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大的保守派媒體《讀賣新聞》13日刊文稱,「旭日旗」沒有政治含義,在當今的日本不再代表軍國主義,要求日本政府不能「屈服」,將這一信息廣泛傳播。被視作「侵略象徵」的「旭日旗」含義什麼時候說變就變了?
《讀賣新聞》發表這篇文章的起因是,日本川崎前鋒隊近日因球迷在亞冠小組賽對陣韓國水原三星隊的比賽中懸掛「旭日旗」,被亞足聯處罰空場一場,並罰款1.5萬美元。報導宣稱,亞足聯對「旭日旗」帶有政治含義、是一種歧視性標誌的判斷錯了,「旭日旗」顯然已紮根於日本當代社會。
《讀賣新聞》給出的理由是「旭日旗」是帶有紅日和旭日光芒圖案旗幟的統稱,這種旗幟曾被「已經不存在的日本皇軍使用」,現在相關設計用於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的旗幟中。此外,日本朝日新聞社的社旗也是旭日圖案,還有一些公司將「旭日旗」設計融入產品中。《讀賣新聞》還把安倍內閣大管家、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近日針對川崎前鋒隊事件的一番評論當成論據:「旭日旗」在日本使用廣泛,融入該圖案的漁旗對漁民來說代表好收成,一些節日和出生慶祝活動中也會用到「旭日旗」。
「戰犯旗」什麼時候成了常見裝飾圖案和節慶用品?追根溯源,「旭日旗」與日本國旗「日章旗」均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明治維新時期。「旭日旗」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曾有過好運之意。隨著1870年6月13日,明治政府頒布《明治3年太政官布告第355號》文件,「旭日旗」正式成為日本陸軍軍旗。1889年,「旭日旗」又成為日本海軍軍旗。
二戰期間,日軍舉著「旭日旗」在亞太戰場燒殺擄掠;當日軍「神風」突擊隊衝向美軍軍艦時,也掛著「旭日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旭日旗」曾被禁用。但上世紀50年代,日本自衛隊又開始沿用「旭日旗」。陸上自衛隊旗幟將16條紅道改成8條,並在旗幟四周加上黃邊。海上自衛隊旗幟則與二戰時基本無異。
至於朝日新聞社社旗為什麼會用類似「旭日旗」的圖案,日本有資料顯示,朝日新聞社1879年開始有了設計一款顯眼標誌供報社人員外出採訪時使用的想法,後來有了以初升太陽代表「朝日」的標誌。《產經新聞》稱,朝日新聞社的社標參考了「旭日旗」的設計。
「旭日旗」在當今日本社會有多常見?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實「旭日旗」及類似圖案在日本日常生活中幾乎看不到,普通人不會特別關注「旭日旗」。和許多國家不同,日本城市居民如果沒有強烈的政治傾向,不愛掛旗幟,連日本國旗「日章旗」都不怎麼掛。日本京都街頭不久前出現一幅「做日本人真好」的爭議性廣告,它的出現就是希望日本人能掛一掛國旗。
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對「旭日旗」似乎了解並不多。《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多名日本年輕民眾,他們都表示知道「旭日旗」,但對它的具體含義不太了解。橫濱一名20多歲的主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不太了解「旭日旗」,她的家中沒有類似圖案的物品,出門時也從未留意到公共場所有「旭日旗」或相關圖案。
實際上,日本民眾的反戰情緒還是比較高的,一些自衛隊員對於在街頭穿軍裝都非常小心,若在街頭舉著「旭日旗」就更刺眼了。
但是對於那些日本右翼團體來說,情況又不同。日本右翼在舉辦活動時,「旭日旗」常常成為他們「造勢」的工具。每年8月15日「終戰紀念日」,會有一小撮右翼分子舉著「旭日旗」去靖國神社。還有一些政客利用「旭日旗」譁眾取寵。
相比大多數時候在日本國內的「低調」,「旭日旗」卻頻頻出現在國際場合。比如,日本川崎前鋒隊與韓國水原三星隊的亞冠小組賽。再比如,2014年,日本男足世界盃球衣被發現暗含「旭日旗」圖案……
還有一些在海外受到歡迎的日本動漫作品中,有意無意藏著「旭日旗」,難道都是巧合?比如日本人氣漫畫《海賊王》出現類似「旭日旗」圖案。《環球時報》記者在日本普通的商店超市未看到過與「旭日旗」有關的商品。但這類商品在日本仍能比較容易地買到。記者在日本亞馬遜網站搜索「旭日旗」,顯示在售商品有101件,商品包括相關圖案鑰匙鏈、腕章、裝飾物等,甚至還有「日本帝國海軍旗」。
日本政府似乎很早以前就想洗白「旭日旗」。2013年,日本政府曾發表聲明稱,「旭日旗」和「日章旗」都是日本的象徵,具有同樣地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上臺後,日本通過了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核心的新安保法,安倍現在又積極布局,以實現其修憲「夙願」。本月初,在日本憲法實施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時,安倍亮出修憲宣言稱,將修改規定「放棄發動戰爭權利」的憲法第九條,終止「自衛隊可能違憲」的討論,2020年實施新憲法。在這一背景下,日本政府高官和日本保守派大報都想藉機洗白「旭日旗」,似乎並不出人意料。
但日本官方和保守派媒體拿出的證據似乎有點牽強。「旭日旗」圖案在日本社會存在其他用途,就能抹去二戰給它帶來的特殊含義嗎?說日本球迷專門帶著「旭日旗」去有韓國人參賽的賽場,不帶歧視和政治意圖,可信嗎?另外,「旭日旗」的含義,二戰中受到日軍侵害的鄰國民眾難道不應該有重要話語權嗎?
事實上,除了中韓等國,很多國家的民眾對「旭日旗」知之甚少。美國《華盛頓郵報》稱,日本繼續使用「旭日旗」在鄰國引起極大的歷史問題爭議。但在美國和歐洲,真正了解「旭日旗」的人非常少,一些西方人甚至錯把它當成代表日本的一種標誌。同時,一些西方媒體和學者對日本的種種動向十分警惕。學者亞歷山大·拉塞爾日前在英國《大學》雜誌刊文說,日本國內湧動的民族主義浪潮潛在的破壞力不容小視,它或許比民粹主義在歐洲泛濫更加危險。有日本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近年來日本軍國主義沉渣再次泛起,「旭日旗」很可能與《教育敕語》、刺槍術等一樣,成為日本右翼勢力的又一個「招魂鈴鐺」。
最後,來看看德國如何對待納粹萬字符——這個與「旭日旗」齊名的侵略標誌。據稱與納粹萬字符相似的符號在歐洲也曾寓意好運,但二戰改變了它的含義。戰後,德國一直嚴禁使用與納粹有關的標誌。根據德國刑法典第86條,在德國境內展示納粹標誌的人將面臨最高3年徒刑或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