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新姐 新女報
還記得她嗎?「明朗少女」車陽順、「刁蠻公主」司徒靜……某種意義而言,張娜拉曾經是很多人的韓流啟蒙和童年回憶。
可惜,因為」沒錢就去中國」的不當發言(後來澄清是翻譯誤會),她在中國的人氣遭遇滑鐵盧,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張娜拉糊了嗎?臉僵了嗎?演藝事業還有在發展嗎?
昨晚大結局的《oh my baby》也許可以交卷:39歲的女人,可能沒有「不惑」,但是跌跌撞撞前進了。
《oh my baby》不是現象劇,但是口碑好到爆。它在非常現實的同時兼顧夢幻色彩,真正切中了相當一部分熟齡女性的痛點:
有事業,不結婚,但是迫切想成為媽媽。
張娜拉飾演的張夏莉,39歲,是The Baby育兒雜誌社的次長(副職,相當於副主編)。
她在職場奉獻了高分表現,有能力,有熱情,並且有信念有底線,但凡違背了新聞原則,就算是金主爸爸的廣告,該撤稿就撤稿。
她在情感生活中是情商低谷,常常沒眼力見兒。遇到領導處事不公,張夏莉當面就敢撒潑賣萌嗆聲;遇到露陰癖的變態,一個洋鏟梭過去,蛇打七寸,一招制敵。
寫到這裡,你可能以為張夏莉是那種瘋狂工作的女強人?不是,她沒有一天不在期待愛情光臨,很小的時候填未來夢想調查書,就寫要「當媽媽」。
大齡未婚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她缺根筋,總是笨拙斬斷異性發來的曖昧信號。
於是,只好日漸蹉跎。
「20幾歲的時候,以為時間到了自然就結婚了。30歲的時候就像在考試,無論男人還是結婚都要學習。40歲的時候,去相親就像在面試,然後慢慢領悟到,戀愛和結婚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
社會對40歲的未婚女性有多不友好呢——
領導壓縮晉升空間:我們不會讓未婚人士當The baby 的主編。
讀者質疑工作能力:未婚能當育兒記者嗎?用文字養孩子和實際完全不同。
▲當然,話說得有一定道理
無論是為了工作,還是基於本身的嚮往,張夏莉都很想成為媽媽。
只是,「沒有因為男人幸福過,為什麼會想要結婚呢。總是在結婚市場上被當做過期的海鮮,比起為了結婚變得悲慘,不如自己幸福生活。」
她下定決心,打算做未婚媽媽。
然而在韓國,未婚者是不能進行試管嬰兒手術的。有實際關係的未婚者倒是可以,但要男方同意,才能得到精子捐贈。換言之,讓未婚女性得到捐贈的精子的辦法,沒有。
因此,醫生告訴張夏莉,擺在眼前的只有一條路:
隨便找個男人,自然懷孕吧。
張夏莉深受啟發,某天靈光乍現,發覺身邊原來有3個男人,值得忽悠成孩子她爸。
1號種子選手:韓伊尚,41歲大齡未婚男同事,當紅攝影師,獨身主義。
被交往十幾年的未婚妻分手後,他應激障礙,自稱獨身主義鐵壁男。理由強到無法反駁,「我的世界裡沒有老婆的嘮叨,那樣我只用養活我自己,也不需要讓孩子搶走自己的生活。啊對了,電視還可以自己看。為什麼要結婚呢,已經不是不怎麼樣,而是讓人幻滅。是什麼原始部落嗎?非要用生孩子來保存種族嗎?」
和女主幾乎同齡,也面臨家族催婚催生的壓力,但韓伊尚很自信,甚至自信到自負。單看外形,他沒有中年發體,保養得宜,薪水也高,有能力,受人尊敬,完全可以過年輕的生活。
有錢有閒,沒事兒就去嘗試新鮮的事物——法國刺繡、馬拉松、skyshot(空中射擊)、攀巖……每天都精彩得不行。
雖然前期嘴毒,懟得張夏莉幾乎懷疑人生。比如讓她「寂寞就去養條狗」(而不要來勾引自己)。
由此得到女主評語:
性格好像很差,但又奇怪的感覺很不錯,好奇心和挑戰精神很不錯。
▲後期漸漸真香,踏上追妻火葬場的漫漫之路
2號種子選手:尹在英,韓國大學醫學院小兒青少年科醫生,青梅竹馬男閨蜜,離異有女。
張夏莉和尹在英的媽媽是密友,倆人從襁褓時期就打打鬧鬧到大,彼此早已視對方為親人。
這個男閨蜜是真的很狗,總不幹人事兒。比如重色輕友,結婚後,因為老婆不喜歡,就和女主斷交(當然從老婆的角度看100分);比如邋裡邋遢,離異後獨自帶娃,上個街直接被大媽認成流浪漢,可見形象告急,完全沒有高材生、精英男的排面。
但男閨蜜在某些關鍵時刻,又特別man。
像是雨夜誤會男主是流氓猥瑣男,欺負夏莉,他氣得立刻衝上去和人家廝打。漸漸意識到自己對夏莉有好感,也不敢表白,因為對方「是有魅力的女人,要遇見好男人才行」,而自己是有孩子的男人,配不上她。
女主評語:他只是說話有點不好聽而已,人其實還不是很差,若是(孩子)能隨他,孩子腦袋應該也不錯。
3號種子選手:崔姜第一,雜誌社年下男,情商捉急,健康滿分。
崔姜說好聽點,是有新進職員的謙卑,說難聽點就是情商負分滾粗。因為女主和自己小姨同齡,他就常常當眾叫人家阿姨。
有事嗎?
