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烏龍院」:40年一場爆款夢

2020-11-18 虎嗅APP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國寶島臺灣曾是日本最大的動畫代工廠。


由於當局對本土「審查制度」的設限,大批賦閒在家的漫畫家被日本人招募。彼時,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敖幼祥,便是這其中的一位。


筆耕不輟地給《小蜜蜂尋親記》《科學小飛俠》等日漫輸出了一沓沓畫稿之後,打工仔敖幼祥閒時一琢磨,有些恍惚——


每天廢眼睛的工作幹下來,自己除了高度近視,好像並沒能收穫到其他東西。


▲《小蜜蜂尋親記》劇照


他原本想學的是動畫製作,可到頭來連個基本的分鏡都沒搞清。


日本人當時對中國臺灣這座代工廠,突出著一個謹慎,「分鏡總跳著給,不讓人偷師」。


所以不單是敖幼祥,大部分動畫人只能按照圖紙依樣畫葫蘆,穩定生產別人想像中的產品。


純賣勞動力的情況一直持續到70年代末,紅極一時的港漫漂向臺灣。


那會有部四格漫畫《老夫子》,率先為港臺兩地的合作伸出了雲梯。



藉此機會,我國臺灣動畫人才得以第一次打開自主創作的大門。而這批探路者當中,自然也少不了敖幼祥的身影。


時代的命運,便是在這裡埋下了一個鋪墊——


日後影響兩岸三地原創漫畫的才子「大師兄」,是經由《老夫子》啟蒙而轉型的。



在這之前,敖幼祥既沒聽說過大番薯、秦先生,也不了解所謂的四格漫畫。出於原畫師的職責,他才開始大量翻閱起原作。


這一翻,除了讓他感嘆「一頁之內那麼好笑」,也對這種創作形式產生了興趣。


1980年,《老夫子》的動畫成果順利交到香港片方手中。


隨後的臺灣探路者們,礙於資金體系等問題,大多又回到了替人代工的小路上。


敖幼祥當下就覺得,反正在動畫裡待著發揮有限,還不如出去幹自己的創作。已有七年繪製經驗的他,在《民生報》裡找到一角,刊載四格漫畫《皮皮》。



這篇為救場《史努比》而臨時構思的小狗故事,因可愛畫風和有趣內容,一登出就受到了讀者與報界的肯定。


憑處女作打出些名號,另一家報紙也找到了敖幼祥。


彼時身處80年代初的人們,正普遍沉迷於電影和小說所帶來的強勢武俠風。作為一個同等重要的娛樂形式,漫畫當然不能落後。所以應報社要求,敖幼祥又以武功為內核,搭配搞笑畫風,創作出了新作品。



一部線條極簡的系列漫畫,即便如今隔著幾十年的時光回望——


仍舊是一個「怪物般的存在」。


對於80、90兩代而言,在驚訝它做了那麼久的同時,更驚嘆於它能做得那麼火。


1980年,在我國臺灣的《中國時報》開始連載。


1985年,逆勢登上日本講談社《Morning》月刊。


期間幾十年的時間,共計出了四格漫畫系列24冊,爆笑漫畫系列18冊,大長篇漫畫系列32冊,大長篇故事前傳28冊……


現如今,由它搭起的是一座名為「國漫銷量1.2億冊」的巨塔。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最初流行於市面的盜版。


你看過《烏龍院》嗎?


你上課偷看過《烏龍院》嗎?


你上課偷看《烏龍院》被老師沒收過嗎?


一本讓無數少年感懷歲月的幽默寶典,就此登場。



放眼國內,華人原創漫畫若有如此受眾,從紙面走向熒幕,將是必然。


今年40歲的《烏龍院》,縱然有寥寥幾筆影像痕跡,始終沒能留下一道經典。


在讀者觀眾的眼中,這個IP改編無異於一片情懷的藍海。而在作者敖幼祥的眼中,它則註定要成為一個抹不去的夢。


80%的嘗試


滿篇硬核的快樂,是《烏龍院》從最早的四格漫畫系列起便主打的風格。


它以七百多年前的宋朝為舞臺,講述著一段提神醒腦的武林趣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四師徒,天生愛搞笑。


