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白孝文最終為何遭人痛恨?原來書中早已埋下伏筆

2021-01-18 雨軒智慧文學

《白鹿原》中白孝文最終為何遭人痛恨?原來書中早已埋下伏筆

原創|雨軒智慧文學

《白鹿原》給我們看到了這是一個虛構但真實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病態的早年社會,但或許這就是一個民族精神棲息的現實家園。在書中每個人物的個人命運永遠是跟家、國、歷史厚重緊密聯繫在一起,隨著家國無常,命運也會隨著牽扯而變幻無常。在書中你可以進行為了個人或者為了國家而抗爭,同時你也可以力保起身無所求,但最後所有結果卻永遠被歷史的潮流把所有在這個大漩渦中的人牽扯進來。《白鹿原》中白孝文最終為何遭人痛恨?原來書中早已埋下伏筆。

這裡主要講下《白鹿原》中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白孝文,這個人物的總體呈現感官很複雜,讓在閱讀時只覺得異常苦澀。白孝文本是白家這個大家族的繼承人。白嘉軒也一直在往這個方向而進行言傳身教的教育;但本以為會按著家族的安排一生平淡,但出現的田小娥改變了白孝文的價值觀。同時也激發了白孝文藏在皮下狼性的真實面目。是什麼造就了白孝文雙重人格特徵?其實書中的歷史經歷早已道明。

白孝文的整個家庭布局也是格外有意思,其母在書中持有的觀念和教育很少,任何與人為本和言傳身教都是由白嘉軒進行管束;白孝文的奶奶雖然出現和描寫的片段不多,但在本以為平淡和正常的時期就會鬧出些大動靜;白孝文奶奶也是整本書的發展牽動者,同時是推動白孝文的幕後黑手。婆媳之間仙草是如何隱忍老人操控全局,或許在白嘉軒迎娶的前幾任兒媳中,都不想受壓迫而被設計殺害。這個也只是小編的個人觀點。一部經典翻閱的次數越多,觀點也會發生改變。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這個家庭背景下白孝文剛從娘胎裡出來就註定著不平凡。在書中,下筆多次描寫白家規矩的重要性,白孝文的人格形成變化跟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一切在於白嘉軒的對於相同行為的各種矛盾的評判準則——即慣常的雙標,導致白孝文從小缺乏對事物、行為的判斷力。可以說白嘉軒對白孝文自始至終沒有履行過過教育的義務。

在白孝文小的時候,家裡吃飯一說就給白孝文的性格埋下了伏筆;白孝文第一次學拿筷子時期,小孩天性就覺得什麼方式都可以;在剛伸出右手拿筷子吃飯。啪!白嘉軒一個重的棍子就抽手上,直接破口大罵說他不懂規矩,吃飯不能用右手拿筷子。白孝文自己也思考認為這樣不合規矩。於是在第二次伸出手時,他小心翼翼的改用左手拿筷,本以為該表揚了吧,誰知白嘉軒又一狠棍子抽在左手上,直接罵他蠢貨,哪有用左手吃飯的,這時白孝文幼小的內心是崩潰的,小編看到這也有些懵,到底怎樣才算正確的?這也直接導致後期凡是吃飯都要看看其他人。

矛盾方向在書中展現的地方很多;當白孝文告訴白嘉軒黑娃翻牆偷看祠堂時,白嘉軒任由黑娃胡作非為不予理會,而是一臉兇煞的劈頭蓋臉對白孝文訓斥了一頓,說不能告惡狀。鏡頭一轉,白興有次當著白孝文的面偷拿吹糖人的錢;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其後被一個迂腐的秀才徐先生鬧到了祠堂門前。白嘉軒作為族長對白孝文和一通犯事的幾個孩童施行體罰,白孝文一直不舉報白興兒。

