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索尼RX100V&松下G85 DPReview評測結論

2021-02-25 NauticamClub

歡迎免費訂閱,請加微信號:nauticam關注我們,也可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出處連結:相機入魔 http://xjrumo.com/2016/11/04/sony-cybershot-dsc-rx100-v-review-panasonic-lumix-dmc-g85-g80/

索尼RX100V

優點

·2000萬像素一寸底和等效24-70mm F1.8-2.8鏡頭的黃金組合

·315個片上式相位對焦點

·同級領先的、畫質極佳的4K內錄,慢動作視頻拍攝

·24fps連拍下還可以追焦加測光,一顆賽艇

·RAW、JPEG和視頻素材都有極佳的動態範圍,多虧了DRO(Dynamic Range Optimization)和S-Log2

·做工出色的機身,不錯的工業設計

·USB充電,並且可以邊充邊用

·HFR(High frame rate)十分有用,畫質也不錯

·內置Wi-Fi

·彈出式電子取景器和內置閃光燈

·幾乎可以裝進任何口袋

缺點

·蛋疼的電池續航

·雖然功能眾多,但是小巧的機身和不多的按鍵限制了發揮

·沒有觸控螢幕

·AF模式有待完善和改進

·Lock-on AF相當不可靠

·視頻拍攝時的中心Lock-on AF有些過時了

·菜單系統有待升級

·直出JPEG的某些顏色觀感不那麼好(Green yellows & cool greens)

·人臉識別可能會嚴重影響測光

·握在手裡面並不是那麼舒服

·並不能分別對照片/視頻拍攝模式定義按鍵功能(意味著某些按鍵和Fn菜單的功能會在切換模式的時候發生變化)

·無機內Raw處理

·鏡頭最長只到70mm(等效),用來「走天下」的話略短

·沒有附贈電池座充,這給充電帶來一定的不便(RX100V用戶肯定不止一塊電池)

總體結論

  有時候,參數並不代表一切,實際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從規格表來看,RX100V幾乎可以說是同級「無敵」的存在,這一點我們不可否認。問題從上面缺點的第二項開始,小巧的機身和有限的物理按鍵拖累了整體使用體驗。

  事實上,我們的編輯們大都把RX100V當作傻瓜機來用,因為極為緊湊的設計實在是難以讓人提起興致去使用它內置的眾多功能。(DPRevewi的編輯們大都是白種人,手大,可想而知……)。這對於用戶來說,有好有壞。

等效31mm,ISO 12800, 1/20 sec, F2.5. Photo by Carey Rose

  如果把RX100V當作傻瓜機來用(能滿足大部分人),那應該能得到不錯的照片。但是那些單反/無反(DLSR/ILC)用戶(作為他們的第二臺機身),希望能調整一些參數,而這就戳到RX100V(人機工程)的痛點了。

  RX100V的最接近的對手應該是佳能G7X II和松下LX10。這些競品都有觸控螢幕,這讓對焦點/區域的選擇更為容易,雖然從技術的層面上來說,索尼比另外兩臺機器先進得多。佳能和松下握在手裡面更舒服,續航更好,更合理的機身設計讓它們更容易操作。你確實在佳能和松下身上看不到24fps高速連拍,出色的連續追焦和測光,果凍效應極小的超採樣4K,但他們比索尼便宜不少。

機身、人機工程和操控

  RX100V的機身和三代、四代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極其小巧,能夠放進口袋,極簡卻吸引人的外觀設計,給人十分紮實、精密的感覺。彈出式取景器讓強光下的拍攝不再是難題,內置的閃光燈也能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補光。

注意,雖然你能帶著RX100V去幾乎任何地方,但是它沒有耐天候特性。Photo by Samuel Spencer

  我們希望鏡頭周圍的那個環可以在「有刻度」和「無刻度」之間選擇,就像G7X Mark II和RX10III那樣。消費者可能會質疑:花這麼多錢就買回來這麼一小隻?佳能的體積稍微大一點,有獨立的曝光補償轉盤、觸控螢幕,鏡頭長焦端更長,而且還可以根據拍攝模式定義撥輪和觸控螢幕的功能(雖然也失去了一些很不錯的功能,比如彈出式EVF)。

