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搜上「追劇」,已經成為網友的常態。
《親愛的自己》在今晚迎來大結局,繼《三十而已》用大量熱門話題刷屏,一舉成為「住」在熱搜上的劇作,《親愛的自己》中涵蓋的女性、情感、家庭、事業等元素,也引出了不少社會性話題,觀眾在熱搜上幾乎就能知曉整部劇的故事走向。
不過,同樣是以都市生活為底色的人物群像戲,甚至在劇中人物的設定上頗有相似,並且使用人氣更旺的演員朱一龍、劉詩詩加持,但《親愛的自己》在影響力上,比起《三十而已》還是略遜一籌。
我們也發現,都市劇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規律:製造頗有話題度的故事情節是它們的利器,而在展現現實生活上,隔靴搔癢則是它們的通病。
「住在熱搜上」的熱播劇
「住在熱搜上」,已經是當下熱播劇的標配。沒有熱門話題可供網友討論,在熱度比拼上就矮了別人半頭。
今日收官夜,《親愛的自己》憑藉#親愛的自己大結局#等話題登上熱搜。在整部劇播出過程中,激發觀眾討論欲的話題數不勝數,現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這部劇中都可以看到,成功「住在熱搜上」。
在男女主角陳一鳴和李思雨身上,年輕人在大城市創業打拼、陷入愛情和事業的矛盾等話題十分具有典型性。
工作方面,#陳一鳴裸辭#、#陳一鳴面試被羞辱#、#李思雨遭遇職場PUA#等話題戳中了年輕觀眾的痛點。不少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故事被搬到劇中,大量較為真實的內容撐起了這部劇的職場線。
另外,陳一鳴和李思雨的感情生活風雨不斷,貢獻了不少令人歡喜令人憂的話題。
最初便有#陳一鳴求婚被拒絕#、#李思雨懷疑陳一鳴出軌#、#陳一鳴 我要養你啊#等熱搜話題;後續#陳一鳴求婚李思雨成功#、#李思雨陳一鳴買房#、#陳一鳴三觀#等話題充斥著愛情的粉紅泡泡。
令觀眾熱議最激烈的是#李思雨陳一鳴分手#,兩人在未來的規劃中出現分歧,李思雨為了事業寧願選擇不結婚,而陳一鳴只希望能夠擁有安穩幸福的家庭生活。
劇中王子茹作為陳一鳴、李思雨感情中的微妙存在,也貢獻了不少話題如#王子茹欣賞陳一鳴#、#陳一鳴王子茹在一起了#、#陳一鳴王子茹爭執#、#陳一鳴王子茹見家長#等。
在陳一鳴和李思雨的故事中,年輕人在事業與情感矛盾的孰是孰非就能引來不少爭論,針對二人情感走向的惋惜與猜測聲也綿延不絕,事業與愛情的矛盾、男女平權等話題不斷發酵。
除了主角的故事線外,配角的扛話題力也毫不遜色。
其中張芝芝和劉洋的婚姻就激怒大量觀眾,兩人的故事處處踩在觀眾的怒點上:
張芝芝在婚姻中遭遇了一整套不幸,從#張芝芝被婆婆逼喝藥#、#張芝芝被逼生二胎#,到#張芝芝發現劉洋出軌#、#張芝芝被劉洋打#,再到#我不是以前的張芝芝了#,所貢獻的話題涵蓋渣男怨女、婆媳關係、婚姻關係。
故事最終可匯成一句話:#心疼張芝芝#。
主角不給力,配角也沒轍
單從話題上就能看出,張芝芝的表現十分亮眼。
從在婚姻上遭受壓迫和背叛,到後期自我意識覺醒,勇於探索新生活,張芝芝的故事無論在邏輯完整性和意義內涵上都十分有可看性,乃至這部劇配角的亮眼程度大於主角。
故事走向結尾時,作為兩位主角,李思雨在創業上的bug,以及陳一鳴在情感中的優柔寡斷,均成為了觀眾的槽點。
李思雨最初僅憑三百萬就大張旗鼓創業,後續資金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眼光不足等缺點不斷暴露,不僅自己次次跳入圈套和陷阱,被王子茹玩弄於股掌之中,更不斷拉身邊人下水,堪稱最坑人的女主。
雖然李思雨有「不怕失敗更怕放棄」的勵志名言傍身,但對標她的實際行動和收穫來看,直至結尾都尚未出現明顯的成長,很難不將其視作只會喊口號的「毒雞湯」販賣者。
陳一鳴在人設上從飽受誇讚到備受攻擊,也使得這個角色人設走向崩塌。最初陳一鳴在感情中為李思雨提供的安全感,成為教科書式男友典範,而後續陳一鳴自尊心過剩的缺點也不斷暴露:
事業上一次次失敗使得陳一鳴對李思雨「我養你」的承諾難以兌現,二人分手後面對王子茹的表白,陳一鳴雖然一時自尊受挫,但當王子茹在感情中做小伏低,陳一鳴坐在飯桌主位,被王子茹伺候更衣換鞋,自尊心得到強力挽回,倒也十分受用。
陳一鳴和李思雨無論在情感還是創業上,似乎都是為了完成一個矛盾KPI來蹣跚前行,處處踩雷。也難怪網上有觀眾表示:這部劇什麼時候完結?毀滅吧,趕緊的。
都市劇需要層次感
主角不給力,再出彩的配角也難以挽回劇作的整體口碑。《親愛的自己》在某種程度上確實能代表現在部分都市劇的困境。
這部劇注重打造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的都市焦慮、男女圍繞生活和工作的情感矛盾,故事在女主角閨蜜小分隊、配角渣男聯盟,以及社會毒打等元素的襯託下,顯得更為跌宕起伏。
為了製造矛盾,主角往往被襯託得又笨又「坑人」:事業上明明只是青銅選手,卻也像李思雨一般,沒有金手指仍要指點江山,最終一路被社會敲打,又能夠憑藉所謂的「堅持」來獲得成功。
實際上,相對於缺乏邏輯而大起大落的衝突性劇情,反映真實生活的劇情反而更受觀眾歡迎。
《親愛的自己》中張芝芝、顧曉菱等配角,在飽滿的人物塑造和完整的故事邏輯下,也能貢獻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劇情,引發觀眾共鳴。
除了用社會命題營造真正打動觀眾的共鳴感,《親愛的自己》以及大多數都市劇在主角的故事線上,更應像張芝芝等角色的走向一樣,注重劇作的層次感。
試想一下,隨著陳一鳴、李思雨事業和情感故事的一步步推進,即便是他們年輕氣盛碰了一鼻子灰最後回到原點,但如果人物在某一方面有了明顯的成長,體現出現實生活中成年人的辛酸與無奈,也是值得觀眾回味的內容。
而目前的一地雞毛和強行美滿,正是故事在一路製造矛盾時沒有及時剎車,最終導致全面崩塌的結果。
住在熱搜上不一定完全是壞事,但故事要真正戳到觀眾的內心,才更能實現出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