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作者:[美] 丹尼爾·凱斯
譯者:陳澄和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頁數: 288
預計閱讀時間:3天
推薦音樂:失われた愛情
本文字數:5990
預計閱讀時間:18分鐘
這個故事強烈震撼了我,他敏銳的感覺以及掌握這部非凡傑作的敘事技巧太令人驚嘆了。
-艾薩克•阿西莫夫
科幻的使命是拓廣和拉深人們的思想,而在這本書中你可以找到真正的科幻的感覺,領略科幻小說的力量。
-劉慈欣
你手中的這本書代表了科幻小說塑造者們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判斷,沒有誰比這些精彩故事的選擇者更清楚優秀的科幻小說應該有哪些標準。
-羅伯特•西爾弗伯格
(美國科幻作家協會前主席)
內容簡介:
聲稱能改造智能的科學實驗在老鼠阿爾吉儂身上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下一步急需進行人體實驗。個性和善、學習態度積極的心智障礙者查理·高登成為最佳人選。
手術成功後,查理的智商從68躍升為185,然而那些從未有過的情緒和記憶也逐漸浮現。
他發現原來真實社會是如此的醜惡不堪,人性並非真摯純良,敏感的思緒為他帶來智慧,亦帶來糾纏不清的痛苦。
這不完全的實驗,終究難逃失敗的命運,當高登在智力攀升至最高峰時,破解了到這項實驗註定失敗的命運,歷經種種心情轉折,卯盡全力尋覓探索,在他完成這項失敗實驗的研究後,智力也逐步的衰退,再度恢復原來的本質-令人心疼的痴愚!
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眼睛的困惑有兩種起因,不是因為離開光明,就是因為走進光明,不論是人體的眼睛或心靈的眼睛,都是如此。
記得這件事的人,當他們看到別人迷茫、虛弱的眼神時,他們不會輕易嘲笑,而會先詢問這個人的靈魂是因為剛從更明亮的生命走出來,因為不適應黑暗而無法看清周遭;還是因為他剛從黑暗走入光明,因為過多的光芒而目眩。
他會認為第一種人的情況與心境是快樂的,並對第二種人產生憐憫。或者,他可能想嘲笑從幽冥走進光明的靈魂,但這總比嘲笑從光明世界回到黑暗洞穴的人更有道理。
-柏拉圖《理想國》
這段話寫的既囉嗦又無聊,好像用這麼兩個比喻,就能夠把我身上發生的事情說清楚一樣,而事實上,沒有經歷過這一切的人,永遠無法想像出我的快樂,無論是我身處黑暗之中的時候,還是我散發出無上光明的時候,也無法理解我在這兩個時刻中間時那無與倫比的悲哀。
-查理高登
曾經有一段往事發生在我的身上,對於我來說那件事的結局還是挺圓滿的,但不知道為什麼知道那件事的人總是淚流滿面。簡單地說,我參加了一個實驗,交到了一個好朋友,失去了一些前同事,之後實驗失敗了,我的朋友離開了我,而我依然保持著我愛學習的好習慣,並去了自己喜歡的新家。最棒的是,我還有了一個曾經的愛人。
我在試驗進行的比較成功的階段,曾經學習過一段時間來自東方的宗教典籍,他們信仰一位被稱為「佛」的先知,那位先知一生的語錄被整理成冊,在我閱讀的時候,仿佛跨越了千年時間,與其對面而坐,他對我說:「四大皆空」,我不是太明白什麼意思,後來「阿爾吉儂」偷偷告訴我,這句話是在告誡我「知道的越多,我會越痛苦」。
怎麼可能呢?知識是我最渴望的東西,能夠得到的越多我會越快樂,雖然我現在已經知道了,我曾經在麵包店的那些同事,過去每天都在嘲弄我;雖然在我正義的舉報他們中的一位偷竊後,他們集體抗議把我趕了出去;雖然我失去了他們,但是我得到了我夢寐以求的知識,我會更快樂的,不是嗎?奇怪,為什麼有這鹹澀的水滴從我的眼底流出?
