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演她的情人,真的會愛上她。誰要是演她的情敵,就會恨她,她具有改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魔力,我從來沒看到過任何演員能做到這點。她是梅麗爾·斯特裡普。
1949年6月22日,梅麗爾·斯特裡普出生於美國。雖然當時她被認為是家裡三個孩子中最沒有天分的一個,但是,如今她的卓絕成就已經讓世人有目共睹。如果說梅麗爾·斯特裡普是現在還活著的最牛逼的女演員,大概不會有太多人反對。據說她拿獎拿到手軟,以至於每次她獲獎時,下面就有觀眾湊熱鬧:「不會吧,又是她!」
從1979年開始,36年的時間裡她一共獲得過逆天的19次奧斯卡提名,平均兩年不到就提名一次,這個記錄放在歷史上無人能夠企及。在提名次數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凱薩琳·赫本和傑克·尼科爾森,分別都只獲得12次提名。
1980年,31歲的她在《克萊默夫婦》中和達斯汀·霍夫曼演對手戲,首次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這部片子如今已經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1983年,她在《蘇菲的抉擇》裡扮演一個在納粹集中營裡受難的母親,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此後將近二十年,她一直不停地被提名,頻繁地出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以至於都成為了大家常拿來開玩笑的一個梗。2012年,她憑藉在《鐵娘子》裡塑造的老年柴契爾形象,再次令人信服地加冕影后。
梅麗爾·斯特裡普最初對於表演近乎較真的態度使她註定與老派女明星分道揚鑣,她不追求時髦形象,卻喜歡跟劇本和搭檔死磕,從一開始,她的選擇就異常堅定:只做演員,而不當明星。
在《克萊默夫婦》裡,她碰到了脾氣乖戾的達斯汀•霍夫曼,兩人為劇本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為了貼近女主角的心理,她找母親聊天,去曼哈頓上東區考察,偷聽中央公園遊戲場上年輕母親的對話。拍攝時,斯特裡普堅持要求修改劇本,被激怒的霍夫曼直接抓起一個杯子砸向她。
「她帶著腎上腺素來工作,總懇求我給她最有力的回擊。我們爭吵過,在那個時刻,我們是真的生對方的氣,但我不得不尊重她。如果她不同意你的看法,那會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因為她的解釋非常有說服力。我們都曾想殺了對方,但每次繞了一圈回來又擁抱彼此。」霍夫曼說。
拍攝最後一個鏡頭時,所有的攝像機都對準了霍夫曼,斯特裡普只需在鏡頭外配合他說幾句話。拍攝結束,導演轉過身來,卻發現鏡頭外入戲太深的斯特裡普早已淚流滿面。
儘管迪諾•德•勞倫斯看完《克萊默夫婦》後說的那句「她演得很出色,不過長得太可怕了」讓斯特裡普很傷心,但奧斯卡獎給了她最好的讚美。得獎後,她甚至激動得把獎盃忘在了洗手間裡。
而在出演《蘇菲的抉擇》時,為了完美拿捏角色,她開始瘋狂學習波蘭語和德語。她學得太像了,兒子來攝影棚聽不出媽媽熟悉的聲音而嚎啕大哭。為了使集中營裡的戲更逼真,她瘦了6公斤,幾乎變成了皮包骨。
《紫苑草》中有一場戲,斯特裡普在長達半個小時裡躺著一動不動,直到拍完了還僵直著身子。拍之前,為了達到凍僵的效果,她竟然在長方形冰袋裡躺了半小時。攝影組成員嚇壞了,馬上找來導演。10分鐘後,斯特裡普從昏迷中甦醒,在場的人驚訝地發現她並沒有凍僵,只是演得太入神了。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演員中曾流行過一句話,「如果好萊塢每年只有一兩個好角色,那它們都是梅麗爾•斯特裡普的。」
伊斯特伍德找她拍《廊橋遺夢》時說,「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演員。」
不過相比演技和獎項,梅姨有一件更碉堡的事。
那就是她這麼多年來一直和自己的雕塑家丈夫唐·古墨爾(Don Gummer)相濡以沫,平淡相守。兩個人的婚姻始於梅姨演藝生涯的開端,維持了三十多年仍然情比金堅,在不時傳出婚變情變消息的演藝圈也算是一個大奇蹟。
但是,古墨爾並不是梅姨生命中的第一個愛人。
1975年,梅姨從耶魯戲劇學院畢業後來到紐約,在參加戲劇演出的時候認識了曾經出演《教父》的約翰·凱澤爾(John Cazale)。兩人很快相愛,後來一同應邀參與了電影《獵鹿人》的演出。
