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如果不學習一定的理財知識,手裡的資金就會每年悄悄貶值。嚴重缺乏理財知識,儘管每天努力賺錢,也可能不慎陷入負債不斷的死循環中,無法抽身,還可能會出現因錢財產生的矛盾和糾紛。因此,學習理財不但能減少社會矛盾,還能提升生活幸福感。
但什麼是理財?在很多人的認知裡,理財無非就是儲蓄和買股票、基金、債券等,但其實理財遠不止此:
理財前提。開始理財的前提,要先明白從何入手。第一步首先要對自己的資產負債狀態有清晰的認識,第二步是要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心中有數。
理財觀念。要真正學會理財,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和財富思維。作為高收入人群,要有足夠財商才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財富;而作為普通人,更要用積極正面的思考方式去決策,幫助自己早日走出困境,循序漸進地學習累積財富。同時不要幻想一夜暴富,過高的收益只代表更高的風險,一般來說每年10%的理財收益率,就已經超過國家速度兩倍,實現持續穩步上升的財富增值是作為理財初學者比較穩健的理財目標。
理財規劃。真正的理財方式,是通過對收入、儲蓄、支出、風險、投資多維度來規劃管理自己的資產和負債,並達到讓資產持續保值增值的目的。1)現金規劃:通過整理個人資產負債情況,清晰債務來源和償還規劃,逐步創造收入大於支出的條件,把結餘儲蓄用於理財。同時儲備足夠現金流,以備日常各類不時之需。2)風險管理:學習了解、規避和分散風險,選擇自己能把握的理財產品組合。所投資的保險、基金等不同類型產品風險各有差異,同一類型投資不同產品也風險各異。同樣是保險,投連險風險大於萬能險和分紅險;同樣是基金,股票基金和指數基金風險大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通常情況下,建議避免在高風險領域配置過大比例理財資金,應控制在30%內。3)房產規劃:房產投資規劃是人生中重要的長期投資,購買房產的考慮主要包括自住、出租和轉賣,而購入途徑一般包括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組合貸款和一次性購房。由於房屋資產存在投資周期長、佔用資金比例高和周轉靈活性低的特點,因此在房產規劃上,需要提前做好謹慎周全的計劃。4)子女教育:供孩子讀名校、培養技能、出國讀書,教育基金儲備。很多父母在生養孩子前對孩子教育充滿美好想像,對自己親自培養孩子充滿信心,但往往忽略一個關鍵要素是精力和時間,同時需要長期的儲備和穩定的心態。在子女教育上,控制在力所能及範圍內,不盲目從眾,且越早規劃較好。5)養老規劃:為保障一個體面的晚年生活,除了社會養老的保障,更需要根據自己的財務情況做一個完備的退休養老理財規劃。可先列出退休之後的各項開支,然後確認已有資金或收入是否足以支撐退休後的開支,如有缺口,則需規劃填補此缺口的方式。6)投資規劃:投資是錢生錢的智慧和行動,是讓貨幣流動起來產生盈利或生息的過程和結果,是理財的核心部分之一。投資規劃是將錢放在不同渠道中獲得增值、保值甚至超值,例如不同比例的股票、期貨、基金、債券、貴金屬等,實現資金的流動性與收益率並重。7)稅務規劃:隨著財富越累積、收入越高,則要繳納的稅額越高,稅務規劃就是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通過對理財和薪酬等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與待遇差別,減輕稅負,達到稅後利潤和收入最大化。8)資產傳承:高淨值人群除了要實現跨境多元化配置外,財富的增長讓資產傳承成不可忽視,實現在合情、合法、合理的前提下規劃與傳承財富。較常見的資產傳承方式包括遺囑安排、人壽保險和家族信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