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赫之於曾小賢,婁藝瀟之於胡一菲,撕掉喜劇的標籤有多難?
文|閒雲
陳赫主演的電視劇《瞄準》正在網絡熱播,在劇中陳赫塑造了一個冷血殺手,有點喜怒無常的意思,形象上甚至還有點小帥,不管怎麼說,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性格,都跟陳赫之前的角色大相逕庭。
然而
網友的彈幕依然是這樣的:
「哈哈哈,有陳赫在,是喜劇嗎?」「看到陳赫有點跳戲」「陳赫一笑,莫名的喜感」「我怎麼總是感覺陳赫會突然哈哈哈哈」「陳赫魔性笑聲來了」「曾賢兒哼哼哼哈哈哈」「愛情公寓番外篇?」
說來說去,一提到陳赫,觀眾總是第一個想到《愛情公寓》裡的曾小賢: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賢。
曾小賢這個標籤成了陳赫的代名詞。
以至於你很難認同他在其他影視作品中的其他角色。
在全明星陣容參演的《建軍大業》中,陳赫是第一個正面出場的演員,鏡頭不多,但當時的影院中,還是響起了一些非常突兀的笑聲。
這笑聲說起來,其實並不是針對陳赫演繹的角色,也不是嘲笑他的演技,相信觀眾只是單純的想到了「曾小賢」,還有跑男。
你看這就是演員的「桎梏」。
演員有很多種,有的演員千人千面,可以很好地塑造各種角色,並且在角色間自由穿梭,不留痕跡。
比如梁家輝,玩得來喜劇,拍得了正劇,演商業片有市場,演文藝片能拿獎,演反派也是手到擒來,幾乎無所不能,而且每一個角色都可以抓住你的審美,讓你不服不行。
同樣的演員,也有很多,比如老爺子劉洵,30多年的演藝生涯,塑造了80多個角色,人稱千面如來。
也有一種演員,就像陳赫這樣的,因為一個角色出名,就很難跳出市場對他的定位、觀眾對他的第一印象。
因為《愛情公寓》成名後,陳赫也演了不少影視劇,但大多數都是一個路子,以喜劇為主。表演上,陳赫也經常會亮出他那標誌性的笑聲,十分魔性。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陳赫,這是他的選擇,也是製片方、導演的選擇。有人需要他這麼做,他也只能這麼做。
這麼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很容易得到一份又一份的工作,超高的曝光率讓他始終保持著作為演員或者明星的熱度。
壞處在於,一部一部的爛片,讓他的口碑隨之跌落,自從退出《跑男》,陳赫更多的是出現在小視頻中,跟一眾網紅主播搞起了小段子,令人大跌眼鏡,他的喜劇天賦正在被消耗殆盡。
本身就是喜劇出身,再去跟網紅泡到一起拍段子,一個詞:「low」。
這就是陳赫身上的「桎梏」。
這意味著陳赫很難撕掉身上喜劇的標籤,而一旦市場風向轉變,陳赫的演藝生涯就會堪憂。
無獨有偶,當年《愛情公寓》裡的婁藝瀟,也面臨著如此窘境。
參加《演員請就位2》,製片人對她的市場評級是S級,但實際上,這兩年婁藝瀟並沒有參演什麼影視劇,更談不上主演。
伴隨她話題最多的恐怕還是當年的胡一菲,還有越來越網紅臉的畫風。
在婁藝瀟表演結束後,大鵬提了一個問題特別好,說婁藝瀟是有經典角色的,大家看你的時候,很難跟那個角色分得開,所以為什麼來參加這個節目。
婁藝瀟的回答是:有人問她來參加節目是不是為了撕掉之前的經典角色的標籤,婁藝瀟自認為不想撕去它,作為一個演員,如果能有一個角色讓大家記住,是自己作為演員感覺很榮幸的一件事。
婁藝瀟的想法是,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貼上更多的標籤。
婁藝瀟的心態很好,說的也非常有道理,這個回答可以給滿分。
但別忘了
即使她演技在線,在表演的過程中,滿屏的彈幕還是在cue胡一菲,cue彈一閃。網友還調侃給出中肯批評的李成儒老師:彈一閃,了解一下。
看起來是一種褒獎,也挺有意思的。
但久而久之,這種調侃就在無形中給演員戴上了一個枷鎖,你的任何表演,大眾想到的不是你的演技和角色,總是原來那一個經典形象,結果就會變得很無奈。
更何況,女演員要想在喜劇的道路上走下去,談何容易。
能成為喜劇女演員的人,屈指可數。即使成了名,也不可能一輩子都演喜劇。還是需要跳出原來的牢籠。
宋丹丹因為小品出名,結果早在2009年就拒絕再上春晚,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喜劇壓力太大。
不光是女演員,大名鼎鼎的星爺,其實早在2000年,為了還王晶的人情債,周星馳拍攝了《千王之王2000》,在這部電影中,周星馳一點也不搞笑。之後的作品,無論是《少林足球》、《功夫》還是《長江七號》,周星馳也都不再擔當搞笑的角色。
可能他已經厭倦了把別人逗笑,也或者被別人嘲笑。
因為喜劇演員的演技,很難被大眾和專業評委認可。即使是星爺,拍了大半輩子喜劇,扛起了香港電影票房的半壁江山,也從未因為喜劇獲獎,直到2002年的《少林足球》,他才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獲得了業內對他演技的肯定。
這就是現實。
喜劇的標籤一旦貼上,很難撕掉,你想要撕掉或者貼上別的標籤,就要承受百倍的辛苦、付出更多的努力。
陳赫和婁藝瀟不是沒有榜樣可以參照。
同樣在《愛情公寓》裡大放異彩的王傳君,就是一個最現實的例子。
王傳君為了撕掉關穀神奇的標籤,不惜自毀形象,把自己搞成了一個邋遢的中年油膩男人,並且與《愛情公寓》節目組一刀兩斷,甚至是翻臉。王傳君說自己很後悔出演關穀神奇這個角色,並且對《愛情公寓》的抄襲和廣告過多兩大弊病,痛斥不已。
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這種操作無疑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王傳君與關穀神奇割裂了,爭議也隨之而來,有挺他的,也有罵他不知道知恩圖報的。但最終的結果證明,王傳君刮骨療毒,忍一時之痛的轉型,相當成功。
一部《我不是藥神》,讓王傳君拿了長春電影節最佳男配、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
王傳君的戲路一下子豁然開朗,至少層次上,比原來的同輩們,高了不少。
跟陳赫、王傳君相比,除了《愛情公寓》,婁藝瀟的影視資源少得可憐。雖然大家對她的演技,也比較認可,但是接不到合適或者更多的戲,終究還是白費。
在這種情況下,陳赫主演《瞄準》,婁藝瀟參加《演員請就位2》,不能不說是一種自我的救贖——每個人都想向前邁一步。
轉型勢在必行,喜劇的標籤很難撕掉,也要撕,撕不掉,也要尋找其他的出路。
在《瞄準》中,陳赫儘量的壓抑自己標誌性的笑聲,異常搶眼的小鬍子和大波浪長發,也在顯示這個角色是「池鐵城」,不是「曾小賢」。
也許陳赫、婁藝瀟們的表演還不成熟,但好在他們正在努力的轉型,過程可能充滿了爭議和痛苦,不過兩人的一隻腳已經起碼邁出了自己的舒適圈,總有一天,他們應該會撕掉自己的喜劇標籤,或者貼上更多的標籤。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點讚、關注、打賞,您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