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雖用色彩偏重的手法,但內容不誇飾

2021-01-07 小娟為您講電影

緊接著《超級市長》之後,又一部說出實話的韓國電影,但仍舊是臺灣電影,永遠無法有膽識製作的作品類型。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或是惡意挑撥族群政治的言論,同樣面對轉型正義,以及還原史實的社會氛圍,近幾年的韓國電影不論是政治作品,或是描述近代民主發展歷史,乃至於社會事件…等,均在題材創作上面毫無掩飾對於原始事件取材之中最為晦暗,甚至是一針見血的直白表現出事件最為醜陋的事實面。

本片雖然是以光州事件作為主題,但其實更多成分只是透過光州事件的時間點,作為故事背景,講述一個互有盤算的乘客,與計程車司機的故事罷了。雖然本片根據威爾肯辛茲彼得的經歷改編,無可避免的是作品仍然有為了戲劇效果而必須誇飾,並神格化白人不會受傷的銀幕形象,但在敘事表現上,卻反而更能體現出當時軍政府打壓媒體採訪的暴行,以及意圖掩蓋事實真相的惡行。

故事的起點是從宋康昊飾演的計程車司機開始,一個在1980年代面臨經濟困境的單親父親,他市儈又貪小便宜還積欠房租,卻是非常在乎女兒的好父親。因為偷聽到車行計程車司機,講述自己接到一筆金額可觀的車資行程,因而假冒頂替了這個委託。卻沒想到抵達目的地之後,陸續見聞許多軍政府的暴行,以及一直以來的對國家發展信念價值觀崩盤,從而陷入的自保回家,還是陪同這個外國記者揭發政府暴行的心理掙扎。

而故事另一方面,其實也沒有太過於美化,威爾肯辛茲彼得這位被韓國政府表揚的德國記者,這個角色初登場時,也只是一個典型的辦公室待太久,想去找點大新聞活動活動的媒體工作者,態度上也只是想簡單看過光州當下發生的人事物,就把獨家新聞畫面交差。然而隨著一些細故致使他多滯留了一個晚上,軍政府的黑暗面以及暴行,讓他從純粹的媒體旁觀者,轉變成勇於揭露事實的真正的新聞工作者。

然而即便事後平安逃出並接露真相,多年後他回到韓國接受表揚時,心裡仍是希望能與這個陪同他冒險犯難,卻只留下假名的計程車司機再見一面,而這個遺憾到他過世前仍未化解,撇開這類故事大都出現一種這樣的創作思維,其實這部片並沒有陷入一種白人至上的創作思維,相反的這位德國記者主角,還會被計程車司機敲竹槓,而司機有時也反被德國記者以拒付車資惡整,甚至是兩人為了成功進入光州,從而在語言不通的前提之下,心照不宣地合作騙過駐守軍人。

故事在進入社會運動遭遇軍政府暴行的主線故事之前,角色塑造以及兩位主角之間的互動關係,就這樣建立完成。而當兩位外來客的主角身在光州,並且見證到軍政府血腥鎮壓的惡行之後,留下來與儘速遠離是非的價值觀衝突,才真正地讓故事進入了作品核心,所要表達的內容。而我們會對於社運的居民所遭遇的處境,感受到政府打擊民意的惡意;能感受到與兩位主角有短暫相處的一個本該有大好前程的孩子死去,所給予兩人的衝擊;甚至是軍政府開始屠殺百姓時,從旁觀記錄到以身犯險救人的身在事件之中,乃至於兩位主角逃出生天前,數位光州計程車駕駛以性命託付,真相揭露的請託的生死置身事外的情操。

而即便本片在故事推演上,是以類似於過去美國電影《突破煉獄》甚至是《烽火驚爆線》,對於外來客進入新聞現場的心境轉折,這樣的敘事架構,但本片卻是相當聰明的讓司機的角色,擔任起這種面對社會責任的轉折角色,並且在最後成為適時鼓勵德國記者,不要辜負社運人士期待的支柱。也因此本片雖然透過作品的一眾主配角的主動,或被動投入到光州社會運動之中,藉以做出期許人民面對並正視國家過往錯誤決策,所造就的當今民主發展。

然而未知是演員的問題還是導演的問題,反而作為故事最重要的角色,湯瑪斯科瑞奇曼反而在詮釋威爾肯辛茲彼得的表現上過於平板,另外在幾段親身經歷短暫相處的人,在身邊或面前死去的掙扎表現也沒有明顯的起伏。如果以故事腳本的推演來看,威爾肯辛茲彼得作為資深媒體工作者,面對光州這些已經跳脫人性容忍範圍的暴行的崩潰與掙扎,也應該是相當重要的劇情轉折,但是作為全片最重要的劇情點,湯瑪斯科瑞奇曼的表現,比起他演德國軍人的水平簡直不是同一個層次。

