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啊,竟然見到於正diss人收穫全網贊的場面。
也挺奇怪的,他平日裡挺愛惹是生非的,動不動就小作文伺候,宜人感也很低,是招人煩。沒想到,這是沒把於師傅用對地方!!!
吶,就是這個了。他算是被動捲入了最近吵得很兇的#漢服抄襲韓服#(呵呵荒唐)的大戰裡。韓國網友說,許凱頭上這圓頂帽子是韓服配套,不是中國der
。
這個爭論的源頭,其實不是於正。
而是11月1日,國內知名的漫畫家在微博發了一組插畫。內容就是他筆下的主人公正希、見一、賀天、莫關山古風造型。
Old先微博粉絲千萬,他在世界範圍內,都算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漫畫家。
人家本身就已經夠低調了,也就是新出的作品在各渠道鋪開發,就也發了推特。
沒想到,畫作一出,就被韓國網友圍攻了。大言不慚地說畫作是韓國風。
而且還說「只有清朝的官帽才是中國傳統帽子,請不要用韓國的帽子」,hummmmmmmmmmmmmmmm這些人是不是只知道清朝????歷史到底咋學的???
「搶別國的歷史」???
而且這節奏帶到翻飛,說什麼「中國歷史自古以來就在韓國的影響下發展」????上來就要Old先道歉????
怎麼說呢,傻子哪哪兒都有。
然後就迎來了Old先的回應,有圖為證啊。阿先也是可憐,說自己只想給人帶來快樂,願世界和平充滿愛。就是要平息這場爭論,也不跟人咧咧。
連明朝畫像軸都貼心地po出去了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呀??
這事兒其實到這裡也告一段落了。但為什麼會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呢?
漫畫師本人都已經放傻子一條生路了,韓國網友還在那咧咧咧咧咧咧。
這個人明顯沒看懂啊,他們的翻譯軟體行不行啊???說Old先放的圖是電視劇裡的,我看到這裡是哭笑不得的。
然後就鋪展開了,「xxx是韓國的」的陳舊洗腦話術。
其中還包括極端的謾罵羞辱,顛倒黑白的鍵盤俠這物種全球分布得還是很均勻的。
與此同時,韓國網友在推特上就發起了個話題活動——「韓服挑戰韓服」。這一pa後面會由我們的國家歷史研究院來收,晚點說。
恰巧,那兩天於正剛從趙露思那兒收了心,要為新劇小小的宣一波劇照。
才放了一張圖,就有網友在問,這個有沒有借鑑韓服啊???當時就有網友給這位同學反饋了,是韓服借鑑我國服飾太多太多。。。
於師傅一看我方同學有疑惑了,說明自己文化科普工作做得還不夠。要是換作6年前,死丫頭可是要勸人改國籍的。
這回你看多穩重,耐著性子還帶圖解釋:不能因為大明屬國朝鮮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死丫頭說話果然很難聽,這一段就被人搬去韓網了。
韓國的網友又開始顱內自嗨了,並且精準地get到了於師傅挖苦他們沒文化這個點。
然後他們咧咧咧咧的勁兒又有發洩的出口了。
可惜啊,於師傅不是軟柿子,他瘋起來是真的能把人氣到腸子青的。
到了昨天早上,於正也還在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發愁。儘管。。。。說話的語氣,還是還原了死丫頭本色「希望這一世猜測、誤解、痛苦、屈辱換取的熱愛可以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流傳的久一點!」 話是肉麻了點,但初衷是挺棒的。
網友發回了戰報,鼓動於師傅出徵。於正也正兒八經回復人家說:懶得跟這群數典忘祖的棒子計較。
wooooow,「數典忘祖」這個詞要翻譯成韓語是不是有點難???
網友也不是光站著看戲的,大家開始自發地為於正收集物料,讓他好騰出手來自由發揮專心回懟。
網友還擔心對面臉皮厚認領,專門打了碼。所以我們明代的常服配套裡,要圓頂帽子有圓頂,要平頂有平頂,要帽簷就有氣派的大帽簷好嗎?