  RX100V是眾多1寸底的相機裡面第一個具備片上是相位對焦的,我們希望能有一個觸控螢幕,讓這315個相位對焦的發揮更大的作用。

性能、畫質

  多虧了新加入的前端LSI,這臺相機現在可以做到在24fps連拍下做到追焦和測光,可以一口氣拍攝150張JPEG或約60張RAW。現在在售的DSLR沒有任何一臺能夠做到這種地步。不同於以往,現在拍了之後立刻就可以回放(已經寫入的),並且放大檢查對焦,以往連拍之後回放時的報錯不復存在。但是,連拍之後不能進入菜單,也不能從照片拍攝切換到視頻拍攝,得等到緩存清完,但這時間不短,即便是用速度最快的卡。

RX100V的畫質依舊很好,不錯的低感動態範圍,合理的JPEG降噪。經過ACR後期簡單裁剪,等效70mm,ISO 125, 1/800 sec, F4.5. Photo by Carey Rose

  然而,更好的性能讓電池續航降低了大約20%,基本在這一類相機裡面處於墊底水平。但是,任何一個競品都沒有RX100V這樣強悍的連拍能力。除開提升的處理速度,RX100V的整體反應速度沒有什麼變化(並不快,有延遲感)。這並不是RX100 V獨有的問題,但考慮到這麼快的連拍速度,這些延遲有些讓人無語。

  RX100V整體畫質和前代產品大致相當,最高感光度下控噪性能有些許的提升,但是默認設定下如同手機的降噪給人感覺有些退步。但很容易解決,把機內降噪調到「低」就行。Raw文件的後期空間依舊相當大(考慮到手指甲蓋那麼大的傳感器尺寸,這是非常棒的表現),這都是拜傳感器極高的信噪比所賜。DRO設置為高的時候,照片看起來似乎不那麼紮實,這一點需要注意。直出JPEG在「Vivid」下觀感最好,但是我們還是更喜歡用Raw處理再輸出JPEG。

自動對焦

  RX100V的自動對焦有著脫胎換骨的表現,315個相位對焦點帶來了極佳的追焦性能(24fps下)。其對焦性能讓我們震驚,視頻拍攝時的對焦表現也讓人欣喜(基本不拉風箱)。

RX100V在暗光下的對焦依舊乾淨利落,但是最長只能到70mm的鏡頭並不是那麼時候拍攝運動場景。套了ACR的預設濾鏡,等效24mm,ISO 1000, 1/60 sec, F1.8. Photo by Carey Rose

  索尼的對焦模式菜單和相關的功能、操作已經吐槽了很多次了,依舊是那樣。(另外,Lock-on AF依舊是不靠譜)眼控AF很好用,但是需要佔用一個自定義功能鍵(本來就不多)。我們認為索尼RX100V的片上式相位對焦點表現非常好,但是操作和設定有些拖後腿。不過,如果你把RX100V當作傻瓜機用,那這些都不是問題。

視頻

  視頻拍攝也是RX100V的長項。更強的處理能力讓RX100V得以錄製超採樣4K素材,這帶來了非常棒的細節保留,也大大降低了果凍效應。315個相位對焦點在視頻拍攝中也能發揮作用,基本不會拉風箱,你也可以控制主體變化時二次合焦的速度。

  同時,RX100V也有1080p/120fps,視頻素材看起來非常棒,最高能夠達到960fps(犧牲畫質)。多虧了更大的緩存,RX100V的高速視頻拍攝時間延長了一倍。

  很不幸,控制對焦,無論是手動還是自動,依舊很糾結(要是有觸控螢幕就好了)。對於特定對象的跟蹤,只能用用中心Lock-on AF(不好用)。另外,RX100V沒有麥克風接口(並不算什麼大問題)。

結語

  RX100V在本就已經非常「兇殘」的四代產品上更進一步,連拍更快、大大改進的對焦、以往不可能在這等體積的機身上看到的高畫質4K。雖然從我們口中說出來沒什麼用,但是我們覺得索尼是時候改進機身設計了。

  RX100已經第五代了,很多東西還是沒有改變過:機身、屏幕(依舊不具備觸摸功能)、系統UI、電池。市場上出現了佳能和松下的競品,並且在參數之外的地方悄悄超過了索尼。

