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藥應用於戰爭後,遠程打擊就逐漸發展成為了作戰的主要形式。冷兵器時代的那種近身廝殺,在今天已經很難看到了。遠程武器發展的最初還是步兵武器為主,像什麼火槍、大炮什麼的,這都是一支合格的近代軍隊的標配。二戰後期,德國人率先研發出了V-2飛彈。
這種飛彈是德國在1942年研製成功的,主要是用來在法國東北海岸發射,騷擾對面的英國人用的,也算是世界上第一種彈道飛彈。在技術上,它是遠程武器發展的一個新的標杆,在當時高達三百多公裡的射程,讓它與其他同時代武器差異明顯。
可惜的是,由於技術上的不足,這種「飛彈」在當時來說威力還很一般,轟炸英國的變現也不好,基本相當於禮花炮一樣的存在,不過,在技術上,它為後輩打開了前進的大門。時至今日,各個軍事強國已經把飛彈技術玩出花來了。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軍事實力老大,在遠程洲際飛彈的研製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美軍現在裝備的「民兵—3」路基飛彈,在射程上可以達到12500公裡,威力也很大。這個打擊距離已經足夠威脅到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了,更何況美國人還有遍布全球的海外軍事基地,雙管齊下,在全世界說是指哪兒打哪兒一點都不為過。
俄羅斯在軍工方面一直是傳統強國,蘇聯時代,由於實行史達林體制的原因,軍工發展就一直備受國家重視,這使得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繼承了大批蘇聯時代的先進武器。隨後,美俄之間的明裡暗裡的相互較量一直也沒有停過,外部環境惡劣的俄羅斯就更不可能放鬆軍事實力的發展了。
目前,俄羅斯已經列裝了先進的「R-36M」的洲際飛彈,這種飛彈在射程上超過了美國的民兵系列,可達到16000公裡,打擊能力超群。雖然在經濟發展上,俄羅斯一直走的很慢,但其國防實力一直都難有敵手,畢竟國防實力一旦被削弱,虎視眈眈的美國難道還會坐得住嗎?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也是心知肚明的。
我國在建國後,處於和現在俄羅斯一樣的外部環境之中,甚至要更加惡劣。當時面對西方各國的技術封鎖,我國的科研人員不拋棄、不放棄,奮發圖強,最終也製造出了我國自己的東風系列飛彈,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研發人員,像錢學森等大師,還獲得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到今天,我國最先進的東風—41型洲際飛彈在最遠射程上已經有了14000公裡。雖然比起俄羅斯還差了點,但在性能上已經能夠讓美國坐不住了。
忘戰必危、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國家生存鐵律。要想有今後的安穩日子過,咱們就必須用自己的實力來要打消其他國家對我們的覬覦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