白孝文不舉報,當然和懦弱脫不了關係,固然是因為他怕白興兒,但也和白嘉軒在幼年時期的教誨不無關係。然而事情來了個大反轉令他再次懵逼的是,在之前舉報了黑娃,直接被白嘉軒批評為告惡狀,這次選擇不舉報了,卻又被批評慫人一個。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模糊整個世界的條例的選擇。在這件事中同樣,白孝文只受到了批評,卻從未聽到解釋。

《白鹿原》中白孝文最終為何遭人痛恨,原來書中早已埋下伏筆。白孝文還曾被自己的老師和父親直言不諱的稱為內心不乾淨,這無疑對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多麼重的打擊。可以說,至少一直到終於被白嘉軒當眾行了鞭刑並趕出家門之前,白孝文都只是白嘉軒的一個附庸。他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獨立的信念系統,有的只是白嘉軒強行要求的一套族長養成規則的刻骨銘心的印記。白嘉軒的眾多兒女中,從未半點體現出對白嘉軒的愛,白嘉軒真的由內心接受了這個孩子嗎?有其它個人想法歡迎底下留言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白鹿原:白孝文新婚,第四晚聽到哭聲,妻子:你是不是要休我?
    又過了幾天,族長白嘉軒終於看不下去了,親自找白孝文狠狠責備了一頓,自此白孝文才收斂起了來。陳忠實的《白鹿原》,在刻畫人物時,非常善於「以小見大」、「暗設伏筆」和「反差對比」。先是刻畫白孝文每晚夜讀、家教甚嚴的正人君子形象,連新婚當晚都在洞房裡看書。
  • 《白鹿原》白孝文:男人為什麼有婚外戀?答案比我們想像中更現實
    她一直想找個疼愛自己的男人過日子,恰巧白孝文正是白鹿原上最被看好的青年才俊,所以從一開始,她就對這樁婚姻充滿了期待。新婚之夜,白孝文的妻子端坐在床頭,等待著白孝文。但白孝文哪裡懂得這些,不僅沒有半分愉悅,甚至還接連幾天在書房徹夜苦讀,刻苦地讓人想笑。
  • 電視劇《白鹿原》:白鹿原上「五美」的最終結局
    一部反應關中地區半個世紀歷史的《白鹿原》正在安徽衛視火熱上映這部萬人空巷的鴻篇巨製中不僅有男人的慷慨悲歌
  • 《白鹿原》紀錄片在京首映 成泰燊解讀白孝文
    電影《白鹿原》的導演王全安率主演張雨綺、成泰燊、段奕宏、郭濤等主創亮相首映禮,與大家分享電影《白鹿原》「十年磨一劍」的艱辛過程和各自創作中的感受;同時,見證了《白鹿原》拍攝歷程的紀錄片《將令》也隨之曝光,令各位主創回憶起影片拍攝時的點滴並帶領觀眾一同進入《白鹿原》的世界。首映禮上,飾演白孝文的成泰燊感慨,這是一部東方智慧學習的摹本。
  • 《白鹿原》結局惹爭議,人狠心黑話不多的白孝文,竟成最大贏家?
    能把握住什麼事必須說,什麼事不能說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這是來自陳忠實《白鹿原》的一句話,也是貝貝媽媽最喜歡的一句。何況電視劇和電影也只是經過編劇修改,失去了陳老先生的原思想,失去了書裡的靈魂。如果可以,我建議你讀讀實體書《白鹿原》,絕對帶來想不到的震撼。說到這裡,貝貝媽媽想和你們分享下,如果只看了電影,知道白孝文被抓壯丁了,還以為他這輩子也起不來了,沒想到小說裡這小子還翻身了。
  • 《白鹿原》白嘉軒其實有三個兒子,而電視劇中只有白孝文和白孝武
    電視劇《白鹿原》中,眾所周知白嘉軒一共有倆兒子:老大,白孝文:小名馬駒,田小娥的第三個情夫,後來的保安團營長,虛偽、無恥、陰毒,最後正是這個人設計害死了黑娃鹿兆謙;老二,白孝武:小名騾駒,極其聽父親白嘉軒的話,性格秉直,後來的族長其實原著中還有一個老三,白孝義,小名牛犢。
