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民國時期一對著名的夫妻,他們兩人不僅才華出眾,而且還都是建築大師,為我國的建築學科奠定了基礎。這是一組記錄他們相愛一生的老照片,非常珍貴。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識於1918年,那時梁思成17歲,林徽因14歲,由於兩人的父親是多年的好友,所以兩家大人有意想撮合兩個孩子。192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雙方家長的同意下,正式開始交往。
圖為1922年北京景山后街雪池胡同林家,21歲的梁思成和18歲的林徽因。
1924年4月,剛剛獲得諾貝爾獎的印度詩人泰戈爾遊歷各國,蔡元培和梁思成得到消息後,以「講學社」的名義邀請泰戈爾團隊訪華,當時北京文學界很多名人都一同接待了泰戈爾,包括林長民、胡適、徐志摩,梁思成等人。
圖為梁思成、泰戈爾、林徽因三人的合影。
林徽因在16歲時,跟隨父親到歐洲遊歷,在此期間對建築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4年9月,在父輩的建議下,梁思成和林徽因相伴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梁思成順利進入建築系,而林徽因則因為建築系不收女生,只好進入美術系,然後選修建築系的課程。
圖為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園內的合影。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雙雙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3月21日兩人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中國領事館舉行了婚禮,這個日期是為了紀念北宋建造學家李誡,他們對李誡的敬仰在日後為兒子取名「梁從誡」也可以看得出來。
圖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結婚照,林徽因所穿的婚禮服都是自己設計的,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梁思成和林徽因結婚後在歐洲度蜜月,他們邊遊玩邊考察歐洲各地的建築,包括希臘、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地。蜜月過程中,兩人拍下了大量的照片,每到一處都會有重點地參觀,購買工具書去了解相關建築的歷史。
圖為1928年兩人在蜜月期間的合影。
1929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兒出生,為了紀念年初剛剛去世的父親梁啓超,梁思成給女兒起名為「梁再冰」,因為梁啓超自稱為「飲冰室主人」。
圖為1929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妻和剛出生不久的梁再冰以及林母何雪媛的合影。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從歐洲度蜜月結束後回國,一起到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1931年林徽因受聘於北平中國營造學社,第二年為北平大學設計了學生宿舍和地質館。
圖為1931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平的合影。
從1930年開始,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到全國各地考察古建築,很多珍貴的古建築正式經過他們的測繪考察,才得以被重視保護起來。截止至1945年,夫妻二人有測繪記錄的古建築共2738處,遍布中國190多個縣。
圖為193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山西農村考察時的合影。
上世紀30年代,曾經是皇家祭天的天壇已經破敗不堪,剛剛成立的「舊都文物整理委員會」計劃修繕天壇,請來了朱啟鈐、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等古建築專家作為技術顧問,修繕現場經常會看到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身影。
圖為1935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天壇祈年殿屋頂的合影,當時林徽因說自己是登上天壇屋頂的從古至今第一個女人。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梁林夫婦為了躲避戰亂離開北平到達長沙,僅兩個月後,長沙的住所也被炸毀,只好再次搬家,經過40天的顛簸到了昆明,在昆明穩定下來。到了昆明後,梁林夫婦依然沒有放棄對古建築的考察,同時還為雲南大學設計修建了女生宿舍「映秋院」。
圖為1938年梁林夫婦與好友們在昆明西山華亭寺遊玩時的合影,從左至右分別是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前排的兩個孩子分別是梁再冰和梁從誡。
抗戰勝利後,梁林夫婦攜全家於1946年回到北平,在流亡的這幾年中,生活條件差、長期熬夜搜集建築方面的資料,再加上肺病復發,讓年輕漂亮的林徽因蒼老了很多。
圖為1949年,正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梁再冰參軍南下前,與父母的合影,此時的林徽因與之前比較相貌上變化很大,但氣質依舊很優雅。
1949年林徽因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加入了國徽設計的團隊,此前她已經長期臥病在床,接到任務後毅然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不斷地重複著畫圖、修改的工作,病中的梁思成擔任組長,經過梁林夫婦以及李宗津、莫宗江、朱暢中等專家們的辛苦和努力,終於在1950年確定了現在的國徽圖案。
圖為1950年雙雙臥病在床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商討國徽方案,遺憾的是梁林夫妻沒能與自己設計的國徽留一張合影。
1952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工作開始,由梁思成和劉開渠主持,林徽因則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夫妻二人一生都在為中國的建築事業奮鬥著。
圖為1952年梁思成(中)和林徽因(左)在家中與英國建築師斯金納(右)交流。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先生在北京病逝,終年51歲,梁思成先生痛失愛妻悲傷不已,常常看著林徽因的照片回憶他們在一起的37年。1962年,61歲的梁思成娶了比他小27歲的林洙。圖為1964年梁思成坐在沙發上,他的背後就是去世9年的林徽因的照片,曾經恩愛的夫妻以這樣的方式合影,令人唏噓落淚。(歡迎關注小辮兒說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