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科大訊飛發布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0.79億元,同比增長27.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19億元,同比增長51.12%;扣非歸屬淨利潤4.89億元,同比增長83.52%。
乍看之下,科大訊飛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2019年營收首度突破百億元大關,歸屬淨利潤也創下歷史新高……不過,《稜鏡財經》細查之後,科大訊飛這份華麗的財務數據背後卻有多項隱憂。
應收帳款佔營收「半壁江山」
2019年,科大訊飛營收突破百億元,雖然絕對數額在增長,但是其增速卻出現下滑。科大訊飛2008年在A股上市,從圖表可以看出,科大訊飛2019年營收增速創下最近十年新低。
對於增幅放緩的原因,科大訊飛解釋稱在前幾年人工智慧應用探索的基礎上,主動進行了一些產品的調整,加大了產品戰略聚焦的力度,調整了一些非戰略性的業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當期的收入增速。
年報顯示,C端市場依然是科大訊飛的「救命稻草」,但C端市場的競爭激烈也是有目共睹。雖然公司近幾年在C端動作頻頻,其中硬體新品更是重點發力對象。不過,現實情況是科大訊飛智能化優勢尚未凸顯,無論是與老牌巨頭玩家還是小米、華為等新秀相比,科大訊飛在質量和價格方面競爭力能力都明顯不足。
在營收增速放緩的同時,公司應收帳款正悄然增長。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科大訊飛應收帳款為50.87億元,較2019年初的33.39億元增加了17.48億元,增加52.35%,接近同期營收增速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大訊飛去年的百億元營收中,有一半是應收帳款,且應收帳款佔總資產比例已經達到25.31%。
科大訊飛對此的解釋為主要系本期營業收入增長,應收帳款相應增加所致。事實上,應收帳款的風險與應收帳款的規模成同比例增長,而企業利用商業信用實現的銷售額越大,承受的應收帳款風險就越高。而應收帳款佔比極高的業務模式,也意味著懸在頭頂的壞帳風險。年報顯示,2019年,科大訊飛計提5.72億元壞帳準備,計提比例10.1%。
半數淨利潤來自政府補貼
除了應收帳款高企,佔據營收「半壁江山」外,科大訊飛2019年年報還有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半數」——政府補助。
年報顯示,2019年科大訊飛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達到4.12億元,這是什麼水平呢?
《稜鏡財經》小編經梳理,截至4月22日晚間,安徽一共有近8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19年業績數據,其中有51家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低於4億元,也就是說,只靠政府補助,科大訊飛就能過得比大多數上市公司舒坦。
往期財報顯示,科大訊飛來自於政府補助的項目主要包括人工智慧產業園補助項目、人工智慧產業支撐平臺及智慧司法智能化認知技術研究等。而在去年上半年,公司獲得政府補助約1.16億元,佔公司淨利潤比例超過六成。
從年報來看,科大訊飛獲得政府補助的金額還在進一步攀升,數據顯示,2016-2018年,科大訊飛獲得政府補助分別為1.27億元,7705萬元,2.76億元,佔淨利潤比重分別為26.23%,17.7%和50.9%,去年全年累計4.12億元,以此計算,政府補助已經連續兩年佔淨利潤的比重超過50%。
如果沒有政府補貼,科大訊飛淨利潤可以稱是「綿薄」。
一季度首虧與巨額減持「齊飛」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等影響,科大訊飛遇上市以來首虧。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公司營業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9.58億萎縮為14.08億,同比下降28.06%;扣非歸母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盈利3303萬變為今年一季度的虧損1.34億,同比下降達507.42%。
科大訊飛方面對此解釋,在受疫情影響情況上公司一季度項目的實施、交付、驗收等相關工作的進度出現延遲,因此影響了收入的實現進度。
年報顯示,科大訊飛董事長、總裁劉慶峰在報告期內減持3900萬股,截至2019年末,劉慶峰持有科大訊飛1.19億股,持股比例5.42%。對此,科大訊飛回應稱,劉慶峰轉讓給其名下的全資子公司言知科技3900萬股,該次股權轉讓完成後,其直接與間接持股的股份總數未發生變化。
而今年一季度,劉慶峰的減持就是實打實的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的持股降至4.45%,持股總數為9785.18萬股,一個季度減持約2130萬股,以科大訊飛一季度股價最低點31.67元/股計算,劉慶峰最少套現6.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