我們希望索尼多花一些精力在用戶體驗上(而不是一門心思去折騰「黑科技」)。套了ACR內置濾鏡,等效63mm,ISO 125, 1/500 sec, F4. Photo by Carey Rose

  從紙面參數來看,RX100V毫無疑問是金獎。但是,紙面參數從來不是一臺照相機的全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攝影是一個有成就感的愛好,對於這臺相機的大多數的潛在用戶來說,追求的是(攝影時的)專注、投入。所以,這臺相機應該能讓你想要去用它拍照(良好的使用體驗),而RX100V偏離了重點(坐擁眾多的功能,但是並不是那麼容易去調用,用戶體驗有待改進)。這也讓RX100V錯失金獎。

總評:索尼RX100V在性能本就非常優秀的前輩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入24fps連拍、超採樣4K和315個相位對焦點。但是並沒有在設計、人機工程和交互體驗上做出改進。他是市面上最為昂貴的(變焦)卡片相機,而更便宜的別家產品在使用體驗上更好,但是在參數和性能這一項上,RX100V在同級別是最強的的。

適合:追求最新技術並且帶著相機到處走的極客,想要一臺全能卡片的攝影師,希望在路途中用高畫質視頻素材記錄點點滴滴的旅行者。

不適合:運動攝影師(需要長焦,然而RX100V並沒有),經常需要手動控制的用戶。

松下G85/80

優點

·出色的畫質,尤其是RAW

·4K視頻素材質量高

·耐天候,堅固的機身

·五軸雙重防抖非常有用,無論是視頻還是照片

·散焦測距在追焦的時候表現非常好(使用松下原廠鏡頭的時候)

·多角度LCD,帶觸摸功能

·新設計的快門讓機震大大減小(相比G7)

·高度可定製化的用戶界面,包括物理按鍵和觸控螢幕

·(Touchpad AF)觸控螢幕可用作對焦點選擇(EVF開)

缺點

·默認狀態下降噪比較暴力(過頭了),讓畫面偏軟、缺乏細節

·高ISO下直出JPEG飽和度較低

·自動ISO被簡化

·沒有耳機接口

·不可以指定屏幕特定區域用作對焦點選擇(Touchpad AF)

·接入Mic和HDMI線的時候會妨礙觸控螢幕的翻轉

·防抖系統不夠智能,不能識別有意的運動

總體結論

  G85是松下的中端全能型產品,相比之前推出的G7,各方面要完善的多(後者是一臺非常棒的相機,但是因為快門的震動限制了其發揮)。

  G85的電磁快門消除了之前飽受詬病的機震問題,機身的材質中也加入了更多的鎂合金(用鎂合金換掉了之前的塑料)。新加入的電子前簾快門消除了第一次快門聲,但之後的那一下聲音更大。除此以外,G85還加入了耐天候和機內五軸防抖(可以補償約3.5級快門速度)。所有的這些升級讓松下這條本就非常熱門的產品線更具吸引力。

  G85的多角度觸控螢幕非常好用。用作選擇對焦點(EVF開)也很方便,但是某些時候可能會發生鼻子誤觸的情況。我們希望在未來松下可以讓用戶限定屏幕哪些區域可實現對焦點選擇功能(避免鼻子誤觸的問題)。ISO 250, 1/800 sec F4.1

  當今的市場上有著眾多的無反相機(這裡特指M43/APS-C的),索尼A6300和E-M5II應該是最直接的對手(從價格和規格來看)。G85同時還要面對佳能D760、尼康D5500這樣的DSLR競品。在這些虎視眈眈的競品中,G85能否脫穎而出並且讓潛在用戶最終為其買單呢?

機身、操作

搭配12-60mm f/3.5-5.6 Power O.I.S.鏡頭一起出售的套機

  G85在機身設計上做的很出色,撥輪、按鍵位置布局合理、且高度可定製化,在這之上還有交互體驗出色的觸控螢幕。

  G85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G85不允許用戶在自動ISO限定最小快門速度、ISO範圍、將快門速度和鏡頭焦距掛鈎,這種功能在當今的市場上幾乎是每臺相機都有。還有,在接入mic或HDMI線的時候,觸控螢幕的翻轉會受到阻礙。另外,測這臺相機的編輯認為機身上較小的按鍵對於手大的的人來說不是問題。