反觀宋康昊這位韓國的國民影帝,又一次成功演出了一個小人物,面對大義與小我之間的心理轉折;同時一票戲分吃重的光州計程車司機演員,與社運的學生也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而導演很難得雖然採用一個敘事上面商業色彩偏重的手法,卻沒有過度狗血的將事件內容誇飾,就是讓鏡頭與演員說好一個故事,如此而已。

總結全片,考慮到筆者也曾經在太陽花運動期間於立院現場駐守,同時也有緣與部分參與者互動小聊,我相信這部片所描述的採訪者會參與到事件中,甚至會基於長期相處而產生相同立場的心態。而對於片中描述到的這位計程車司機,儘管故事以這位司機選擇隱姓埋名作為收尾,然而事實確實這位計程車司機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這位司機在光州事件結束四年後就因為疾病過世,這部分的訊息是由這位司機的遺族親自接受訪問後證實的。

相關焦點

  • 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小人物角度,探討民主背後的代價
    這次要介紹的是由宋康昊和湯瑪斯科瑞奇曼主演,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但在歷史的巨大浪潮中,《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卻選擇從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下筆。「為了遊行才上大學的嗎?」面對蠢蠢欲動的時代巨輪,計程車司機金先生就像每一個市井小民一樣,煩惱擔憂的依然是房租和女兒,整天只想著要開車賺錢養家餬口。
  • 她帶女兒一上計程車喊去海邊!司機驚覺不對勁
    記者林奕如/臺北報導小8(張允曦)在東森《姊妹們 追吧》飾演樂觀單親媽媽,但其實也曾有過絕望時刻,甚至想拉著女兒去海邊尋死,好在被計程車司機(屈中恆 飾)拉了一把才回頭。男主角坤達劇中也遭遇背負父親債務的痛苦童年,還面臨媽媽在眼前離世的悲慘過去,讓他內心經歷多年創傷悲痛、至今仍走不出來。小8劇中飾演單親媽媽,被計程車司機(屈中恆 飾)救回一命。
  • 2015年,向佑一句「我是向華強個仔」,被打的計程車司機,手都不敢還
    因為打的士不順利而對計程車司機進行毆打一事則未免有點"仗勢欺人"! 後因計程車司機不熟前往朗豪的路,向佑於是叫這個計程車司機開往奧海城計程車站。 後來在計程車行駛的過程中,在一處路燈位置停了下車。 這一做法立馬讓向佑覺得這是計程車司機想趕自己下車。 於是逐對計程車司機大聲謾罵,本來要是向佑能夠冷靜一點。
  • 2015年,向佑一句"我是向華強個仔",被打的計程車司機,手都不敢還
    因為打的士不順利而對計程車司機進行毆打一事則未免有點&34;!後因計程車司機不熟前往朗豪的路,向佑於是叫這個計程車司機開往奧海城計程車站。後來在計程車行駛的過程中,在一處路燈位置停了下車。這一做法立馬讓向佑覺得這是計程車司機想趕自己下車。於是逐對計程車司機大聲謾罵,本來要是向佑能夠冷靜一點。
  • 當不了午夜DJ那就當午夜計程車司機
    「聆聽你的聲音,撥動你的心跳,讓音樂傳遞你我的心聲。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XXX節目,我是你們的DJ阿強(或者阿亮)!(背景音樂開始動次打次動次打次)」 ;又或者是一些讓你無處可逃的網絡口水情歌,再配上一段惡俗的情感故事。結束一天工作的你剛剛坐上計程車,就聽到司機轉到這檔電臺節目,並且偷偷把音量加大。
  • 計程車司機罵了一路蔡英文後跟我說"心情好多了!"
    司機在我上車確認目的地後,就開啟了話匣子。「我是福建人,來臺灣讀書的學生。」我通常這麼回應。接著,司機就開始罵蔡英文了。首當其衝的是「陸客減少」,「2016年還可以,去年開始到現在真的不行了」。現在搞什麼「新南向」,還「補助日韓觀光客」,可是「他們都不搭計程車,也很少買伴手禮」。我笑著回應道「看媒體報導,新南向後,多了不少來賣淫的?」
  • 《計程車司機》:每一部此類影片,都使我們心有戚戚
    飾演金萬燮的宋康昊說這是一部表現人性的電影,確實,無論從劇情和人物處理,還是主要角色,尤其是老戲骨宋康昊的演技來說,《計程車司機》非常成功。其中家族關係證明上他的父親正是叫做「김사복(金士福)」,而這也正是電影《計程車司機》中金萬燮留給彼得的那個假名。顯然,當年的金士福留給辛茲彼得的是本名而非如電影中的金萬燮留下了假名。而電影的編劇在劇本中使用了德國記者的本名,卻把當年司機金士福所留下的「김사복」這個本名作為假名情節安排在了電影裡,這或許是因為在光州事件三十七年後直到這部電影拍攝結束,對於這位司機還是尋獲不到任何相關信息的緣故吧。
  • 計程車司機囂張喊人死我負責,害80歲老人身亡
    生活中總是避免不了意外的發生,所以有時候我們在路上會看到救護車,在這個人命關天的時候,道路上的所有車都會主動的避讓,生命第一,每個人都會體諒,最近就有一則消息是關於救護車的,在韓國,有一個救護車被計程車司機惡意逼停,計程車司機還在囂張的說「人死我負責」,害得一位80歲的老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
