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夏天,是陪伴著浪姐的花路走完。
展現三十女性魅力,在萬眾矚目下成團出道。
如今,《乘風破浪的姐姐》算是徹底落下帷幕,但芒果臺從不是一個消停的主。
這不,浪姐結束也才一個多月,《披荊斬棘的哥哥》立馬安排上,節目已進入策劃階段,也擬邀了賈玲為節目發起人。
乘風破浪對披荊斬棘,哥哥對姐姐,性別不同,立意卻一模一樣,這般copy的節目,觀眾們真的願意買帳?
一、模仿加量產,國產綜藝的固定模式
其實,芒果決定做《披荊斬棘的哥哥》這件事兒。
就完全體現了國產綜藝模仿加量產的固定發展模式。
只要出現爆款,馬上循著熱度開始批量複製,以求流量最大化,這種模式早用了不是一天兩天。
《披荊斬棘的哥哥》也並非第一個出現的量產產品。
早在八月份,優酷視頻的發布會上就推出了《不服啊我的哥》,其官宣時間比芒果要早得多,在浪姐還未結束時就已經開始籌備,而且整容強大。
秦昊、陳坤、林志穎、胡兵、言承旭、周渝民、馮紹峰、鍾漢良、王凱、鄭伊健、吳尊。
雖然只是擬選陣容,但上面的男星只要能來一半,就足夠將收視率推向高潮。
而且這個預期陣容也是百分百達不到的,因為你都把人選完了,人家《披荊斬棘的哥哥》還玩兒什麼呢?
浪姐才完,就立馬出現兩檔相似綜藝,以後還會更多,這只能說國產綜藝的超高模仿能力和量產機制太過強大。
而他們所謂的只是仿模式,定義不同,也純粹是扯淡。
你不過是把女星換作男星而已,本質上就是換湯不換藥。
所謂的定義。
《披荊斬棘的哥哥》,打著國綜藝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年男子圖鑑的口號,說要重新定義中年男性的夢想,挖掘中年男性的魅力。
其實就是中年油膩男的舞臺展現嘛,說得再好聽,也只是把浪姐拿過來換了個軀殼,本質依舊相同。
一句挖掘中年男性的魅力,和三十而立,展現女性魅力,不就一個意思嘛。
抄您也抄得專業點好吧,這文案都一模一樣,真當觀眾是傻子麼。
二、如此"簡陋"的複製品,真能斬獲流量?別小看芒果
雖然《披荊斬棘的哥哥》還未播出就已被不少網友觀眾詬病,但它能不能火起來還真的兩說。
大家覺得它火不起來的理由很簡單。
浪姐能乘風破浪,一舉成為綜藝界黑馬,是因為它的獨特性和特殊立意。
它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能"傲視群雄",一枝獨秀。
而《披荊斬棘的哥哥》,一個複製品而已,而且在立意上無法完全一致。
女星,還到中年,不溫不火,通過成團來展現魅力,體現勇往直前的精神,的確能讓人感同身受。
但男星,卻很難讓觀眾共情起來,雖然名單不確定,但一群中年老爺們兒來男團選秀找存在感,遠達不到女星的效果。
這不是客觀因素,而是女性天生的優勢,並無歧視意味,只是異性差異化罷了。
不過,也不要小看了《披荊斬棘的哥哥》,如果既然願意做,那必然是有道理的。
雖然請一群三十以上,甚至四五十歲的男星過來,無法俘獲年輕一代粉絲的心,可是不要忘記,他們每個人都是有一批跟隨年代過來的鐵粉。
你們可以稱她們為阿姨粉,姐姐粉,但不可否認她們的數量和質量。
光這些,就是非常恐怖的粉絲基數了,足以給節目帶來巨大的流量,更何況節目組不可能全請年齡偏大的男星,一定有三十剛過的"老鮮肉",這些藝人,本身就帶有粉絲基礎。
而且,不要忘記《披荊斬棘的哥哥》背後的製作方是誰。
那是芒果臺,是湖南衛視,各大綜藝衛視的老大哥,要論製作,誰能比得過它呢?
製造衝突,製造極致熱點,這就是芒果臺最擅長的事情,到時候一期上它三五個熱搜,流量自然源源不斷。
目前,就光看這《哥哥》發布會上擬選賈玲為發起人,便已經看點十足,網友也早早開始了熱議。
那麼多漂亮女星不請,偏偏請賈玲姐來,不就是為引發爭議麼,不過賈玲控場的確是把好手,正式播出時她要真是發起人,肯定能給節目帶來許多笑點。
至於節目形式,就更不用擔心,論"抄",誰還能強過芒果,前有《歌手》,後有《嚮往的生活》,一次比一次成功,創下收視新高。
更何況這次是"抄"自己,定是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最後,是真的希望《披荊斬棘的哥哥》能讓人眼前一亮吧,國產綜藝界好不容易出了一款連韓國都要模仿的《浪姐》。
觀眾是真不希望《哥哥》只是一個單純的仿製品。
如果只是量產版流量產物,那芒果臺就是在砸自己招牌,如果是"良心產品",那相信粉絲也一定會像浪花那樣配哥哥們一路披荊斬棘,再次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