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家公司要拍《三體》了。
9月1日,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而這是Netflix成功PK掉了強大競爭對手迪士尼和亞馬遜的結果。
自從2019年春節檔上映、創造了4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紀錄的《流浪地球》成為「爆款」後,市場和觀眾就愈發期待科幻小說家劉慈欣最著名的代表作《三體》的IP影視化——畢竟,《流浪地球》只能算劉慈欣眾多作品中的小短篇。
然而,由於在內地市場,《三體》版權落在了不專業的團隊手中,一直以來,《三體》的影視化都頗為艱難。
2009年,在《三體》還寂寂無名時,導演張番番以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三體》影視+遊戲全媒體永久版權,之後以此為籌碼接觸了當時一心想進入電影產業的遊戲公司遊族。
2014年,遊族影業宣布成立,拿下《三體》的全線改編版權,號稱要以單部2億元的投資額拍攝6部《三體》電影。但頁遊起家,剛涉足電影產業的遊戲公司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2015年8月《三體》第一部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三體」這一名字漸漸為全球大眾所知。那年《三體》電影宣布開機,由張番番執導,馮紹峰、張靜初主演,原本預計於2016年上映,最終因為質量太差被雪藏,除了幾張拍攝現場的劇照和海報,沒有了下文。
對遊族這家公司來說,雖然自己拍不了,但《三體》的版權仍是一座金礦。2018年12月,遊族集團成立了子公司三體宇宙,也是《三體》的完整版權所有者,時任遊族網絡執行董事的許垚出任三體宇宙CEO,專門負責《三體》IP的開發和運營,並建立起一套內容合作方式。
目前三體宇宙已經出品或授權了動畫《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三體》廣播劇等輕度的小項目。
《我的三體》目前已有三季,第一季是同人起家,導演神遊八方是三體的粉絲,因為在B站上的大火,《我的三體》團隊得以加入遊族,正式成為《三體》開發宇宙的一部分,拿到資金拍攝了第二季《羅輯傳》和第三季《章北海傳》,後者在豆瓣的評分也達到了9.7。
《三體》廣播劇則號稱喜馬拉雅迄今為止投入最大的一個廣播劇項目:作者劉慈欣親自參與指導、中國頂級配音團隊「729聲工場」演播錄製,劃定了6季共80集,每集30分鐘的大劇架構。
另外,2019年4月26日,《三體》漫畫官博透露新《三體》電影即將開拍。光線傳媒發布了2019年年報,在對2020年的展望中,光線提到目前處於籌備/製作階段的電影有40部,其中就有新的《三體》電影。緊接著2019年6月,B站也宣布正式啟動《三體》3D動畫項目。今年8月2日,騰訊視頻又在年度發布會上公布了《三體》中文電視劇開拍,由楊磊執導,張魯一、于和偉、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等主演,承制方是白一驄的靈河文化,預計在2022年上映。
但這些官宣都沒有Netflix接手來得刺激。這是Netflix首次把中國內地的IP改編成劇集,它也拿出了看上去足以成就好作品,甚至堪稱豪華的團隊,至少相比之前大多數劉慈欣作品改編計劃要靠譜得多——
《權力的遊戲》編劇David Benioff及D.B.Weiss(簡稱2DB)負責劇本改編;吳宇森、布拉德·皮特、萊恩詹森、裴淳華擔任聯合執行製片人;《三體》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三體Ⅰ》和《三體Ⅲ—死神永生》)將共同擔任該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此外還有亞歷山大·伍(Alexander Woo)(代表作有《極地惡靈》《真愛如血》),萊恩·詹森(Rian Johnson),拉姆·伯格曼(Ram Bergman)(代表作有《星球大戰VIII:最後的絕地武士》《利刃出鞘》《環形使者》)等業界大佬的名字。
不過雖然Netflix確實擁有著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編劇、工業水平和不吝投入的資本,但要把《三體》這個與眾不同的原料,塞進成熟的影視工業機器裡,變成一個熱賣的全球產品,仍然是一道難題。
劉慈欣曾在舞臺劇《三體》的發布會上說過,「好萊塢的科幻片,故事、背景可以複雜可以曲折,但主題不能複雜,必須黑白分明。《三體》違反了這條最根本的原則,好萊塢電影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主流價值觀,這點《三體》也違反了。」
劉慈欣
此次Netflix宣布的是《三體》英文劇,在劇集定位上就要權衡——究竟是照顧國外觀眾的觀影習慣,延續以往好萊塢科幻片的敘事方案,還是尊重原著,還原特別具有中國特色的劇情。
一直以來,Netflix都在探索「美劇思維+本土表達」的模式,著眼於全球市場,希望做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產品,此前Netfilx與韓國的合拍片《王國》,與日本合作的《火花》和與中國臺灣合作的華語片《誰是被害者》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科幻類型的《三體》和它們還是有些不同。
也許中國的觀眾和讀者需要降低一些期待值,才不至於太過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