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荒的四月,韓國出了一檔神仙節目,才更新了兩期,在豆瓣的評分就高達9.6分!
這檔綜藝節目就叫《Super Band》,它是韓國JTBC電視臺《隱藏的歌手》《幻影歌手》製作團隊的新節目,主旨就是發掘歌手和擁有樂器演奏與創作才能的音樂天才們,通過各種形式的任務,打造全球化超級樂隊。
從節目立意來說,確實夠新鮮。音樂類綜藝很多,有選歌手的,有猜歌手的,有歌手比賽的,還有選創作的,但是樂隊卻似乎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團體式選秀,也都是偏向於打造偶像團體,重視唱跳,與強調創作、強調演奏技能的樂隊大不相同。
其實,去年國內也做過一檔同名節目《超級樂隊》,在央視播出,類型則是由10支國內的樂隊進行競演,感覺更像是樂隊版《歌手》的復現。
有央視的名頭加持,節目請來了國內一線水準的樂隊參加,像大家耳熟能詳的旅行團、果味VC、左右樂隊等,但節目的形式就有點迷之老套。現場演出+競演的模式,和樂隊進行混搭,多少有點不倫不類。
再加上是直播節目,樂隊演出的調試環節就只能讓其他團體來表演尬唱尬舞,使節目有點崩塌的意味,所以播出時幾乎沒太大的聲量。在豆瓣甚至都沒有評分,真是可惜了這些陣容和這個創意。
回到韓國的《Super Band》,從節目設置來看,這個節目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內容創新。「樂隊」相對於傳統的造星工業體系中產生的歌手、偶像,顯然更貼近音樂本身。組成一個好的樂隊,需要優秀的主唱和樂手,還需要足夠卓越的原創能力。大家沒聽過有什麼樂隊,是以翻唱或者演唱他人作品著稱的吧?
因此,這個設置就給節目打開了無限可能,來參選的可以是主唱,可以是身懷絕技的演奏樂手,可以比拼歌技,也可以比拼才藝。節目對於未來成型的樂隊類型也不加限定,可以是流行,可以是搖滾,可以是純演奏樂隊,也可以是2人組、4人組。
這種變化和可能,加上打造「國際化超級樂隊」的主題,聽上去就讓人熱血沸騰。
開始的選手入場環節,就讓大家覺得與眾不同,背著各種樂器的樂手們一一進場,顏值與實力俱佳,看上去就特別賞心悅目。
至於節目的導師,也很特別,基本都有製作人的身份,像尹鍾信、尹尚、Nell金鐘萬、Linkin Park的Joe Hahn,以及樂童音樂家李秀賢。
其中Joe Hahn可以說是韓國在世界樂團的優秀人士代表了,林肯公園的聲名真的是可以說是世界級的。
腦補下中國有這樣對應的藝人嗎?似乎……沒有!
再來看節目的整體操作,可以說是這兩年音樂節目清流了,沒有套路化的前情背景,也沒有對選手的刻意包裝。一上臺就是展示創作能力,而且還會突發加試。
說真的,來參加節目的都不是一般人。
這位小哥哥,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玩吉他,拿獎無數,被稱作「天才江浩」。9歲學吉他,10歲就可以翻彈日本吉他大師押尾光太郎的名曲。最核心的技能是可以不看譜子,直接聽過就翻彈。
節目組問他為什麼能做到,看看天才的答覆——
另一個吉他小哥金英素,年僅19歲,除了吉他技法高超,聲音堪稱「開口跪」,關鍵是作品是初三時自己寫的。
這首歌曲目叫《Like A Star》,他憑藉此曲還拿到了2019年的日本指彈冠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網絡搜索,聽完真的是一身雞皮疙瘩。
還有各種身懷絕技的小哥,比如什麼樂器都可以演奏——
比如給韓劇OST唱歌的少年——
還有大提琴演奏家——
打架子鼓的cool boy——
真的是你不敢想的神仙「打架」場面。這種高手過招,讓人看得酣暢淋漓,不拖沓、不注水的節奏也讓節目回歸音樂本心,看看網友們一面倒的吹捧畫面——
看了兩期,就有中國觀眾按奈不住,開始向國內樂隊喊話,「什麼時候我們能出自己的《超級樂隊》?」
被點名的包括五月天、縱貫線、蘇打綠等國內一線樂隊。
藝綻君默默覺得,想要做這樣一檔節目,模式可以借鑑,舞臺和技術手段不是難事,關鍵還得「有人」。
這個「有人」,不光是我們得有拿得出手的製作人當導師,還得有足夠充沛的人才儲備。藝綻君仔細諮詢了國內音樂行業的內部人士,想知道類似這樣的節目能不能做、好不好做,得到的答覆是「不一定。」
這個「不一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現有的年輕人群中,到底有多少足夠成熟的樂手、多少有創作能力的音樂人,以及是否具備舞臺演出經驗和能力。現有的國內音樂成長體系裡,樂隊成員大多依靠自學,沒有專業機構引導或培訓。專業的樂手可以從國內大大小小的演奏樂團和青少年演奏者中發現,但是作為樂隊最重要的創作能力,卻是一個未知數。
一個足夠悲傷的事實是,國內可以具備一定國民度的樂隊,內地的上一個代表是羽·泉,港臺的上一個代表是五月天/蘇打綠,而距離他們出道,差不多也已經有二三十年了。這些年間,中國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足夠強大的樂隊,其中的原因其實值得深究。這兩年,我們的綜藝製作能力跟上了韓國的步伐,今年也有不少原創音樂節目要上,其中就有以樂隊選拔類型的,能否超越韓國的《Super Band》,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藝綻
流程編輯: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