3小時火車到達德國最偏遠的小城伯希特斯加堡希特勒在那裡等候著他。
英國首相阿瑟·尼維爾·張伯倫
希特勒對張伯倫的到來,表現得過分自信而近於傲慢:他不去火車站歡迎,只站在自己別墅高高的臺階上等候著張伯倫一級一級走上來,甚至連握手時也不肯微微躬一下身子,全然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
會談中,希特勒照例首先講話,宏篇大論,滔滔不絕。他吹噓自己的功績,強調他要讓300萬日耳曼人「重返」德國人的決心。他站起身來,俯看著張伯倫,說:「你不要懷疑我的決心,我決不容忍一個小小的二等國家,把一個有一千年歷史的強大的德國看成是次一等的國家。」他踱起步來,又說:「我今年49歲,如果德國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而捲入一場世界大戰,我希望我以壯盛之年領導德國渡過危難。我準備迎接任何戰爭,甚至是世界大戰,我決不後退一步。」希特勒的表情堅定而兇狠,貼在他塌陷前額上的一撮頭髮,刀削一樣地撇向右邊······
希特勒
張伯倫表現出了老人的出色耐性,儘量不打斷希特勒的話,聽著他狂妄的厥詞。終於,他也忍不住了,他打斷了希特勒的話題,有些譏諷地說:「如果元首已決定用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根本不想在我們之間討論一下的話,那為什麼還讓我來呢?我浪費了時間了。」
張伯倫的反唇相譏,讓希特勒平靜下來了,他坐下說:「我們可以談談最後是否也許還有和平解決的希望的問題。我建議討論一下:英國政府是否同意割讓蘇臺德區,還是按民族自決的原則作出割讓?」
這建議讓張伯倫震驚。他回答,他個人同意蘇臺德區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則,但是在他回國取得政府批准並與法國商議之前,他是不能把話說死的······
這次會談即將結束時,張伯倫終於從希特勒的嘴中挖出了一條保證:在他們兩個再次會談前,希特勒不採取軍事行動。
希特勒
張伯倫帶著一種沉醉於終於避免了戰爭的自我安慰返回英國,為希特勒的要求忙碌去了。特勒卻加緊了他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和軍事上的準備他協助漢萊因組織「蘇臺德自由團」,不斷與捷克政府發生衝突,製造糾紛;他向5個軍團共計36個師下達了進攻捷克的時間表;對波蘭及匈牙利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參加趁火打劫的勾當,「要想分食,就得幫廚」;蘇臺德自由團在德國黨衛軍的支持下,侵佔了德國領土包圍著的兩個捷克的邊境小鎮阿會和埃格爾······
慕尼黑協定現場張伯倫
為了「避免戰禍」,心情沉重的張伯倫,在9月22日又來到萊茵河畔的小城戈德斯堡,與希特勒再次會談,他帶來了希特勒所要求的全部東西。會談開始,張伯倫首先講述他為實現希特勒的要求而進行的一系列的「吃力的談判」,然後告訴希特勒上次談判中的一切要求都已被答應。講完之後,他顯然對自己十分滿意,安詳地看著希英德宣言》舉在頭上揮動著。神採飛揚。在唐寧街10號的三樓陽臺上,他向歡迎他的人們講了幾句話。他說:「我的好朋友們,在我國歷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到唐寧街來。
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從今以後,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我相信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然地睡覺去吧!」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情況全然兩樣。
9月30日凌晨6點20分,捷克政府的外交部長克羅夫塔收到了慕尼黑會議的文本和一份要捷克斯洛伐克派兩個人參加「國際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邀請書。這個國際委員會是負責監督慕尼黑協議的執行的。
慕尼黑協定現場
下午2點50分,捷克斯洛伐克投降了。它是帶著「對全世界提出抗議」的憤怒投降的。新任總理西羅維在下午5點向全國發表的廣播講話中說:「我們被拋棄了,我們是孤獨的。」外交部長克羅夫塔在會見英、法、意的公使們時說:「我們是被迫落到這種地步的。現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輪到的是我們,明天輪到的就是別人了。」
是的,慕尼黑罪惡性的出賣,滿足了希特勒的陰謀,但這僅僅是開始。希特勒神經狂熱的頭腦中又在活動著新的陰謀,他兩隻小眼睛中射出的貪婪的目光,又掃向了別處,他近於瘋狂的心中妄想徵服世界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