也有網友搬出了明代大家唐伯虎的小像出來。
其實於師傅在這方面的儲備多得一逼,早些年他一直被質疑服化道的問題,這會兒算派上用場了。
摸著良心說,於正確實有在頻繁地科普傳統文化、非遺技法。
比如《演戲攻略》,各位妃嬪的衣裝配飾,確實是花了大功夫。還有包括紜襉繡這些傳統的技藝。
緙絲的戲服
妃嬪們頭上各色各樣的絨花,來自南京傳統工藝大師。
《鬢邊不是海棠紅》裡的服化道裡,也有許多非遺的呈現。
以及各朝代皇家宅門和民間的頭飾
扯遠,我們說回於正的battle。
主戰場還是ins嘛,於師傅含著一口老血,還要去科普,韓國在明朝就是中國的屬國。
說著說著就嗆起對方辯友來了:你們偷了中醫,偷了端午balabalblabla
要不怎麼說,關鍵時刻方顯我輩風採。我方立馬收集資料,找到了李氏朝鮮國王宣祖(在位時間:1567年-1608年,他是李氏朝鮮第14任國王),這個時間段我國是明朝。
《宣祖實錄》卷三十七裡記載道:設使以外國之言,中國父母也,我國與日本同是外國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於子,則我國孝子也。
寶貝,有這麼跟爹說話的嗎??
我們就不說夏商周這些了,李氏朝鮮目前有記錄的最早的國王,出生都已經是1335年的事了。那會兒我們已經到元朝了親,這邊建議對面多讀書。
太祖李成桂
然而,文化之爭已經到了唾沫星子亂飛的地步。「中國歷史研究院」下場發文了。於師傅立馬上去點了個贊,幫著傳播。
李氏朝鮮國王真的是在不斷地向我們請賜呀,他們的服飾就是以明朝所賜章服為基礎改改弄弄的。
左邊這倆是明太祖朱元璋,右邊這個是李氏朝鮮第一任君王李成桂。你們看看這兩件常服,李氏真的就是換了個配色嘛。
而李成桂的這個款式,沿用了好幾代國王,李氏朝鮮第四任世宗李祹穿的新款是紅配金。
明代官員的配套就是烏紗帽+團領衫+束腰。胸前這個方形的圖案叫「方補」。
李氏朝鮮官員的常服也是打版的這一套。
往往來自官方的吐槽最為致命。中國歷史研究院就加粗標註了一行字:也難怪,朝鮮作為屬國,明朝受封的下屬行政機構,官服帽子自然和明朝差不多。
而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演化,也被視為emmmm失去了正宗明朝服飾作準繩,朝鮮官方服飾不再像明時那般大氣。
中國歷史研究院的結語也態度很明顯,朝鮮傳統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明式的「遺蹟」,「衣冠文物悉同中國」,這就是韓服的歷史真相。
這一段,好像韓國網友並不佔理,就已經開始向其他方向延展了。
還記得於師傅diss韓國部分網友沒文化嗎?這顯然是戳中了某些人脆弱的內心。
於是就開始搜羅一些diss我們國家文化水平的證據。
今天衝上熱搜的還有金高銀。
我到現在也沒查清楚具體是韓國網友自己拉出來的,還是我方網友照出來的這一段。
乍一看好像是「91年的女演員金高銀之前在綜藝裡的一段闡述,來diss我們的文化水平」。但我後來找了完整視頻,不是這麼會事哦!!!
具體是怎麼個事兒呢?