大師父的長眉能接飛刀,二師父的大耳能拍蚊子。


大師兄用腳來洗碗,小師弟最愛玩花招。



身懷異能、畫風清奇的四個人,一面閉門禮佛習武,一面挑戰江湖。


儘管身為佛門弟子,本應清心寡欲。


但他們秉承「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信條,見財會起意,見色會忘友。


是僧?還是俗?沒人能說清,也沒人會care。師徒四人的日常,本質上像一包精神小零食,充斥著屎尿屁的搞笑情節。



此外隨處可見的內涵段子,放到懵懂的小學生面前,又不失為一種刺激體驗。



可以說《烏龍院》早年的流行,就是讓天真少年在枯燥的學習之外,掘到了一絲搞笑與情趣對衝的滿足。


其實內地校園真正颳起《烏龍院》旋風,已是它誕生後第22個年頭的事了。


2002年,將近50歲的敖幼祥,以一個新人的角色首次來到廣東珠海。在此之前的很長時間,他都沒有動過筆,而是窩在臺灣鄉下過清閒日子。因為想和當年參與製作《老夫子》一樣,把《烏龍院》改編成經典動畫——敖幼祥十幾年來反覆嘗試。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1984年《烏龍院》曾出過一版動畫電影。而那也是繼《老夫子》之後,敖幼祥與香港團隊又一次合作。


在這部電影裡,他甚至還親自上陣做起了導演。



以自己早期的四格漫畫為藍本,講述烏龍院上下為守護秘寶《無字天書》,與反派魔王鬥智鬥勇的冒險。


儘管以當時的審美來看,這部片已然做到了笑料與江湖的結合。但礙於時機不成熟,人們對我國臺灣漫畫不熱絡,商業成績並不理想。


首戰落敗,不服輸的敖幼祥此後又將自己的版權悉數交出——


以木偶劇、布袋戲等五花八門的形式,讓《烏龍院》登上熒幕。


▲畫風略帶詭異,黑白照更刺激


可無論翻拍亦或衍生,沒有一個是真正做出來的。


廣撒網仍無收穫,這也導致他「回過頭去看舊作品,都覺得自己技術很差」。


濃烈的不滿意在敖幼祥當時的作品裡彌散,最後他索性不畫了。



2000年左右,內地經濟起飛,珠海一帶漸漸開始成為新的漫畫基地。


隨之不斷有投資人跑到中國臺灣,去敲敖幼祥的門。


幾番溝通後,對方以為自己終於說動了敖幼祥,將為內地漫畫帶來一個資深創作者。


但只有敖幼祥心裡知道,他是瞅準了市場,來接著搞動畫的。


漫畫是原始創作,動畫是進階夢想,這兩點無論何時他都要分清。


到珠海最初的兩年,敖幼祥做的都是準備工作。他把四格漫畫《烏龍院》原稿改了改,然後便有了我們熟悉的紅色小開本口袋書。



這種單行本剛一面世,就極其靈性地以輕鬆愉快的「綠色休閒讀物」,迅速走紅。


而這之後他又和內地公司合作,推出了小學生上課必備讀物,《漫畫世界》。


這本周刊也為敖幼祥搭建起一個平臺,讓他能連載新的《烏龍院》爆笑故事。


為了打開市場,《漫畫世界》還一度在眾多漫畫雜誌中不斷殺價。直到孩子們一個星期花上五塊錢,就能在學校附近小賣店買到一本刊登《烏龍院》的雜誌——


敖幼祥覺得,這回時機應該成熟了。



2006年,他委託內地導演、「喜羊羊之父」黃偉明,用《烏龍院》四格漫畫「偷天換日」的章節,製作了一款flash動畫樣片。


在十幾分鐘的片段裡,故事圍繞打擊盜版,鋪滿了師徒四人插科打諢的笑料。


拿著這個樣片,敖幼祥在內地轉了一圈,結果意外的是——


市場還是沒給他一點點反應。



那時的他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烏龍院》的紅火,只限於校園的課桌下。


換句話說,小學生再喜歡這部漫畫,改編與否的話語權也不在他們手裡。掌握著改編話語權的大人們,彼時更喜歡Q萌低幼的《喜羊羊》《豬豬俠》《憨八龜》……


就連昔日港臺紅人老夫子,都應時代要求變成了小夫子。


▲這幾位弟弟,你們是誰?


不得不承認,雖然漫畫界有不錯的位置,但於動畫老本行,敖幼祥一直在失敗。


而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被人改編,他本人最耿耿於懷的就一點——


「80%都是有嘗試卻沒有做完」。


90%的圓滿


最初的四格漫畫《烏龍院》,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有頭有尾的故事。


一張紙裡四個格子縱向排開,掃一眼十幾秒就能看完一個段子。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後來想起,會覺得它沒有情節,完全只是為講笑話而存在。



