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譯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像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像隨風飄轉的蓬蒿。
注釋
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後,藏於一人手中,令人猜。
分曹:分組。
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鼓:指更鼓。
應官:猶上班。
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後,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賞析
首聯以曲折的筆墨寫昨夜的歡聚。「昨夜星辰昨夜風」是時間:夜幕低垂,星光閃爍,涼風習習。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縈繞著寧靜浪漫的溫馨氣息。句中兩個「昨夜」自對,迴環往復,語氣舒緩,有迴腸盪氣之概。「畫樓西畔桂堂東」是地點:精美畫樓的西畔,桂木廳堂的東邊。詩人甚至沒有寫出明確的地點,僅以周圍的環境來烘託。在這樣美妙的時刻、旖旎的環境中發生了什麼故事,詩人只是獨自在心中回味,我們則不由自主為詩中展示的風情打動了。
頷聯寫今日的相思。詩人已與意中人分處兩撥兒,「身無彩鳳雙飛翼」寫懷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沒有五彩鳳凰一樣的雙翅,可以飛到愛人身邊。「心有靈犀一點通」寫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卻像靈異的犀牛角一樣,息息相通。「身無」與「心有」,一外一內,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統一在一體,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惱與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將那種深深相愛而又不能長相廝守的戀人的複雜微妙的心態刻畫得細緻入微、惟妙惟肖。此聯兩句成為千古名句。
頸聯「隔座送鉤春酒暖,分營射覆蠟燈紅」是寫宴會上的熱鬧。這應該是詩人與佳人都參加過的一個聚會。宴席上,人們玩著隔座送鉤、分組射覆的遊戲,觥籌交錯,燈紅酒暖,其樂融融。昨日的歡聲笑語還在耳畔迴響,今日的宴席或許還在繼續,但已經沒有了佳人的身影。宴席的熱烈襯託出詩人的寂寥,頗有「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的悽涼。
尾聯「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可嘆我聽到更鼓報曉之聲就要去當差,在秘書省進進出出,好像蓬草隨風飄舞。這句話應是解釋離開佳人的原因,同時流露出對所任差事的厭倦,暗含身世飄零的感慨。
全詩以心理活動為出發點,詩人的感受細膩而真切,將一段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描繪得撲朔迷離而又入木三分。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