金高銀自己從4-14歲是在中國讀的書,因為爸爸工作的關係,她就跟著來了。她就在節目裡聊自己在兩國學習經歷的不同,本來這是個互通有無的話題。談談兩國各自的教學特點沒什麼問題。沒想到一下就被帶偏了。
而且她所在的學校,離北京的距離大概是一個小時車程,學校裡都也是中國學生。後來有她的同班同學出來證實,是在密雲。
重點在這裡,她在中國初一的時候,英語學的是ABCD,what's your name。結果回到韓國,韓國的英語教學進度已經到了分析文章了(我猜她想說的是閱讀理解
),then她就放棄了。
因為她太長時間沒在韓國生活,所以韓語都不大可了,就只能著力補韓語先,放棄英語了。
這個事情本來沒毛病,但是被片面的截圖斷章取義之後,整個畫風變成了金高銀吐槽中國教學進度慢。然後就有人炸毛了。
估計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就開始說小學就學了balabala。那事實也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國家小學就有英語課,陪伴大家長成的著名主人公有李磊韓梅梅。
我們拋開學習對人生的影響,單說應試方面。原本初中就是要去中考的,這個制度實際上已經把學生按照成績率先分批了。
那麼初中是要確保所有同學都掌握基礎知識的好嘛,系統地開始梳理每一個學科的知識點是很有必要的。
我小學的時候,有不少同學在課外上英語課周末跟外教上課,英語水平就甩同班一大截。但即便這樣,進度到abc,英語小天才也是要照著學der。
有北京土著出來解釋,我們初中英語就是從頭開始學的。
初中英語從頭學,沒有任何問題。我找了找人教版英語教材,最開始幾單元即大基礎。Good morning!啊姐妹。
其實金高銀就是在闡述一個她經歷的事實,從語氣上來看到並沒有故意拉踩。
但是這位主持樸明秀帶節奏就帶得很瘋癲了。他就問那中國(人)是怎麼學習的?在自然中嗎???唉,你有事兒嗎??
金高銀就解釋是在學校。
劉在石都看不下去,開始挖苦樸明秀「你把中國當成哪了?」
結果呢樸明秀還把無知當有趣。
另一個點出現在金高銀說自己在中國沒見過水性籤字筆。
一邊的小胖要跟她確認是中國沒有嗎?
金高銀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被「紫色運動服」打斷問,中國是用毛筆嗎????我估計金高銀妹子這話題熱度這麼高,應該是很多人只看到這裡。
她自己是有好好解釋的,說只用鋼筆。回憶一下,還真是,我讀書那會兒,最開始大家都一樣,用鉛筆。然後還有那種練字作業,等練得差不多了,老師就會讓同學開始用鋼筆。
而且她說得挺全乎,用鉛筆原子筆的話,是沒禮貌的。
至於為什麼不用水性筆,我到現在也不清楚。我琢磨來琢磨去大概是因為比較環保,而且容易出筆鋒看起來字會很正式。
而且鋼筆看起來真的比水性筆高級很多的嘛,這裡我要私心暗嘍嘍想要強推一下「英雄」,便宜耐造而且真的好寫!!但另一頭,鋼筆容易滲水,遇到某些材質的紙會戳破,鋼筆對紙張要求比較高,也是我的親身體驗,總之是各有優劣吧。
然後也是在韓國第一次見到OMR卡
我來科普一下,OMR卡就是我們用的機讀答題卡。吶,就是這個噩夢般的小東西。
金高銀沒見過也是正常的啊,這個卡在學生生涯裡最早也要出現在初三吧??我離學生時代太久遠了,拿不準現在學生考試的頻率,印象裡是得有月考才會出現這玩意兒。
金高銀14歲就回韓國了。
按照金高銀的出生年月來看,1991年7月出生,那就是上半年的學齡來算,她應該是6周歲剛滿2個月就去上小學了,12歲小升初,14歲初二回韓國。
她還蠻坦誠的,對自己文化課不好也沒什麼遮掩,儘管有點不好意思。
所以其實有一種可能是金高銀本身文化課成績就不大好,你看她都畢業多這麼多年了,回憶回憶就是ABCD,想必英語也不咋好。回到韓國跟不上也是正常,估計在中國也跟不上的(這裡沒有diss她的意識,就是客觀且合理地猜一猜)。因為畢竟我國從來數學都很強,她回國數學也是直接放棄的。
上綜藝暴露了文化課短板也就算了,還要被拉進混戰裡當靶子,這一把金高銀實慘,整個兒一鍋從天上來。
我們雖然面對韓服爭論內心是有點不舒服的,但總歸是有一些願意發聲的人在對外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也別一個勁地無腦踩明星,身為藝人人家的專業又不是學業,態度也挺中立的。在韓國網友看來,我們踩金高銀無非就是我們急了,他們真巴不得呢。
人就是越短見越愛瞎擺乎,有的人以為自己看了幾部電視劇一點綜藝就掌握了宇宙的奧秘,覺得腰杆子足夠硬了可以開始叫囂了。
可你最好也明白,說得越多漏洞就容易越多的道理~好好讀書切吧兄dei,這次共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