其實我並不恨我的那些前同事,阿爾吉儂曾告誡過我,它說「我得到的知識,雖然換來了殘缺的智慧,但是我遺落了掌握這些智慧的過程」,可能它是對的。那些被嘲諷的記憶在我眼前划過,我並不能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那麼做?更不知道我該如何面對他們,我應該有什麼反應,我該展示出什麼表情?這太糟糕了,以前我還是個傻子的時候,從來不用為這些事情煩惱。
我始終記得媽媽的話「你要對人和善,這樣才會有人願意與你做朋友」,我曾經渴望能有朋友,我渴望走入人群,與他們談笑風生,但是過往的那些記憶中,我在人群裡總是被嘲笑的那個,阿爾吉儂說「人群既是我的煉獄,又是我渴望的天堂。」他總是能說出這麼有哲理的話。
變聰明之後我開始變得孤單,但是好在我聰明的頭腦抑制了我的某種渴望,我不再渴望能有朋友,我不再渴望進入人群,甚至我不再渴望見到我的愛人艾麗斯。在變回白痴之前,我要獨自活在這個世界上,徹底的享受我最後的自由。或許這自由是痛苦的,但是我擁抱這痛苦,或許這自由是悲傷的,但我喜愛這悲傷,因為這自由的孤獨讓我脫離了曾經的庸俗。
實驗進行中,我的智力就像是一條海浪,從低谷高高揚起,到達頂點後又快速的跌落塵埃。智力提升後,我失去了我的那些朋友,但好在,智力退化後,我的朋友們又回來了,帶著他們那刻在臉上的同情和憐憫,我很高興他們又能在我身上獲得那可憐的身份感和優越感。我過去無償的為他們提供我的缺陷,已讓他們在我面前顯得更加聰明、更加高貴、更加有所作為。
阿爾吉儂對我說他們不是在和我做朋友,他們是在和自己的虛偽和殘忍做朋友,他們只是把我當成一件工具,還是那種忍著討厭勉強使用的工具,就像是一個散發著臭味的馬桶。當我的智力提高的時候,我這個馬桶堵住了,不好用了,於是他們毫不猶豫的拋棄了我,而當我智力下降的時候,他們發現這個馬桶又能用了,於是忍著厭惡再次勉強使用,僅此而已。
我一直很懷疑阿爾吉儂的這個想法是否太過黑暗,直到後來我看了一本愛彌兒.左拉寫的短篇小說《陪襯人》,如果真的把一切都貼上標籤作為商品買賣,那麼我智力的殘缺,無疑和書中那些醜陋的姑娘一樣,是一筆優良的資產。利用醜女的陪襯,那些貴婦小姐顯得光彩照人,而我的那些前同事們甚至不用花錢就能免費使用我的殘缺,同樣襯託出自己優秀。
《生活大爆炸》是一部有意思的喜劇,我很喜歡裡邊的謝耳朵,大家都喜歡謝耳朵,這個聰明的傢伙有個很愛他的媽媽,這讓我無比的羨慕,他媽媽同樣給過他一句忠告:「不要總顯示自己的聰明,因為人們不喜歡比自己聰明的人」。真的是這樣的嗎?好像是的。
拿我做試驗的那些科學家,剛開始對我很友善,可是隨著試驗的進行,我越來越聰明,他們也變得越來越冷漠,似乎他們不能接受他們的實驗對象比他們更理解這個實驗,比他們更理解什麼才是科學。還有我那友善美麗的艾麗絲小姐,似乎在我變聰明之後和我說的話也越來越少了,我看著她試著努力跟上我的節奏,但最終只能痛哭流涕的樣子,感到深深的不安。
變聰明之後的我是在他人眼中變成了一個怪物,還是他人在我眼中變成了一群怪物。曾經麵包店裡的朋友變成了虛偽傢伙,一直對我很好的金,也在我眼中變成了一個偷竊的賊。我開始說髒話、發脾氣,就連我的記憶中美好的童年也變得支離破碎。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還記得實驗發生之前的日子,我的生活真的很快樂,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我的老闆承諾他永遠也不會解僱我。我有一群很和善的同事,他們都願意保護我,下了班還會帶我出去玩,甚至在我試驗前他們還給我送來了一份巧克力蛋糕。我能回憶起的過往比較少,但我曾相信我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
後來實驗開始了,一位實驗室的學生曾經對我說,我現在還沒有以前開心,他問我,我願意回到過去嗎?他可以申請、舉報、抗議,利用各種手段停止這個實驗。可我反過來問了他一個問題:「我的房東養了一隻狗,大家都很喜歡那隻狗,很多鄰居會給那隻狗帶寵物零食,那隻狗過得很開心,你願意去做那隻狗嗎?」後來我再也沒在實驗室見過那個學生,他可能生氣的辭職了。