  拋開這些,這臺相機很輕,但是將它握在手裡面的時候又給人感覺很堅固,並且他還是耐天候的。

性能

  G85啟動很快,整體反應非常快。松下自己的散焦測距依舊很好用。和其他的松下無反一樣,G85也是49個反差對焦點,在6fps下追焦毫無壓力。G85在空間範圍內的目標追蹤也很不錯,多虧了使用傳感器實現的目標識別。一般用戶會發現人臉識別的市場使用中很好用(雖然「追蹤」模式允許用戶準確選擇目標,而人臉識別不行)。

  如果鎖定對焦,G85能用機械快門實現9fps連拍,而電子快門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40fps。上述這兩種連拍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的意義不大,但是6fps的追焦非常可靠。當然,如果你經常拍攝運動題材,市場上有在這方面表現更好的產品。

畫質

直出JPEG(ISO 3200, 1/80 sec, f/2.8) 降噪非常暴力,細節丟失嚴重(右鍵新窗口打開看大圖)

ACR處理RAW然後輸出,通過ACR處理可以看到更多的細節(右鍵新窗口打開看大圖)

  松下試圖讓那塊1600萬M43傳感器煥發新的生機(通過移除光學低通濾鏡、換上新的JPEG引擎),相比前代畫質確實有輕微提升。

  相比G7,G85的Raw和JPEG都能保留稍多的細節(但是需要注意摩爾為和偽色的問題)。JPEG色彩有一定的改進,但是總的來說,高ISO的直出JPEG看起來還是像「水洗過」一樣,顏色偏淡,而且降噪力度過大,細節丟失嚴重。如果想要發揮G85的全部勢力,還是拍RAW吧。

  G85有了電子前簾快門,但是某種意義上顯得有些尷尬,因為新設計的快門機構完全解決了機震的問題。使用電子快門的時候輸出的是12bit Raw,和使用機械快門的時候一樣,而全電子快門只能輸出10bit Raw。多虧了改進的快門機構,G85在高ISO的動態範圍和噪點水平全面優於上一代(機震改進,可以用更低ISO,加上畫質有些許提升,然後就有了這樣的結果)。

JPEG在低感的時候看起來就好多了,這裡用了』『Vibrant「。ISO 200, 1/400 sec at F7.1

視頻

  用G85拍攝高質量視頻素材是一眾享受,機內5軸防抖讓手持拍攝變得非常容易,再加上鏡頭的防抖,智能說是好上加好(雖然不能智能識別人為的橫移讓某些時候的素材看起來怪怪的)。可以通過觸控螢幕選定某個對象,因而即便是在AF-C下,也能在大部分時候保證準確合焦。

  4K/24,30p的碼率有100Mbps。4K的畫質還不錯,1080p的畫質驚人的好(打敗了E-M5II)。而「live cropping」模式(拍攝4K,裁剪到1080p,模擬鏡頭變焦)。如果想拍慢動作的話,最高能拍1080p/60fps的素材,但是沒有120fps的選項。

  常見的視頻輔助功能都很齊全,峰值、斑馬紋等早就是松下相機的標配了。但是,自動ISO並不能在手動模式下啟用,這給用戶帶來一些困擾。G85有Mic接口,但是沒有耳機接口。

結語

每個人都喜歡花,G85就像花兒一樣討人喜歡。ISO 1000 1/80 sec F4.2

  G85從各個方面來看都是相當不錯的,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我們極力推薦的M43無反,因為它是GH5推出之前,最為全面的松下無反。在測GX85(和G85非常相似的相機)的時候,我們說過類似的話,但是G85在每個方面都更進一步。

  從同級別的產品來說,G85也是最全面的,G85是同價位為數不多具備4k內錄的相機,對,A6300確實也能拍4k,對焦系統還更好,但是沒有機內防抖(別提A6500,貴不少呢,不是同價位了),人機工程更差,鏡頭群也沒松下完善。而隔壁奧林巴斯的E-M5II有G85的大部分功能,但沒有4K內錄。

  G85唯一的槽點就是直出JPEG的質量,雖然並不能說直出JPEG就是一臺相機的全部(小編表示認同)。但是對比同價位的競品,比如富士X-T10,這臺機器的直出JPEG非常出色。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認為松下G85詮釋了松下的高性能無反(就是缺少一塊2000萬像素的底)。這是一臺令人愉悅的相機,我毫不猶豫就會選擇它。因為這些理由,它贏得了本網站的金獎。

