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一直致力於開發和製作世界一流的內容,憑藉強大的製作團隊和領先的電視技術,提高紀錄片的質量,深受全世界的喜愛,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著極高的聲譽。
想了解BBC紀錄片製作的神秘配方嗎?
GZDOC 2019為你獨家解密!
論壇嘉賓:菲爾·哈德曼
BBC Studios商業運營和戰略高級副總裁,五年前從BBC倫敦來到了亞洲,負責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和業務戰略等方面工作,是整個大中華區以及整個亞太地區業務的主要負責人,領導著整個亞洲業務的戰略事務,目前負責BBC Studios大中華區的業務。
論壇嘉賓:沈玲
BBC Studios大中華區營銷團隊的營銷總監,主要負責BBC Studios的品牌和內容,從事一些以下項目並取得成就,包括《夏洛克》第四季、《地球脈動》第二季、《藍色星球》第二季、《王朝》《行星》《七個世界,一個星球》以及《神秘博士》系列等。
「還是熟悉的配方,BBC NHU製作,大衛愛登堡爵士擔綱解說,漢斯季默領銜原聲音樂,有很多奇妙的動物,看過之後覺得每一幀都是壁紙。但跟以前的《地球脈動2》《藍色星球2》有什麼區別呢?」
以上是觀眾對BBC今年巨製《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最為樸素的觀後感受,也正是本次論壇嘉賓想為現場受眾分享的經典影像案例。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與《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的不同,在於它的地質學背景。從地質的角度出發,通過講述地質活動對當地動物的影響,為影片中的故事提供基礎和框架。這個系列一共七集,每一集都在試圖解釋大陸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樣子。
從發行的角度來看,《七個世界,一個星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中國首次實現電視頻道和網際網路平臺同步播出的BBC自然歷史年度巨製。在合拍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和企鵝影視的聯合下,與BBC一臺實現24小時內的同步播出,且中國觀眾是整個亞洲地區看到這部紀錄影像的首批觀眾。
此外, 從《地球脈動2》到《七個世界,一個星球》,BBC推出的一款360度全景視頻,以全新的影像形式頗受大眾青睞。
《七個世界,一個星球》海報
《王朝》「在此前的《地球脈動》《藍色星球》《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中,我們通常以上帝的視角觀察世界。然後我們就在想,是否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講述自然世界的故事。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花時間與動物相處或真正地深入了解它們的故事。」
NHU的創意總監Mike Gunton先生六年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於是後來誕生了另一部紀錄片,也是去年的巨製《王朝》。
此片跟以上提到的作品不同之處在於,每一集只講述一種瀕危動物。《王朝》的拍攝希望捕捉到的關於家族和領袖、英雄和反派、勝利和災難的非凡故事。製作團隊在每一種動物身上花費了很長時間,但最後可能也會一無所獲,其實這是一種高風險的嘗試。
為了最快地提高成功率,製作團隊與動物研究專家緊密合作,最終用時四年完成這部紀錄影像。
《王朝》海報
《塞倫蓋蒂》2019年,是BBC 紀實節目高產的一年。今年夏天首推的一部《塞倫蓋蒂》,在央視紀錄頻道和優酷網播出後均獲得不錯的收視率。
在這個以動物家族的悲歡離合、愛情親情、爭鬥廝殺和與自然的生存抗爭為主基調的故事中,所有主角的生命歷程彼此交織在一起,奏出了廣袤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上最為盪氣迴腸的優美樂章。
雖然同為表現動物,但它和《王朝》《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故事的講述手法又都不太一致。通過多點敘事,將動物的家族命運在每一集裡充分體現,遺漏其中任意一集,後面的故事便連接不上了。
《塞倫蓋蒂》海報
《從太空看地球》動物題材紀錄影像自有其獨特的迷人魅力,浩瀚的宇宙星辰亦散發著神秘的魅惑色彩,從太空看我們的藍色星球,《從太空看地球》正從一個獨特的他者視角觀察、審視著我們人類的生存居所。
在眾多影像紀錄中,最為值得一提的東非肯亞的大象家族。當時的桑布魯正面臨嚴重的旱災,肯亞北部地區因為因為氣候變化而遭受重創,整個家族都面臨困境,於困頓中一頭小象寶寶誕生,為尋找食物,大象家族不得不離開保護區,這裡也很快成為偷獵者的目標。
攝製組藉助一顆每十五分鐘就能拍攝一張地球全景圖的衛星,追蹤到這裡六天後就會有一場降雨,象群得救了。這一刻,紀錄影像不再只是作為紀錄的工具,而被賦予了升華的意義。
《從太空看地球》裡一共可以看到四個中國故事,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少林寺表演。為拍攝少林寺表演的故事,攝製團隊來到了河南登封。