我也曾把這個問題拋給阿爾吉儂,我問他是做一個快樂的一無所知的狗更好,還是做一個痛苦的具有科學思維的人更好。而阿爾吉儂不屑的告訴我,根本不存在這種選擇,當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當一個快樂狗的選項就已經不存在了,但好在我比較幸運,我還可以當一個痛苦的聰明人,因為大部分人只能做一個痛苦的傻子。
我是一個痛苦的聰明人嗎?我的痛苦又來自哪裡呢?我喜歡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那首詩:「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然而陽光已使我的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因為這場試驗,我失去了那懵懂的快樂,喪失了安心做一個傻子的選擇,世界逐漸在我面前剝去虛偽的面紗,讓我看個透徹。
為了追尋記憶中的自我,我去看望了十五年未曾見過的親人,但是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已無法再與我相認,甚至就連我腦海中關於他們的記憶,也因為太過清晰而展現出了殘忍的痕跡。變聰明的我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兒子,至少不再是他們記憶中的兒子。我失去了我的童年。
而更痛苦的是,當我試著接受我的智力,開始適應這個清晰而又糟糕的世界的時候,我的智力開始退化,那曾經理性的認知就像抓不住的流水從我的指縫中溜走,世界又開始再度的模糊起來,這份痛苦與恐懼的重量甚至超越了我在實驗開始前全部的人生。在淚眼朦朧中我仿佛看到了阿爾吉儂在安慰我:「不用擔心,你是幸運的,因為你不會記得,你曾經擁有過。」
艾米麗曾經問過我,阿爾吉儂對於我意味著什麼?我告訴她,阿爾吉儂是我真正的同伴,也是唯一的朋友。他就像是我絕症病房裡的同窗好友,雖然我們都知道死亡終將到來,但是我在看到他智力喪失,逐步走向死亡時,依然感到無法言說的悲傷和深入骨髓的絕望。
我仿佛看到了我無法改變的命運在逐漸逼近,同樣的事情即將發生在我的身上,所以我給他修了墓碑,並獻上了花束,企圖在時間的長河中刻下他的足跡,證明他曾是一直聰明的老鼠,而不是一個渺小如塵埃的試驗品。它的存在從某種形式上已經將老鼠在歷史上的地位無限的拔高了。而這是大部分人類不曾做到的,他們的生死對於整個族群的歷史來講無關重要。
我在臨走之前寫信拜託艾米麗給阿爾吉儂的墓碑前放上一束花,不是因為我覺得它應該被銘記,而是因為他是我的朋友,我希望在我死後我的墓碑前也有一束花,不是因為我想有朋友,而是因為我希望這個世界記住我,哪怕我已經忘記了我對這個世界作出的改變。
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1929年生於美國紐約,擁有布魯克林大學心理學學位。1950年代早期進入《漫威科幻故事雜誌》工作,隨後轉換跑道,成為時裝攝影師與中學教師。後獲得布魯克林大學英美文學學位。
1959年,凱斯在《奇幻與科幻雜誌》首度發表短篇處女作《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初試啼聲即榮獲「雨果獎」,到了1966年又以長篇化之《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獲得「星雲獎」,一舉囊括了科幻小說最重要的兩項大獎。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大獲成功之後,凱斯又 於1980年發表《第五位莎莉》,1981年發表《24個比利》以及之後的《比利戰爭》及回憶錄《阿爾吉儂、查理與我》等作品,其中《第5位莎莉》與《24個比利》、《比利戰爭》均以探討多重人格障礙為主題,使他的名字跟「精神分析小說」畫上等號,也使得凱斯成為讀者心目中最擅長以醫療背景描寫人類心理的作家,佔據了文學史上旁人無法取代的地位。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這部作品,曾三次改編為電影,1968年首部改編電影《查理》中男主角克裡夫•羅伯遜憑藉查理高登的角色,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日本NHK電視臺也在2003年改編成電視劇《獻花給倉鼠》,第二次改編的日劇由野島伸司編劇,於2015年4月播映。法國、波蘭與英國則先後改編成舞臺劇。