總評:G85對於發燒友來說非常有吸引力:輕巧、耐天候、雙撥輪、多角度LCD、高度可定製化。靜態照片畫質很好,4K、HD視頻素材也是如此。自動對焦很可靠,還有五軸防抖「助攻」,這讓手持拍攝非常容易。簡而言之,這臺相機有你所需要的一切。

適合:街拍、旅拍和其他各種題材,非職業的運動拍攝,4K視頻拍攝,社交分享。

不適合:嚴肅的視頻工作:沒有Log和監聽耳機接口。

Via DPReveiw

松下GX85防水殼已上市,索尼黑卡5防水殼本月底即將發布!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nauticam.cn

或登錄天貓旗艦店:www.nauticam.tmall.com

掃描二維碼可關注我們最新動態

相關焦點

  • DPReview評測:索尼RX100V&松下G85
    DPReview最近幾天發了兩片評測,於是兩篇放在一起吧,就這樣。
  • 松下LX100 II DPReview測評結論
    松下的高性能大底卡片機,這次更新了,一起來看看如何。
  • 銀獎|索尼α6600 DPReview測評結論
    人機工學在這種小體積相機上總是比較難,大多數的案件又小又沒反饋,希望索尼能夠早日為旗下APS-C無反加上前撥輪。操作界面的遲滯依舊明顯,總感覺需要放慢步伐等待手中的相機。最後,儘管α6600的視頻質量很不錯,但部分競品已經在質量和功能上超過了它。性能不是決定一臺相機好壞的關鍵性因素,索尼α6600的性能固然強大,但是它在人機工學上較為明顯的缺陷讓它只能獲得銀獎。
  • 松下DMC-GX85 DPReview測評結論
    松下新機Lumix DMC-GX85 DPReview測評結論。
  • 『攝影資訊』 松下LX100 II DPReview測評結論
    ↑ ↑ ↑ 點擊上方藍色題目進行關注 ↑ ↑ ↑松下的高性能大底卡片機,這次更新了,一起來看看如何
  • 超級黑卡 | 索尼RX100VI DPReveiw測評結論
    體積可謂是喪心病狂的小·USB充電非常實用編輯老溼們不喜歡的:·複雜的用戶界面·某種程度上有些讓人費解的對焦系統·對焦系統受制於鏡頭光圈,暗光表現不佳·優化欠佳的觸控螢幕·沒有內置N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視頻的錄製·包裝盒內沒有包括外置充電器總體結論
  • 索尼RX10 III DPReveiw測評結論
    同時還有高幀數視頻拍攝·非常優秀的影像防抖,尤其是在1080p下·耳機和話筒接口齊備·更好的電池續航·EVF出色·耐天候缺點:·內置ND缺席·鏡頭裡面有大量鏡片需要移動,所以在啟動和變焦的時候速度相當有限·自動對焦容易拉風箱·要是加入一個觸控螢幕就好了,尤其是對於自動對焦點的選擇
  • 松下GH5測評結論DPReview
    ·機身體積算在M43家族裡面算是數一數二的·JPEG銳化算法比GH4更好,但是還有改進空間·高速連拍的時候EVF的清晰度會有肉眼可見的下降·自動追焦不能簡單的解除·視頻自動對焦表現不好,拉風箱·拍攝高幀率(180fps)視頻的時畫質會下降·電池續航比GH4要差整體結論
  • 奧林巴斯E-M5 III DPReview測評結論
    對比競品松下Lumix DC-G95/90/91:毫無爭議的競品,相同的傳感器、卡口、像素尺寸,售價也十分接近。畫質上,兩者半斤八倆,但是在握感上,部分用戶應該更喜歡松下的方案。我們實測發現G95的DFD比奧林巴斯的片上式相位對焦點更為可靠,不過連拍速度和取景器使用體驗是奧林巴斯佔優(奧林巴斯不會持續拉風箱)。
  • 索尼FE35mm F1.8 DPReview測評結論
    索尼FE35mm F1.8並不完美,但它應該是索尼無反鏡頭群裡最全能的之一,值得所有索尼全畫幅用戶認真考慮。在光學質量上,它在每一方面幾乎都要比昂貴的Distagon 35mm F1.4好不少,而且便攜性強很多。索尼無反的兩支蔡司35mm之間存在巨大的光圈差距,索尼花了很多時間推出一支折中的鏡頭。
