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1..
最近經常看小瑤發的那些朋友圈,沒有配圖,只有簡單的一句話,似乎帶著許多情緒,卻又讓不知道內情的我們看得毫無頭緒,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我們之間,不是我疲倦了就是你厭煩了。
你要知道,最後我們分開的話,曾經我對你的好都是真的,但一切又是徒勞的。
我很在乎你,又真的,很無所謂。
你感受過生活的殘酷和不公嗎?
點讚和評論的人寥寥無幾,在我的印象中,小瑤是個開朗且幸福的女孩,去年她結婚的時候笑靨如花,婚後的朋友圈都瀰漫著甜蜜的氣息,唯美的婚紗照,和老公去旅行的自拍照,各式各樣的美食,底下的贊和評論足足佔了大半個頁面。
只是近來我們很少聯繫,也不知道她遭遇了什麼,但我猜想她現在過得並不好。
後來我跟另一個知情的朋友聊起這件事情,才明白原來小瑤和她老公已經發展到瀕臨離婚的地步,他老公喜新厭舊,漸漸的對她冷淡,還和別的女人明來暗往。
而婚後辭了工作的小瑤失去了經濟獨立的能力,被婆家排斥,如今她決心重新出來找工作,卻又因為履歷而處處碰壁,這種種窘迫的現狀讓她快要喘不過氣來,於是才不得不在朋友圈上宣洩,即使少有人能夠明白。
從一個人的朋友圈,你就能看出她們過得好不好。
正如有句話說,朋友圈是我們每個人的一張臉,透過你的每次操作, 看到的不僅僅是你的品味, 還有你的生活。
特別是女人,她們心思細膩,時而堅強,時而脆弱,那些值得紀念的快樂,需要安慰的失落,她們總有想要分享生活的欲望,而朋友圈便是再好不過的渠道,不管是公開,分組可見,還是僅自己可見,都是把生活過得好與不好的一面展現給自己和他人。
2..
直到現在,朋友凱琳依舊堅持著用朋友圈記錄自己一直以來的成長曆程,朋友圈在她面前,更像是自律的工具,一面生活的鏡子。
她堅持晨跑,每天早上六點都會在朋友圈中分享當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她喜歡閱讀,每個月都分享她的書單和最後的完成情況。
她為了考高級BEC,學習商務英語,於是立下flag,每天堅持在朋友圈中打卡,簡要記錄自己當天學習的內容,直到有一天她通過了考試。
她發的朋友圈讓我感到滿滿的正能量,原來一個人可以過得這麼勵志。
後來每當有什麼計劃,或者追逐的目標,她都願意在朋友圈中分享出來,接受朋友們的鼓勵和監督。
什麼事情只要說出來了就無法實現的魔咒,在凱琳身上卻從未發生過,學習烘焙,報名參加國外的培訓,存錢去歐洲旅行,幾乎每次她說到總能做到,通過努力,計劃的事情總是能實現。
我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自信滿滿的說:
當在朋友圈裡分享我的生活,立下那些目標,就等於告訴我了我認識的人,你們看著,我要做這件事情,他們都能夠監督著我,也鼓勵著我,如果我沒能堅持下來,很沒面子的,當你這樣想,想不堅持下來都難的。
因為人們都能從我的朋友圈裡看我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實現自己對自己的承諾。
身邊的朋友特別欽佩她的堅持和努力,被她那奮鬥的生活所激勵,可以說,朋友圈見證著她的生活,也見證著她的成長。
那些優秀的女孩,看看她們的朋友圈,也許就會明白她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了。
3..
朋友圈可以說是個包羅萬象的地方,如同現實生活的縮影,你是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別人都看在眼裡。
只要你懷著真情實意所發的朋友圈,這些其實都對外展示著你的生活狀態,讓人知道你過得好不好。
有時候,一個女人過得怎麼樣,細心看她的朋友圈便能明白一二,它就像你的第二張臉,上面寫著喜怒哀樂,思想品行。
因此,每當我們剛加新朋友的微信,第一時間總是不自覺去翻看她的朋友圈,對她過往的生活瀏覽一番,從中對這個人有了最初的了解。
人們常說細節可以看清一個人,朋友圈同樣也如細節般能夠讓人清楚看到你的生活過得好不好。就像卞之琳所寫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你看見別人的生活,別人也看見你的生活。
來源: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內容來自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編輯:糖糖,愛文字、運動的80後女孩,每天在這裡用溫暖的文字等候著你,願你在這裡找到最真的你。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誰說女人就該嫁作人婦、帶好孩子、侍奉公婆?
生活不是用來妥協的,尤其對於女人而言,越早明白,越能少走彎路。
如果你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不知道該向誰請教,向誰學習,更不知道該怎樣處理,甚至想到了方法也不會用,那我推薦你加入《傳奇女性傳記讀書計劃》。
長按識別二維碼,馬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