崔姜令人抓狂,但他有個碾壓一切的優點:健康狀況第一名,而且據醫院體檢報告,他的精子數量竟然是常人的10倍。
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難怪女主目光灼灼,恨不得立刻就把小鮮肉打來吃了。
雖然聚焦了女性生存和成長的痛點話題,但是《oh my baby》完全不沉重,它是輕喜劇。走心和沙雕齊飛,常常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笑出聲來。
尤其是女主把3位男子當作「生育工具」,進行漁場管理,讓許多女觀眾拍手稱快:
你們男人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
可是,把男人當作「生育工具」,真的是社會的進步嗎?分明是退步才對。
張夏莉收入穩定,積蓄頗豐,足以支撐小孩到來以後的花銷。
她自己就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媽媽和爸爸的爭吵聲中長大,只看到了結婚生活的傷心痛苦,所以她很確定,就算沒有爸爸,她也能獨自給予小孩足夠的溫暖和堅定。
為什麼別人都有爸爸,而自己沒有爸爸——在孩子問這個問題之前,她就想好了,要這樣告訴TA,「媽媽因為太想見到你,去拜託了某個善良的叔叔,但並不是讓你誕生的都是爸爸。不是因為他不愛你,而是因為他和媽媽不是相愛的關係,才會那樣的。」
但是,現實問題是,社會約定俗成,只有男女結婚生孩子才符合倫理,不結婚的女人根本沒有生孩子的合法辦法。
所以,張夏莉只有走「歪門邪道」——奔現網上發帖願意捐精的「志願者」,結果對方是騙子,還連累她也被警察和記者守株待兔抓個正著,上了社會頭條,為身邊的三姑六婆增加新一輪笑談。
不然就只有朝身邊人伸出「魔爪」……
而女主千方百計求子的行為意味著,即便是發達國家的女性,也無法自由支配生育權!
記者手記
「看清內心,任何一種選擇都會幸福的」
記得此前採訪我市著名女企業家、天賜溫泉掌門人楊雲帆,她曾經說過,「女高管之所以比例少,除了社會空間相對狹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體力。大部分女性到了一定年齡,往往會感覺力不從心,各方面的機能有所下降。」
這句話放諸生育也同樣適用。
女主張夏莉最開始想凍卵,不料被醫生潑了冷水:40歲的話,有點太遲了。
這個時間段的女性,卵子質量不佳,而且40歲的自然妊娠概率是5%。試管嬰兒手術超過43歲的話,成功率只有10%,妊娠10周前流產的概率有90%。
是不是很可怕?
為此,我特別諮詢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產中心主任易萍,就現行比較有效的輔助生殖技術——凍卵、試管等簡單聊了幾句。
易主任說,比起自然受孕,輔助生殖技術主要是取卵對卵巢的刺激,屬於微創手術,在正規醫院進行治療手術,可儘量避免卵巢過度刺激、出血損傷等併發症;
高齡女性不應對身體損害過慮,而應該多考慮是否能夠取到卵,是否達到冷凍標準,可能要多次取卵;
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殖技術,可能更多應考慮倫理問題,和凍卵後卵子的復甦率。卵母細胞是人體最大的細胞,目前的冷凍技術達不到與胚胎復甦後一樣的成功率,後續受精和發展潛力受限應該明確告知患者,因為一般冷凍胚胎,凍卵只發生在一些特點環境或條件下。
簡單來說,女性有權利選擇自己舒服的、喜歡的生活方式。
前提是:趁早以及想清楚!不要過於依賴醫學技術,碰到不可逆的自然規律,技術也要低頭認輸的。所以,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結婚務必好好選,不要潦草將就,也不能過分挑剔,遇到喜歡的就好好把握;生孩子和事業不是絕對衝突——生養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任務,跟丈夫約法三章,先說斷後不亂。如果暫時不想生,凍卵、試管都儘量趁早,別錯過20—30歲的黃金期,越晚越受罪。
其實,任何一種選擇,只要看清自己的內心並堅持下去都會得到幸福的,最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擰巴的人最辛苦。
文_首席記者 龔正星
圖源網絡
原標題:《童年女神張娜拉新劇:「我40歲,不結婚,只想生個孩子」》
閱讀原文