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與曹雲金的「師徒恩怨」已是眾人皆知,但對於當年曹雲金為何大鬧生日宴、逼師母王惠下跪,後來和李菁、何雲偉一起「叛出」德雲社,還是有很多隱藏的故事沒被說出。
下面,我們就說一下郭德綱與曹雲金的恩怨始末,以及背後牽連的「相聲界」的一些隱秘事情。
跟張雲雷一樣,曹雲金和郭德綱除了師徒關係,也還有另一層親戚關係——曹雲金是王惠的表弟,王惠在回天津探親時,發現這個小表弟在相聲方面極有天分,於是將他帶到北京,交給郭德綱。
當時的郭德綱,正是內外交困的時刻,他將「北京相聲大會」改名為「德雲社」,立志在相聲事業中大幹一番。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這一時期,郭德綱經歷過窮困,而在這番經歷中,曹雲金就在身邊。
因為王惠的關係,加上曹雲金在相聲方面的天分,郭德綱特別喜歡他——事實上,曹雲金一直是郭德綱眾多弟子中最像郭德綱的那一個。
德雲社後臺的弟子都知道,郭德綱待徒弟極為嚴格,但對曹雲金,卻是「捨不得打捨不得罵」。
後來,隨著德雲社的發展,加之郭德綱力捧,曹雲金很快走紅。
但走紅之後的曹雲金也顯示出他曾被壓抑的狂放與囂張——
在後臺,師弟們見到曹雲金行禮,他從來不回應,而且當初不被看好的嶽雲鵬,曾經多次被曹雲金嘲諷,在爆紅後曹雲金甚至說過:「現在德雲社的一半,都得靠我撐。」
另一方面,隨著自己的走紅,曹雲金開始在外面「接私活」——他成立自己的公司,利用自己的名氣在外面參加演出,將收入金屬收入囊中。
這在哪一個團體中,都是不被允許的。所以作為「紀律委員」的欒雲平就根據曹雲金在德雲社的表現,只給他發了50塊的演出費——你都沒來演出,只給50也多了。
這件事,引起了曹雲金的不滿,這也是他後來一直聲稱的「郭德綱不給他分錢」。
後來就是很有名的「大鬧生日宴」。
在郭德綱生日的宴席上,喝了酒的曹雲金趁勢鬧了起來,當時王惠被逼回應說:
你們不能這麼欺負你們的師父,大不了咱們買賣不幹了,咱們都散了吧,我給你們磕一個都行……
當時王惠跪地,一眾徒弟紛紛跪下。
曹雲金在關二爺面前起誓,自己再也不會回來,說完就轉身離開。
在這裡,就隱藏了「不能說的秘密」——
如果只是徒弟喝了酒鬧事,王惠何至於說到「欺負師父」的話?她甚至說了「這買賣咱不幹了」?
經常聽郭德綱相聲的都知道,師父免費教徒弟,徒弟除了「三年效力」之外,在每一年的「三節兩壽」都要來拜——兩壽是師父、師娘的生日。
在這樣的日子,徒弟們都要來拜壽,如果在這個時間大鬧「生日宴」,那相當於砸師父飯碗——在傳統行當中,那些傳統藝人很看重這些。
所以王惠說出了「你們不能這麼欺負師父」的話,因為曹雲金的做法是在打臉郭德綱,在傳統曲藝界,如果發生這種事,師父從此在圈裡是沒法混下去的。
郭德綱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很看重這些,所以在曹雲金大鬧之後,郭德綱含淚唱了《未央宮》。
那時候的郭德綱是心裡在流血,自己最器重的徒弟來砸自己的飯碗,就算外人不明白這層意思,郭德綱自己心裡最清楚。
當然,曹雲金當時為什麼會這麼做,除了心中積壓的不滿,還在於某些外部原因——比如某些人的拉攏以及明裡暗裡的給予「資源和機會」。
這一些,郭德綱心裡都懂,但又不能說出口,所以他恨。
打鬧生日宴背後的原因說清楚,大家就能明白郭德綱後來為什麼要修「德雲家譜」,而且要將「逆徒」逐出門牆。
他沒有辦法,發生那樣的事,郭德綱如果不這麼做,他就沒法切斷與曹雲金的關係,也就沒法將「生日宴」的事解決清楚,如果不能解決清楚,那郭德綱在同行中就沒法「交代」。
另外,當時曹雲金雖然脫離德雲社,但他在外面所做的一切,還是會被與德雲社牽扯到一起,所以必須要斬斷聯繫。
曹雲金自然明白這樣做之後的後果,所以他才發文說「這是要逼死我們」——收回一個輩分字,怎麼會「逼死」呢?
這都是行業內的「門道」,如果「雲」字被收回,這在行業裡從此是沒法立足的。
這就是「奪字」背後的玄機。
所以曹雲金髮布6000字長文,將師徒之間最後一點連綿也撕破了。
當時的郭德綱豈能看不出曹雲金被人利用?所以他在回覆中說:
事情一出,人們都很亢奮,也都在等待我回應。回應什麼呢?這也不是小金寫的啊。以他的文化水平來說,慢說寫下這六千字,就算念下來都不容易。揣摩當時的情景,大約是一人口述,眾人幫腔,有人錄入,集體潤色……
郭德綱還是比較仗義,即使到了這份上,他依舊沒將事情完全抖落出來,不然,這個行業得多丟人吶。
郭德綱還是愛相聲,愛這個行業的。
郭德綱對曹雲金,還是非常疼愛,大家想想郭德綱的為人,那是從來不肯在「嘴上吃虧」的主兒,但對曹雲金,無論是什麼事,他都一直想著「為這孩子留一條路」。
郭德綱在回復曹雲金的6000字長文時曾經說過,日後若遇到什麼事情,他們不管你, 我管你。
這句話背後也隱藏著「不能說的秘密」,老練如郭德綱,自然知道「狡兔盡獵狗烹」的道理,曹雲金本來就是別人手中的一顆棋子,當郭德綱衝破阻礙,別人的攔截已經再無意義的時候,曹雲金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老郭還是囑咐了一句:他們不管,我管你。
對於郭德綱,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沒學歷,但卻也很有文化。
他在相聲上的成就,得益於他身後的傳統文化功底。
在創作相聲之餘,郭德綱還寫了一些書,除了自傳性質的《過得剛好》,還有一本《郭論》——這本書,重點講了一些傳統習俗,看完這本書,就會更加理解郭德綱。
為什麼生日宴上他那麼傷心?為什麼在節目中他屢屢提起最傷心的事是自己心愛的兒徒要置自己於死地?
在這些故事背後,都有著一些深層次的原因,而這些原因,老郭的這本書中就能找到答案。
如果喜歡,可以點擊連結。
讀書,是最好玩的事情,更何況是老郭親自為你講解,還是老郭的味道,嬉笑怒罵中為你講解這些趣事。
願我們都在書中,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