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女子不如男?家住臨洮縣龍門鎮蔡家莊村的黃瑞蘭,就是這個六口之家的總掌柜。她帶領一家人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越走越寬,越走越穩。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黃瑞蘭家在2013年被評為了貧困戶,老實巴交的兩口子耕種著20多畝地,主要靠種植藥材、玉米、洋芋、豌豆等農作物作為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癱瘓在床的婆婆,常年需要吃藥,還有兩個讀小學的孫子,然而家裡的重擔並沒有壓垮這個勤勞的女人,反倒讓她越挫越勇,在2014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脫貧後的黃瑞蘭並沒有滿足現狀,她和丈夫一門心思想要通過發展養殖業致富。2017年9月,夫妻用家裡唯一的一頭毛驢外加200元換來了家裡的第一頭牛,開始了自己的養牛致富路。在擴大養殖基礎的路上,資金短缺的瓶頸並沒有讓黃瑞蘭夫婦氣餒,在鎮村幹部的幫助下,他們在當地農商銀行貸了3.8萬元貸款,購買基礎母牛。
「我們買來的一頭牛第二天就下了個小牛犢,可把我們高興壞了,感覺貸款也很值。」說起養牛產業不斷壯大的過程,黃瑞蘭高興地和筆者分享他們的喜悅幸運。意料之外的小牛犢讓黃瑞蘭夫婦更加堅定了把牛養好的決心。
有志者事竟成。2018年9月,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成立了臨洮縣蔡家莊村正義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註冊資金60萬元,固定資產65萬元,是一家以畜牧養殖、收購以及銷售為一體合作組織。她的這一決定讓她一下子成了當地的致富能人,鎮上領導了解到她資金困難,特意給她申請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目前,她的合作社年產值10萬元,年利潤5萬元。她還當選為村婦女主席,帶動其他群眾走上養牛致富路。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裡才永遠不會幹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在自己致富的同時,黃瑞蘭也不忘拉拔一下身邊的鄉親們。她先後聯合了5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夫妻倆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品種,為成員及時提供相關養殖技術和銷售、價格信息,帶動周邊近10餘戶群眾發展養牛產業,通過合作社的運營年吸收社會勞動力近10人,對發展當地養牛產業起了帶動作用,加快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從一人養牛,到抱團發展,黃瑞蘭夫婦倆無私的幫助贏得了村民們的好評。羅德壽家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黃瑞蘭的帶動下,他不僅養了8頭牛,還學會了養牛技術。現在,遇到技術難題,他就和黃瑞蘭丈夫邱正義一起想辦法解決。一個識字、一個懂技術,慢慢地,他倆成為大伙兒的養牛技術員。「以前我一個懂技術,但讀書少,有些字認不得,現在有了羅德壽的幫忙,也輕鬆了許多,信心也足了。」邱正義說。
黃瑞蘭說:「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沒用,政府能幫我們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現在政策這麼好,不能坐享其成等著政府給,政府給的始終沒有自己勞動得來的踏實。」她還表示,現在她信心很足,將來她不僅要繼續努力做好村婦聯主席的本職工作,還將繼續擴大肉牛養殖,藉助正義合作社,吸納更多的困難群眾參與到養牛產業中來,帶動群眾向小康生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