就在《獵鹿人》開拍沒多久,凱澤爾卻被查出得了骨癌,生命所剩無多。劇組一度想要換掉他,但梅姨以退演相逼,最後劇組安排先拍了凱澤爾的戲。
雖然梅姨對凱澤爾悉心照顧,但是他還是在1978年3月離開了人世……
然後,因為兩人之前住在凱澤爾一個朋友的房子裡,所以梅姨也不得不馬上要搬出來,即將面臨無家可歸的狀況。那個時候梅姨還是剛出道沒多久的年輕演員,自然也沒多少積蓄。
就在這個時候,梅姨的哥哥有一個朋友正好拿了一筆獎學金要到歐洲留學幾個月,家裡空著,所以他就把房子借給了梅姨和他哥哥住。
這個朋友,就是唐·古墨爾。梅姨在他家這一住,就住了三十多年。
幾個月以後,他回到美國,也沒有讓梅姨搬走。兩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生活,古墨爾給了痛失生命中摯愛的梅姨巨大的精神安慰。
慢慢地,就有了陪伴,有了依賴。聽起來很像是肥皂劇的劇情,但現實的劇本比肥皂劇更跌宕,1978年9月——離凱澤爾去世剛剛半年,兩個人結婚了。
這一段軼事最早的出處是二十年前的一份雜誌報導。因為梅姨非常低調,平時對自己的私生活絕口不提,曾經有媒體感嘆說,我們現在對梅姨的了解,還和二十年前差不多。
在梅姨出人意料地和古墨爾結婚後,她的朋友都擔心她是悲痛過度,急於找個依靠。但是梅姨自己說,「我從沒想過脫離那段痛苦的日子,也不希望忘掉,約翰的死一直伴隨著我,不管做什麼,痛苦總會存留在頭腦中,並影響後來發生的一切。但我也像一個孩子,品嘗了痛苦,卻不會永遠執著於此。」
也就是說,嫁給古墨爾是她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她想要走出痛苦,也認準了這個人是她一生的依靠。
時間也證明了她當時的決定絕非一時衝動。
後來三十多年,兩人相濡以沫。梅姨的演藝生涯不斷創下新高,古墨爾也成為了一名成功的雕塑家,但兩人的感情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和曲折。兩人遠離好萊塢的浮華,在東岸康乃狄克州買了一棟房子,不拍戲的時候就過著普通家庭的生活。
兩個人,就這樣一路攜手,互相陪伴著走了下來。
1980年,兩人結婚兩年後在倫敦公開露面。
1983年,梅姨憑《蘇菲的抉擇》第一次拿下奧斯卡女配角,是古墨爾在後臺陪伴著她。
1989年的奧斯卡,也是古墨爾陪著她參加。
2002年,《時時刻刻》紐約首映禮,梅姨的身後也站著古墨爾。
2009年,羅馬電影節,兩人攜手走過紅毯。
2011年,《鐵娘子》紐約首映,兩人深情凝視。
兩人去看紐約尼克斯隊的比賽,媒體拍到的鏡頭也是這樣的。
更不用說2012年梅姨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時兩人深情的一吻。之前在頒獎禮上,梅姨還對古墨爾做了一段深情的告白。她說,「我首先要感謝的是唐……我想讓他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我最珍視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你給我的。」
金球獎上,他們也吻了。
媒體拍到的,總是兩人這樣互相陪伴的恩愛鏡頭。三十多年了,別的明星的婚姻和感情生活豐富多彩,只有梅姨的愛情,一直低調平淡。
其實從梅姨平時的穿著就可以看出她對待生活和婚姻的態度。她的著裝風格幾乎可以用簡陋來形容,經常穿著牛仔褲就去接受記者採訪,很少像別的女明星那樣珠光寶氣。即使是演了穿Prada的女魔頭,她的穿衣打扮也沒有變得時尚一點。
也許正像那句話說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很多年輕人,對婚姻的未來常常沒有信心,不知道是不是能夠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攜手走到白首。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希望梅姨低調平淡但細水長流三十七年的愛情,能夠給大家一點鼓勵和信心。
因為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愛情,能夠跨越時間。
那年今日 | 今晚,你願意「關燈一小時」嗎?
那年今日 | 你可能不認識她,但一定知道那個吻
那年今日 | 加菲貓:寵我,愛我,餵飽我,不許嫌棄我
來源:綜合假裝在紐約(ID:mr-jiazhuang)、南方周末、百度百科
本期編輯: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