  • 佳能EOS 80D DPReview測評結論
    結論-優點·總的來說,非常易用·全像素雙核AF在實時取景的時候可以對焦快速精準的連續追焦·視頻拍攝時的自動對焦性能很出色·相比前代動態範圍有提升·45個對焦點全是十字對焦點·中心雙十字對焦點最低工作亮度-3EV·有3.5mm耳機孔和麥克風口·設計合理、具備耐天候、人機工程學優秀的機身
  • 高端卡片機之選:松下LX100 II評測
    【松下LX100 II評測結果出爐】近日,Dpreview公布了松下LX100 II的評測結果和總結,究竟如何呢?
  • 賓得K-70 DPReview評測結論
    ·用戶界面定製化程度高,易用的Wi-Fi·不錯的機內Raw處理缺點·套頭對焦速度慢·對焦點數目和覆蓋面積有限·有限的追焦能力,若是將主體放在畫面中心區域會有所改觀·令人失望的視頻對焦能力(AF-C)·只有部分鏡頭能夠發揮出對焦系統的全部實力·同級別最重、電池續航最差總體結論
  • 索尼RX100M5高速1000幀評測(第一集)
    由於騰訊視頻和優酷視頻清晰度壓縮比較厲害有需要這一集評測視頻原始輸出成片的小夥伴可以關注【視頻製作工場】後臺回復「RX100高速」關鍵詞,獲得下載連結翻轉液晶屏在低角度取景時非常便利索尼RX100 Mark V機身參數:傳感器:1英寸2010萬像素 Exmor RS CMOS圖像處理器:BIONZ X鏡頭:蔡司Vario-Sonnar
  • 機評譯文43:松下(Panasonic)頂級便攜收音機的傳奇絕唱:RF-B65評測
    圖片:山進ATS-803A那時,即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在某處讀到了一篇評測文章,該文明確指出:顯而易見,RF-B65接收性能更佳。正如你對松下高端便攜機所期待的,RF-B65的做工質量相當過硬,同時,外形還很緊湊——尺寸大約與一本平裝書大小相仿,重約1.4磅,很顯然,它要比索尼ICF-SW77或極具代表性的ICF-2001D/2010要更加便於攜帶。
  • F1.4大光圈力戰黑卡:松下LX10相機評測!
    當然,對於LX10來說,真正的競爭對手是索尼RX100系列,所以今天這篇評測我們也選擇了RX100V作為客串對象,來看一下LX10到底表現如何。松下LX10參數列表通過試用和測試,筆者認為LX10是非常優秀的一款一英寸相機,下面我們就進入今天的評測,來看一下松下LX10相機的實際表現究竟如何
  • 這就是最好的口袋機 索尼黑卡RX100M6首發評測
    所以當你們看到老小區「風景」,以及「森貝兒評測臺」的時候,你不要笑。這是一個老評測編輯的執念。
  • 總評 | 索尼RX100系列怎麼選?
    在最新的第六代,索尼又給黑卡整了一個等效24-200mm上去,一下子把RX100變成了一個天涯機。取景器二代可以選裝外置取景器,從三代開始,索尼開始給RX100系列配備彈出式取景器,解析度和刷新率分辨在四代和五代升級了一次。六代的彈出式機械結構改進了一下,現在可以一鍵完成彈出到待命的動作(之前需要手動拔出來)。
  • 佳能尼康索尼松下,2020雙十一全畫幅無反微單購買推薦!
    松下,其實松下奧巴我覺得這兩個牌子一直自己就有點迷,奧巴別提了已經徹底走火入魔自我催眠沒救了。而松下的迷則不太一樣,是說松下一直抱著徠卡大腿還是應該說徠卡一直用松下騙錢這兩個說法你們覺得呢哪個更合適呢?雖然松下一直做的是照相機我一路從GH4 GH5 GH5S用下來到現在的S5,之前S1是找文博借的哈。
  • DxOMark公布松下LUMIX S 24-105mm F4鏡頭評測結果
    近日,DxOMark公布松下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鏡頭評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