  • 陳忠實《白鹿原》:黑娃和白孝文,誰是真心愛田小娥?我們都錯了
    直到黑娃出現她才意識到,原來她最想要的不是錢,而是愛情和一個安穩的家。 好不容易有了追求愛情的機會,她說什麼都不願意放開手,哪怕被千夫所指。 她不怕吃苦,但她沒想到和黑娃在一起會吃那麼多的苦。 黑娃將她帶回了白鹿原,想要給她安一個家。
  • 白鹿原白孝文是扮演者是誰 翟天臨個人資料參演電視劇介紹
    ­  改編自陳忠實的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由劉進執導,張嘉譯、秦海璐、劉佩琦領銜主演的史詩傳奇巨製《白鹿原》將於4月16日在安徽衛視和江蘇衛視播出。這部劇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的白鹿村為背景,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的恩怨紛爭。劇中白孝文是男主人公白嘉軒的長子,老實憨厚的他被田小娥勾引隨後又被父親拋棄。至此,白孝文從未來族長的候選人逐漸變成了宗法的叛逆者。
  • 白鹿原為何這麼吸引人,因為它是一首黃土高原上的驚情史詩
    我其實算是喜歡閱讀小說的那類人,但是工作以後幾乎不買書。無非是因為到處漂泊,居無定所,買書來沒地方放,反而成了累贅。於是,閱讀電子書是更現實的選擇。18年的秋天,我買了個二手kindle,逼真的紙質書閱讀體驗,點燃了我久違的閱讀熱情。於是,我開始閱讀包括《白鹿原》在內的各種小說,並且把白鹿原電視劇重刷一遍,我無法解釋這種對白鹿原的謎之興趣。
  • 《白鹿原》「力不從心」白孝文,族人面前丟面子,田小娥前振雄風
    電影《白鹿原》是由王全安導演,改編自陳忠實的同名小說《白鹿原》。這本一流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卻不是一流的,原先一本講述兩個家庭興亡史的巨著,在這部電影中卻把更多的鏡頭,放在了田小娥身上。今天小編先說一說影片中的白孝文和田小娥的感情糾葛。
  • 慶餘年:沈重位高權重,最終結局卻十分悲慘,其實早已埋下伏筆!
    後來,袁崇煥為何為啥被殺呢? 原來,皇太極繞開寧遠千裡奔襲的時候,袁崇煥在後面不緊不慢的追,因為他要等敵人集中於一點再圍攻,有點兒類似於圍點打援的戰術。 沈重之死也是因為如此,他漠視北齊女皇帝戰豆豆,北齊太后的言行他也想管束,即便後來在大殿之上以諫臣示人,終究沒有逃過厄運。 沈重早前利用北齊錦衣衛和南慶鑑查院走私,範閒出使北齊遊說太后,沈重反而又不讓北齊和南慶走私了,真的令人哭笑不得。
  • 電視劇《白鹿原》影評(三):白靈、鹿兆鵬、白孝文、黑娃
    將白孝文與黑娃寫在一起似乎顯得有些令人費解,然而細細一想,這樣安排文章的內容是有其道理的。小說中的白孝文與黑娃在人設上截然不同,但情節之中有許多交集:從小一起長大,都曾在一段時間內成為田小娥的男人,都曾背叛自己的父親、家人並形成傳統觀念上的「墮落」,但最終又都「學為好人」,在故事的最後又一同從保安團起義,當上新中國滋水縣的領導。
  • 陳忠實《白鹿原》:原著為女性吶喊自由,影版為何飽含爭議?
    可惜,在根深蒂固的偏見先入為主後,即便是血淚涕泗,也喚不醒麻木的人。上述這些,都是《白鹿原》原著的精髓,卻沒能體現在影片中,讓人不禁懷疑:電影版能否傾聽到女性對自由和平等的吶喊?當白孝文要「處死」黑娃時,醒悟的白嘉軒、沉迷的白孝文,又似乎在暗示封建思想的幽靈還在白鹿原上空徘徊。陳忠實先生在評價影版演員的表現時,唯獨讚賞黑娃的扮演者,是因為段宏奕把黑娃演活了。那種面對封建壓迫的無助、反抗、痛苦和最後的清醒,像一道光照亮了混沌的白鹿原。