  • 日本靈異節目《計程車司機的恐怖體驗》,竟然意外捧紅了幽靈
    而最近東京電視臺的「最恐映像ノンストップ5」播出後,「高畑悅子」這完全沒聽過的名字突然在推特浮上,而且還是節目計程車司機恐怖體驗中幽靈的名字!?我們現在聽過有名字的幽靈不外乎貞子、伽椰子之類的電影角色,沒想到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幽靈也會自己報上名來,而這司機遇到的恐怖體驗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計程車司機不堪被動私刑自盡 警方破獲討債集團
    東南網1月25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日前傳出有一名計程車司機因向地下錢莊借高利貸,因還不出錢而被施以抽打腳底或鐵鎚擊胸等私刑,不堪凌虐而自盡。警方在25日破獲這個位在臺北的暴力討債集團。
  • 計程車司機囂張喊「人死我負責」,害80歲老人身亡
    就比如說最近發生在韓國的一期救護車到惡意逼停的事件,最終造成的結果也是非常嚴重的,但是最後逼停救護車的計程車司機卻只受到輕微處罰。結果沒想到,救護車在馬路上行駛的時候不小心和計程車發生了輕微剮蹭。當時救護車緊急鳴笛,計程車根本沒有避讓的意思,所以才會導致剮蹭。
  • 一個臺北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 日本靈異節目播出《計程車司機的恐怖體驗》,竟然意外捧紅了幽靈
    而最近東京電視臺的「最恐映像ノンストップ5」播出後,「高畑悅子」這完全沒聽過的名字突然在推特浮上,而且還是節目計程車司機恐怖體驗中幽靈的名字!?我們現在聽過有名字的幽靈不外乎貞子、伽椰子之類的電影角色,沒想到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幽靈也會自己報上名來,而這司機遇到的恐怖體驗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要來一起開個車嗎?作為世界上最後一名計程車司機
    總之,你是這世界上最後一名計程車司機,負責將千奇百怪的乘客們送到目的地。《最後的計程車》這款遊戲的玩法就是開車,你要接到不同的客人們的單子,用賺來的金幣維升級零件、洗車換小費,慢慢把車子改裝成世界上最舒適的計程車(雖然已經是最後一輛了)。遊戲的玩法是根據提示勻速打方向盤,作為最後一名計程車司機,提供舒適的旅途是對乘客最大的負責,不拖表更是職業道德的體現。
  • 臺北計程車司機的智慧秒殺民進黨一萬光年
    我從臺北搭計程車到桃園機場,因為提前一天跟司機約好,第二天出發時,他早已在樓下等候。
  • 聽完計程車司機的故事,頓覺人生慘烈
    臺北市大概七成以上的人都認得我,所以我在臺北很守規矩,走路一定靠右邊,不會一邊走一邊抽菸。那個計程車司機在聽古典樂,那音樂恰好是我當時唯一能接受、唯一喜歡的蕭邦。我很高興。他從後視鏡看到我。我說那是蕭邦啊。他說對啊。他很含蓄的說,導演你好,我常常想,如果哪一天碰見你,我一定要講個故事給你聽。我說,好啊,你講啊。他說,你就當成我自言自語好了。
  • 的士速遞系列電影再次上映,不一樣的搞笑風格,一樣變形的士!
    在我印象中法國電影的《的士速遞》應該算得上印象很深刻的系列電影,該系列電影算上今年上映的第五部整整跨越了20年。的士速遞第一部誕生於1998年,第四部電影上映於2007年。筆者曾經一度認為的士速遞已經完結了,時隔十一年的士速遞第五部再次上演的士與跑車的較量。
  • 《氣球》導演:電影偏重女性視角
    並且,導演嘗試在片中塑造了兩個重要女性角色,打破了自己常以男性視角敘事的創作慣例,算是他首部偏重女性視角的電影。記者獨家專訪了導演萬瑪才旦,聽他講述影片拍攝幕後以及與原著小說的差異。   劇本  靈感來自北京街頭的一隻紅氣球   除了導演這個身份之外,作家也是萬瑪才旦身上的一個重要標籤。
  • 影評,今年最值得看的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預 告 片 在 文 末 ▼偶有閃失但瑕不掩瑜,《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真實歷史事件為出發點,透過一個再平凡也不過的觀眾代理人,看見驚心動魄的悲劇真相。雖然花了點時間才進入故事核心,過程中也時不時有些過於刻意,整體而言仍是值得一看的類型佳作。
  • 美國電影《計程車司機(1976)》:一部當年導致裡根總統遇刺的電影
    類型: 劇情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西班牙語上映日期: 1976-02-08(美國)片長: 113分鐘又名: 的士司機 / 計程車司機 / 出租汽車司機劇情簡介:  特拉維斯(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飾)從越戰中退伍回來後一直在紐約以開計程車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