韓國導演李泫圭自編自導將這部小說搬上話劇舞臺,由於曉璘、 張博俊等中國演員演繹,於2019年12月11日在上海上映。《24個比利》版權已經被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買走,並改編成電影《擁擠的房間》,預計2022年上映,目前公布的主演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凱斯的作品在全球已翻譯成三十種以上語言,銷量超過600萬本。1988年,布魯克林大學頒發榮譽校友獎章給凱斯;2000年,美國科幻協會則頒發「終身榮譽作家獎」,以表揚他在科幻小說上的卓越成就。2014年6月15日,凱斯因肺炎併發症在佛羅裡達州南部的家中過世。
陳澄和,臺大歷史系畢業,義大利錫耶納大學文學院研究。大半生在平面媒體打滾,以國際財經新聞為主業。業餘譯有多種英文、義大利文譯著,如《我的世界帕瓦羅蒂自傳》、《卓別林的最後一支舞》、《普契尼的蝴蝶》、等等。
轉載自知乎作者:「老白」(豆瓣作者名:白菜刀),一個強迫症讀者的正確科研讀書方式(全文有縮減刪改)。
查理·高登是什麼星座?讀完之後,感動之餘,我最好奇的是這個問題。於是我進行了一番研究。
開篇,3月3日的進步報告中,查理提到,「我現在三十二歲下個月是我生日」。所以查理生日在4月份,他是白羊座或者金牛座。在3月21日的進步報告中,查理又提到了自己的生日,可見他雖然智障,但對自己的生日還是記得很清楚的。
可以推測,如果生日當天他寫了進步報告,一定會在其中提到生日。而4月份所有的進步報告中,都沒有提到生日,所以,寫報告那些天他不過生日。進而得出結論,他的生日在沒寫報告的那些天中。
4月份,查理沒寫報告的日期有:2日、5日、9日、11日、12日、19日、20日、23日、25日、29日、30日。在22日的報告中,查理寫:「明天晚上我要請紀尼安小姐看電影,慶祝我獲得加薪……」如果23日是生日的話,他應該會提到同時慶祝生日,所以排除23日。
24日的報告中,他寫:「關於請紀尼安小姐看電影慶祝加薪的事,我會等到明天再去問他們」。同理,25日應該也不是查理的生日。而且,如果他是在29或30日過生日的話,在寫報告時,在如此臨近的情況下,以查理當時已經達到的智商,一定會想到約紀尼安小姐在生日當天一起慶生,但他依然沒有提到這一點,說明他的生日已經過了,在23日之前。
但4月20日是星座分界點,不同年份歸屬的星座可能不同,有些年份這一天是白羊座,而另外一些年份就是金牛座了。那麼查理的出生年份是哪一年呢?根據書中情節,成為高級科研工作者的查理還在用打字機,也沒有誰使用傳呼機,所以故事發生在80年代以前。書中查理的工資,3月3日的報告中提到過「一星期給我十一元」,4月21日提到「每周加薪十元」,一個有些智障的低級麵包房工人,周薪二十多美元,這大概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作者丹尼爾·凱斯最早發表這個小說是在1959年,所以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同時書中11月1日的進步報告中,查理記道:「……今天是星期日……」通過查萬年曆,可以得知,50年代,11月1日那一天是星期日的,有兩個年份:1953年和1959年。
在這兩個年份的基礎上減去查理32歲的過往,查理生於1920年或1926年。可惜1920年4月20日是金牛座,1926年4月20日是白羊座。考慮到作者出生於1927年,小說發表於1959年,那有理由相信,作者選取了一個幾乎與自己同齡的主人公,並以寫作的實際年份為小說的背景年份。
綜上,查理出生於1926年,而1926年4月20日,屬於白羊座,所以,得出結論查理一定是個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