  • 《白鹿原》中的田小娥,真的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嗎?
    在《白鹿原》中,有兩個長相美麗的姑娘,一個是白靈,另一個是田小娥。不過兩人的人物形象和命運歸屬卻大相逕庭,白靈聰明、純潔、正派,還懂得如何把握人生的大方向,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正面人物」。此外,他還讓田小娥去引誘他的仇人,即白嘉軒的長子、新任族長——白孝文。果然,在鹿子霖的一番引導之下,田小娥很快就將白孝文拖下水,將他搞得身敗名裂,最終被他父親,即家族的老族長白嘉軒趕出了家門,淪為乞丐。田小娥的公公鹿三,也就是我們上文中提到的黑娃的爹,是白嘉軒家中的長工,與白嘉軒是「義交」。
  • 伏筆早已埋下
    -------鬼滅180話中,炎柱之書給出了火之神樂第十三型的情報,這是擊敗鬼舞辻的關鍵。然而炭治郎並未從父親那裡聽說過十三型,這表明炭治郎的父親、爺爺甚至祖輩們都不會十三型。當前炭治郎的實力遠不足以對抗鬼舞辻,如何才能掌握火之神樂第十三型?
  • 白鹿原中仙草生病白嘉軒為何會痛苦流涕
    在白鹿原上白嘉軒是一個鐵打的漢子,用他的話說是能在心上插刀子的。趕走白孝文,與白靈斷絕父女關係,都沒讓他流淚,可是仙草得了瘟疫之時,白嘉軒變得六神無主,痛哭流涕。白嘉軒是一個生來要強的人,不願把自己的軟弱的一面展現給世人,所以他的苦只能往肚裡咽。剛而易折,所以白嘉軒的軟弱的一面都留給了仙草。他能在仙草哪裡得到心靈的安慰,一些不能說,不願說的話他都願與仙草嘮叨交流,在外面受了委屈,家裡有個人能給他溫柔的呵護,貼心的交流,幫助他渡過難關。
  • 《致青春》:原來一個人的結局,早已在不經意間,埋下伏筆
    但再次電影版才發現,原來這樣的結局,早已在她的言語中,埋下伏筆。室友問她理想是什麼: 我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不求最好,只求安逸,我最大的理想就是青春不朽。
  • 《白鹿原》:開篇第一句就令人叫好,但書中最後一句才是精髓所在
    但是這並非是書中最精華的一句,反而是最後一句揭示了在家庭教育中最根本的應該是什麼。在書中鹿子霖機警敏銳,能言善辯,善於發現形勢,創造機會,向下有手段拉攏,有權勢制約;向上彼呼此應,投其所好,看似時時刻刻都完美應對變化,實則是轟轟烈烈的自掘墳墓。
  • 《白鹿原》票房為何遭人吐槽?
    一、電影與原著的區別《白鹿原》這部電影是因為自己看過了這本書才去看。但感覺與原著有著很大的不同。眾所周知,這部片子刪了好多章節包括開頭的激情部分,直接到這部書的中間部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電影主題模糊,前段平和,後段散亂。
  • 《白鹿原》中誰才是田小娥悲慘命運的真正製造者?
    田小娥思來想去,一來她知道想救黑娃,就必得求告於人,二來黑娃走了,她想在這原上再有活下去的門路,也只能是求別人給自己一條門路。2,白鹿原上最有權勢的就是白嘉軒和鹿子霖。但「嘉軒大腰杆太硬太直」,她沒膽量去同他商量,就只能把求救之手伸向鹿子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