五臺攝像機和兩架直升機從各個角度對表演進行拍攝,而整個故事能否成功的關鍵點取決於數百英裡上空的衛星在瞬間拍攝的圖像。表演只持續12分鐘,衛星捕捉鏡頭時,天空必須晴朗無雲,孩子們也必須處在完美的位置上,任何失誤都是不被允許的。
《從太空看地球》海報
《行星》2019年,是嶄新的一年,除產出眾多的自然動物類的紀錄片外,一部講述太陽系八大行星愛恨情仇的科學類紀錄片《行星》亦尤為值得關注。
科學片巨製不常有,上一次是十年前《太陽系的奇蹟》。《太陽系的奇蹟》更像是一堂公開課,但今年的影片《行星》,由於有大量特效鏡頭的加入,行星成了主演,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動人故事。
此外,《行星》攝製組在地球各處選擇一系列瑰麗奇特、具備外星地貌特徵的地點進行拍攝,後期人員利用這些實景拍攝畫面為基礎進行特效製作,讓觀眾產生一種登陸遙遠星球的身臨其境之感。
那麼,如何確保這部紀錄片的科學準確性呢?影片製片人如是說。
「我們用了差不多兩年時間,有關專業問題,走訪了25-30名科學家。同時會有兩位英國教授給我們提供全程指導。當腳本完成,美國行星學會的一位科學家也會細緻地進行從頭到尾的檢查。」
尊重專業的意見,與相關領域科學家、專家積極合作。我想,這也就是大眾感知BBC紀錄片權威的原因。
《行星》海報
《文明》藝術人文類紀錄片在BBC大家庭裡始終佔據一席之地。也許藝術過於小眾,也成不了流量擔當,但將其推出無形中卻成了我們的媒體使命。2018年BBC出品的巨製《文明》便承擔著這樣的功能。
《文明》所涉範圍涵蓋6大洲、31個國家,講述了從古至今的500多件藝術品及其背後的故事,透過藝術的視角窺見人類創造的渴望,用藝術鑑賞的方式探尋文明的歷程。「這絕不是一部可以伴隨性觀看的紀錄片,而是一部更為高階的藝術史,文明史。」
2018年的版本Civilisations使用了複數,意味著更多元的視角,更發散的思維,更豐富的感知文明的觸覺。因此2018年版本的文明既是一次對經典的致敬,也是一次續寫和重塑,但不變的是我們對於傳播藝術使命的擔當。
《文明》海報
《北鼻異想世界》我一直在思索著:「為什麼成人學習語言不如孩子快?孩子多大開始區別好人和壞人?同理心是先天就有,還是後天習得?」
《北鼻異想世界》中兒科專家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200多位嬰孩兒,進行了一場開創性的嬰兒腦科學研究,為以上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解讀。
「對於每一位新手爸媽來說,這幾乎就是一份來自超科技星球的「嬰兒說明書」。面對這些說著嬰語的孩子,它不僅揭示了新生命成長和發展的奧秘,也讓我們明白如何更好地開發孩子的潛能。更重要的,我們可以因此領悟到,如何成為一名更好的父母」。當年的一家有醫療和生命科學背景的國內頂尖母嬰親子媒體是這樣評價此片的。
《北鼻異想世界》海報
《不可思議的動物》對於萬眾期待的BBC來年開山之作,這一次BBC將同受眾一同探討有關「自然界的真偽」議題。
我們對自然界真正了解多少?所知的信息來源何處?這部系列片《不可思議的動物》將對我們深信不疑的自然觀點展開真偽大測試。影片將深入挖掘野生動物界最精彩的故事,動物王國中的都市神話,並對其展開終極測試。
此片每一集圍繞一個自然界的簡單事實或傳言展開,而這個事實或傳說真假難辨。片中的觀點對錯並無最終定論,但這場妙趣橫生、激蕩人心的環球之旅將為觀眾帶來最令人驚嘆的科學知識,各種傳說背後的真相,以及比小說更加奇異莫測的事實。與中國合拍方咪咕視頻展開聯合下,中國故事的引入更增添了一抹神秘東方色彩。
《地球:神奇的一天》「在大屏幕看紀錄片感覺太不一樣了、太震撼了,真希望BBC的紀錄片以後都可以上院線。」一位觀看BBC紀錄電影的影迷如是說。
BBC曾出品過大電影,紀錄片大電影也是其產品線之一。2017年由BBC Earth film、SMG尚世影業聯合出品的自然紀錄電影《地球:神奇的一天》登陸了暑期檔院線。
影片邀請到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獲獎者範立欣擔任聯合導演、小說家嚴歌苓擔任中文旁白編劇,成龍出演配音。超過100位中英製作團隊成員深入世界各地,為電影增加數十輪拍攝,為觀眾帶來了包括野生大熊貓等中國獨有珍稀動物的鏡頭。
《地球:神奇的一天》海報
《地平線系列》在社交媒體上經常被談論到的BBC《地平線系列》為受眾所熟知,同時也是BBC持續時間最長的跨主題科學紀實節目。
影片所涉選題包含健身的真相,碳水化合物的真相,飲酒的真相,節食與長壽等。其生活化的選題與質樸的創作情懷更偏受眾青睞。
《地平線系列:治癒阿爾茨海默病》海報
《NHU創新60周年》大眾所熟悉的NHU到底是BBC怎樣的一支神秘的隊伍?
2017年,為慶祝NHU60周年,BBC特別推出了一檔短視頻節目《NHU創新60周年》。曾經在幕後工作的紀錄片製作人們,現身說法,每集展示一種不同的拍攝技術,分享他們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專業見解,為你揭秘紀錄片拍攝的幕後故事。
BBC內容分享會當日,現場座無虛席,許多渴望汲取乾貨的觀眾甚至站在過道觀看,每每主講人發表精彩言論之處,掌聲不斷。
內容分享會雖已落幕,未來BBC將會推出哪些獨特的題材內容與新興的影像形式,我們拭目以待。
BBC內容分享會現場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
編輯:袁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