2006年,大長篇系列的出現,讓「烏龍院宇宙」迎來了真正的高光時刻。


它的故事,起源於一隻突然出現的貓咪和一條印有謎語的錦鯉。


接下來七年多的時間,烏龍院眾人便圍繞著秦始皇留下的、名叫「活寶」的萬年老參精,展開了尋寶之旅。


先是在斷雲山找到活寶的身體,繼而一路踏破五行之地。


經歷了鐵堡所在的鐵桶坡、神木村後的五老林、大雪山底的青春池、烤骨沙漠深處的地獄谷。



在這些地方,他們分別找到了活寶的四肢。最後又登上極樂島,去挑戰更艱難的探險奇遇。


從四格到多格,一面是動畫無人問津,一面是漫畫迭代升級。


其實,如果當時敖幼祥沒有把精力繼續分心到他的動畫夢上——相信《烏龍院》一定不會只是特供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


在大長篇系列裡,你能看到人物刻畫更加大膽,有很多國漫少見的美型風格。



情節也更加跌宕,特別是在鐵桶坡、五老林,像擺棋局一樣推出各方勢力。而到了要玩真格的時候,畫起暴力、殺起人來敖幼祥又是毫不手軟。


前十幾卷的大長篇,我很願意把它稱之為國漫神作。是無論何時把它翻出來,都能縱享絲滑體驗,嗑到廢寢忘食的程度。



不過這種爽感僅僅持續到2010年,動畫追夢人敖幼祥再次上線。


他先是把《烏龍院》大長篇送去了吉林,在那改編成《烏龍院·長白傳奇》。


作為一部104集的電視動畫,製作方曾號稱要拿它做中國裡程碑式的作品。然而當年雖有央視、各衛視及各地方電視提供螢屏,但最終反響還是平平。


因為出來的成品低齡化不見血,配音又屬實爛,根本看不見原作的爆發力。


▲人物也被改的很僵


那之後,不死心的敖幼祥又南下杭州,和另一家公司籤了約。


一場高調的發布會,製作人提出要「圍繞這個經典IP,全方位開發產業鏈」。


只可惜口號喊得再響,還是繞不開一個事實——


觀眾也好,讀者也罷,對這個故事本身已沒有新期待。


53歲的作者,早在漫畫原作的中期,五老林篇章就開始創作力下滑。


筆下幾個boss接連暴斃,所有伏筆都沒顧及,不少重要人物更是直接失蹤。



在日漫席捲網絡的新時代,收尾如此倉促,顯然留不住口味日漸挑剔的孩子。


但是製作公司既然籤了合約,就一定要交出作品。


《烏龍院之活寶傳奇》第一季,還能以情懷為石,激起一片水花。可到了第二季,原作劇情的疲軟就已喚不醒觀眾想要追下去的欲望。


▲大概是豆瓣打分人數不夠,連評分都沒出


去年,內地暑期檔一部《哪吒》點燃了票房,也震動了我國臺灣的動畫行業。


在推特上,敖幼祥發表了一篇文章,言語間滿是感嘆與羨慕。



他後來坦言,如果現在再做選擇,他會更希望能也做一部《烏龍院》的動畫電影。


這麼多年的實踐,證明了「電視動畫太難搞了,路程太漫長,細節無法控制」。可動畫電影,似乎就只需要把一個篇章從頭到尾講精彩。所以「爭取能夠一年拍攝一集,這個我覺得還是可行的」。


而作為一名讀者和觀眾,其實我更想說的是:


只要敖老師能勞神,改改您那大長篇的結局,為了小學上課時看您書被沒收的回憶,我也願意再試試。


相關焦點

  • 烏龍院40周年主題巡迴...
    承載著70、80、90甚至00後四代人快樂記憶的《烏龍院》,是漫畫家敖幼祥創作繪製的經典國漫IP,自1980年開始連載。   作為「御見清河坊·宋韻最杭州」2020南宋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同時也是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城區分會場主要活動,9月25日到10月31日,烏龍院40周年主題巡迴展杭州站在中山中路86號舉辦!   本次展覽以烏龍院40年來的創作歷程為主線,首次展出超700本《烏龍院》歷年出版圖書、324個出場角色閃卡和原作經典手稿等珍品,現場活動更是豐富多彩。一起來看。
  • 《新烏龍院》
    提到1994年的香港電影,就不得不提到這部港式無釐頭喜劇電影《笑林小子2:新烏龍院》。
  • 23年後《新烏龍院》重出江湖!
    這一年,彗星和木星相撞、曼德拉正式擔任南非總統、美國第一次舉辦了世界盃……而對於熱愛電影的朋友來說,1994年也絕對是世界影史的奇蹟年,《阿甘正傳》斬獲了當年奧斯卡6項大獎、《肖申克的救贖》至今還被評為豆瓣評分冠軍、《這個殺手不太冷》、《獅子王》等等,每一部經典的作品,都讓人回味無窮。
  • 等了30年,「敖」來了 《烏龍院》動畫片
    醞釀30年,臺灣著名漫畫家敖幼祥經典漫畫《烏龍院》終於動畫化,第一批漫迷從流鼻涕的小少年等成了拖家帶口的大叔,不過也好,可以帶著孩子重溫童年回憶啦
  • 《烏龍院之活寶傳奇》上線倒計時60天,動畫主題曲首次曝光
    公司由《烏龍院》作者著名漫畫家敖幼祥擔任漫畫顧問,擁有獨立的漫畫原創團隊「諾動漫工作室」,通過對泛娛樂領域的資源整合,以S級IP「烏龍院」為先驅,A+級IP《殺手古德》為核心,A級IP《貧王》等多部作品為基石,B級IP《巴基鴨》等多部作品為儲備,開拓國漫的新型運營模式,實現IP的全產業鏈運作。
  • 第三季度音樂市場:女歌手爆款少,國漫ost崛起
    第三季度音樂市場:女歌手爆款少,國漫ost崛起   《華語數位音樂行業2019Q3季度報告》日前發布,該報告是基於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平臺用戶音樂行為數據得出的結論。
  • 名列寶島「漫畫四大才子」之首敖幼祥,創作40周年,《烏龍院典藏版四格漫畫》 強勢回歸!
    最熟悉的角色、最懷念的幽默逗趣、最值得收藏的烏龍院漫畫!《創作四十周年 烏龍院典藏版四格漫畫【一套10冊】加贈限量「敖幼祥創作40周年原稿藏書票」》,東立出版,臺灣正版。《烏龍院》全球發行量高達1.2億冊,曾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真人電影,帶動臺灣漫畫產業,自此奠定敖幼祥在華人漫畫圈大師兄的地位。
  • 用40年經典《烏龍院》當酒標?漫畫迷的新年新驚喜!
    她一直以為自己是在和知名演員談戀愛,非常激動,殊不知等待她的是一場騙局。史蒂芬妮幾個月前還剛給騙子匯了7000英鎊,因為騙子說給她準備了一份驚喜禮物,裡面還有巨額現金,但在運輸過程中,總是遇到突發狀況,需要支付高昂的通關費用。在支付了一次又一次的費用後,最終,這份快遞還是沒有到史蒂芬妮的手裡,而她的錢包卻被榨乾了。害,有這錢,不如踏踏實實買酒,我們一起關注下這周又上新了哪些酒。
  • 從「辣椒仔」到「超青」,港劇「爆款專家」梅小青40年電視夢
    開拍是2018年10月,那年2月梅小青經歷了一場驚險萬分的腦血管栓塞支架手術,除了至親她沒告訴別人。康復後,她立刻投入《法證4》的籌備中,經歷半年,作品大功告成之際,卻發生了黃心穎事件,令重要人物主線推倒重來、換人重拍。原定2019年臺慶劇的《法證4》直至今年2月,才宣告定檔開播。誰也不曾想,小青姐此際才告訴大家:這是她的創作終章,她將奉「子」之命退休!
  • 《新烏龍院》吳孟達葉全真重聚:我等了你30年
    七夕節最受期待的合家歡喜劇《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將在本周五(8月17日)上映。今日,該片曝光一組「重聚版」海報,吳孟達和「臭屁文」郝劭文、女神小紅等主演同框亮相,熟悉的面孔和造型瞬間將觀眾的記憶帶回到1994年。
  • 《新烏龍院》曝特輯 吳孟達體驗「返老還童」
