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元朗,就不得不說元朗的美食。元朗作為香港歷史發展的縮影,對於吃這件事情,從來都不馬虎。大家所耳熟能詳的中秋榮華月餅、「餘文樂飯堂」——華嫂冰室、B仔涼粉……皆出自元朗之手。
從60年代開始,香港元朗美食都可謂街知巷聞。像樂都、美香園、南美和華閣俱是響噹噹的過往元朗餐廳名字。但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四間餐廳相繼倒業,令元朗老街坊少了許多集體回憶。
元朗,作為一個美食的集聚地,如今也成為了大家夜晚「掃街」的好去處!與臺灣的「夜市」文化相比較,香港的「掃街」文化也一樣影響力巨大。從19世紀開始,香港已開始有路邊攤,它們都是因維持生計或照顧社會底層人士飲食所需而出現。
街邊小吃攤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初發展最為蓬勃,售賣街頭小吃的小販大多數晚間出現。一條街頭集結了不同的小販攤點,由街頭排至街尾,人們把在街頭吃小吃稱為「掃街」。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在香港元朗的無數街道,會發現不少男男女女手裡都拿著幾份美食小吃。這個位於元朗中心區且離深圳灣/福田口岸不到20分鐘車程的街道,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吸引港島九龍以及內地居民慕名而來?
事不宜遲,請帶上100蚊港紙,乘搭巴士至「又新街站」,一起來開啟「掃街」模式吧!
佳記甜品
「佳記甜品」未必人人皆知,但如果你在元朗路邊隨便抓個人問「B仔涼粉」在哪裡,我想應該無人不知。這家做B仔涼粉起家的甜品店,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元朗的一個美食地標。
說到B仔涼粉,就有一段特別有趣的故事。相傳以前有個叫B仔的警察,很喜歡來這裡吃涼粉,並且每次都喜歡往涼粉裡面添加各式各類的水果。
久而久之,大家都對B仔警察所吃的涼粉很感興趣,進而慢慢傳開,遍有了「B仔涼粉」一說。還記得去年在廣州的時候,無意發現了沙灣甜品店也有「B仔涼粉」,並給坐在旁邊吃這款甜品的廣州市民普及了這個故事知識。
相比於B仔涼粉,我最念念不忘的,是這款16HKD就有一大袋的蒜蓉辣椒雞翼尖。悶得不僅軟而不爛,而且還能帶來剛放進口裡,就基本上要融化了的感覺。如若有懷疑,不妨親自前去觀察,食客桌上十有八九絕對點了這款美味。
亞玉豆腐花
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常時不時都會給我買一碗豆腐花,那是最平凡不過的童年記憶。長大後,各種帶著草帽賣豆腐花的阿姨,漸漸離開了我們的視線。特別在大都市裡頭,很難再嘗到一碗合心水的豆腐花。
所以常常平日沒事的晚上或者周末,我都時不時來到亞玉這邊,為的只是嘗一碗豆腐花。亞玉豆腐花以順滑著稱,配有兩款糖任君選擇。炎炎夏日,來上一碗8HKD的豆腐花,清熱又消暑。
串皇
香而不油,脆而不膩相信是對串皇的最好評價。摯愛的肯定要數這串雞皮了:老闆對其進行特別處理,將雞皮的脂肪用刷子刷乾淨再開始醃。
之後用大火將雞皮燒到幹身,把肥油全溶走。吃起來卜卜脆且薄如薯片,15HKD就可以買到一份,怎叫人不愛你?
元朗皇后燒賣
這家店鋪緊挨著串皇,以自制燒賣而聞名。每次經過又新街,總見到在排隊買燒賣的食客絡繹不絕。10蚊一串的燒燒賣,勾起了多少童年時代爺爺給我買燒賣吃的記憶?
利強記北角雞蛋仔
「雞蛋仔」可以說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街頭小吃,有外國的朋友過來,一定要帶他嘗嘗。這家雞蛋仔成名於北角,剛走進又新街口就已經聞到了濃濃的雞蛋香味,一份僅需16HKD。
繼光香香雞&羅東肉羹番
當你還在想念臺北夜市的時候,眨眼間你會發現:又新街今年以來,可多了不少臺式的味道元素。無論是入口的繼光香香雞,還是路中的羅東肉羹番,只需30-50HKD,就能給你帶來一絲濃濃的臺式味道,讓整個夜晚的「掃街」行動變得更為多花樣。
不僅在又新街,元朗這個以食為天下的地頭,美食多到真的連十隻手指也數不完。
想要吃牛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這家「嘉麗園潮州粉麵店」。 開業數十年的嘉麗園,在牛的吃法上可是非常豐富,基本上一頭牛的所有部位你都可以在這裡吃得到!
從牛雜、牛腩、牛肚等常見的部位,到稀有的牛鞭、牛開心、牛波子等部位一應俱全,內內外外滿足你的好奇心。
每次路過,都可以看到老闆如童真般的笑容以及嫻熟的刀法,吃了這麼多年,也還是熟悉的味道。
元朗還有一家吃牛的好去處:「勝利牛丸」,牛丸夠彈牙,每次都喜歡加色。不過習慣朝七晚七營業的它,晚上掃街就很難碰得上了!
下面再附上一套好吃不貴的元朗傳統美食清單,酷愛港式美味的您,記得mark低啦!
華嫂冰室:說不定還能碰上餘文樂,最愛番茄雞翼豬扒通
屏山老地方:芒果榴槤原來可以同肉餅如此完美地融合
元朗鬼巴士:滷水小店,出名大份又抵食
三多炸雞脾:睇見都留口水
其奧花生糖:買少見少的傳統花生糖
肥姐蠔餅婆:B仔正對面,食完再encore
喜洋洋點心專門店:想吃點心又不想排隊的好去處
十八座狗仔粉:一起回憶七八十年代的「窮人恩物」
大榮華酒樓:你所熟悉的「榮華月餅」,皆因其而起
好到底面家:2013年起連續四年獲得米芝蓮食店名銜
發記腸粉粥品:體驗地道的各樣港式美味
恆香老餅家:次次經過都要帶件皮蛋酥走
蛇王如:傳統老字號,足料又美味
習慣於冬菇亭下嘆杯凍奶茶的街景,
習慣於夜幕降臨人山人海的掃街人群,
習慣於那「呵呵聲」的鍋氣聲……
我深知,伴隨著時代的遷移以及歲月的老去,那些過往傳統的地道小食,很快會被新潮的各類新興餐飲品牌所替代。那些傳統老字號店鋪,很多終將會面臨關門倒閉的一天。但我希望,這個日子的到來,可以再慢一些。這座城市的發展,可以在慢一些.
港臺深廣的地道美食、文創趣聞以及懷舊的小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貌似小事千種,潛伏大城暗動。環看四周小胡同,是窩心的觸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