    合家歡喜劇《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將於8月17日公映。今日,影片發布「吳孟達特輯」,揭秘了吳孟達在烏龍院日常,伴隨不時穿插其中的老版經典橋段,還講述了達叔如何從大師兄到住持長眉師父的「華麗轉身」。港式無釐頭爆笑升級 「潮叔」吳孟達玩轉跨界1994年《烏龍院》風靡全亞洲時正是港式無釐頭喜劇的黃金期,片中許多段子成為經典。例如吳孟達飾演的大師兄在女神小紅的窗前深情彈唱《吻別》,卻被蹲廁的師父捶到狼狽逃跑,暴露出錄音機「假唱」這短短的一段情節,反轉不斷引發爆笑,至今為影迷們津津樂道,正如主演王寧所說:「一提起老版烏龍院,感覺就好像昨天剛看過一樣。」
  • 從98年到20年,每1個少女漫都在仿魔卡少女櫻,國漫卻從未成功過~
    你好,我是「二次元漫漫屋」今年已經是2020年了,《魔卡少女櫻》這個IP系列也是已經走了22個年頭了,從98年到20年一共是3部電影,兩部番劇,魔法少女漫鼻祖也是名副其實。因此日漫也是經常會模仿《魔卡少女櫻》出動漫,比如之前挺熱的《地縛少年花子君》就有粉絲爆料……作者是《魔卡少女櫻》粉絲,因此才會出現一些相同既視感……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由於是魔法少女漫鼻祖的關係,國內同類型動漫也同樣是爭相模仿《魔卡少女櫻》,想照固定模式再打造一個中國爆款~
  • 從「辣椒仔」到「超青」,港劇「爆款製造專家」梅小青40年電視夢
    2016年,梅小青重返TVB,代表作《宮心計2深宮計》大結局最高收視35.6點,為2018年TVB最高收視單集。《法證》系列的靈魂人物、總監製梅小青,近日接受了南都記者的專訪。人稱「小青姐」,這位身材嬌小的女監製,製作過《洛神》《絕世好爸》《宮心計》《公主嫁到》《法證先鋒》等眾多攬下無線收視之冠的劇集,可謂TVB「爆款製造專家」,由她捧紅的小生花旦不計其數。
  • 經典IP《烏龍院》動畫版登陸騰訊視頻,情懷與平臺的結合能否再造爆款?
    對00後、05後而言,動畫版《烏龍院》像是一部全新的動畫IP,他們從動畫回溯到漫畫IP,從而感知到整個IP鏈條;對80、90後而言,《烏龍院》是具備37年歷史沉澱的經典漫畫,代表著童年時代的美好情懷。同時從平臺價值上,《烏龍院》的重啟可以看出騰訊視頻正在加速對少兒市場的布局,試圖以經典IP結合垂直的少兒平臺來獲取更大的少兒動畫市場。
  • 首周上線登頂,蟬聯北美排行榜,這部國漫為何成為了歐美爆款?
    來到韓國,則是主打戀愛向與都市向的漫畫,因為韓國漫畫的讀者大部分是女性,甚至不少閱讀群體是40歲以上的阿姨們。而最後到了歐美,漫畫的核心群體成了男性,像《元尊》這種熱血戰鬥類漫畫自然在歐美市場非常佔據主動。內容題材的強大作為改編漫畫,《元尊》是天蠶土豆的最新力作,在國內早已是各大排行榜的top級作品。
  • 蜜汁自信《新烏龍院》改衝國慶檔,大片混戰喜劇佔一半
    原定於暑期檔7月13日上映的《新烏龍院》日前宣布了新的檔期:10月1日。 截至目前,國慶檔已有十餘部電影定檔。
  • 新「新烏龍院」,對不起了
    1995年兩部「大話西遊」已經成為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結果劉鎮偉在2016年又拍了一部「大話西遊3」。咱們先不說演員和演技的問題。「大話西遊」是個笑中帶淚的愛情故事,整個故事以及最後的結局都以最完美的方式終結了。再次重啟這個"IP",阿布感覺純屬於狗尾續貂,毀了經典。
  • 24年後延續經典,《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看的是情懷但充滿遺憾
    1994年一部《笑林小子2之新烏龍院》想必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影片,釋小龍和郝邵文這對小兄弟再加上吳孟達這個大師兄,三個人在一起總是能製造出很多笑料。如今24年過去了,導演朱延平再次出手,想延續多年前的快樂,當然,只有導演還是原來的導演,而演員們都已經回不去了。
  • 【新烏龍院】喜提8.17,原班人馬回歸,談笑江湖二十載!
    隨之曝光的終極海報,整體由一條巨龍貫穿,長眉師父(吳孟達飾)擁著兩個小萌娃坐在龍頭,背後的角色們表情逗趣紛紛搶鏡,預示著一場合家歡「笑鬧烏龍」之旅即將啟程。 從目前的檔期局面來看,在8月17日眾多影片中,《新烏龍院》在熱度、話題方面處於領跑位置,貓眼想看人數(高達30萬+)、微博電影想看人數均為最高,這也證明了這個IP儘管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仿佛越沉澱越濃鬱,依然擁有很強的號召力
  • 童年記憶《烏龍院》變身動畫歸來 國產動畫最有商業價值的IP或許就是它
    對於無數80後、90後的人來說,烏龍院的四位師徒一定是童年難以忘懷的記憶:常常是一本漫畫書在全班同學中悄悄傳閱,上課時也會忍不住趁老師不注意低頭偷翻幾頁,再忍不住笑出聲來。 最近,這部傳世37年的漫畫又重新殺出了江湖,並以動畫片的形式出現在大家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